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姓名 年级学科 探寻新航路 九年级历史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殖民者走上殖民道路提供前提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归纳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及前提条件;了解哥伦布的远航经过和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哥伦布发现新、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两者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认识开辟新航路需要必要的知识、技术条件,更需要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在阅读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高效学案自学导读部分习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点(根据教学内容,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点)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材料 动态图体现探险家远航过程 预设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开辟原因 设计意图 深入理解新航路学生解说 印象深刻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 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材料三 秦海(南海)有7459座岛……此岛(爪哇大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荜澄茄、丁香及其他种种香料……黄金之多,出人想象之外……小爪哇岛出产世界最多之樟脑,质极细,其量值等黄金……其地饶有金银、一切香料,如沉香、苏木、乌木等物,多如牛毛。 ——摘编自《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四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师生归纳: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欧洲人对财富的渴望,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物质动力;《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东方的富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在欧洲日益流行。 2.教师提问:面对波涛汹涌、变幻无常的海洋,欧洲人想要征服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学生总结:欧洲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具备远洋航海的条件。如罗盘技术在航海方面的运用;人们有了比较准确的、全新的世界地图;造船技术先进,采用多桅多帆的海船,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教师引导: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欧洲探险家们开始了他们的远洋探险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归纳西方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航行路线。 学生归纳:迪亚士: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 达·伽马: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哥伦布: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教师强调: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他始终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直到1499年,一个名叫亚美利哥的意大利人沿南美洲北岸航行,并认定那里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发现的。于是,这片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2.材料展示: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是一个有功之臣。 提出问题:哥伦布到底是恶魔还是功臣,我们该怎么评价他? 师生归纳:一方面,他的远洋航行,促进了欧洲殖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另一方面,他的远航给美洲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教师讲解:哥伦布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阅读教材及《新航路的开辟》地图,归纳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及麦哲伦这次航行的意义。 学生归纳: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意义: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2.教师提问: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教师提问: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远航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表格归纳: 航海家 规模 船郑和 多、 人多 船哥伦布少、 等 人少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性质 影响 友好 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交往 殖民扩 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难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 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完成高效学案自我测评、深化拓展题测试学生、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