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监测必背古诗
(33首) 1、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凌寒:冒着严寒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2、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不及:比不上
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雨景的诗,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5、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徒:白白地
这首诗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6、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 : 深秋时节的山 坐 : 因为、由于 于:比
赞美了深秋枫林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7、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
这里形容楼很高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8、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
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9、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诗人描绘出早春二月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10、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谙: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江南深深的热爱。
11、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梳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篱笆 一径:一条小路
急走:急急忙忙地跑。古语走就是跑的意思
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3、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长啸:长声吟唱。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诗作抒发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与高洁人品,同时也有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笼罩于其中。
14、鸟 唐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1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酒名,古时过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成的酒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这首诗表现出新年的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新生事物总是要代替旧的落后的事物。
16、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吟诵。
意恐:担心
寸草心:子女的孝心 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 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17、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醉:迷醉,陶醉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8、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9、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他,指方塘 那(nǎ)得:怎么会 清如许:这样清澈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
20、鸟 鸣 涧
唐 王 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闲:闲静,也可理解为内心的安闲。 时鸣:偶尔、不时地鸣叫。 诗人以娴熟精炼的笔法,展现了一幅幽静恬 人的春山月夜的图画。
21、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夕阳,即将西沉的红日。 瑟瑟:本诗中形容江水的碧绿。
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这首诗写了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2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zhū)萸(yú)少
一人。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
避灾的习俗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推想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
的酒杯
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抒发了一个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2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绝:绝灭,消失 踪:指脚印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诗中描绘了凌寒冒雪,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顽强的性格写照。
2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安闲舒适
娇:可爱的
诗人描绘了春花烂漫的迷人景色,让人感受到春色的清新与优美。
26、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值:遇到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27、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等闲:轻易,随便
这是一首哲理诗。把哲理融化在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
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28、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
2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杭州西湖。
潋滟:水波游动的样子。 方好:才显得美丽。 空濛:烟雨茫茫的样子。 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 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再巧用比喻,刻画出了西湖的丰采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30、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如果、若是
入:进入、来到 吴:江苏,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此诗是一首 劢志诗 ,表达了诗人 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和因为一生官途不顺而产生的无限感慨 ,以及要始终 保持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崇高气节。
3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之:去、往 辞:离开
下:尽:尽头 唯:只
烟花:农历三月,江南正是百花盛开,此指繁花似锦
此诗为一首千古传诵的 送别名诗 。
诗中所描写的季节是: 春天 。
32、《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林:庐山的西林寺
横:正面 侧:侧面 识:认识 只缘:只因为
此诗为一首富含哲理的 山水诗 ,写的山是 庐山 。
诗中的后两句在今天经常会被人们用到,特指: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认清某一事物,一定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是 唐宋 家 之一,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做官期间关心人民疾苦。
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家之一,三人合称: “三苏” 。
33、《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碧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闻说:听说 见:看见 畏:害怕、畏惧
缘:因为 身:自身、自己 千寻塔:极言塔高,形容高耸
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表示一种坚定执著的追求态度。他在诗中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