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 河北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h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ublic Security Police Sept.2014 Vo1.14 No.3 第14卷第3期 结合案例浅谈疑难案件突破的思维方法 张晓鑫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38) 摘 要:疑难案件在机关侦查过程中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光是不能侦破会使犯罪分子逍 遥法外,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侦破的相对迟缓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疑难案件是否能够及时 侦破,不仅能够反映机关应对犯罪分子的斗争水平.同时也是衡量基础工作是否全面踏实的重 要指标。通过对疑难案件的分析和研究,机关能够切实提高疑难案件的破获率。本文以案例分析的 形式.从多个细节与角度提出几点应对疑难案件的思路 关键词:疑难案件;侦查僵局;突破: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05(2014)03—0020—02 评价一个案件是否是疑难案件.最重要的特 征和标准就是是否有侦查僵局的出现。对于侦查 主体来说.疑难案件的“疑”就是指前期侦查的 线索中断.不能继续追查下去.而又没有新的线 索被发现.整个案件处于一种或多种假说之中且 无法肯定地去验证。案件前景昏暗,迷雾重重 而疑难案件的“难”则是侦查主体判断上的摇摆 不定。据此,本文认为.疑难案件就是指因某种 原因造成侦查线索的断绝,使侦查主体不能合理 地对侦查出路、案件事实或作案人做出肯定性结 论且僵局外显的案件 ~具有转换可能的变数非常多.没有人能够对案件 各种可能性进行分类和计算 『31正是疑难案件的诸 多不确定性引起诸多问题.使我们在对其研究之 前有必要问题扇面.以缩小聚焦的角度 针 对以上问题.笔者将结合“8.16”案例提出 以下突破疑难案件的思维方法 某年8月15日.昌吉州昌吉市接 到报案,称该州银监局周某(男.汉族.46 岁.2004年5月从巴州调任昌吉州银监局担任局 长)乘坐王某(男,汉族,36岁,昌吉市信用联 社司机)驾驶的奥迪A6于8月15日凌晨2时18 分从乌鲁木齐市鸿福大酒店返回昌吉途中失踪 接报后,昌吉市迅速开展查找工作.同时 、疑难案件案例分析 侦查僵局出现时.应冷静考虑以下因素的转 换:首先.对于已经获取的证据.要进一步挖掘 上报自治区厅请求协助查找 8月16日9时 许,石河子市接到报案.称该市二建 工区南侧苗圃中发现两具无头男性尸体 初步勘 查.两具男尸身体裸露.在现场北侧发现两件男 式短袖T恤、一条红色内裤、两根皮带。13时, 石河子市在现场勘查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的 情况下,及时将案情上报区厅 经分析认为 在石河子二建工区发现的两具无头男尸极有可能 就是15日失踪的周某、王某。经指纹比对、家属 其证据价值.试图找出原来没有发现的新内容新 线索并加以分析 [21例如可以委派另外的专家对之 前的证据进行重进鉴定 其次.分析整个案件的 构成,分析并找出其中那些因素造成了侦查僵局 的出现.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应对疑难案件的思维 策略选择 侦查行为是一种规划和运筹。理论上. 我们可以对侦查过程的某一步或更多部进行提前 规划.但事实上做不到 因为在案件侦查过程中 辨认及DNA检验鉴定.确认两具无头男尸确系周 作者简介:张晓鑫(1987一),男,辽宁鞍山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警务执法学院涉外警务方向2012级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07—02 -20・ 某、王某。一号尸体周某左手有弹贯通伤,头 部下面有血泊 二号尸体王某身体左侧被扎数刀, 头部下面有血泊 在血泊下的泥土中,勘查人员 挖出一枚口径7.62毫米“五四”式手弹头。 侦查人员调取收费站录像时发现.15 13 2时 40分.当被劫的奥迪A6车经过该收费站时.一 辆红色奇瑞出租车(车牌号为新A一0596)尾随其 后。当日.该出租车司机肖某(男,汉族,37 岁.乌鲁木齐县永丰乡人)被找到。肖反映.8 月15日2时30分左右.肖驾驶出租车在乌鲁木 齐市阿勒泰路大得酒店门前候客时.两名30岁至 45岁的汉语系男子.自称是某省厅禁毒总队 的民警.要搭乘肖的出租车追赶前面一辆藏有毒 品的奥迪A6车。肖遂依照两名男子的要求追赶、 尾随奥迪A6.当车行驶至三坪农场附近时.两名 男子要求肖超车并将奥迪A6截停。之后,两名 男子下车将坐在奥迪A6车后排座戴眼镜的高个 子男人(周某)与司机(王某)用手铐铐住并控 制在奥迪A6车的后排座 两名男子付给肖车费 后要求肖带路到昌吉,但是,当车在高速公路上 行驶至距昌吉7公里的路段时.两名男子驾驶被 劫奥迪A6车超过奇瑞出租车.声称要去石河子 查找l0千克毒品.让肖自己返回乌鲁木齐。肖表 示同意.两名男子随即驾驶奥迪车继续向昌吉方 向驶去。案发几日后.本案被抢的奥迪A6车在 某小区楼下被发现。车完好无损。 二、疑难案件突破的思维方法 (一)质疑提出法 质疑提出法的核心目的在于使造成疑难案件侦 查僵局的问题因素转化成侦查主体要去解决的问 题.这样有助于激发侦查主体主观创造性思维。 质 疑提出法有以下几种可能性方案:完善原有方式 方法: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建立新的特殊解决问题 方法;尝试在以往侦查中没用过的新方法。我们 可以根据不同案件情况有针对地提出下列问题: 之前阶段侦查活动已经查明了什么.出现了什么 情况,犯罪的特点有哪些:我们应经采用了哪些 方法进行侦查:是什么导致了侦查僵局。在侦查 过程中我们是否存在失误:证据锁链中最薄弱的 环节是什么:为达到最终侦破的目的.哪些信息 是必需的:整个侦查过程进行到僵局时可否由其 他侦查主体从“零”开始.用另一个思路突破僵 局 嘲不同类型的案件都有一系列不同特性的问 题.之前提出的问题不可能在所有疑难案件中普 遍化。在本案中.运用质疑提出法可以提出下列 问题: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目标是还是司机, 或者两者兼有之?若为其中一人,有必要将另一 人残忍杀害吗?若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 则案件侦破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本案之所以陷入 僵局就是因为无法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以 及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的附加行为过多(两名被害 人身上各有多处刀刺、击等致命伤),侦查人员 应进一步探查犯罪嫌疑人在现场活动的动机.尤 其是与案件性质判断相悖的行为.找出前期侦查 过程中遗漏的隐含信息 问 (二)迂回探索法 对于疑难案件的侦查过程验证了案件侦查发 展的非线性发展轨迹 当案件侦查人员解决某个 问题过程中遇到重大障碍时.只能先从弄清它的 特点规律等方面出发加以考虑.有的障碍适合集 中力量快速突破.有的则适合适当迂回.打外围 战 迂回探索法的理论核心在于通过重新排列摆 放疑难案件构成要素.或者绕过疑难案件中使其陷 入僵局的要素.寻找通常侦查主体容易忽略的。同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不从正面试 图直接去解决所有问题以求打破僵局.而是将重 点转到与主要问题相联系其他问题上。第二,利 用逆向思维从反方向获得传统侦查方式所忽略的 信息,自下而上重新梳理侦查思路。例如,在侦 查过程中.传统的侦查方式一般是在可能会隐藏 证据、线索甚至是犯罪嫌疑人的地方寻找,采取 迂回战术法则应扩大搜索范围.寻找那些看似不 可能实则非常隐蔽的地点 这样可以出其不备并 且隐藏侦查主体的活动轨迹。第三.将造成疑难 案件僵局的各种因素及问题拆分开.各个击破。 最后再一点连线将问题整合.突破侦查僵局。第 四,转换时间和空间。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可以将问题放置于另一个时间和空间.跳出原有 的固定思路,扩展解决问题的方向。很可能转换 时间和空间之后.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虽然迂回 探索法不免让人觉得繁琐并且侦查主体需付出更 多的努力,有时甚至与常理相悖,但是研究发现, 迂回探索法在机关侦破疑难案件的实际工作 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本案中,很 难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杀人动机究竟是还是司 机还是两者兼有之.但运用迂回的方式去考虑. 我们应该发现另外一种可能:两者都不是。促使 我们重新考虑案件的性质“可能不是仇杀而是另 有动机” 【B]同样,现场判断仇杀的另外一个重要 依据——杀人手段极其残忍——若用迂回的思路 跳出定式去重新分析问题.也可以将这种行为定 义为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而不是真正对被害人 有如此的“深仇大恨” 这样.案件的思路和性质 分析则进入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局面 (下转第48页) l998:3lU. 『131-%玲玲.-新公司法背景下一人公司的刑法 [4]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72. [5]李希慧.论单位犯罪的主体[J].法学论坛, 2004,(2). [6]柯芳枝.公司[M].台北:三民书局,1997:6. [7]朱慈蕴.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法的冲击[J].中 国法学,2002,(1). [8】朱慈蕴.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法的冲击[J].中 国法学,2002,(1):103. [9]Y-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q-国大学出 版社.2000:148. 地位探析『J1.法学,2006,(7). f141周振想.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IJ1.华东政 法学院学报,1999,f1). 『151刘伟.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认 『J].外国法译评,2007,(5). 『161刘秀章.私有公司企业不应成为单位犯罪 主体 1.河北法制报,2004—02—12:3. 『171曲伶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与单位犯罪【J】. 当代法学,2002。f8). 『181顾肖荣.新《公司法》的人格否认制度与单 位犯罪[J】.法学,2006,(10). 『191陈增宝.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司法确认与 [10]黎宏.单位刑事责任论[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1:1. [11]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572. 否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 『201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刑法学『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8. [编辑:张钦] 【12]李希慧.论单位犯罪的主体【JJ.法学论坛, 2004,(2). (上接第2l页) (三)结构排列法 迪A6实属个别情况.因为当天犯罪嫌疑人已经 实施过几次同样的“追车”行为,均未成功。 参考文献: 侦查方法有一定的结构和顺序.在一些情况 下.侦查主体忽略了侦查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或禁 锢于已有的结构和形式中 面对侦查僵局.侦查 主体可以将案件的各个细节和结构在时间和空间 上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 f11李彪.刑事案件侦查主要环节与类案研究 『M1.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21杨宗辉,刘为军.疑难案件的特征及成因研 此种方法排除一些无关因素,减轻侦查负担。例 如在“8.16”案件分析初期阶段.侦查人员将犯 罪嫌疑人抛车小区的行为当做犯罪嫌疑人杀人的 后续行为.并未对犯罪嫌疑人为何抛车该小区提 究[J].山东专科学校学报,2001,(4). 『31杨宗辉,刘为军.疑难案件的侦查思维对策 [J].山东专科学校学报,2001,(5). [4]王秋杰.浅谈疑难案件的侦查对策[J].湖南公 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f21. [5]欧舸.疑难案件侦查——侦查僵局突破[J].法 制与社会,2009。f22). 出过多的疑问与侦查 ㈣运用结构排列法,我们 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的抛车行为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将其看做是犯罪行为的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 果.改变其在案件中的地位.揭示案件现象的一 个本质信息——犯罪嫌疑人是杀人抛车还是劫车 杀人?而抛车地点附近可能正是买主的住处 案 件分析就此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 经侦查.最 终找到了买主,进而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李 某交待和徐某约定抢一部奥迪车(事先找好买主. [6]张宗亮.试论侦查决策中的思维方法[J].福建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 f2). f71陈志新,魏俐.犯罪行为过程与侦查措施手 段lJ1.辽宁警专学报,2003,(3). [8]-f ̄惠华.刑事案件侦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收预付.劫车成功后按买主的要求将车停在指定 『9]李锡海.侦察思维学『M1.北京: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1989. 地点.买主通过银行卡支付余款后发现“事情闹 大了”而未敢取车) 李、徐抢劫的过程中,确定 被害人周某“”的身份后.通过“残忍的手 段制造残忍的场面”.目的是以反侦查行为误导公 安机关的侦查方向 而肖某的出租车能追赶上奥 ・『101齐文详.王洪林.刑事侦察教训百例『M1.北 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 [编辑:张钦]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