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
浅析技工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中有关服装品牌的STP营销策略
石雪莉
(青岛市技师学院
摘
要
山东·青岛266229)
Targeting,Positioning)探讨了服装市场营销领域的STP(Segmentation,营销策略理论,藉由市场细分的标准
和方法,目标市场选择的模式和策略,产品定位的三个主要方面的案例讨论和研究以及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如何进行评
价提出了一些看法,为广大服装企业识别市场机会,设计生产针对性产品并赢得市场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借鉴。有助于服装专业的学生锻炼自身的思考、调研、分析和总结能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市场营销学中有关STP营销策略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关键词服装品牌营销
G718中图分类号:
STP营销策略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
A文献标识码:
所有消费者只向市场推出单一的、标准化的品牌产品,并以一
种统一的销售方式来销售,从而取得价格上的优势,但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显然这种大众化的市场策略运用是很有限的,且只有常规的品类,如中低档价位均码的袜子、汗衫、牛仔裤等,在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常见这类商品。
2.2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市场策略就是把整个市场细分为若干子市场,针对不同的子市场,设计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如美国有的服装企业,按生活方式把妇女分成三种类型:时髦型、男子气型、朴素型。时髦型妇女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华贵艳丽,引人注目;男子气型妇女喜欢打扮的酷帅脱俗,卓尔不群;朴素型妇女购买服装讲求经济实惠,价格适中。公司根据不同类妇女的不同偏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服装,使产品对各类消费者都具有吸引力。这种策略的优点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要求,有利于扩大销售、占领市场、提高企业声誉。其缺点是由于产品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生产和销售费用。当前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采用这种策略。如青岛双星集团,生产多品种、多款式、多型号的鞋,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种需求。
2.3集中性策略
集中性策略就是在细分后的市场上,选择二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销售。在个别少数市场上发挥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对目标市场有较深的了解,这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应当采用的策略。日本尼西奇起初是一个生产雨衣、尿布、游泳帽、卫生带等多种橡胶制品的小厂,由于订货不足,面临破产。总经理多川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份人口普查表中发现,日本每年约出生250万个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需要500万条。于是,他们决定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实行尿布专业化生产。一炮打响后,又不断研制新材料、开发新品种,不仅垄断了日本尿布市场,还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闻名于世的“尿布大王”。采用集中性市场策略,能集中优势力量,有利于产品适销对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但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因为它的(下转第183页)
服装市场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服装企
业营销实践中应用的理论概括,是以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吸收了服装设计与工艺等有关的学科知识和成果,结合服装行业的营销特点,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企业成在营销,败也在营销。二十一世纪的服装市场,一定是营销型企业的天地。服装企业应当更重视市场营销策略。
对于STP营销策略,想必很多人都相对陌生,但是这种营销策略在服装品牌战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起到了很好
STP的全称即Segmentation,Targeting,Positioning。的效果,市场营销学把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定位三方面的内
容归纳为STP营销模式。市场细分是STP营销的基础,它根据消费者需求与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买主群)市场的分类过程,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可选择的市场模式一般有密集单一型、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选择性专门化、完全覆盖型五种模式。选择目标市场策略包括无差异策略、差异化策略和集中性策略。企业只有依据消费者需求差异性,研究消费者需求变化、需求满足程度、市场潜量及竞争状况,才会发现对自己最有利的市场机会,从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
1市场细分的标准(1)地理因素:地理区域、人口密度;(2)人口因素: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构成、家庭经济收入;(3)心理因素;(4)行为因素:购买动机、购买状态、购买频率、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对服务的敏感程度、对品牌的信任;(5)欲望因素等。
2目标市场的选择策略
服装品牌选择的目标市场的范围和模式不一样,商品策划的策略也要有差别,品牌的目标市场策略计划分为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密集性市场策略,差异性市场策略三种类型无差异策略、差异化策略和集中性策略。
2.1无差异策略
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对于市场上的138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9期/10月(中)—
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建设
任佳佳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湖南·长沙410200)
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下,微课、微课程不断出现在教育视野中,必将对教育产生新的影响。本论文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步骤,同时关于如何设计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微课程,如何将传统课程资源转换为可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以及微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提出几点思考,旨在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
G434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微课程的必要性1.1微学习时代旳到来,微课程应运而生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类认知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已经习惯于利用可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这类信息不论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还是视频,逐渐趋于“微型化”。目前在教学领域,各类微课教学比赛让人们重视、微课程正在蓬勃兴起,有可能引发教学方式、资源建设的变革。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1.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程持续升温
国家教育部2016年6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强调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成为了教育改革,教学手段创新的关键。在国家教育部对微课程建设的高度重视下,从国家到地方积极组织了各类微课程大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了微课程设计开发的研究队伍中。
1.3移动学习为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大面积普及,各类便携、高性能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以及移动网络所提供的服务都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在移动技术的发展狂潮下,“移动”与“教育”的结合必将成为教育界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尽管移动终端与移动网络服务条件都己较为完善,然而移动环境下进行学习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针对移动学习环境而设计的课程资源较少,因此,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基于移动学习环境,重新构思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2微课程概念的界定
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提出“微(Microlecture)的概念。课程”最初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而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微型课程。
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
图1:微课程设计步骤图
139
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当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微课程除了需要有微型的课堂教学片段,还需要配备与之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3.1前期调研
在微课程设计前,需要对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课程对接计算机等级考试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学习时间为一学年,在第二个学期期末需要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由于课程学习周期较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尤其是操作性知识较多,而技能类的操作学得快也忘得快,如果长时间不学习并加以运用,那么很快就会遗忘,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普遍较低。因此,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9期/10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