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B.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D. 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答案】A
【解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所需要的大量的ATP依靠ATP与ADP的快速转化来提供,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ATP多,此阶段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C正确;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D正确。
【点睛】本题是ATP的结构和功能,ATP与ADP在细胞中能快速转化,要注意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ATP直接提供,不是所有。 2.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B.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快 C.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D.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浓度和目的都不相同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B错误;蔗糖与碘液不发生颜色反应,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溶液的作裂”实验中,15%的盐酸溶液的作用是解离,
用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两个实验加的盐酸的浓度和目的都不相同,D正确。 3.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 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 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C. 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 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X物质表示三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结合,还原生成糖;在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会生成丙酮酸,所以Y物质为丙酮酸,故A项正确。
B项,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生成[H],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还原的过程中,需要消耗[H],故B项正确。
①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④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
C项,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C项错误。
D项,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及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均没有消耗氧气或生成氧气,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应用
4. 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水绵、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
A. RNA B. 染色体 C. DNA D. 核糖体 【答案】B
【考点定位】原核、真核细胞结构
5. 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进化史时,发现人类有时会出现“返祖”现象,如正常人体出现有尾巴、多毛、多乳房等。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细胞的哪一个过程受阻 A. 细胞分化 B. 细胞衰老 C. 细胞 D. 细胞凋亡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有性生殖生物中的一切遗传现象 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答案】B
【解析】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因此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配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中①主要由___________组成,具有________;图中的 2、3、6 称为__________;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将该细胞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_________。 (2)将同种植物细胞分为三组,分别浸在蒸馏水、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后,_______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
(1). 纤维素和果胶 (2). 全透性 (3). 原生质层 (4). 渗透作用 (5). 大液泡 【答案】(液泡)(6). 蒸馏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 (7). 蔗糖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细胞质,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液泡,⑥表示液泡膜。
(1)该图为植物细胞,图中①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图中的 2、3、6 称为原生质层。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现象属于渗透作用。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液泡。 (2)植物细胞浸入蒸馏水中,细胞会少量吸水,体积增大,因此曲线A 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蒸馏水。植物细胞浸入0.3 mol/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因此曲线C 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0.3 mol/L的蔗糖溶液。植物细胞浸入0.4 mol/L的KNO3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但由于K和NO3不断被吸收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细胞发生自动复原,细胞体积又恢复正常,因此曲线B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0.4 mol/L的KNO3的蔗糖溶液。达到平衡后,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失水多,故蔗糖溶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
8. 下图1是某高等绿色植物成熟绿叶组织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2为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
-
(1)图1中在___________点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 (2)图1中c点时叶绿体中[H]的合成速率_______b点。
(3)图2中,a点和b点相比,______点C3的含量相对较多,_____点ATP的含量相对较多。
(4)从图2分析,bc段曲线平缓的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最可能是NaHCO3浓度过大,导致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光照强度 (3). 大于 (4). b (5). a (6). 细胞失水 (7). 细胞代谢(光合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光合作用强度的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bc段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图2表示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时间越短,说明光合作用强度越大,产生的氧气就越多。因此图示说明,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上升,光合速率不断上升,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开始下降。
(1)图1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而是光照强度。
(2)图1中c点和b点相比,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虽不变,但光合作用速率在不断增加,所以叶绿体中[H]的合成速率增大,因此c点时叶绿体中[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3)图2中,a点和b点相比,b点的NaHCO3浓度更大,光合速率更大,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更快,C3的生产速率比a点更快,因此b点C3的含量相对较多,由于b点的C3的含量相对较多,C3的还原速率更快,ATP的消耗速率更快,因此a点ATP的含量相对较多。
(4)图2中,bc段NaHCO3溶液浓度继续上升,所以此时曲线平缓的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曲线上升表明光合作用减弱(产生的氧气减少),而c点之后NaHCO3溶液浓度增加,导致叶片细胞外的浓度过高,叶片细胞失水从而影响了细胞代谢,故而导致光合作用降低。
9. 下列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和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图甲中,正处于减数过程中的细胞是图____(填数字);图①与图②两细胞在过程中有不同之处,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细胞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DNA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图③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
(3)图甲中对应图乙中BC段的是________(填序号)。图丙表示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数量变化,图中(一)→(二),完成了图乙中________段的变化。
【答案】 (1). ③ (2). 中心体 (3). 8、8 (4). 次级精母细胞 (5). ①③ (6). AB
【解析】试题分析:据甲分析,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表示有丝后期,③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后期。据图乙分析,AB段DNA复制完成使得每条染色体上DNA变成2个,CD段着丝点,使得每条染色体上DNA变成1。据图丙分析,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①②细胞正处于有丝过程,图③细胞处于减数过程。图①表示动物细胞有丝中期,图②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后期,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是中心体。图①细胞中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形成,而图②细胞中的纺锤体由两极形成。
(2)图甲中①细胞中染色体4条,DNA数目为8个,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后期,该时期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加倍,为,DNA的数目为8个。图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而且细胞质均等,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3)图乙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对应图甲中①③;图丙表示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数量变化,图中(一)→(二),完成了DNA的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位于图乙中的AB段。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理清细胞图像方式的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10.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 F1在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双亲的现象。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都可以解释杂种优势。
(1)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各种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 F1 引起的互补作用。如豌豆有两个纯种(P1和P2)的株高均为1.5~1.8米,但其性状不同,亲代 P1多节而节短,亲代P2少节而节长,杂交后F1集中双亲显性基因,多节而节长,可达2.1~2.4米,表现杂种优势。请利用遗传图解解释这一现象(多节与节长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不用写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超显性假说则认为等位基因的作用优于相同基因,可以解释杂种优于纯合亲本。例如:豌豆染色体某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A1、A2)各抗一种锈病。请利用遗传图解(不用写配子)解释两个只抗一种锈病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抗两种锈病的原因。 __________
(3)假设豌豆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与a和B与b控制,且A和B控制高产。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的 F1,F1自交得F2,F2里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该育种结果支持以上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显性假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分析杂交育种的过程,再结合题意作答。
(1)据题意可知,亲代 P1多节而节短,亲代P2少节而节长,杂交后F1集中双亲显性基因,多节而节长,因此,亲代 P1的基因型为AAbb,亲代P2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杂交后F1的基因型为AaBb,遗传图解为:
(2)根据题意,两个只抗一种锈病的纯合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1A1和A2A2,两者杂交子代为A1A2,遗传图解为:
(3)根据题意,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的 F1,F1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4显性基因AABB为高产,3显性基因AABb或AaBB为中高产,2显性基因AaBb、AAbb、aaBB为中产,1显性基因Aabb或aaBb为中低产,无显性基因aabb为低产,说明豌豆的产量完全与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所以符合了显性假说。
11. 大肠杆菌的纯化包括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环节,试分析回答: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_;空气中的细菌可用_______杀灭。
(3)通常,对培养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初步的鉴定和分类。要进一步鉴别大肠杆菌,还要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 (4)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______。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温度 (2). 酸碱度 (3). 灭菌 (4). 消毒 (5). 紫外线 (6). 菌落 (7). 形状 (8). 大小 (9). 某种指示剂(伊红美兰) (10). 比例合适 (11).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大肠杆菌的相关的知识点,主要考查灭菌和消毒、菌种的鉴定等,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的知识,分析综合进行解答。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条件。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DNA的结构。 (3)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人伊红美蓝,菌落具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
(4)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应保证样品稀释的比例适合。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12. 下图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_____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____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____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____________,推测其DNA的________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____、____、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________。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_________。
(1). 逆转录 (2). DNA聚合酶 (3). 氨基酸 (4).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 脱氧核苷酸 【答案】
(6). 引物 (7). 模板(A基因) (8). 基因表达载体 (9). 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吸收重组DNA分子
【解析】试题分析:(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再通过人工合成(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所需的条件:引物、模板DNA、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等。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称为重组DNA。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用Ca处理,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这样可以提高受体细胞的转化率。
考点:本题结合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