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肌肉骨髂超声在运动系统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肌肉骨髂超声在运动系统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百家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肌肉骨髂超声在运动系统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葛建丽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肌肉骨髂超声在运动系统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35例运动系统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临床治疗前后接受肌肉骨髂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35例运动系统损伤患者中,14例患者运动系统I度损伤,20例患者为运动系统II度损伤,1例患者为运动系统III度损伤。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肌肉骨髂超声检查应用于运动系统损伤的临床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损伤程度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可以作为患者临床诊断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肌肉骨髂超声;运动系统损伤;应用价值

骨骼肌也可称为肌肉,圆柱状的细长横纹肌细胞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且会跨越关节附着于不同部位的骨骼上。神经组织会直接支配运动内部的感觉器活动,形成舒张和收缩等动作,并有助于各种不同活动的完成和姿势的维持。肌肉拉伤和挫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运动系统损伤类型,运动系统损伤常见于日常生活、劳动、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活动中,其主要诱发原因在于超负荷、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椎旁肌、腘绳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是运动系统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本次临床研究对肌肉骨骼超声在运动系统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35例运动系统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男25例,女1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6.3)岁,患者病程在1 d至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3±2.1)年。患者病变部位为:20例下肢,15例上肢。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疼痛、外伤肿胀和软组织包块等临床症状。其中,10例患者有严重外伤史,8例患者有明显的包块压痛症状,15例患者存在包块或是软组织,但无压痛症状。 1.2 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作为临床检查设备,以及L125型高频变频探头,探头频率设置在5至12MHz之间。患者保持适当体位,依据其不同的运动系统损伤部位,可选择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或坐位,将发生损伤的部位完全暴露,依据常规程序和方法实施肌肉骨髂超声检查,多方向、多切面地探查受损部位。对侧部位使用相同方法和程序进行检查,通过二维图像检查结果,对损伤部位的血管关系、周围软组织情况、筋脉完整性,以及边界、内部回声、范围、形态、大小等情况进行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查。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损伤部位的周围血流情况和内部情况进行观察。如有需要可实施被动运动或是主动运动以及探头加压试验。

1.3 临床诊断标准 运动系统损伤的临床分级标准为:I度损伤又称为轻度损伤,损伤部位探头加压检查证实,患者存在明显的疼痛症状,受累肌肉存在“毛玻璃样”表现,与健侧相比,受累部位肿胀较为明显,肌肉内部存在典型的火焰状异常回声肌束和细小条纹。II度损伤又称为部分撕裂,肌肉与筋膜间或是肌肉内部存在明显的低回声或无回声血肿,部分肌纤维发生连续性中断。III度又称为肌肉完全撕裂,肌肉骨髂超声主要表现为撕裂损伤部位肌肉末端出现无回声液的暗区分隔,且无法随意测出肌肉收缩能力。 3 讨论

MRI(磁共振成像)、CT和X线片等都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运动系统损伤临床检查方法,其中,MRI检查具有较好的软组织检查敏感性和分辨率,有助于准确判断病变性质,以及损伤的范围和位置,但是这一检查技术无法对运动系统损伤实施动态的实时检查。CT是骨骼疾病的主要临床检查方法,该检查技术存在较大的放射性损害危险,且对于肌肉和软组织的分辨力较差,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有限。随着我国超声影像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肌肉骨髂超声作为无创性临床检查技术的一种,在运动系统损伤临床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具有灵活简便、软组织对比度好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等显著优势,超声显像声束可能穿过骨关节的间隙,因而具有较好的定位优势。肌肉骨髂超声检查能够对肌肉骨骼软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层次关系进行清晰显示,能够从任意角度和任意方向实现运动系统周围组织和病变部位的动态观察,准确识别软组织、肌腱、韧带、关节和肌肉的病变情况,同时能够对损伤部位的肌纤维、内部回声、边缘、形态、部位和大小情况进行灵活显示。肌肉骨髂超声在运动系统损伤临床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传统的MRI、CT和X线片等检查技术。同时,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和宽景成像等临床检查技术,对于运动系统损伤检查也具有一定的效果[1]。 运动系统损伤的肌肉骨髂超声声像图检查结果主要取决于运动系统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一般情况下,肌肉骨髂超声检查显示为肌腱和皮下组织整体回声高于肌肉组织,较大的肌肉内血管呈现出管状无回声表现,包括肌束周围的纤维脂肪薄层组织、肌间隔、肌束膜和肌外膜,均表现为线状强回声和条状强回声。在临床检查过程中,需要对运动系统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准确确定,以此为基础制定临床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系统康复速度[2]。

综上所述,肌肉骨髂超声是一种运动系统损伤有效的检查方法,该检查技术有助于损伤程度、范围、部位以及是否存在血肿症状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损伤部位回声和肌肉形态的检测,同时具有动态实时成像,能够多平面、多角度呈现,以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显著优势,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3]。 参 考 文 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赵巍.高频超声在肌肉损伤检查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77.

[2] 孙德胜,肌肉系统病变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分析.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7):513.

[3] 卢鼎厚.人体运动功能和肌肉损伤.体育与科学,2006,27(5):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