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优质说课稿

来源:百家汽车网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优质说课

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四章讲述地貌。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现的形态,是地球演化的结果,且仍然处在变化之中。地貌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特点各异。人类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地貌从事各种活动,一方面深受不同地貌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地貌留下了深刻的人类活动印迹。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常见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识别地貌?如何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如何在野外观察地貌?本章内容包括两节,讲述地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常见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示意图、图片、活动与探究、案例形式阐述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本节内容分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四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视频等资料,结合自然实

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了解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及特点。

(二)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地貌类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地貌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貌,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示意图、视频等资料,归纳常见地貌的类型及特点,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及图文材料,认识各种地貌的分布范围或其次级地貌类型的分布区域,以及不同地区地貌的形成条件,对各种地貌的区域分布有初步认知。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貌现象。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观看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分析地貌的类型,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四种常见地貌类型、分布及其景观特征。

2.难点:掌握四种常见地貌景观特征。

五、说学情。

学生已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地貌的知识是肤浅、零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另外,高中学生以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六、说教学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采取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七、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拟图。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4.1桂林漓江两岸地貌景观,生认真观察。

2.由此提出问题:

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地貌的知识。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喀斯特地貌

1.生阅读教材,思考探究问题:

(1)地貌的概念。

(2)喀斯特地貌的概念。

(3)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4)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

2.师补充地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整体地貌有个宏观的认识,列举框架。

3.通过教师引导阅读加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喀斯特地貌的概念,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4.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喀斯特地貌有哪些次级地貌类型?如何形成?主要分布的省份有哪些?

5.通过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喀斯特次级地貌的概念(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进行讲述)

其中,穿插“石林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峰丛峰林的演化过程”两个板块的知识作为辅助知识

6.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先从整体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主要分布区

7.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情况,分组讨论,阅读P68-P69活动题1—3,探究“天眼”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从大窝凼的气候地貌特点、基建工程优势和排水方面的优势三个方面做答)

(二)河流地貌

1.生阅读教材,探究思考归纳以下问题:

(1)河流地貌的概念

(2)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及成因。

2.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3.师引导案例分析:“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4.师生共同总结知识。

(三)风沙地貌

1.生阅读教材,探究思考归纳以下问题:

(1)风沙地貌的概念

(2)风沙地貌的次级地貌类型

(3)风沙地貌特征及成因。

2.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3.师引导案例分析:新月型沙丘,思考交流问题: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4.活动与探究:观察图4.14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4.15 丹娘沙丘景观,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思考讨论交流问题: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5.师生共同总结知识。

(四)海岸地貌

1.生阅读教材,探究思考归纳以下问题: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次级地貌类型

2.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

环节三:全课总结。

九、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