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习题答案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习题答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尺寸精度及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1.已知基准孔与下列三轴相配,试计算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明它们各属于哪类配合。 (1) (2) (3) 解:(1) X=D-d=ES-ei=-(-=0.041mm

X= D- d=EI-es=0-(-=0.007mm T==0.034mm

故属于间隙配合,公差带图略。 (2) X=D-d=ES-ei=-=0.005mm Y= D-d=EI-es=0-=-0.028mm T==0.033mm

故属于过渡配合,公差带图略。 (3) Y=D- d= EI-es =0-=-0.048mm Y= D-d=ES-ei =-=-0.014mm T==0.034mm

故属于过盈配合,公差带图略。

2. 已知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mm,配合公差为=0.041mm,=+0.066mm,孔公差为=

0.025mm,轴下偏差ei=-0.041mm,试求孔轴的极限偏差,画出公差带图,说明配合性质。

解: 轴公差为:T= T-T=-=0.016mm

因 T= es-ei 故 es=ei -T=-+=-0.025mm 因 X=D-d=ES-ei

即 =ES+ 得ES=0.025mm

因 T=ES-EI 故 EI=ES-T=-=0mm 故 孔为φ50 轴为φ50

X= D- d=EI-es=0-(-)=0.025mm 属于间隙配合,公差带图略。

3. 已知两根轴,其中:d=φ5mm,=0.005mm, d=φ180mm,=0.025mm,试比较以上两根轴的加工难易程度。

解:方法一:不查表比较

(1) d=φ5mm,属于3~6尺寸分段,d== 故 i=+*=0.73mm

d=φ180mm,属于120~180尺寸分段,d== 故 i=+*=2.52mm (2) 比较a及a的大小 a=T/ i=5/= a=T/ i=25/=

因为 a<a,所以d的精度高,难加工。 方法二:查表比较

由表1-6得,d为IT5,d为IT6 所以d的精度高,难加工。

4. 查表画出下列配合的孔轴公差带图;计算其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并说明各配合代号的含义及配合性质。

(1) (2) (3) (4) (5) (6) 解:(1) 公差带图略

查表得ES=0.039mm,EI=0,es=-,ei=-

X=D-d=ES-ei=-(-=0.0mm

X= D- d=EI-es=0-(-=0.0025mm

T==0.0mm

该配合属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质为间隙配合。 (2) 公差带图略

查表得ES=0.207mm,EI=,es=0,ei=-

X=D-d=ES-ei=-(-=0.294mm

X= D- d=EI-es=-0=0.120mm T==0.174mm

该配合属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质为间隙配合 (3) 公差带图略

查表得ES=0.040mm,EI=0,es=,ei=

Y= D-d=ES-ei=-=-0.023mm

Y=D- d=EI-es=0-=-0.088mm T==0.065mm

该配合属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质为过盈配合。 (4) 公差带图略

查表得ES=0.006mm,EI=-,es=0,ei=-

X=D-d=ES-ei=-(-=0.019mm

Y=D- d=EI-es =--0=-0.015mm T==0.034mm

该配合属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质为过渡配合。

(5) 公差带图略

查表得ES=-0.006mm,EI=-,es=0,ei=-

X=D-d=ES-ei=--(-=0.004mm

Y=D- d=EI-es =--0=-0.015mm T==0.019mm

该配合属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质为过渡配合。 (6) 公差带图略

查表得ES=0.04mm,EI=0,es=,ei=-

X=D-d=ES-ei=-(-=0.061mm

Y=D- d=EI-es =0-=-0.015mm T==0.076mm

该配合属于基孔制的配合,配合性质为过渡配合。

5. 将下列基孔制配合,转换成配合性质性质相同的基轴制配合,并确定转换前后的极限偏差。

(1) (2) (3) (4) (5) (6)

解: (1) ① 转换配合基准 φ60转换为φ60

② 查表确定转换前孔、轴的极限偏差

φ60属于50~80尺寸分段,IT9=0.074mm 即 T=0.074mm T=0.074mm

对φ60H9,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74mm

对φ60f9,基本偏差es=-0.030mm 故ei=es-T=-0.104mm 所以 转换前φ60

X=D-d=ES-ei=0.178mm

X= D- d=EI-es=0.030mm

属于间隙配合

③ 用换算公式确定转换后的极限偏差

F9属于A~H的范围,所以适用通用规则

对φ60h9 es=-EI=0 故ei= es-T=-0.074mm

对φ60F9 EI=-es=+0.030mm 故ES= EI+ T=+0.104mm 所以 转换后φ60

X=D-d= ES-ei=0.178mm

X= D- d= EI-es=0.030mm

属于间隙配合

即转换前后的配合性质相同。

(2) ① 转换配合基准 φ40转换为φ40

② 查表确定转换前孔、轴的极限偏差

φ40属于30~50尺寸分段,IT6=0.016mm IT5=0.011mm 即 T=0.016mm T=0.011mm

对φ40H6,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16mm

对φ40g5, 基本偏差es=-0.009mm 故ei=es-T=-0.020mm 所以转换前φ40

X=D-d=ES-ei=0.036mm

X= D- d=EI-es=0.009mm

属于间隙配合

③ 用换算公式确定转换后的极限偏差

G6属于A~H的范围,所以适用通用规则

对φ40h5 es=-EI=0 故ei= es-T=-0.011mm 对φ40G6 EI=-es=+0.009mm

故ES= EI+ T=+0.025mm

所以转换后φ40

X=D-d= ES-ei=0.036mm

X= D- d= EI-es=0.009mm

属于间隙配合

即转换前后的配合性质相同。

(3) ① 转换配合基准 φ100转换为φ100

② 查表确定转换前孔、轴的极限偏差

φ100属于80~120尺寸分段,IT7=0.035mm IT6=0.022mm 即 T=0.035mm T=0.022mm

对φ100H7,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35mm

对φ100p6, 基本偏差ei=+0.037mm 故es=ei+T=+0.059mm 所以转换前φ100

Y=D-d= EI-es =-0.059mm

Y= D-d=ES-ei =-0.002mm

属于过盈配合

③ 用换算公式确定转换后的极限偏差

P7属于P~ZC(公差等级高于或等于7级)的范围,所以适用特殊规则

△=IT7-IT6=0.011mm

对φ100h6 es=-EI=0 故ei= es-T=-0.022mm 对φ100P7 ES=-ei+△=-0.024mm

故EI= ES- T=-0.059mm

所以转换后φ100

Y=D-d= EI-es=-0.059mm

Y= D-d= ES-ei=-0.002mm

属于过盈配合

即 转换前后的配合性质相同。

(4) ① 转换配合基准 φ50转换为φ50

② 查表确定转换前孔、轴的极限偏差

φ50属于30~50尺寸分段,IT7=0.025mm IT6=0.016mm 即 T=0.025mm T=0.016mm

对φ50H7,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25mm

对φ50u6, 基本偏差ei=+0.070mm 故es=ei+T=+0.086mm 所以转换前φ50

Y=D-d= EI-es =-0.086mm

Y= D-d=ES-ei =-0.045mm

属于过盈配合

③ 用换算公式确定转换后的极限偏差

Y= D(5) ① ② Y ③ Y (6) ① ② Y= D ③ U7属于P~ZC(公差等级高于或等于7级)的范围,所以适用特殊规则

△=IT7-IT6=0.09mm

对φ50h6 es=-EI=0 故ei= es-T=-0.016mm 对φ50U7 ES=-ei+△=-0.061mm

故EI= ES- T=-0.086mm

所以转换后φ50

Y=D-d= EI-es=-0.086mm

-d= ES-ei=-0.045mm

属于过盈配合

即 转换前后的配合性质相同。

转换配合基准 φ50转换为φ50

查表确定转换前孔、轴的极限偏差

φ50属于30~50尺寸分段,IT7=0.025mm IT6=0.016mm 即 T=0.025mm T=0.016mm

对φ50H7,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25mm

对φ50k6, 基本偏差ei=+0.002mm 故es=ei+T=+0.018mm 所以转换前φ50

X=D-d=ES-ei =+0.023mm

=D- d=EI-es =-0.018mm 属于过渡配合

用换算公式确定转换后的极限偏差

K7属于K、M、N(公差等级高于或等于8级)的范围,所以适用特殊规则

△=IT7-IT6=0.009mm

对φ50h6 es=-EI=0 故ei= es-T=-0.016mm 对φ50K7 ES=-ei+△=+0.007mm

故EI= ES- T=-0.018mm

所以转换后φ50

X=D-d= ES-ei=+0.023mm

=D- d= EI-es=-0.018mm 属于过渡配合

即 转换前后的配合性质相同。

转换配合基准 φ30转换为φ30

查表确定转换前孔、轴的极限偏差

φ30属于18~30尺寸分段,IT6=0.013mm IT5=0.009mm 即 T=0.013mm T=0.009mm

对φ30H6,基本偏差EI=0 故ES=EI+ T=+0.013mm

对φ50k6, 基本偏差ei=+0.015mm 故es=ei+T=+0.024mm 所以转换前φ30

Y=D-d= EI-es =-0.024mm

-d=ES-ei =-0.002mm

属于过盈配合

用换算公式确定转换后的极限偏差

N6属于K、M、N(公差等级高于或等于8级)的范围,所以适用特殊

规则

△=IT6-IT5=0.004mm

对φ30h5 es=-EI=0 故ei= es-T=-0.009mm 对φ50K7 ES=-ei+△=-0.011mm

故EI= ES- T=-0.024mm

所以转换后φ30

Y=D-d= EI-es=-0.024mm

Y= D-d= ES-ei=-0.002mm

属于过盈配合

即 转换前后的配合性质相同。

6.有下列三组孔、轴配合,试根据给定的条件,分别确定其公差等级,并选择适当的配合(写出代号)、画出公差带图。

(1)基本尺寸为φ50mm,=+0.050mm,=+0.009mm 解:① 选用基准制:基孔制

② 公差等级的确定:T==0.041mm

又 反查表1-6得:

=0.025mm(孔公差等级为7级),T=0.016mm(轴公差等级为6级) 此时满足

③ 确定配合:由题知该孔轴配合为间隙配合,在基孔制条件下

=0.009mm

故 es=-0.009mm 反查表1-8,确定轴基本偏差代号为g 而 ei=es-T=--=-0.025mm ES==+0.025mm,EI=0

④ 检验:φ50H7为,φ50g6为

此时 X=ES-ei=+=+0.050mm

X=EI-es=0-(-=+0.009mm 所以 满足题意。

(2)基本尺寸为φ25mm,=+0.013mm,=-0.021mm 解:① 选用基准制:基孔制

② 公差等级的确定:T==0.034mm

又 反查表1-6得:

=0.021mm(孔公差等级为7级),T=0.013mm(轴公差等级为6级) 此时满足

③ 确定配合:由题知该孔轴配合为过渡配合,在基孔制条件下

ei=-X=-=+0.008mm

反查表1-8得,轴基本偏差代号为m 故 ei=+0.008mm es=ei+ T=+0.021mm ES==+0.025mm,EI=0

④ 检验:φ25H7为,φ25m6为

此时 X=ES-ei=+=+0.050mm

Y= EI-es=0-=-0.021mm 所以 满足题意。

(3)基本尺寸为φ18mm,= 0,=-0.029mm 解:① 选用基准制:基孔制

② 公差等级的确定:T==0.029mm

又 反查表1-6得:

=0.018mm(孔公差等级为7级),T=0.011mm(轴公差等级为6级) 此时满足

③ 确定配合:由题知该孔轴配合为过盈配合,在基孔制条件下

ei=-=+0=+0.018mm

反查表1-8得,轴基本偏差代号为p , es=ei+ T=+0.029mm

ES==+0.025mm,EI=0

④ 检验:φ18H7为,φ18m6为

此时 Y=EI-es =0-=-0.029mm

Y= ES-ei =-=0

所以 满足题意。

7.活塞与汽缸体的配合,其配合尺寸为φ150mm,工作温度=100℃,=180℃,线膨胀系数=12*10/℃,=24*10/℃,实验确定其工作时的间隙量应该在~0.3mm内,若设计者选择配合为φ150H9/d9,问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应选那种配合? 解: (1) 对于φ150H9/d9的配合

查表得ES=0.1mm EI=0 es=-0.145mm ei=-0.245mm 所以在不考虑热变形得影响时候,极限间隙为:

X=D-d=ES-ei=-(-=0.345mm

X= D- d=EI-es=0-(-=0.145mm 而由热变形引起得间隙变化量为:

=150【12*10*(100-20)-24*10*(180-20)】 =-0.432mm

所以实际的极限间隙为: =X+△=-0.087mm = X+△= -0.287mm 故 不合格 (2)重新进行设计

考虑到热变形的影响,实际应该满足的极限间隙为

X=-△=0.732mm

X= -△=0.532mm ① 选用基准制:基孔制

② 公差等级的确定:T==0.2mm

又 反查表1-6得:

=0.1mm(孔公差等级为9级),T=0.1mm(轴公差等级为9级) 此时满足

③ 确定配合:该孔轴配合为间隙配合,在基孔制条件下

=0.532mm

故 es=-0.532mm 反查表1-8,确定轴基本偏差代号为a 此时es=-0.520mm

而 ei= es -T=-=-0.620mm ES==+0.100mm,EI=0

④ 检验:φ150H9为,φ150a9为

此时 X=ES-ei=-(-)=+0.720mm

X= EI-es=0-(-=+0.520mm

即工作时候的间隙量在~之间,基本满足题意。

所以应选择的配合为φ150H9/a9

第二章 形状和位置精度及互换性

3. 用指示表测量一平板的平面度误差,其相对于同一基准的读数如附图2-4所示,若该平板的平面度公差为0.008mm,问该平板的平

面度是否合格?

解:首先看该数据是用对角线法测量而得

直接法:=最大读数-最小读数=0-(-9)=9>t=8 故 不能判定

最小区域法:通过基面旋转法,转换成两个等值最高点与两个等值最低

点且两高点位于两低点连线两侧的(交叉准则)的形式,

+1 +1/3 +2 -1/3 -25/3 -8 -1 -2/3 -8 -8 -2 -8 -9 -4 使-8为最底点 找最高相等点 -5/3 0 -6 5 -1 -6 -4 -5/3 -19/3 -4 -2 -1 -4 -2 -8 -6 -3 -8 -7 -11/3

f=-5/3-(-25/3)=20/3≈解: 最大正偏离量 =+0.05mm 最大负偏离量 =-0.01mm 故 最大偏离量

即 同轴度误差 f=2=0.1mm>t=0.08mm 所以,不合格。 5.附图2-5所示零件的技术要求是:(1)2-φd孔轴线对其公共轴线的同轴度的公差为φ0.02mm; (2)2-φd孔的圆度公差为0.05mm;(3)φD轴线对2-φd孔公共轴线垂直度公差为每100mm上不超过0.02mm;(4)φD轴线对2-φd孔公共轴线偏离量不大于0.01mm。试用形位公差代号在图上标注出这些技术要求。

解:尺寸标注如下图:

应注意要点:

1.同轴度◎,公差值前必须加φ,基准标注A-B使组合基准为一个框格,箭头对准尺寸线,表示对中心要素的控制,基准A、B也必须对准基准线,表示基准是中心要素。

2.圆度○,公差值前不能加φ,因为是形状误差,没有基准,箭头严格地与尺寸线错开,表示控制轮廓要素。

3.垂直度,公差值前不加φ,表示只控制左右方向,箭头与尺寸线对齐,表示控制中心要素,且注意每100mm表示为100。 4.对称度或位置度,公差值是最大偏离量的2倍且前不加φ,对轴线的偏离量,控制的是前后方向,只能由左视图(侧视图)来反映,箭头对准尺寸线,其方向为公差带的方向。 5.注意有相同要求的不同被测要素的标注。

6.附图2-6所示圆柱滚珠轴承内环的技术要求是:(1)内孔φ应用包容要求,且对圆度公差有进一步的要求,即圆度公差值为0.006mm; (2)外圆锥面圆度

公差为0.006mm;(3)外圆锥面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02mm,且只允许向材料外凸起;(4)右端面相对于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1mm; (5)外圆锥面相对于φ孔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12mm;(6)左端面相对于φ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值为0.015mm.试用形位公差代号在图上标注出这些技术要求。 解:标注如下图所示:

注意要点:

1.圆度○,公差值前不能加φ,因为是形状误差,没有基准,箭头严格地与尺寸线错开,表示控制轮廓要素,并注意包容要求应标注在尺寸公差的后面。

2.圆锥面的圆度○,箭头必须与中心线垂直,不能与轮廓线垂直,但是必须与尺寸线错开。

3.直线度-,控制素线,箭头方向必须与素线(轮廓要素)垂直,即箭头方向指明公差带方向,只允许外凸符号“+”。 4.平行度∥,箭头方向表明公差带的方向,基准是单一基准且一定不能对准尺寸线。 5.斜向圆跳动↗,公差值前不能加φ,箭头与锥面的素线(轮廓要素)垂直,必须有基准,且基准必须对准尺寸线。

6.垂直度,公差值前不加φ,必须有基准,且基准必须对准尺寸线。

7. 附图2-7所示零件的五种标注方法,试分析解释其含义(包括应用了何种原则或要求;所遵守的理想边界,允许的垂直度误差与实际尺寸的关系)等。 解: a图

即孔的尺寸公差与位置公 应用了原则 IP , 形位误差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差垂直度是相对的,分别给定,分别测量,实际尺寸 允许误差 分别满足,也就是说尺寸公差控制尺寸误差,(LMS) 形位公差控制形位误差。 形位误差的允许值不随实际尺寸的变化而变 化,而实际尺寸不能超越最大和最小实体尺寸(MMS) (MMS和LMS)

b图

应用了最大实体要求MMR,应遵守最大

形位误差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实体实效边界(MMVB),最大实体实效实际尺寸 允许误差 尺寸(MMVS)(孔)=最大实体尺寸(MMS)(LMS) -给定的形位公差值(t)=50-=49.92mm。 正补偿,即只允许尺寸误差补给形位误(MMS) 差,且补偿量等于实际尺寸的偏离量。

c图

应用了最大实体要求MMR和可逆要求RR,形位误差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应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孔)=最大实体尺寸(MMS)-给定的形位公差值(t)=50-=49.92mm。 正反补偿均可,既允许尺寸误差补给形

实际尺寸 允许误差 (LMS) (MMS) (MMVB) 0

d图 应用了最大实体要求MMR的零形位公差,应遵守最大实体边界(MMB)。 正补偿,即只允许尺寸误差补给形位误差,在不超出最大和最小实体尺寸的情况下,把尺寸误差的偏离量补偿给形位误差。 形位误差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实际尺寸 允许误差 (LMS) (MMS) 0

e 图

应用了最大实体要求MMR的零形位

公差,同时对形位误差又有进一步的要求应遵守最大实体边界(MMB)。 正补偿,即只允许尺寸误差补给形位误差,在不超出最大和最小实体尺寸的情况下,把尺寸误差的偏离量补偿给形位误差,但补偿的最大只等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值。 形位误差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实际尺寸 允许误差 (LMS) (MMS) 0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

1.某箱体孔尺寸为φ50H7,若其形状公差按其尺寸公差的60%选用,试确定该孔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和。

解:已知尺寸公差IT7=0.025mm,形状公差T=,由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粗

糙度允许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得:≤= ≤=5

查表3-1、3-2进行标准化圆整,得到最接近的允许值为: :第一系列 ,或 第二系列 :第一系列 , 或 第二系列 取:(1)=,= 符合优先选用标准,但过于保守,不够经济,要求严

格时可以选用。

(2)=,= 符合优先选用标准,但偏于要求低,若不影响使用要

求时可以选用。

(3)=,= 虽为第二系列,但不仅符合要求,且经济,若工厂条件

允许可以选用。

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不充分,故这里答案不唯一。在工厂实际中,应根据实际条件具体确定,要综合考虑盗经济性和实际生产条件。 2.测量某表面的粗糙度,在取样长度内测得其距中线的数值如下,试计算其与值。 轮廓峰高():8 13 9 11 8 10 11 轮廓谷深():11 8 11 10 12 8 10 解:

=【(8+13+9+11+8+10+11)+(11+8+11+10+12+8+10)】 =20

==13+8=21

3.附图2-8所示减速器轴,根据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分别确定各轴段(2-φ30k5和2-φ50js6)外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并允许在检测2-φ50js6轴外表面粗糙度实测值可以有一部分(即小于总数16%)超过规定的允许值;而对2-φ30k5轴颈表面不允许有任何实测值超过规定的允许值,试按照国家标准(GB/T 131)规定正确标注在图样上。 解:方法一:根据经验统计关系式近似计算

查表1-6大于18~30段 IT5=9 大于30~50段 IT6=16 (1) 实验关系式 ≤ 理想关系式不够经济 计算略 (2) 考虑磨合的修正关系式≤或≤ 更为经济

对2-φ30k5轴段

≤=*9=

≤=*9=

查表3-1,最接近的值为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或 最后取=

对2-φ50js6轴段

≤=*16=

≤=*16=

查表3-1,最接近的值为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或

最后取=(优先选用,经济性好)

或=(要求高时,且有该系列的量块)

方法二:根据经验统计资料类比选择

(1) 查表3-10确定粗糙度参数值的范围

对2-φ30k5轴段

D>6~50mm IT5 则>~ 对2-φ50js6轴段

D>10~80mm IT6 则>~3

(2) 对2-φ30k5轴段

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取=,与该值较接近的有

第一系列 和

第二系列

尽量选用优先系列,取=(满足功能要求时可选用)

=(功能要求严格时选用)

当的粗糙度值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同时工厂中有第二系列的量块时,

从经济角度考虑,可选用。或者实际工厂加工不能达到的要求时,也可以选用第二系列的。

对2-φ50js6轴段

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取=,与该值较接近的有

第一系列 和

第二系列

尽量选用优先系列,取=(满足功能要求时可选用)

=(功能要求严格时选用)

当的粗糙度值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同时工厂中有第二系列的量块时,

从经济角度考虑,可选用。或者实际工厂加工不能达到的要求时,也可以选用第二系列的。 (3) 标注方法:

对2-φ30k5轴段

a. 标注最大允许值 如 (适用于一般情况)

b. 标注最大和最小允许值 ~(适用于特殊场合)

对2-φ50js6轴段

a. 标注上限值 如(适用于一般情况)

b. 标注最大和最上限值 如~(适用于特殊场合) 标注如图所示:

第四章 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

1.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立式光学比较仪对轴的同一部位,重复测量十次,按照测量顺序记下测值为:,,,,,,,,,。要求:(1)求出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偏差。(2)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3)判断有无粗大误差,如有则剔除之。(4)求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5)写出以算术平均值和第一次测值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解:(1)=25.997mm 因为

即 δ=-3=+2…………..=+1 =0.007844mm (2)

= =+ =+ =- =+ =- =+ =+ =- =+

因为残余误差大体正负相间,无显著变化,故不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3) =0.002055mm

N=10 故 z=

即 zs=*=

<zs 故不存在粗大误差。 (4) =0.00065mm =0.00195mm

(5) 算术平均值做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0.002mm

第一次测值做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mm

2.已知某仪器测量极限误差0.006mm,若某一次的测量值为20.029mm,9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为20.032mm,试分别写出它们的测量结果。 解: 以某一次作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因 =3mm

以9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0.002mm

4.间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附图所示。已知:弦长l=90mm,测量误差为:,,弓高h=30mm,测量误差为:,。试求工件的直径D及测量误差及,并写出间接测量直径的测量结果表达式。

解: (1) 计算直径D D==97.5mm

(2) 计算直径D的系统误差

因 =90/2*30= +1=-

=*+(-)*=0.01625mm (3) 计算函数D的测量极限误差 =

= =

(4) 函数测量结果表达式:

D+=+0.00325mm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响法测量附图4-3所示零件的中心距,其测量方案有三种:(!)测量孔径d1、d2和孔边距L1(2)测量孔径d1、d2和孔边距L2(3)测量孔边距L1和L2若已知:,,。试计算三种测量方案的测量极限误差,并选择最佳测量方案。 解: (1)第一种方案:

L=

1 =1/2 =1/2

=0.0066mm (2)第二种方案:

=1 =-1/2 =-1/2

=0.00755mm

(3)第三种方案: 1/2

=0.0046mm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比较知:第三种方案测得的极限误差最小,第二种方案的极限误差最大,故选择第三种方案。

第五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1.被测工件为E,已知工艺能力指数=,尺寸遵循正态分布,要求:(1)选择合适的计量器具;(2)确定验收方式和验收极限,并计算其误差概率;(3)按照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写出其合格条件。 解:(1)由表5-1优先选Ⅰ档=,由表5-3知可选用:分度值为的比较仪,其

=<

(2)采用了包容要求,应采用内缩的验收极限

由表5-1查得 IT8=0.039mm,A=0.0039mm 所以轴的验收极限为:

上验收极限=MML-A=-=34.9461mm 下验收极限=LML+A=+=34.9149mm

由表5-5知,误收率m%=0,误废率n%=% (3)合适条件为 =34.95mm,=34.911mm

5.设计检验的孔、轴工作量规和轴用校对量规的工作尺寸,并画出 量规公差带图。 解:(1)选择量规型式

由图5-9的推荐,孔用量规通规采用全型量规,止规采用两点式量规;轴用量规的通规、止规均采用卡规。 (2)查表知: (3)由表5-8查得

对于孔用塞规 制造公差T=0.004mm 位置要素Z=0.006mm 形状公差=T/2=0.002mm

对于轴用卡规 制造公差T=0.003mm 位置要素Z=0.004mm 形状公差=T/2=0.0015mm 校对量规制造公差=T/2=0.0015mm (4)计算量规的极限偏差及工作尺寸 ①φ50H8孔用塞规 通规 T:

上偏差=EI+Z+T/2=0.008mm 下偏差=EI+Z-T/2=0.004mm 磨损极限=EI=0 通规工作尺寸φ50

止规 Z:

上偏差=ES=0.039mm

下偏差=ES-T=0.035mm 止规工作尺寸:

② φ50f7轴用卡规

通规 T:

上偏差=es-Z+T/2=-0.0275mm 下偏差=es-Z-T/2=-0.0305mm 磨损极限=es= 通规工作尺寸φ50 止规 Z:

上偏差=ei+T=-0.047mm

下偏差=ei=-0.05mm

止规工作尺寸:φ50mm ③ 轴用卡规的校对量规 “校通-通”量规 TT:

上偏差=es-Z+T/2+T=-0.0275mm 下偏差=es-Z-T/2=-0.0305mm 其工作尺寸φ50

“校通-损”量规 TS:

上偏差=es=-0.025mm

下偏差=es- T=-0.0265mm

其工作尺寸φ50 “校止-通”量规 ZT:

上偏差=ei+T=-0.0485mm 下偏差=ei=-0.050mm 其工作尺寸φ50 (5)孔与轴用量规公差带图:

第六章 典型零部件及互换性

1.滚动轴承D306(内径d =30mm,外径D=72mm)与轴配合采用k5、与壳体孔配合采用J6,试画出它们的公差带图解,并计算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以及平均间

隙或过盈。 解:查表知:,,D306轴承内圈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006mm,外圈上偏差为0,

下偏差为-0.009mm

=0.017mm =0.002mm

=(+)/2=0.0095mm

=0.022mm =-0.006mm =(+)/2=0.008mm

3.某减速器从动轴两端的轴承均才用G210向心球轴承(d =50mm,D=100mm),轴承承受的径向负荷为2585N;内圈旋转,外圈静止;额定动负荷C=34000N,试用类比法:(1)确定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并标注在局部标注图(附图6-1)上;(2)完成轴承和箱体孔的几何精度设计(包括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并要求标注在零件图上。 解:因为P/C=2585/34000=,所以轴承承受正常负荷

内圈旋转,由表6-5选轴公差带为:k5 外圈静止,由表6-6选壳体孔公差带为:H7

由表6-9查得:轴颈圆柱度 t=0.005mm,轴肩端面圆跳动t1=0.015mm 壳体孔圆柱度t=0.008mm, 壳体孔肩圆跳动 t1=0.025mm 由表6-10查得:轴颈 Ra=1 轴肩Ra=

外壳体孔 Ra= 外壳体孔端面Ra=

零件图标注见课本P139

4.有一个M242-6G的螺母,其公称中径为D=22.701mm;测得其实际中径D=22.865mm,螺距累积误差=+0.01mm,半角误差分别为:=-15和。试问该螺纹中径是否合格?并画出公差带图。

解:由表6-17知 螺母的基本偏差 EI =+0.038mm

由表6-18知 螺母的中径公差 =0.224mm 所以 ES=EI+=0.262mm 故 +ES=22.963mm +EI=22.739mm

而 中径误差的影响 =0.01732mm 牙型半角的影响

=0.01095mm

螺母的作用中径 =22.837mm 根据判断合格性的泰勒原则: ==

==

所以 合格

6.有一批螺栓M24-6h(其公称螺距P=3mm,公称中径=22.051mm),经抽样检测得:螺距累积误差=+0.05mm,牙型半角误差=52。要求:(1)根据此抽样结果推断,螺栓的中径总公差将有多少可以作为实际中径的允差范围?(2)由此推断,合格螺栓实际中径的尺寸范围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3)画出公差带图。 解:(1) 由表6-17知 螺栓的基本偏差 es=0

由表6-18知 螺栓的中径公差 =0.200mm 所以 ei=es-=-0.200mm 故 =+es=22.051mm =+ei=21.851mm

而 中径误差的影响 =0.0866mm 牙型半角的影响 =0.045396mm =0.132mm

所以实际中径的允差范围为:-=0.068mm (2)外螺纹 =+

根据判断合格性的泰勒原则:≥=21.851mm

=+≤

≤-=21.919mm

所以 ≤≤ (3)公差带图略。

10.有一7级精度的直齿圆柱齿轮,模数m=3mm,齿数z=40,齿形角α=20,检测结果为:=30,=38,=48,问该齿轮第1公差组是否合格? 解: 当齿数等于40时, K=z/2=20

公称弧长L=K=188.4mm 查表6-33得 =63

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是:=120mm 由表6-34查得 =28 由表6-35查得 =36

当采用第1公差组的第3检验组时,<,>,但是不能判断不合格,需要用仲裁,因<,所以可以判断此齿轮合格。

11.某减速器用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m=3mm,齿数z=50,齿形角α=20,齿宽B=25mm,齿轮基准孔直径d=45mm,啮合中心距a=120mm,传动效率为,转速n=750r/min,传动中齿轮工作温度=80℃,箱体工作温度=40℃;要求传动要均匀,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要求:(1)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2)确定齿轮传动的最小保证侧隙;(确定齿厚极限偏差及代号,并计算其公称弦齿厚和公称弦齿高;(4)确定齿轮的检验指标,并查出这些指标的公差及极限偏差数值;(5)确定齿坯公差;(6)画出齿轮工作图,并将以上各项公差及极限偏差标注在图样上(齿轮的工作图见本书图6-52)。 解:(1) 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 =5.m/s

由表6-28选取第Ⅱ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为8级。

一般减速器齿轮,对传递运动的准确性要求不高,故第Ⅰ公差组可选

8、9级,第Ⅲ公差组可选7、8级。

(2)确定各公差组的检验组

由表6-31知 第Ⅰ公差组的检验组为与 查表6-35知 =80或63

=50或71

第Ⅱ公差组的检验组为与 查表6-38知 =18

查表6-39知 =22

第Ⅲ公差组的检验组为

查表6-41知 =11或18 (3)确定齿厚上、下偏差代号 由式6-25 其中 ①

由式6-22 =0.039mm 而 =0.03mm 所以 =0.069mm ② 由式6-24计算K

因 故=30 查表6-40:,

所以 K=0.0313mm(第Ⅲ公差组选7级)

或者K=0.0375mm(第Ⅲ公差组选8级) ③ 由表6-43 查得

(a=120mm,由表1-6知 IT8=0.054mm) 所以 =-0.073mm (第Ⅲ公差组选7级) /-=-

或=-0.07mm (第Ⅲ公差组选8级) /-=-

由 表6-44 齿厚上偏差代号选F F=-4=-0.088mm

由表6-32得:==0.126mm (第Ⅰ公差组选8级) =0.16mm (第Ⅰ公差组选9级) 由式6-26得:=0.1025mm

(第Ⅰ公差组选8级)

=0.1302mm (第Ⅰ公差组选9级) 所以 =- (第Ⅰ公差组选8级) 或 =- (第Ⅰ公差组选9级) =-=- (第Ⅰ公差组选8级) 或 =-=- (第Ⅰ公差组选9级)

由表6-44得下偏差代号J J=-10=-0.22mm (4)齿轮精度的标注为:

9-8-8(或9-8-7,或8-8-8,或8-8-7),F J GB10095-88 (5)公法线平均长度及其上、下偏差 该齿轮为中模数齿轮,控制侧隙的指标宜采用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 按式6-28 及式6-29得:

当第Ⅰ公差组选8级时 =-0.09821mm =-0.191mm

当第Ⅰ公差组选9级时 =-0.1024mm =-0.1870mm

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值W及跨齿数n n=Z/9+=50/9+= 取n=6 W=m【(2n-1)+】=50.808mm

=50.808mm (第Ⅰ公差组选8级) =50.808mm (第Ⅰ公差组选9级) (6)确定齿坯的技术要求

以内孔和端面作为定位基准,由表6-45知:基准孔,且采用,顶圆柱面

h11,基准端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是0.022m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