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32卷第6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J.32 No.6 2010年12月 J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Natural Sciences) Dec.2O10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 单长兵 刘元雪 (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建筑工程系,重庆401311) 摘要: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的影响是修建大型水库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深入研究此问题利于对水库区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警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依据能量平衡和水分 平衡,推导出了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年均降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并把该公式应用于三峡库区.结 果表明:库区蓄水后年均降水量相对于蓄水前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局地年均降水量增加量计 算值与库区气象站监测结果较为接近. 关键词:下垫面改变l 能量平衡; 水分平衡; 局地降水量变化 中图分类号:P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48X(2010)06—0005—06 Effect of Land-use Difference on Local Precipitation ’ Amount in Channel Reservoir Area Shan Changbing Liu Yuanxu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Chongqing 401311,China) 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to be concerned when building large reservoir is the effect of Iand—use difference on local precipitation amount in the area of channel reservoir,which is favorable tO monitor future climatic change in the reservoir area I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taken as soon as possible. Based on energy equilibrium and water equilibriu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use difference and change of local precipitation amount is got.Taking the Three Gorges area for example,the results show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amount after impounding is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impounding;and the increasing amount is smal1.The calculated increasing amount of annual mean local precipitation after impounding is approximate to the value got from meteorologicaI stations. Keywords land—use difference; energy equilibrium; water equilibrium; change of local precipitation fl— mount 近年来,出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各个 天气和气候状况,易引发局地天气异常.因此,弄清库 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水力发电项目,修建了很多水库. 区下垫面特征与水库区天气和气候状况,进而加强气 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已修建了近百万座的水库 象灾害监测、防治,对于水库区的建设和发展非常有 工程,其中,大型水库约4.7万座.如此大量的水库工 意义. 程对库区降水量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开展水库区 对于下垫面改变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国内外学者 下垫面对局地降水量的研究很有意义.水库的建设, 开展了很多的研究,统计分析和数值模式是研究中常 改变了水库区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性质的变化改变了 用的方法rI。引.统计分析法是利用建库前后库区内各 地气系统问的热量输送和水分循环,必然影响到局地 个气象站点实测气象资料,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建库前 收藕日期:2010—1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9112),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08BB6144) 通讯作者:单长兵(1980一),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E-mail:scblxl@163.corn 6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月 后气象要素的变化,该方法适合于具有长序列观测资 料的库区,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应用统计分析软件 对长序列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因此统计分析法多是 图1~2所示,图1~2分别为气块能量和水分平衡示 意图,图中矩形框的上下边框分别代表大气的顶部和 底部,R?“代表从大气顶部进入大气的净能量,F “代 考虑的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气象变化,很难得到某 一个因素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数值分析方法则是 运用“有无水库对比”的思路,把库区下垫面设计为 “有水库”和“无水库”两种情况,采用区域气候模式模 拟两种情景下的气候要素变化,其差异即可视为水库 建设引起的局部气候效应.Clark和Arritt用一维模 式得到了下垫面水分的增加能促进对流,增加降水量 的结论 ;文献[2]用欧洲中心模式模拟了下垫面土 壤水分增加,得出了会产生更多降水的结论;文献E5] 对阿斯旺大坝库区气象指标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 行了建坝前后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建坝后阿斯旺城的 空气温度小于建坝前,但相对湿度大于建坝前的结 论;文献ET]认为卡巴拉巴萨大坝建成后,增加了区域 的空气湿度,改善了当地的气候.国家气候中心与美 国NASA的吴立广、张强等也利用MM5对三峡水库 对周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大 坝水库的存在会造成大坝附近的降水略微减少,但增 加了大坝以北和以西地区的降水量.数值模式考虑了 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比较符合实际,但是运算过程 较为复杂.而统计分析不考虑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 运算较为简便,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尝试采用解析模式来分析下垫面改变对降 水的影响,解析模式运算简单,而且考虑了气候变化 的物理过程. 1模型的建立 局地下垫面特征影响着陆气之间感热、潜热、水 分及动量的交换,而中尺度环流以及云和降水系统形 成等大气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表水汽和热量 通量.水库形成后,部分陆面转化为水面,下垫面情况 发生了变化,使得下垫面反照率改变,蒸发量增加,太 阳的辐射热得到调节,近岸区和远岸区温度场和湿度 场要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局地气候发生改变.这里 采用气块能量平衡和和水分平衡,研究下垫面由陆面 变化为水面时局地降水的变化. 为了研究的方便,认为气块在一维空间内运动, 此一维空间为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当地面水得到能量 后,温度升高,水转化为水蒸汽进气中,能量也随 之进入大气中.在适当的条件下,水蒸汽会凝结成水 滴,把一部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 对于一维气面,其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示意图如 表从大气底部进入水体的净辐射能量,S 代表进入 大气的太阳总短波辐射能量,s,代表大气顶部向上 反射的短波辐射能量,L。’代表大气顶部向上反射的 长波辐射能量,s 代表进入水体的短波辐射能量, S 代表水体反射的短波辐射能量,L 代表进入水 体的长波辐射能量,L 代表水体反射的长波辐射能 量,L 代表水体表面的潜热通量,L代表潜热,E代 表蒸发量,H代表水体表面的感热通量. 图1 一维气块能量平衡示意图 图2一维气块水分平衡不意图 1.1 大气的能量平衡分析 以气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热力学方程可得如下公 式l1 :大气能量的变化=气块势能的变化+气块动 能的变化+气块内能的变化. 根据已有的研究,水分蒸发进入大气的能量中, 只有约5 左右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动能.为了计算简 单,忽略动能项.上述可以表达为 大气能量的变化一气块势能的变化+气块内能的变化一 a(gz)。a(c T) 十— 一 把上式改变形式,得 大气能量的变化: D(cpT)+ 一 。c  a警+ £’ a£ + 叫 c 式中,c 为恒压热容;T为气温;t为时间;w为气块 沿铅垂方向运动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为海拔高 度.从能量传递的途径,大气能量的变化还可以表达 为:大气能量的变化一传导交换的能量+辐射交换的 能量+对流交换的能量. 相对于其他3项,水气间通过热传导交换的能量 很少,原因是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仅在贴近地面几 第32卷第6期 单长兵等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 7 厘米以内明显,通常不予考虑.为了_简化计算,这里忽 略传导交换的能量,即 大气能量的变化一qc+qR+ 口 L (d 加・ ( )=q +豪 (o0 9) 对式(8)、式(9)积分, ・ 得到大气的热力学方程 c ( 一Qc-+QR+H (1O) 警+ + ~q-qR+裳 (2) 0 (z) ・ ( ) 一Qq+E(11) ], 式中,P为空气密度;q 为对流加热率;q 为辐射加热 令 = , 一 率;F 为湍流感热通量,其边界值是地表感热通量 H.这里所计算的参量以年为周期,温度的年季变化 相对较小,可以忽略.因此,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a + ‘ a _gc+gR+坠’一。 (3) pOz1.2大气的水分平衡分析 这里用能量来表示大气中水分含量的改变,即用 能量的形式表示降雨、蒸发.忽略水平平流的影响,气 块的水分平衡方程可表达为D4-2o3 3 t:q + 1q 。 pBz (4) 式中,Lq为蒸发潜热;L为相变潜热;q为比湿;q 为 凝结加热率;Fa为湍流潜热通量,其边界值是地表潜 热通量E.其中, 一L +q ㈤ 由式(4)和式(5),得 L +q +蓑 ㈤ 由于相变潜热L随时间的变化很小,可以视为 常数.因此,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L =q + (7) c)z pc )z 1.3能量平衡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的求解 由式(3)和式(7)得到的热力学平衡方程和水分 平衡方程为 3(cpT)+了a ’ B(gz)百a 一qc+qR+ 。 。刀a L Bq ao w +裳 口o 根据文献[-14] 叫( , ,z)一n(z) . ( , ) 式中, ・ ( ,j,)为气柱的平均散度,指的是流体 运动时体积的改变率;n( )表示 随 变化的关系. 式(3)、式(7)变为 a ㈤ ・ ( )_qc+qR+裳 oz (8) 则式(10)、式(11)变化为 = . :Qc+QR+H (12) 一M = . 一Q +E (13) 令C一 ・V ,Mq ・V 为垂直积分的水汽 辐合量,式(13)变成 一C一一P+E (14) 式中,P为气柱内凝结释放的潜热,表示单位能量所 代表的降水量.根据热焓约束条件Qc+Qa一0,式 (12)、式(13)相加得 M, --My—M : “ +E+H 一。 (15)…  由气象学知识以及气块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示 意图1和2知,在大气顶及底向下的净热通量为_】 ] R “一So—S.十一L。 (16) F “一S 一S +L 一L 一E—H (17) 当下垫面状况发生改变时,R “和F:“的改变可 以表达为 dR =一dS —dL 十 dF:“一dS 一s +dL —aL?一dE—dH 式中,S、L分别表示短、长波通量;下标t表示顶面; 下标S表地面;箭头代表方向;S。为大气外界短波通 量.因为 QR—S 一s:一sl+s 一Ll jr L 一L: (18) 式(15)可改写成 丝c—R。一F 一S。一s —L,-s:+ s:一L +L:一L:十E+H (19) dc=dR 一d (20) 当计算气候要素7/"年的年季变化时,dF 可以近 似视为零,即dS 一 +alL)一 一dE—dH=0,式 (20)变为 即 dC=dR (21) 今 8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E=edP 2010年l2月 (32) dc=--dS, ̄--dL ̄ 式中,e为蒸发效率因子.由以上推证,得到如下方程 所以 Ms—M —mdC一一(1一口)。(1一n)。S0dA一 一l一 [1—2(1一口)(1一口)。A3S。da— k,rdT一是 dg一是 do (33) 由于地表辐射通量为[1 5_ 根据文献[14],云量和降雨具有以下大致线性关 S 一(1一n)(1一a)S。 (22) S =(1一a)(1一口)AS。 (23) S。十一[(1一口) (1一口) A+口]S。 (24) 式中,S。为 年中太阳短波辐射通量之和,仅与纬度 有关,由于我国河流多为东西流向,流域区纬度改变 很小,所以这里看作常数;A为地面反照率;a为云和 大气吸收率之和;a为云和大气的反射率之和,云反 射率取决于云的类型、云量和天顶角,这里假定云类 型和天顶角不发生改变,所以云反射率与云量大致成 正比,即口=口 , 为云量, 为比例常数. 对式(22)、式(23)、式(24)求导 dS ==:一5。[(1一a)d口+(1一a)d口] (25) dSJ一(1一a)(1一口)S。dA一(1一a) ・AS。 一(1一a)AS oda (26) dS 一(1一a) (1一a) S。dA+ [1—2(1一口)(1一日) A]Sod口一2(1一a) (1一日)S0d口 (27) 根据ChouE" 和NeedlinE 的研究结果,长波辐 射大致呈线性变化,其改变量可以用微分形式表达为 dL ==足 TdT+是 dq+志 da (28) dL :=k,rdT+尼 dq+ da(29) 式中,志 为由于大气温度改变时到达水面的长波辐 射改变量;志 为由于大气比湿改变时到达水面的长波 辐射改变量;忌 为由于云量改变时到达水面的长波辐 射改变量;忌 为大气温度改变时从大气顶部离开大 气的长波辐射改变量;志 为大气比湿改变时从大气顶 部离开大气的长波辐射改变量;忌 为云量改变时从大 气顶部离开大气的长波辐射改变量.把有关的式子带 人得 mdC一一ds 一dL 一一(1一a) (1一口) S。dA一 [1—2(1一口)(1一n) A]S。da+2(1一a) (1一n) S0d口一(尼 rdT十ktqdq+是 da) (3O) 由于云和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率很小, 所以其变化对于云和大气吸收影响也很小,为了计算 简便,这里视作曲一0,所以上式可以变化为 mdC一一ds —dL 一一(1一口) (1一口) S。dA一 [1—2(1一a)(1一日)。AJS。出一(志 TdT+是 dq+志 da) (31) 根据文献[18],E—eP,得 系, 一卯P,式中,盯 为云量与降雨量之比,由此可得 da一口PdP (34) 由于云反射率与云量大致成正比,即口=a ,所 以口一口 PP,因而可得 da=砸 PdP (35) 式中,a 为云反照率与云量之比. 所以,式(33)可以变化为 mdC一一(1一口) (1一a) S0dA一 [1—2(1一口)(1一口) A3S0口 PdP一 志 1’dT一是 dq一惫 PdP (36) 对于 年年均变化来讲,dT、如可以近似看作为 零.式(36)变化为 mdC一一(1一口) (1一口)。S。dA一 [1—2(1一口)(1一口)。A3S。da——愚 dP(37) 由式(14),得 dP—dE—dC (38) 即mdP—mdE—mdC. 由式(32)、式(37)、式(38),可得 dP== 一 m(1一P) l1—2(1一口)(1一)a旁   A]S0口 P+志 dA(39) 所以 △P一 m 1( 2 a A 3S 一 )I 1一(1一口)(1一) 0口 P+七 一’△A  式中,S。一nS,S为三峡库区每年的太阳辐射能量.上 式即为库区成库后”年内平均降水量相对于成库前 降水量的改变量. 2 算 例 三峡水库为典型的河道型水库,三峡工程成库 后,库区下垫面发生变化,部分下垫面由陆面变化为 水面,特别是蓄水达到175 m后,常年水面面积扩大 了一倍多,蓄水后水面面积为蓄水前水面面积的两 倍,如此大的下垫面性质改变必然会对局地气候变化 产生影响.根据三峡库区气候检测站分布情况,把位 于河流沿线的站点看作近库区站点,位于河流两侧较 第32卷第6期 单长兵等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 9 远处的站点为远库区站点.从图3可以看出,近库区 和远库区站点大概各站库区面积的一半.把库区按照 1997年 ̄2009年库区各个气象站点的平均降水量为 1 073.9mm,所以相对于成库前,成库后近岸区降水 时间的先后划分为成库前和成库后,1996年及其以 量减少量平均值为98.7 mm,如图5所示. 前年份为库区成库前年份,1997年以后年份为库区 成库后年份.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 昌 甚 布的1998年至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 咖 * 测公报》. 逝 露 廿 1976一l996年 1977—2009年 降水量减少 近岸区 图5近岸区降水量平均值和减少量值 对库区远岸区站点年均降水量数据进行统计,选 用近库区(巫山、巴东)和长江以北远库区(巫溪、兴 童 山)为代表站,采用近库区、远库区两个区域的降水量 ∞∞4 2 0 8 6 ∞∞∞∞∞0 比值比较法,这里采用文献[19]的分析结果,如图6 所示.可以看出,库区成库后,近岸区与远岸区的降水 量比值有增加,因此可以判定,成库后远岸区降水量 增加,远岸区13 a内的平均降水量增加量为103.3 mm. 理 丑 耋1:冀}-。1.I.一.-:i:i.I.I.- .年份 图6近岸区和远岸区年降水量比值历年变化 以库区近岸区和远岸区面积为权重对库区年降 水量进行平均,可以得出平均降水量实际增加4.3 mm.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库区成库后13 a内降水 量相对于成库前随下垫面的改变量 △P一 (1一a) (1一a) So m(1一e)E1—2(1一口)(1一口) A-ISo口 P+忌 式中有关的参数取值见表1[“ . 表1计算所用参数表 把表中的数据带入公式中,可以得到P一21.3 W・m_。/13a,所以 一1.2 W・m_。/a.经过换算, 3 结 论 即库区成库后降水量相对于成库前增加值为17.2 mm.从前面的分析知,成库后库区降水量实际增加 水库区由于蓄水,水位上升,造成部分陆面变为 4.3 mm,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较为接近. 水面,下垫面性质改变.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最终引起 10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O1O年12月 局地降水量发生改变. [7]Henriques A G,Silva H S.Cahora Bassa DameM-].7th Congress on Large Dams.Austria:Vienna.1991:427— 442. (1)本文根据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方程得到下垫 面改变与年均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Is]王 浩.深浅水体不同气候效应的初步研究[J].南京大 (2)以三峡库区为例,对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模 型得出的结论是成库后年均降水量增加,这与气象站 观测结果相符. (3)模型计算得出库区蓄水后降水量相对于蓄水 前增加为17.2 ITlm,库区气象观测站的实际观测结果 是增加4.3mm,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从而验证 了该模式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E1] clark C A,Arritt R W.Numerieal Simulations of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and Vegetation Cover on Devel— opment of Deep Convection[J].J Appl Mete,1995,34: 2029-2045. [23 Beljarts A C M,Viterbo P,Miller M J.The Anomalous Rainfall Over the US During July 1993,Sensitivity to Land Surface Parameterization and Soi1 Moisture Snoma— lous[J].Mon wea Rev,1996,124:362—383. [3] Pan Z,Talke E,Zegal M,et a1.Influence of Model Pa— 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the Response of Rainfall to Soil Moisture in the Central United States[J3.Mon wea Rev,1996,124:1786-1802. r4] Hafez M,Shenouda W K.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Aswan High Dam[A].Wate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Nations Water Conference[C].New York:Pergamon Press,1977,l (4):l777—1786. [5] MOUSSfl A,Soliman M M.Aziz.Environmenta J Evalua— tion for High Aswan Dam Since its Construction until Present[M].6th International Water Technology Con— ference.Egypt:Alexandria,2001. [6] Sonia M S Stivari。Amauri P de Oliveira,Jacyra Soares. On the Climate Impact of the Local Circulation in the haipu Lake Area[J].Climatic Change,2005,72:103一 】21.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9(3);517-522. [9]王浩,傅抱璞.水体的温度效应[J].气象科学。1991, 11(3):233-243. [1O]王 浩.陆地水体对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 沼,1991,22(5):467—473. [11]段德寅,傅抱璞,王 浩,等.三峡工程对气候的影响及 其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19(1): 87-92. [123毛以伟,陈正洪,王 钰,等.三峡库区坝区蓄水前水体 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8,33(4):334— 339. [13]盛裴轩,毛节泰,李建国,等.大气物理学[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Ning Zeng,David Neelin J.A Land—Atmosphere Inter— action Theory for the Tropical Deforestation Problem EJ].JOURNAl OF CI IMATE,1999,12:857—872. [15]Kiehl J T.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ing EJ].Climate System Modeling,1992:319—370. [1 6]Chou C.Simplified Radiation and Convection Treat— ments for Large-scale Tropical Atmospheric Modeling ED].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7:215. [1 7]Neelin J D.Linearization of a Long Wave Radiation Scheme for Intermediate Tropical Atmospheric Models -iJ1.J.Geophys.Res,1996,101:15129—15145. [18]Koster R D,Milly P C D.The Interplay Between Tran— spiration and Runoff Formulations in Land Surface Schemes Used with Atmospheric Models[J].J.Cli— mate,1997,10:1578—1591. [19]陈鲜艳,张 强,叶殿秀,等.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47—51. [2o]Zhao Ming,Zeng Xinmin.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Local Climate Change Induced by the Change of Landuse [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19(1):45— 62. [责任编辑周丽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