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轨道强度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
轨道作为列车运行的基础,它的强度应当满足该线路每年通过最大运量和最高行车速度的要求。在列车重量大、列车密度和运行速度高的线路上,轨道强度应该大些,反之,则可以小些。
2调车驼峰的工作原理和溜放制动方式
工作原理:驼峰调车,是指利用其高差的位能,借助车辆本身的重力,辅以机车的推力,来解体列车;
溜放制动:我国铁路采用的减速工具,手闸、制动铁鞋、车辆减速器和减速顶等。在机械化驼峰上,除调车场内使用铁鞋制动外,驼峰溜放部分采用车辆减速器;在自动化驼峰,由自动化装置控制调速设备。
3铁路货车间连接,断开操作
铁路货车间连接或断开,要通过车钩的挂钩或摘钩来实现。车钩有三种位置:锁闭、开锁和全开。挂钩操作: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用力提起,使钩舌向外完全转开,称为全开位置,当两个车钩相互碰撞时,原来全开的钩舌就完全转入同它相连车钩的钩头内方,两个钩舌互相抱合,两个车钩都处于锁闭位置,它们就连挂在一起了。摘钩时,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使它成开锁位置,再用机车拉开车辆,两个车钩就可以分开了。
4三显示自动闭塞和四显示自动闭塞的原理
三显示自动闭塞: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光来指示列车运行的不同条件;
四显示自动闭塞:在三显示自动闭塞红、黄、绿三种灯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黄绿灯光的显示,能预告列车前方三个闭塞分区的状态。
5国内几种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系统功能及特点
(1)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是应用信息技术在中国铁路运输系统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在铁路信息化建设规划中,TMIS处于核心地位。TMIS可以为财务、统计、机务、电务、工务、车辆等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社会化服务、决策支持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准确、及时和完整的运输生产信息。
(2)铁路货运技术计划管理信息系统(FMOS),是为适应运输生产计划改革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各联网点为信息源点,从货主提出申请到铁路计划安排、合同签订、装车实际、市场分析等,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的系统工程。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的建成形成了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应用体系,各级体系分别建立了信息库,通过网络将下级单位的原始信息、审定计划和完成信息逐级上报到铁道部;上级单位将批准信息和控制数逐级下发,每个上级单位数据库都包含了其管内各单位的全部原始信息。
(3)确保管理信息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将全路所有编组站、区段站、分界站和其他主要中间站(简称确报站)与铁路局、铁道部联网;将车站列车编组信息自动向前方技术站或列车终到站转发;铁路局、铁道部将收到的确报信息加工处理,建立全路完整的确报信息库,实现全路确报信息共享,为运输相关部门提供一系列统计、分析、查询信息,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列车预确报”系统主要分为铁路局级转发子系统与车站级确报子系统。
(4)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是实现铁路各级运输调度对列车运行实行透明指挥、实时调整、集中控制的现代化信息系统。TDCS的建成,将实现由保障安全、提高效率向提高运输效能转变,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由模拟传输向数字传输转变,由人工控制向智能控制转变。
(5)铁路货运技术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铁路运输货运技术计划(简称技术计划)是为了完成月度货物运输计划而制定的机车车辆运用计划。机车车辆的合理运用是铁路运营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机车车辆是铁路运输的活动设备(运输动力和工具),它是决定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由活动设备所决定的输送能力与主要由固定设备所决定的通过能力的综合实现,才能形成铁路的运输能力。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条件下,铁路所能实现的运输能力将取决于活动设备的数量、类型及其分布。因此提出两方面的问题: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应拥有多少机车车辆;一定数量和类型的机车车辆能完成多少运输任务。技术计划主要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