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指导意义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指导意义

来源:百家汽车网
南方论刊·2017年第8期

党史党建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指导意义李国玲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0 )

【摘要】在国际国内社会历史背景下,列宁领导俄共(布)在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列宁独特的执政党建设思想。虽然所处的时期世代背景有所不同,但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仍旧指导着中国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中国党;指导意义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运用到社会及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中,创造性地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里程碑。

一、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产生的背景

任何理论的形成及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都不是偶然的,都会经历一个初步形成、积极探索和发展演化的过程。简言之,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理论渊源

1.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使无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运动中去。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为列宁探索无产阶级政党给予了理论依据,成为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理论渊源。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注重无产阶级政党在推动社会事业中起到的先锋作用;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未来政党的样子,为实现主义而献身;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总结了党的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四,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应对不同的党内矛盾和斗争,要正确对待,妥善处理。通过研读列宁的相关著作我们不难发现,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大批论述都是以马恩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为理论条件的。

2.第二国际时期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第二国际,各国团结斗争的一个借鉴互助合作平台。在第二国际引导下,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奋斗目标作了不懈努力。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错误,如无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伯恩施坦就是修正主义的始祖。他主张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否认阶级斗争理论,并绝对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宁在宣告第二国际破产的同时,深刻地总结了破产的经验教训,可以归纳为:第一,保持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旗帜;第二,坚决否决种种错误思想,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原则;第三,巩固完善党的各方面建设。第二国际时期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犹如一本鲜活的教科书,给列宁推进执政党建设敲响警钟。

3.卢森堡、普列汉诺夫等关于党建思想的合理因素。罗莎·卢森堡是与列宁同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女性家,是德国党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位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她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她阐述了党的建设实践中既要民主制,又要集中制;她认为只有制定正确的策略,才能实现的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等等。除了卢森堡外,普列汉诺夫对列宁的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均来自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主义应具有高度民主的观点和认识。虽然卢森堡、普列汉诺夫等对党的建设思想的阐述并不完整,有些甚至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从中提取积极而合理的因素,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不断加以充实。

(二)实践基础

1.法国巴黎公社的探索实践。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史上的一个闪光点,但是却因为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引领,巴黎公社在持续了72天后于5月28日遭到资产阶级的反扑而失败。虽然如此,法国巴黎公社的探索实践还是为无产阶级执政积累了丰富而有益的经验。例如,巴黎公社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普遍愿望,实行普遍的普选制,打通了无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要塞;巴黎公社还确切地维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制定了相关的经济措施:、褫夺某些资本主义企业;改革国家机关;改善工人群众的生存环境;等等。从实际来看,法国巴黎公社用自身经历为筹备无产阶级专政奠定实践基础。列宁领导俄共(布)执政期间,从巴黎公社的实践探索中提炼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精髓,不断推进无产阶

53

级执政党建设发展。

2.帝国主义时期俄共(布)的执政实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导致无产阶级、民族殖民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斯大林曾说过,当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极度激化时,随之的就会到来。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采取非法措施企图把苏维埃新兴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反对十月成果具有生命力的政权的存在。在这样艰难复杂的国际国内执政环境下,列宁领导俄共(布)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措施,不断总结俄共(布)执政初期的经验教训,使列宁在总结实践经验、寻找鲜活素材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可以说,列宁领导俄共(布)的执政实践,是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产生的最重要、最深厚的实践基础,从而开辟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新天地。

二、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列宁执政党“总的领导”地位的理论

列宁初次明确提出“总的领导”这一观点是苏共的十一大上。要想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就要充分理解党与国家政权、工会的关系。

1.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十月胜利后,俄共(布)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问题关系到党的生存和发展。列宁认真分析和研究总结当前党政关系发展的状况及其矛盾的原因,指出若不能正确区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就会带来危险的后果。“党努力领导苏维埃,但又不是代替苏维埃。”列宁强调指出:苏维埃政权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从而说明了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2.党与工会的关系。针对党与工会的关系,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等人观点不一。普列汉诺夫指出工会是中立的,它们的关系是的并列平行关系。对此列宁反对道:工人阶级组织在一起由工会发展到党、由初级模式发展到最高模式。列宁指出工会起着纽带的作用,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传送带,便于党了解真实情况,制定合理决策。可以看出,列宁肯定了党对工会的领导作用,强调党通过工会密切联系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列宁执政党思想建设的理论

俄共(布)无论在时期还是执政时期,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以主义为坚定信仰,从而完成思想上建党。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列宁曾强调:“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所以社会民主党应该设法继续发展并且实现这个理论,同时要保卫它。”俄共(布)的具体实践已经很好地证明,俄共(布)要剥夺剥夺者掌握的国家政权,必需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取得政权后要想保持政权的安稳牢固,也必需马克思主义的引导。

2.以主义为信仰 。经马克思修改的《主义54

者同盟章程》中提出要使党员务必认可主义,以主义为信仰。对此,列宁强调“纲领应该向群众说明,主义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它是不可避免的,它的意义、实质和力量在哪里,他应当解决什么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各个方面坚定了党员的信念,使主义深入人心。

(三)列宁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俄共(布)执政后,念头不正以及另有企图的投机分子趁机钻到党内。如果不加以高度警觉,不仅会影响党的利益,更会危害党的性质。基于此,列宁对组织建设的理论有以下阐述:

1.严把入党质量关,注重党员质量。列宁在党的决议中指出:“党的组织绝不应当以降低党员的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党员数量的增加。”在接受新党员时,不仅必须对要求入党的人进行仔细审查,而且也要对推荐、介绍入党的人提条件、有要求,规定,如果新党员有违反党纪等等情况,介绍人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有些甚至要开除党籍严肃处理。

2.善于清洗党的队伍。列宁在《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一文中明明白白地写道:“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清党工作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也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形式,而是真正将审查工作做实、做细和做好,将欺骗分子、官僚分子、投机分子等一切危害党的生存和发展的危险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

(四)列宁执政党作风建设的理论

俄共(布)的作风建设情况直接反映着俄共(布)的执政水平,体现着俄共(布)的执政绩效,也影响着俄共(布)的执政形象,列宁对此高度重视。他在进行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中有以下思想。

1.与人民群众保持“活的联系”。俄共(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总之,要使党保持它独有的性质,不光要与群众相联系,还要尽最大努力消除党和群众之间的屏障,相信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保持俄共(布)长期执政。

2.反对官僚主义。俄共(布)执政后,党内贪污、违法乱纪等问题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针对这样的危机,列宁警告全党必须坚决地同官僚主义作斗争,抵制它的侵袭,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不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机构体系,那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还未成型就被扼杀在摇篮中。

3.批评与自我批评。列宁比较过去政党的实践时提出俄共(布)的先进性就是在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俄共(布)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

批评,是由俄共(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能够摒弃自身的错误与毛病,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五)列宁执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

党的制度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一个执政党的发展方向。如何使俄共(布)的执政拥有一个支撑点,为此列宁领导俄共(布)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管用可行的制度。

1.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建立后,长期处于的地下状态,面临着严酷的斗争环境,基于此,列宁认识到,要想把执政党建设好,就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推行民主集中制是一项庞大严峻的使命。他提出:“现在留下的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和非常重要的任务:切实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涉及:第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第二,少数服从多数;第三,维护小部分人的正当利益;第四,维护党内民主。

2.实施选举制。无论是时期还是执政以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坚持实施选举制。选举制既是民主性的起点,又是民主性的表现形式。首先,选举权真正属于人民群众;其次,党的机构和负责人由人民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撤换;最后,职务委任制和选举制相协调。

3.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列宁指出,要想管理好工农国家,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必须实行集体管理制。他所说的集体管理制就是集体领导,他要求俄共(布)按期召开会议,一切重大问题、重大事务提交委员会集体讨论。同时,他提出集体领导不能单一地理解为集体实行,集体领导要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对个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要认真负责。

4.健全监督制。检验党的机关、党员干部能不能做到一心一意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必须接受监督。列宁和俄共(布)共同认为,必须建立党的专门监察机关。在此建议下,党成立检察委员会,各级地方组织设立检察机关。列宁在强化党内监督这方面时,积极利用外部环境、条件和因素进行监督。

三、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

研究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的目的在从中吸取经验、找出一般规律。执政的中国党认真学习这一思想,以实现中国宏伟梦想为发展目标,用全新的视野探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及反腐倡廉建设。

(一)在思想建设上,推进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了全面开放的大门,中西方的文化、思想、信仰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摩擦和融合。基于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党清楚地认识到,要以马列主义为导向,以实现主义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这表明中国党对

马列主义的态度是学习它、相信它和应用它。我们不仅要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使其思想深入人心,从而补足党人精神上的“钙”。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中国党的思想武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使我国在中国党的引领下实现我们的。

(二)在组织建设上,严肃党纪、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

目前,我党进入历史新时期,认清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点就是对党员和干伍有高要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对此较早就强调过,“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党人政治本色。”总而言之,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力争起模范作用,从而确保中国党的先进性。

(三)在作风建设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作风不正就会割断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列宁在他执政党作风建设思想中强调了密切联系群众和反对官僚主义。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了人民群众在党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一切以人民群众为先。*也反复强调:“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这些都深刻地启迪中国党努力探索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积极开拓党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实现路径。

(四)在制度建设上,遵守党内各项制度,狠抓贯彻落实

列宁关于执政党制度建设的思想为中国党相关制度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准备。就目前中国党各项制度发展状况来讲,它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仍处在继续建设中。鉴于此,不断完善党的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强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逐渐建立体系完善党建制度。同时发挥制度作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实践证明,狠狠抓住贯彻落实制度这一主线要求,健全党内各项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党制度理论建设与创新。

(五)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加强廉政建设,保证党的纯洁性

中国党尽管已经执政60多年,不断抗击贪污,但贪污依旧是整个党的毒瘤,危害党的生命力。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中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对当时执政的俄共(布)打压贪污现象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很好地实施,从而使执政党丧失了执政地位以及后来苏联解体,这样的教训值得我们党警惕和反思。中国党对惩治保持坚毅的(下转第60页)

55

[3]方玉,张燕龙: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犯罪对象研究—兼论《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之法律适用[C].全国第24届学术讨论获奖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5.

[4]齐爱民: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8.

[5]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J].现代法学,2013(4).

[6]王泽鉴:人格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98.

[7]白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民族大学,2011.

[8]李源粒:网络数据安全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完善[J].中国大学学报,2015(4).

[9]沈学雨:论个人信息的界定[J].决策与信息(下旬(上接第55页)态度和果断的行动,以来,*提出了对“零容忍”的要求,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行动方案。中国党对待不仅有基本的立场、深化的认识,更有严厉的态度、坚定的行动,启迪我们为创建一个廉洁透明的党而努力奋斗。

四、结论

学习和研究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我们要深刻领会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更要站在最新的历史高度去认识和对待它,尤其是与现阶段中国党执政状况有机结合,从而在新的时期归纳、总结出执政党建设的新观念新看法,不断充实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使其具有当代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德]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2]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苏联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全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卢先福,赵云献: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纲[M].北京:党校出版社,1999.

[6]列宁: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刊),2010(5).

[10]井慧宝,常秀娇:个人信息概念的厘定[J].法律适用,2011(3).

[11]廖宇羿: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界定—兼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分[J].社会科学研究,2016(2)

[12]赵岑: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对“个人信息”的界定[J].法制与社会,2016(10)上.

[13]张涛: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基于利益衡量之展开[D].吉林大学,2012.

[14]石佳友: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J].苏州大学学报,2016.

作者简介:李碧云,汉族,中南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吴冬梅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0]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1]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2]苏联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全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3]列宁:列宁全集(第5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4]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5]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6]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列宁: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8]列宁:列宁全集(第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9]李宝国: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新探[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0]:在庆祝中国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宣传部.*总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国玲,汉族,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周洁

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