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月 Vol. 32 No. 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0
由武术引发的体育社会功能问题的探讨
姜,张旭昌,向先孟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对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行分析,以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进而喜爱武术,并且愿意为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扬出去。
关键词:武术;社会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2-00-03
Problems of Social Function of Sports Triggered by Wushu
JIANG Guo-an, ZHANG Xu-chang, XIANG Xian-m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With a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Wushu has become a wonderful work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unique cultural charm, Wushu has increasingly demonstrated its fascination and ways to keep good health as the world develops. By analyzing its social value, this article tries to make people know and love Wushu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spreading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al essence.
Key words: wushu; social function; value
在当今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和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国粹的武术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2008年的奥运会,多少国人希望武术能借此东风走进奥运赛场。但事实并不如愿,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武术以其特定的属性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即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归整,因为这将制约甚至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中国武术从明代开始,就形成了众多流派、拳家,人们也常以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来形容武术,中国武术文化如此深入到每个国人的细胞,形成大街小巷无处不武术,归因它是民族文化,有民族特性。现在社会各民族文化激烈交融,民族本文化的重要性就益发突显出来,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即把武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形成自己的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实践中的问题。社会学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它可以推动我们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观念,从而为我们提供新的、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并且,社会学对于武术的横向分析不是凭空揣测而是“负责任的陈述”,它的所有陈述都要面对诘问、反思和监督,它有一套完整的归纳和推理逻辑,并要保证陈述的
可信性。这种令人放心的陈述可以使僵化的、单调的或教条式的观察和思考方式退缩到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武术和武术家们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尊重生活多样性,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这是其他学科难以完成的任务。下面试从与社会良性运行紧密相关的方面来阐述其社会功能。
1 武术的内涵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是一个永远处在变化中的动态的概念,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养生修性、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功能,是一项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从而激发练习者的兴趣。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需求,人
────────── 收稿日期:2009-10-14
作者简介:姜(1977-),男,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学。 --
第32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月
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武术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临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在一片小天地里,每个练习者都能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现在人口密度大、建筑工地多、运动场所小且规模不大、场地有限、器材缺乏的现实情况下,一般来说,往后,私有制出现,掠夺和占有便需要武力,人们为了土地、食物进行部落之间的战争,又刺激了格斗技术的迅猛发展。武术就是在这种过程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也充分证明了武术的最基本的特征——技击。武术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一个是军旅武术,作为军事技能直接用于战场上,以实战为目的,讲求简洁实用;一个是民间武术,以个人之间的武术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季节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开展武术运动则更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它能在民间历久不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这也显示了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地位与价值。
2 武术的社会功能 2.1 武术文化价值功能 2.1.1 武术的哲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和谐”观念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儒家关于“和谐”的观念是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起点,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继而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才能不破坏“自然的和谐”这种由内而外、由人到自然的和谐,恰恰体现在武术的技术范畴里,而且贯穿始终,诸如上下相合,内外合一,“眼随手动”、“目随势注”,讲究“六合”;而躯干与四肢相合的“身法”,表达了周身和谐的高度境界。中国武术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对世界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
2.1.2 武术的教育性
在当代社会中,经济的发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物质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武术作为文化教育的一类,它具有十分独特教育功能。首先,武术教育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可以开发智力、充足精神,对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具有十分积极影响;其次,武术教育具有培养、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的功能;再次,武术教育具有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功能,这对于适应当代高竞争社会,增强生存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武术教学就是学生思想道德作风、处世哲学的过程,更是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改造过程,这种内外双修而以修心为先导的思想观念更具有重要的人生指导价值。
2.2 武术的技击价值功能
武术的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人们为了生存而与猛兽进行搏斗,逐渐练就了击打、闪躲等格斗技能,而且创造了尖锐锋利的生产工具,并具有使用利器与兽搏斗的本领,这些技术孕育了武术技能,为武术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原始社会崇尚勇敢精神,每个猎手也同时是战士,手中的工具也就是武器,勇敢的战士成为一种社会的荣誉和人们的渴望,为武术的产生准备了精神条件。再-90-
对抗为形式,注重多变的招式和制服对手的多种方法。其中,民间武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民间武术家在攻防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了各种克敌制胜的方法,进而上升为理论,形成了民间武术繁多的流派。各流派有着不同的技击特点和练习方法,而且各家流派在具体的形式、存在形态上还存在着种种差别,这样就形成了民间武术各具特色的攻防技艺,武术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包罗万象的武术逐步分化,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体现各自的社会价值。当今武术的发展虽然有的已经失去了武术的很多本质性的东西,但在最根本的技击上还是有所保留的。
2.3 武术的健身与医疗保健康复功能 2.3.1 武术的健身功能
人类在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的同时,自身的运动机会却越来越少,导致了所谓的“文明病”的发生,大部分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开始关注武术。武术以其特有的健身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武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养生学、医学的诸多精华,大大扩展了武术的健身价值,认为“形要小劳,无至大疲”。实践和科学实验也证明了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人体机体的适应与免疫能力、延缓衰老都具有特殊的功效。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武术健身事业,力争普及武术健身功能,促进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2.3.2 武术养生与医疗保健康复功能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锻炼。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即不仅要进行外形肢体运动,还要善于养内,运气调息内守心神,使内在的气血和顺、精气充沛、情绪稳定,从而达到身心健康。武术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起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作用。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独特的练功方法,它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其原理是武术能激发患者的内在机制恢复正常,从而不治而愈。气、血、精、津是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其具体表现。气、血、精、津旺盛,人体就健康。人体发病不是真气不足就是气郁不行。
姜,等:由武术引发的体育社会功能问题的探讨
例如太极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能使身体内部蓄真气,通经络,使机体产生抵抗力,以祛病延年。武术其他内容的锻炼,也具有提高肌肉骨骼系统和脏腑经络舒畅的功能,达到调气、正神、培精之目的,促进机体某些病灶部位功能代谢的改善,起到恢复正常功能的效果。
2.4 独特的观赏表演价值和功能
传统武术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这种独特就在于其蕴涵的传统技击意识的“传神”之美,它把近乎残酷的格斗技术理想化、艺术化成了千姿百态、揣摩不尽的一种技艺,常常使观赏者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武术套路表演是通过高超娴熟的技艺、扣人心弦的搏斗技巧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一种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武术套路“动作优美,气势雄健,能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是技击反映在舞中的表演艺术……”。武术套路的表演已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中国武术代表团的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几大洲的广大区域,为展示新中国的形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武术队的表演向世界体坛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风采,深得外国人的赞赏和惊叹。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调整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不少顺应时代潮流的主题性表演,这种表演因依托有主题需要的背景和音乐、服装道具和灯光而更具观赏性,通过观赏武术表演,不仅能够加深对武术的认识,而且还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这是其他任何体育运动所不能替代的。
3 结语
武术本身具有的价值远远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其潜力是巨大的,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发扬光大。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应该更好地发挥它本身价值为社会服务。武术教育可以起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武术练习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通过观赏武术表演,不仅能够加深对武术的认识,而且还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在健身促进了武术发展的同时,人们也为延年益寿而选择了武术,这正是健身价值的体现,也使传统武术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经过近代、现代尤其是当代人的提炼,武术终于成为了体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极大推动了武术发展的同时,也把武术演变成了“体育的武术”、“体操的武术”。返璞归真是一切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武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在武术无缘奥运的今天,它更应返间,走向社会,更好地汲取营养,以图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娜.全民健身中武术的地位和作用[J].今日南国,2008,
(5):176-177.
[2] 马丙奎.试述传统武术的本质[J].科学咨询,2008(3):77-78. [3] 愈宏建,郎勇春,李伟艳.论武术娱乐功能与武术产业化的
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8,(8):2-266.
[4] 谷晓红.对传统武术价值和功能的再认识[J].茂名学院学
报,2008,(2):80-83.
[5] 席饼嗣.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2008,(2):
8-9.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