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学习课题:第2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3)认识到分子、原子、离子存在的真实性。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形象,完成对化学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2)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3)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学法指导:课前多收集一些微粒的信息材料与别人共享、交流,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好处。

学习内容:

一、问题引入

1、氧气可支持燃烧,氢气可以燃烧,为什么水没有这些性质呢 2、你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结论:1、 。 ; 。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 。 问题:你知道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又有哪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呢 举例: , , 。 (一)分子:

意大利化学家、物理学家阿佛加德罗(AmedeoAvogadro,1776~1856)提出了分子学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而且它们的分子不同,导致性质不同。这些物质是由许多分子聚集而成的。 1、分子有多大

-2621

每个水分子约为3×10kg,计算一下一滴水(1/20g)中含有多少水分子(答案:×10)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但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不能用天平来称量。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2、分子可以再分吗 (1)、水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运动加快,运动到空气中去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隙 了。这一变化属于 。 (2)、水变成氢气和氧气

A、水分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能不能再分分成了什么微粒这种微粒能不能再分了最终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微粒不变的又是什么微粒 结论:

1、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如H20、O2、H2、C02等。 2、分子由 构成(不同分子的构成情况不同);在化学变化中成 。 3、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分子变了,化学性质 。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不变的是 和

(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从微观角度看,水是如何变成氢气和氧气的

微观解释: 。 (二)原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 ,是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粒子,常见的 (铁、铜、汞等)、 (如氦、氖等)、碳、硅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虽小但现代技术可操纵原子。 (三)总结化学变化的本质并用此解释氢气和氧气如何生成水。 1、化学变化的本质:

2、氢气和氧气如何生成水

(四)知识拓展:

1、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O2;

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H2O,但一个分子中都至少含两个原子。

2、同种原子,有时也可形成了不同的分子,如CO与CO2、O2与O3、SO2与SO3等;也可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直接形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微粒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夏天分子受热膨胀,冬天分子遇冷体积缩小,这就是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氧化铜 D、液氧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 ) A、氢分子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A、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B、物质状态发生改变

C、物质颜色变了 D、分子本身起了变化,变成其它分子 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同样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6、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 )

A、一定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纯净物 D、可能是混合物 7、氧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氧气的微粒中( ) A、氧分子不变,氧分子与其他分子发生重新组合 B、氧分子、氧原子都不变,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氧分子、氧原子都变,生成新的分子或新的原子 D、氧分子变,而氧原子只是和别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8、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 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B、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填空题

11、分子是保持物质 微粒。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

12、在有关叙述后的括号里,填写与之对应的分子的有关特点的编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E、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在很远的地方可发闻到花的香味 ( ) (2) 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 ( ) (3)进行过滤时,水可以通过滤纸 ( ) (4)即使一个氧气分子也能和氢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 ) (5)蔗糖中含有蔗糖分子,金刚石中没有分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 ) 13、已知有下列物质:①水、②双氧水、③酒精、④葡萄糖、⑤金刚石、⑥铁、⑦氯化钠、⑧氯化钙,其中是由分子构成的是(填序号,下同)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

学习反思:

学习课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原子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原子的构成。

学法指导:学会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物质,体验微观世界的奥秘。

学习内容:

一、设问导入

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新的问题: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内部有什么结构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原子是一个 ,原子像一个 ,原子像一个 ,原子…… 二、讲授新课

认识原子的历史:很早以前,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7年汤姆生发现 ,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 。 实验探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

表述现象: ; ; 。 问题情景:

①、为什么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前进方向 ②、为什么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路径

③、为什么极少数α粒子好象碰到坚硬的质点而被弹回来 交流与讨论:

对于上述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做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

① ; ② ; ③ 。

知识小结:

1、原子的构成情况:

(在核外做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原子 (居于原子) (普通的氢原子 中子)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 、 、 ; 带负电荷的微粒:

带正电荷的微粒: 、 3、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不带电); 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之间的空隙是否发生变化 B、物质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C、是否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D、一种物质的分子是否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2、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事实是( )

A、石灰石磨成粉 B、碘受热后升华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少 D、碱式碳酸铜受分解 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对发展化学学科起了推动作用,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微小不可分割的实体;③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观点,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 )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①②③

4、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过程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二、填空题

5、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例子填在空的处:

(1)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 。 (3)由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 (4)由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混合物: 。

学习反思:

学习课题: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知识。 2、通过图片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微观粒子的兴趣。 重点难点:认识原子和离子的转化过程。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反思总结。

学习内容:

一、问题引入:

一、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吗举例说明

二、那么离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分子、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吗 二、新授学习:

(一)观看图片:氯化钠的形成—钠在氯气中燃烧。 (二)讨论交流:钠离子、氯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三)形成结论: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四)讲解概念: 1、离子

①、概念: 。 ②、 能直接构成物质,如: 、 、 、 等。 ③、形成和分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至少含有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 -- 2+ 3+ 2--

④、表示:Na\\ Cl\\ Ca\\ Al\\ CO3等。

⑤、含阴阳离子的溶液能 ,但 。

思考: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电子在核外是怎么作高速运动的电子多了会不会出现“撞车”现象会不会被原子核吸掉会不会飞到原子的外面来

※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层排布 ①、电子层:

第一层电子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排满后,电子排在第二层。 第二层电子层最多可排布 8个电子。

第三层电子层最多可排布18个电子 ……

最外层上最多可排布 8个电子(第一层作为最外层时,最多排2个e)。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简要介绍1—18号原子

③、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He为2个)。((稳定性质) ④、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⑤、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3个,容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一般容易得到e(有时也会失去e)。

稀有气体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性质稳定。 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

物质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银 B、水蒸气 C、氯化钠 D、金刚石 2、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 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无法确定 3、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

A、一定得到电子 B、一定失去电子

C、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D、不得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4、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与元素Y的阴离子Y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a+m+n B、a-m-n C、m+n-a D、m-n-a 5、X、Y、Z、Q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b、c、d,若它们的离子X、Y、 Z、Q的电子层数相同。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b=n-m B、b-a=2n C、c-d=m+n D、a-c=0

6、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氧 和汞 ,每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 ,大量氧 聚集成氧气,许多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均填“分子”或“原子”)

7、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 电子,生成 离子。

m-n-m+

n+

m+

n-

学习反思:

学习课题: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学习目标:

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相对质量的概念,变抽象为具体。 重点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学法指导:交流讨论,比较分析。

学习内容:

一、创设情境

1、已知一个铝原子:×10-26kg,一个氟原子:×10-26kg,一个钠原子:×10-26kg。若用这么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谁能想出一种化繁为简的办法,用这种方法表示的原子质量更方便、更简单

2、启发联想

(1)如果原子的质量能够变大,大到像自然数一样,那么使用起来不就方便的多了吗

(2)如果能找到一个新的质量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质量也很小,和原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用原子的质量除以这个标准质量就能得到大的数值,类似于自然数。 原子的质量

= 大的数值(类似于自然数) 新的标准质量

(3)已知普通的氢原子是质量最小的原子。

(4)这个标准质量如果与普通氢原子(含1个质子,没有中子)的质量相当,则用氢原子质量除以标准质量就得到差不多等于1的值,如果用同样的方法算的话,其他原子的“质量”不就相当于1的倍数了吗使用起来不就方便多了吗 二、讲解概念 标准质量:

一个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1/12,这种碳原子质量是:×10-26 千克 ,其1/12约为×10 -27千克,相当于一个质子或中子(即一个普通氢原子)的质量 。(可看作是单位1) (一)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式: 2、符号:

3、单位: (一般省略)

4、Ar(X)= + (X为一种原子) 友情提醒:一些常见的相对原子质量(见P73.表3-4),不作记忆,会查会用即可。 三、例题分析

-26-26

(四)一个铝原子的实际质量:×10kg、一个氟原子的实际质量:×10kg, 试计算铝原子、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五)一个水分子(H2O)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计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六)计算O2、CO2、和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相对分子质量:

1、定义: 。 2、符号:

3、单位: (一般省略)

4、不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可能相等,如 和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D、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2、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则实际质量为2ag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g B、24 C、2a D、2 3、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数目 4、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 )

A、(40+16+1)×2 B、40+(16+1)×2 C、40+16+1×2 D、40×(16+1)×2 5、有两种不同的碳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带电量 D、原子的质量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7、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氧原子(16) B、铁原子(56) C、氢原子(1) D、硫原子(32) 8、用数字和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氢原子 钠离子 2个镁离子 氨气分子 2个氧分子 碳酸根离子 9、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0kg

(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10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2)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kg。 10、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处: 1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 原子种类 氧原子 钠原子 碳原子 硫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质 子 数 16 23 16 中 子 数 8 6 16 电 子 数 6 核电荷数 11 -26

-26

(1)氯气(Cl2) (2)高锰酸钾(KMnO4)

(3)硫酸铵[(NH4)2SO4] (4)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学习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