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申报书 首 席 名 师 情 况 姓名 张劲松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5 最高 学历 教师荣耀称号 本科 从事专业 高中化学 职务 教研组长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四川省骨干教师 姓名 邓友山 冯达春 成 员 情 况 钟杰 黄礼宝 李林 肖兴蓉 王笛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出生年月 1976.10 1962.8 1963.2 1967.10 1969.10 1983.1 19.10 专业职称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荣耀称号 绵阳市优秀教师 绵阳市明星教师 教研成果 多篇教学管理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参编校本教材《高三总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三届四川省教研成果二等奖 所著多篇教研文章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绵阳市高考评估一等奖 “微课”全国二等奖 多次获绵阳市赛课一等奖 “微课”全国二等奖 中学高级 全国优秀教师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四川省骨干教师 绵阳市优秀班主任 南山中学“巾帼建功能手” 南山中学教研先进个人 1、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和加快化学“高效课堂”课堂模式的打造。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实践活动,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不断提升高效课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理论建构、模型打造、课程设计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高中工化学学科的内涵和精髓,结合现有的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奥利匹克化学竞赛训练,逐步将南山化学特色向全校、全市推广。 作 2、打造在绵阳市、四川省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工作室全体成员秉承多元启智、阶梯引领理念,将团队发展,教师自身发展及学生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支持,室协同发展,逐步做到“学有专长,教有风格,研有建树,师有魅力”,引领绵阳市化学教育教研,在四川省化学教育教研领域有一定知名度。 的 3、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全校化学教师及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榜样。工作室将致力于为“注重专业发展,勇于专业拓展”的优秀化学教师提供学习目研讨,风格挖掘,魅力塑造的机会,将一些教学方法,教研成果进行共享,让更多化学教师感受到工作室的魅力和优势,从而带动整个化学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提升。 标4、追求进步,开拓图变,拓宽化学教学空间。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精髓,尽力兼顾素质教育和高考制度,一方面从现行教材出发,进行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将每定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涉及,为全校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工作室的教研创新,整合新课、讲评课、复习课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完成工位 作室的研究著作。 5、名师引领,课改跟进,完善工作室立体系统性影响。在工作室的引领下,化学组老师在全国赛课中斩获一等奖,在全国微课大赛中更是共有三人获得全国奖项,同时在教学论文,学科研究中也是卓有成效。此外,我工作室积极拓宽发展平台,力争完成“名师在线”“名师主页”“名师课堂”的平台搭建,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 6、推陈出新,稳中求变,研究高中教育新动向。加强解读,深入研究“微课”“幕课”的教学策略,将“走班制”作为常态化,进行课程设置,过程把握,效果反馈的试验性研究。紧跟课改,为全校老师的角色平稳过渡创造空间。 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 承接现有研究基础,从学习认知论和多元认知的高度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层次解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网络化的展示交流研讨,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更过学校教师参与高效课堂的研究,使之成为南山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主要研究课题——本阶段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高中化学新课的高效课堂模式 新课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尤其是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经过前期对绵阳市高中新课开展情况的摸底,我工作室望推出一套化学新课教学模式,将新课授课形式从原有的“填鸭式”变为更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并大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二、高中化学讲评课的高效课堂模式 讲评课是对新课课堂效果的反馈和完善。教师试图让学生在新课的45分钟之内便掌握所有知识,无疑是“拔苗助长”。新课效果的检验需要练习,练习效果的弥补需要讲评课。现行最常见的讲评课模型是“统计——讲授——再练习”,这种模式无意是教师的作用扩大,教师讲授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我工作室望通过对“启发式教学”“阶梯搭建”“学习活动”的深入研究,研究出一种高效处理讲评课的方式,提升课堂效率。 三、高中化学复习课的高效课堂模式 复习课具有“容量大”“节奏快”“难度大”“涉面广”等特点,与新课和讲评课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是现在教师觉得最难以找到方法的课型。复习课在高三教学中作用巨大,几乎进入高三,复习课便占据的所有课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我工作室成员都有这丰富的高三教学经验,所以希望通过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更新,将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和创新,走出一条高效复习的道路。 四、高中化学各种课型的交互式研究 完成三种课型的研究以后,新课,讲评课,复习课之间也有着很多联系,诸如新课之中会穿插一些讲评课的思想,复习课中也会很多习题的讲评。将三种课型有机结合在一起,便是最后阶段的重点。三种课型交互式研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效课堂研究成果,将教学效果再度扩大。 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目标 成为“高效化学”教学的领军人物,在市内外较有影响的“教育名家”; 形成较为成熟的化学高效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初步构建课程体系,对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鲜明的指导价值; 完成一部著作。 首席名师 工 作 室 成 员 对化学高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充分的理解和广泛的参与,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或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能主持和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能作专题报告。 在领衔人的带领下,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视野、提高专业素养,每个人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且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 全体成员都要成为绵阳市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职务都晋升一级,现有带头人中有部分入选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1—2人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 全体成员要举行一定规模的个人专场展示研讨会,优秀成员要出版自己的个人专注(或编著)。 促 进 专 业 发 展 的 主 要 措 施 一、在广泛学习中求发展 充分挖掘校本教材,在百年南山的历史中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积极“走出去”,学习其他工作室的先进发展理念和研究方法。 二、在创新实践中求发展 教育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平台。特别是今日之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问题新、矛盾多、任务重,要求教师深入实践,细心体味,扎实探索,勇于创新。 三、在深入研究中求发展 对中学化学教师来说,研究的任务主要是弄清楚素质教育面临某些“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这是研究活动中的“抓手”。有了这个“抓手”,无论是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还是探讨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有了心之所向,力之所达的明确目标。 四、在推广成果中求发展 创造了就要使之有价值,就要使之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就教师的创新成果来讲,推广的途径主要是将心之所思,思之所成的经验、理论、方法等付诸文字。 工作室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规划 总体思路:由近到远、由内到外,兼容并包、注重实效。 1、工作室成员采用跨年级、跨年龄段的方式组合,既有经验又有活力,同时在所在年级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帮扶,发挥辐射作用。 2、按照管理要求,每年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进行一次读书读刊交流活动,举办一次教学风格研讨活动,完成一次支教活动。这些活动大多采用开放式,吸引一定范围内的老师参加。 3、发挥好网站快速、便捷的功能,设置及时、互动、开放的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网路沙龙。 4、主动承办一些名师交流论坛,定期参加工作室工作情况交流研讨。工作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借鉴别人的好的做法并加以实施和推广。 5、定期开展跨学科的专题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访学,到边远地区进行支教。 养成在报刊杂志集中发表专辑的做法,认真打磨有理论、有深度、对教学有较好的指导价值的文章。 工作室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能有效开展,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室成员须遵守以下规章制度。 (一)学习制度 1、每学期系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读一部文学作品。做读书笔记,交流,一年交一篇2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2、每学期参加不少于20课时的各类培训,每节课都必须有详细点评。广泛阅读教育报刊杂志,每学期至少能围绕一个小专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二)研究制度 1、建立定期研讨制度。每月工作室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或举办网络“教研沙龙”),各成员应提前做好准备,进行有效的研讨,并做好学习活动记录。 2、参与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成员也可以针对自己课堂教学出现“小现象”、“小问题”,确立“小课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力求创新,成果可操作。 3、教学模式个性化研究。工作室成员要善于思考,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研究,分析自己教学过程,个性性格,探索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教学模式。 4.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辟“名师对话”、“优秀案例选登”、“教师风彩”等栏目,各成员应积极上传学案或课例至工作室名师网,其他成员要阅读并修改、评价,写出自己的意见。 5、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所在年级、教研组交给的工作任务,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能指导同学科教师,共同进步。 (三)责任制度 1、提高师德修养,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不断充实自我,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2、制定个人两年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 3、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一节优质示范课,结对指导一名初任或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记录存档。 4、每学年在校内或校外做一次专题讲座。工作室成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人每学年承担一次校级以上的专题讲座,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5、每年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提高理论水平。 6、鼓励个人或合作出版著作。工作室将引领团队发展,注重成果提炼,形成高质量的物化成果,鼓励个人或合作出版著作。 (四)奖惩制度 1、遵守工作纪律,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种会议、专题报告、教学研讨、课题调研等活动,各项活动要按时签到。对不遵守工作纪律,缺旷较多的成员,无故缺席三次工作室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 2、设立“工作室优秀成员”等奖项,每学年进行一次评选,反馈到所在学校,并针对每位成员的实际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建议。 工 张劲松 领衔人。负责工作室的全面规划和整体协调,制订工作室发展规划,策划和组织大型的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全面负责对全体成员的培训和作 打造,承担着工作室的质量把关,全面形象,考核创优等。 邓友山 主要负责人。负责落实工作室日常工作,负责具体活动的筹划和室 工作室成员间的沟通和联络。负责课题管理和个人或集体的教学风格研讨活动。 成 冯达春 组织读书推介,负责读书、读刊交流学习活动,每年筹划一次支教活动。负责工作室日常阅读书目选择和购买。 员 钟杰 负责工作的运作特殊的总结,打造具有本工作室独特个性的运作品牌,及时宣传、推广工作成绩和体会。 主 李林 黄礼宝 化学名师工作室网站的创建。负责网站设计、制作、日常管理和维护,及时传递网络动态,关注工作室网站的点击量、质量及效果,要 定期完成更新。 肖兴蓉 王笛 负责日常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定期进行典型课例,教学分 设计、报告材料、活动剪影、专家点评、论文论著的归类和整理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