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三节 西亚 第1课时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知识与能力 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教的发源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填图。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 西亚 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史上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 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7-21西亚的国家图。在图7-21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等
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亚居民多数为阿拉伯民族,主要为白色人种,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须,女子以面纱遮脸。语言以阿拉伯语居多。宗教以教为主。
麦加是教第一圣城。教、教、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做为圣城。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西亚〔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国家、首都 宗教
第三节 西亚 第2课时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方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 了解当地开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2.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难点: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2.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答复以下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讲授新课: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重点强调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中部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
〔可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连成一条线作为西亚东侧边缘的高〕以此加深印象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局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局部热带草原气候。大局部较枯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局部属干旱地带。 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著名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1991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重要产油国。 分析书51页图7-29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阅读“霍尔木兹海峡〞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板书设计
西亚〔2〕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特征 世界石油宝库
第八章 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地形特点; 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知识与能力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问题及合作探究能过程与方法 力;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黑人文化的了解,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开展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 非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二:
1.在非洲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
〔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比照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三:
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2.归纳本区的地形特征。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分析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教师补充:本区素有“高原〞的美称。〔补充 “大地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赤道上的雪峰/非洲最顶峰——乞力马扎罗山。〕
过渡:不同的地形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四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学生活动四:
在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等。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局部位于热带,因此又有“热带〞之称。那么,这块“热带〞上,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呢?
课件五 非洲气候分布图 学生活动五:
1.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2.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结合课本P62,图8.28、图8.29,归纳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62活动题1、2〕。 3.总结本区气候的分布特征。
课件六 非洲名人堂 学生活动六:
1.为什么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土〞?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哪些部位? 教师补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2.谈谈你对黑人文化的了解。〔结合8.27 〕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地形——“高原〞 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 三、河流和湖泊: 刚果河—— 尼罗河—— 维多利亚湖—— 坦噶尼喀湖——
四、气候——“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五、黑人的故土(“黑非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黑人小朋友美丽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那里的经济开展水平如何呢? 二、讲授新知
课件一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课件二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 学生活动二:
1.说说本区的资源特点。
2.本区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产品分别是什么?分析这种进出口结构对国家经济开展的影响和本区经济落后的根源。
3.完成P65活动题1、2、3、4。
教师补充:本区兼有“富饶〞和“贫穷〞的称谓。 【小结】
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课件三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撒哈拉以南非洲局部国家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学生活动三: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哪个洲?
2.结合P65—66文字,总结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完成P66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一、快速开展的经济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