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风纪官的堕落 口陈事美 历朝都有风纪监察部门.明代也不例外。明代不仅有,而且 还是人数最多、权力最大的。明代纪检干部可以约束皇帝,甚至 把皇帝搞得都没脾气。但奇怪的是,明代却成了贪腐最严重的朝 代之一 尤其是明代的中后期,形势更为严峻,朱元璋的“剥 皮实草”治贪酷刑早已被人遗忘,强大的纪检干部也被拉下水, 逐渐蜕变成为“小官巨腐”。朱元璋辛苦设计的反腐监察队伍堕 落得连内裤都不剩.这种溃烂估计都会把朱元璋从坟墓里气得 活过来。 明代的纪检干部.可统称为“言官”,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 事中组成。言官权力不小.但级别很低,一般都是七品芝麻官。别 看官小.却可以参议军国大事,就是连皇帝的圣旨都可以驳回, 因此谁也不敢得罪言官 言官还掌握着各级官吏的政绩考核与 仕途升降,所以言官也成为了人们巴结讨好甚至贿赂的对象。 正如朱元璋的开明与明代后期皇帝的昏庸一样.言官伴随 皇帝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与朝代的衰败周期是一样的。皇帝由开 明到昏庸,言官由清廉到,可谓一脉相承。言官虽有很大的 性.但毕竟皇权至上。为皇权服务的言官自然无法摆脱皇权 的影响。可以说.言官堕落的首要责任也是最大原因,便是皇帝 的堕落。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有皇帝可依靠,本来就得罪人的言 官自然成为了打击、腐蚀的对象 适者生存,言官不堕落都难,否 2015.4◆下◆领导文萃 89 则几乎是死路一条 言官进言被打板子 先看看明朝初期的言官。此时的言官是一个很有风骨的群 体,也是让家人备感自豪、让社会非常尊崇的职业。此时朝廷对 言官的要求也是最苛刻的,如忠君爱国、清正廉明,重惜名节、晓 知治体,能言善辩、学识渊博,体貌端庄、年富力强。当然,还要有 地方工作经验,不懂国情、民情,没有地方治理经验肯定是没戏 的。其实,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节气,敢得罪人。只会和稀泥的 人绝对干不了这个.而且别人也瞧不起你。 言官中的谏官.要敢于对皇帝说不。当时这叫“批龙鳞”。御 史周观政就很善于观政,一日,他正在奉天门值守,忽见太监带 一个乐女进宫。周观政立即阻止,太监说,这是皇帝命令。周观政 说,那不行。我得找皇上亲自问问。太监一人悻悻进宫。稍后,朱 元璋出来向周观政解释,对周的行为表示点赞。 后边的皇帝越来越没出息.给皇帝提意见自然就会大打折 扣 淫乱的明武宗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给事中周玺劝告说: “陛下自即位以来,鹰犬之好,酒色游览,一天比一天厉害,长此 以往必将损身害国。”武宗对谏官的忠告置之不理,而且变本加 厉。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要去张家口来次说走就走的旅 行,巡关御史张钦立即阻拦,并下令关闭居庸关,禁止皇帝出游。 谁知.武宗也有招数,趁张钦疏忽之际,还是溜出了关。 如果只是不听谏官的话,这还算是好的,后来发展到直接将 谏官廷杖、下狱。还是那个武宗,在两年后,又想去江南巡游,众 言官下跪进谏,极力阻止。武宗大怒,心想我出游不成你们也别 90 领导文萃2015.4◆下◆ 想好受.将146人全部打屁股。当场打死l1人、下狱39人、发配 1O人。可以想见。被打言官的哀号如何响彻大殿,以及血肉模糊 的尸体会给其他谏官带来何种心理刺激。 最大的转折莫过于嘉靖三年(1524年),231名言官跪谏,劝 阻世宗为父亲缓上尊号.结果非但没有阻止成功,群臣又遭一顿 痛打。当场打死18人。逮捕142人,l1人被戍边。权力无法关进 笼子.让谏官的心拔凉拔凉的,老伤感了。 从此再无风骨可言 嘉靖一朝后。言官几乎再无风骨可言,官场也随之越发堕 落。明人陈邦彦所言:“今天下自大吏至于百僚,商较有无,公然 形之齿颊”:“获知吏部任命,派到肥缺就额手相庆,发落穷差便 形影相吊。”此时的言官大都随波逐流,个别看不清形势的言官, 定是死路一条 如吏科给事中魏大中就因多次举报大臣送礼行 贿。被魏忠贤逮捕处死。或许很多言官已经心灰意冷,或许是权 力膨胀,他们选择了与大家同流合污。迅速蜕变的言官滥用职 权、贪赃枉法比比皆是。过去士大夫的羞耻早被抛到九霄云 外。 皇帝与宦官的权力还没有关进笼子里.言官的权力又跑了 出来,此时的七品芝麻小官将权势发挥到了极致。御史巡视地 方,地方下跪迎接,谄媚相迎,接待奢华铺张,以致荒废政 事。嘉靖年间,有直隶巡按御史季新芳到治下广平县,因放铳受 惊吓,鞭打县令,诬告知府。御史欲逮捕知府,知府不服,双方各 调集要干仗,幸亏上级干预及时才没捅出篓子。 滥用权力可能还只是个别现象.但大肆行贿索贿从嘉靖后 2015 4◆下◆领导文萃 91 期已是普遍行为。好笑的是,很多御史的都是在巡按地方时 被有意无意发现的。有的是让当地知县看不惯.被搜出金银无 数;有的是半路丢了行李,查获后发现都是金银珠宝:有的还喜 欢写日记,记载自己受贿“不下数万”:有的是“侵匿盐银千余 两”。更离奇的是,右佥都御史殷正茂巡按广西,被发现“岁受属 吏金万计”,被检举到首辅高拱耳朵里.高拱很轻松就给袒护过 去了。他说,贪污多少都没关系,只要能办事就行。 有一组数字非常能说明问题.据统计.明代出了125名清 官,从嘉靖到崇祯的100多年间.真正清正廉洁的官吏仅有5 人;其余120人都出在以前的150年问。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包 括言官。但由此可以推算出.言官的贪腐比例也基本如此.其堕 落程度可想而知 明代中后期言官集体堕落,无疑是性问题,通俗地说, 便是各种权力都没有关进笼子里。首先是皇权。皇帝听话时受约 束,不听话时则会惩罚言官。另外,因为皇帝的昏庸而导致宦官 专权。宦官专权甚至僭越皇权,必然打击言官,这对言官来说也 是致命的。在整个生态链上,言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根本 无法出淤泥而不染。何况。后期的言官权力也跑出了笼子。那便 是更不可控 没有追求的言官不算是真的纪检干部.但那些蒙冤而死的 纪检干部或许会从心底发出声嘶力竭地呐喊:不依法治国真的 会死啊! (摘自《南都周刊》) 92 领导文苯2015 4◆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