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使用要求:纸张16开、边距上下左右皆为1厘米,各项目预留空间可随意调整,打印时请用16开复印纸、反正面打印
东沙河中学课时教案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实验课、活动课) 课时安排: 2 教材、学情分析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八年级地理下册(星球版)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属于区域地理中的一节,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其他地理区域形成明显的对比。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之一。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一部分,本节乃至整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通过学习它们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前面所学几大区域的对比,能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奠定模式。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所带的八年级,七年级的地理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除了班上有个别几个程度较差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基本功还算扎实,总体比较整齐,而且在八年级的中国地理知识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八年级地理因为要会考,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比较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但有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不大端正,因此要给予特别关注,调动其积极性。
2012年 2 月 14 日 主备人: 郝士敬 备课组长签字: 审核人签字:
年级:八年级学科: 地理 课题: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 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思维能力;
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 他们提出问题、勇于向未知持挑战.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2.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3.青藏地区地势高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解决措施: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联系巩固。 难点两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 解决措施:教师点拨,联系巩固。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本模板使用要求:纸张16开、边距上下左右皆为1厘米,各项目预留空间可随意调整,打印时请用16开复印纸、反正面打印
准备:课件、地图
学习过程(三为主、六环节)
导学环节 一、课堂导入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朗读王维《使至塞上》和王之焕《凉州词》两首唐诗,从中感受到诗 人笔下的西北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思考、想象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 区的自然环境差 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明确目标 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 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思维能力; 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 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 响。 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 他们提出问题、勇于向未知持挑战. 描述图片:沙漠景观 [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 让学生描述图片景象 描述所见 展示导学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点: 据导学题自学并一、 填空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_____. 记忆 东部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景观为主; 西部_______中有大 面积______分布, 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___ 。 2._______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_和我国最长 的内流河_______。 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是______ __ ,根本原因是 。 4.西北地区的地表植被从东到西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本模板使用要求:纸张16开、边距上下左右皆为1厘米,各项目预留空间可随意调整,打印时请用16开复印纸、反正面打印
四、合作探究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
小组内探讨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主要知识点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助学达标题并反馈
第二课时
提问:
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_____.
东部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景观为主; 西部_______中有大
面积______分布, 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___ 。
思考并回答
2._______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_和我国最长
的内流河_______。
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是______ __ ,根本原因是 。
4.西北地区的地表植被从东到西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6.特有的引水工程是什么? (让学生自测记忆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引起植被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表述,老师及时讲解)
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它们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推进。)
教师总结: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的阻挡,使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所以,课本的第一个标题为“干旱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东西延伸长,跨经度大,所以内部景观还存在差异。
提问: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
提问:坎儿井的水源来自哪里?(高山冰雪融水)
本模板使用要求:纸张16开、边距上下左右皆为1厘米,各项目预留空间可随意调整,打印时请用16开复印纸、反正面打印
目标展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过渡:展示青藏高原的代表性图,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导学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知识:
回答: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______米以上, 有“__________”之称 ;
3. 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
练习并记忆 4. 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5.在青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拔较低的地 区, 分布着_______农业,主要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
活动设计一: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
计算
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约低24°C)
思考、回答 提问:为什么?
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
观察、
活动设计二:高寒的青藏地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拉萨由于 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回答,
思考 略。)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 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 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称为“日光 城”。 小组内完成
拓展:6.在 西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山山
思考、完成
麓, 人们利用_______和高山冰雪融水 , 发展了_______农业
7.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西北区的有 _______;位于青藏地区的有
_______.
梳理主要知识点
练习、巩固
让学生完成助学内容并反馈 6.特有的引水工程是什么? 7.坎儿井的水源来自哪里? 8.填图:
(同上)
本模板使用要求:纸张16开、边距上下左右皆为1厘米,各项目预留空间可随意调整,打印时请用16开复印纸、反正面打印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知识梳理: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范围 面积与人口 地形 气候及特征 特色景观 教后反思:
说明
1、教案设计要体现:目标有效(目标有效是指分析教材及学情、班情,理清知识结构,并提炼出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有效(设计有效是指针对三维目标及基础学力要素,运用和选择能激发和支持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基于学生经验的学习情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教学环节及程序的设计);落实有效(落实有效是指把有效目标,通过有效设计的具体实施,很好地甚至是超预设地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总之,目标有效要吃透教材,定准目标;设计有效要以学定教,点线结合;落实有效要提升技能,高效达标——这就是我们教案检查的三项重要指标。 2、字体大小要用“小四”,行距不得高于“1倍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