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创新社会管理 促和谐社会建设
郝亚新
承德党校,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社会管理,有助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22-0291-02
1 导言
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 秩序良好、安定团结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和组织基础。和谐社会应当是管理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2 社会管理创新
在我国,社会管理是的一项职能,指国家通过制定系列和法规,规范与引导社会组织与事务,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回应社会诉求,维护社会公正、秩序与稳定、健全社会结构与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系列活动。十七大提出要 “建立健全领导、负责、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创新任务:首先,要创新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职能由“全能型” 向“有限型”转变,由“掌航”向“服务” 转变。其次,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由推脱、低效向公开、高效的转变,由“管理” 强制方式向服务引导型方式转变,由静态封闭性管理向动态性管理转变,由单向型管理向双向互动型管理转变。
3 创新社会管理格局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建立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对来讲,主要是树立服务型的理念,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创新公共服务,改进公共服务方式,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社区来讲,主要是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社会组织来讲,层面要加强统一指导和部署,从思想认识上更加重视、信任、接受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并规范登记程序。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4 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路径 4.1 社会管理上的创新
要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制体系,细化有关公民权利义务的法律条款,保证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切实有法可依。要拓宽、畅通表达渠道, 可借鉴采用“直通车”的形式帮助普通公民表达利益诉求。要制定操作性较强、公
平公正的社会管理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公民管理社会事务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可以采取市民积分制办法对参与程度较高、作用发挥明显的公民及社会组织给予积分奖励, 以积分兑换补贴。
4.2 社会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发展各类功能健全、具有合法主体地位的民间管理协会、行业团体等社会组织是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挖掘一批社会责任心强、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公民, 让他们成为社会组织的牵头人,以点带面,实现社会组织团队化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公共职能,必须保证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到位:首先,必须确保人员队伍具有较高的社会使命感和道德素养,社会组织应该具备较完善的筛选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次,必须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物质保障来源, 并且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可以由当地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第三,各类社会组织应重点关注与自身领域有关的社会矛盾纠纷、公品需求、突发事故灾害等社会问题, 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汇总各个成员的意见建议,及时为当地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社会组织的日常活动要接受各级部门的监督管理, 要建立对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科学评价社会组织的运行效率, 促进社会组织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优化。
4.3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现在的食品安全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刑事案件仍然处在高发状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实际上是一项基本的民生建设,对待这项工作,我们应舍得投入,做好这项工作,让百姓有安全感。对于社会治安问题,要建好防控体系,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对严重刑事犯罪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对于应急突发事件,要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的能力。
4.4 以人为本,实现从管理到服务
“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社会管理也应该实现效率和效益的统一。社会管理应该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所以,党的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表明了党重视这个发展战略。而如何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此处本人认同参事任玉岭的观点:认为对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有深刻认识和紧迫感;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幸福百姓、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
2015年22期 291
学术论坛
创新一定要从宏观入手并坚持将管群众向群众管进行转变,治理不是简单的管人,更是服务。今天的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立足幸福百姓,化解社会矛盾”。
4.5 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 各级部门在自身建设、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等各个环节也越来越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信息网络技术对于社会管理, 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东理工大学的一硕士毕业生选取具有基层一线典型的上海市浦东新区Z镇,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这一个案, 通过分析Z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内网协同工作环境、整合使用门户网站和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等社会管理的方法路径, 以及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可见成效, 分析得出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方法路径, 在基层一线具有可操作性, 并能取得实际效果;本人也非常赞同他的研究成果,各种网络技术不管应用在任何方面,只要运用得当,都是可以创新和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的。
(上接第 290 页)
绝对是优势,这也是我国长时间以来为何会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策略的原因。可是,什么都在发生改变,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经济产业结构也在改变,靠纯人工劳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大量的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了人工,劳动力的价值在下降。现在是知识经济在主导着整个经济体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产业结构的提升,结合国际上新的经济形势调整出一个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5.1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从而达到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利益平衡。与此同时,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人家经验的基础之上,利用科技的力量发展国家的经济,加强自主创新与研发,从而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国际市场。
5.2 充分挖掘国内市场
在继续以出口为导向的前提下,加大挖掘国内市场的力度。我国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的20.9%。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我国进口产品的数量可以看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的消费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加强国内产品质量监管的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刺激国内需求,比如,增加人均收入的提高,改变消费观念,从而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目的。
5 结论
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探索与研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社会管理只是形式和手段,通过公民积极参与和有效管理的良性互动促使我国公民自身素质的逐步提升, 将是今后阶段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晨.虚拟社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1-34.
[2]李迎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01:96-104.
[3]王蔚.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建构逻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514-519+540. [4]高小伶.当前社会管理的创新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5.3 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还不是很健全,还有在国际上国际贸易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我国应加快完善国际经济贸易相关法律,防止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损害我国正当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贸易伙伴国。
5.4 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在国际经济贸易上的竞争力,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一个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去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从而达到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平衡。
6 结论
我国在发展国际贸易与加强国际间合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经济全球化趋势,注意做到趋利避害,实现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晓婷.浅析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4(03):8-9.
[2]马明均.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4,11(7):204.
292 201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