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与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与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来源:百家汽车网
智谋方略 智库时代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与教育有效途径研究王博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同样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其中,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由于教育经历和培养模式的不同,该群体在知识结构、能力经验和心理特征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这要求高校基层研究生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本文分别分析了研究生党员培养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导师思想引导、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创新“党建+”模式三条有效途径。关键词:新时代;研究生;党员发展;党员教育;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D263.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9-0078-002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同样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

如何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成“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

其中,研究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精英力量,他们的思想高度、价值取向及创新能力深刻影响着国家科技的进步与民族的发展。因此,培养出一支高素质、能力强、信仰坚定的研究生党员队伍对于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根本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生群体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也日益增强,这要求高校基层研究生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研究生特点及党员表现,剖析研究生党员发展及教育现状,提出提升和改善研究生党员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有效建议途径。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

本科生相比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更灵活的思维方式。经过本科实习与社会活动的参与,积累了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研究生自身素质的优越性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组织选拔吸收先进分子的范围。

与此同时,研究生群体在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也提高了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1)群体结构复杂,年龄层次、地域文化以及教育经历的差异使得研究生个体的价值取向更加复杂,自身素质及思想水平良莠不齐;(2)学习方式不同,相对于集体授课学习方式,在研究生2-3年的培养过程中更多以自主学习为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到文献阅读、项目调研及实验中,学习压力和科研任务相对较重,性和自主性相对较强;(3)管理方式不同,不同于本科生的集中管理,高校多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导师负责制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小群体或者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由此,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沟通更为频繁,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生党员发展与教育工作的三个问题

基于以上研究生群体的特点,联系实际情况,通过排查党员发展流程中的各项环节,研究生党员的再教育以及支部活动开展现状,根据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生发展教育需加强针对性

不同,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参与过党校培训,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以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身份进入高校,也有部分研究生在入学后递交入党申请书才成为积极分子或发展为预备党员,二者在对党的认识和思想觉悟上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支部发展培养工作往往会忽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区别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相对的学习方式,支部联系人的交流与沟通不足,考察往往不够深入全面。

(二)研究生支部活动需加强创新活力

支部的活力源自于支部党员的共同组织与参与。研究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精英力量,加强研究生对党支部的归属感,能够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再教育过程中,支部活动开展往往缺乏充分结合理论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效抓手,部分高校甚至采用本科生和研究生混合管理的方式。

面对繁重的学习科研任务,研究生更多关注个人科研成果、就业发展等目标的实现,对待形式单一却耗费精力的支部活动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度不高,而相对的培养模式可以使支部活动的开展更具备灵活性。

(三)研究生导师需加强发挥思想引导作用

与本科生相比,由于教育经历和培养模式的不同,研究生群体在能力、结构、心理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一方面,研究生普遍处于22-28岁的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自主性较强,能够相对客观成熟地看待社会问题并发表独到见解,政治意识较强,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本科教育的培养以及入学考试等层层选拔,大多数研究生较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阶段最密切的联系人,对研究生专业素质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建立、道德品质塑造上影响句大,这在客观上要求导师必须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任务和思想道德的把关。

个人经历以及教育背景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研究生发展教育的复杂性。一方面,新入学研究生所处发展阶段往往

·78·

智库时代 而在实际情况中,导师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强调学术造诣和重大项目的申报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知识结构偏向“功利化、实用化”。

三、创新研究生发展及教育的三条有效途径

通过剖析现有问题症结,联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为创新党员培养发展与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和教育研究生党员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导师思想引导,培养信仰坚定的研究生党员

能否给予研究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培养坚定的主义信仰关系到高校党员质量的优劣和党员队伍的好坏。以下从“谁来教育”“如何教育”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导师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定位,增加其引导职责。一方面,导师应转变思维方式,在注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将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社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对待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的态度;另一方面,要提升导师在研究生发展培养以及教育监督等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参与程度,加强联系人与发展党员导师的交流与沟通,如在发展党员考察环节充分听取导师意见,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及学习调研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加强对研究生考察培养的全面性。

其次,要不断丰富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结合研究生的特点,通过推进教育方式碎片化、年轻化及趣味化,提升研究生支部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及组织生活的兴趣,缓解学习科研压力大、时间精力不足等矛盾。如可以展开热点专题研讨,提供研究生发表观点、思辨讨论的机会。为协调研究生学习任务重、在校时间短等矛盾,可以开展微视频、专题片以及红色电影观赏等学习活动。

(二)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建立培养考察长效机制

在规定的党员发展流程基础上,应

对以下两点进行细化和加强。

1.党员发展实行全程指导,分类教育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经历

的对象展开分类指导、分层教育。比如,对于入学后才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积极分子的同学,应当着重于提供全面了解党的渠道,帮助其坚定的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

对于已成为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的同学,应根据情况,展开党员意识与党性修养等教育活动。

2.进一步细化培养联系人制度

入党联系人在对党员考察深入性、全面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党支部骨干力量的培养与选拔。一方面,制定联系培养人选拔的条件及标准,选用一些肯奉献、政治素养高、理想信念坚定的同学担任培养联系人,通过定期培训强化入党联系人对入党流程的熟悉程度,更好地解决研究生党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另一方面,建立培养联系人考核机制,形成培养联系人工作手册及职责清单,并进一步细化培养联系人的权利义务,明确规定培养联系人要做哪些事、什么时间做等职责,同时定期对培养联系人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及时做出表彰及调整。

(三)创新“党建+”模式,打造内涵丰富的支部品牌活动与交流平台

将党建工作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不仅能够通过活动组织、平台建设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同时为党员考察全面性进一步提供有利支持。以下提出两种“党建+”的建设模式。

1.“党建+”专业特色

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与专业领域学习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打造支部特色品牌活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可以开展“周五论坛”等专题研讨活动,每周选取一个相关话题,对国际重大新闻事件、国内重要文件解读、社会热点话题、学科理论著作进行心得分享和思辨讨论。以该品牌活动为抓手,一方面加强支部间党员、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树立支部“服务全体学生”的形象,进一步吸收先进分子,调动党员参与组

智谋方略 织生活的积极性。

2.“党建+”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千禧一代日常

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进入大学,提出入党申请,借助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建立支部微信公众号,加强与支部党员的互动交流,及时传达支部活动内容,收集支部党员思想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等平台开设党建专栏,在政治、经济、党务、政务等各个方面给予正确的导向,积极宣传优秀党员事迹,使高校研究生党建宣传教育更加实时、便捷,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燕晓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9(1):21-23.

[2]陈亭,商金艳.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意义及对策[J].党史博采,2019(1):49-50.

[3]季国平.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8(11):7-11.

[4]田艺广,孔祥君,武赛赛.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市场周刊,2018(10):174-176.

[5]吴景龙,李爱国,徐彦群.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建+”模式探索[J].党史博采,2018(4):46-48.

[6]王利群,王嵩.加强青年群体中党的工作研究——以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为例[J].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12(4):26-27.

[7]任峰,张晓东,张冰.探索以“两纵两横”模式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34-35.

[8]游灶群.从严治党下的高校研究生党建策略[J].学理论,2018(3):163-165.[9]裴光术,陈东,陈大勇,冯佳文.新媒体时代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J].文教资料,2019(1):125-127+122.

【作者简介】王博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活动管理及低碳旅游。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