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原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原理

来源:百家汽车网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你知道为什么吗?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谚语,可谓是耳熟能详!具体的意思是,如果早上看到了天空有彩霞,那么可能会有降水、刮风等天气来临,最好不要外出;而如果晚上看到了彩霞,则预示着明天将是大晴天,可以外出远行。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什么科学原理?

一、什么是霞

要明白这句话的科学原理,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霞”。

霞是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

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

红光了。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这就是为什么早晚会出现霞的原因。

二、霞的颜色

霞的颜色一般呈红色。这是由于在太阳光进入大气层以后,由于蓝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比较短,最容易被各种气体分子散射,其中的蓝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就被散射而一点点的减弱和消失了,在到达我们眼睛的太阳光中,已经几乎没有蓝色光和紫色光,而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等颜色的光此时易被散射,所以多以红色为主。当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晚霞的色彩就越红,这就是傍晚时分西边的云朵呈现红色的原因。

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为什么呢?

清晨日出前后,低空空气稳定,很少尘埃,如果当时出现了红色的云霞,我们把其称为早霞。这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汽,有大量水汽的云层存在,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越来越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因此可能会出现刮风下雨一类的坏天气,所以说,清晨时候如果看到了红色的霞光,那么大家还是尽量不要出门的好。

傍晚,由于一天的阳光加热,温度较高,低空大气中水分一般不会很多,但尘埃因对流变弱而可能大量集中到低层。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西部天空没有云彩,太阳才能直接照射在东边天空,而东边天空上的云彩只会随着时间离本地愈来愈远的,不会影响本地的,而西边晴朗的天空也将会随时间逐渐移来,天气晴好。另一方面,晚上由于太阳下山,空气层结逐渐恢复稳定,对流减弱,原来白天生成的云彩也将归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