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资讯 凭“空”而生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 等
凭“空”而生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
近日,从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
“中天1号紫花苜蓿”质优、丰产,多叶率、产草量、营养价值高,适宜在西北内陆绿洲灌区、黄土高原以及华北等相同气候地区种植。该品种以5叶为主,多叶率达35.9%,粗蛋白含量达20.08%,氨基酸总量为12.32%,含有丰富锌、锰、铁、镁等微量元素,干草产量达15529.9 kg/hm2,对提高草畜业生产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2年以来,由常根柱研究员牵头的牧草育种课题组瞄准航天育种新领域、新手段、新方法,先后通过神舟3号、8号、10号、11号、天宫一号、实践十号等太空飞行器,先后6次搭载了7类32份北方主产的不同特性牧草种子进行航天诱变,其中神舟11号飞船上搭载的紫花苜蓿试管苗试验获得成功。目前,课题组在内蒙、和甘肃等省区的10多个地区开展经过航天诱变的苜蓿、燕麦和红三叶等育种试验研究,进展顺利。 (中国农科院网)
中科院同源重组机制研究
取得进展
减数过程中同源重组不仅是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而且重组产生的交叉结可以将同源染色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保证后期I同源染色体的正确分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在水稻中鉴定获得HOP2基因。研究发现HOP2基因突变导致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异常,而且交叉结的形成亦受到影响。在HOP2配子发生过程中,早期同源重组事件正常发生,但是成熟的叉结数目显著减少,并且成熟的交叉结只分布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区域。超分辨图像分析显示HOP2蛋白定位在染色质上,同时与联会复合体轴向元件和元件有较好的共定位。HOP2能够与联会复合体元件ZEP1相互作用,表明它可能参与联会复合体的组装或稳定,也可能参与维持重组蛋白和联会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科院网)
我国西南高山森林土壤碳的
淋溶损失研究取得进展
目前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的影响程度及方式仍不明确且存在争议,特别是土壤碳的淋溶动态及响应规律研究匮乏。
依托贡嘎山亚高山针叶林长期氮沉降实验平台,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常瑞英课题组利用零负压淋溶收集器,通过高频度连续观测实验发现,峨眉冷杉有机质层(O层)淋溶液的碳、氮浓度和淋失通量均高于矿质土壤层。O层与矿质层淋溶碳氮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动态:在融雪期(4月)淋溶碳氮浓度较高,随后降低并在生长季(6—9月底)保持在较低水平,而10月之后碳氮浓度增加(图2)。模拟氮沉降并未改变土壤碳淋失的季节动态规律,但高氮沉降(4倍自然氮沉降水平)显著降低了森林有机质层土壤淋溶碳的输出,而对矿质土层淋溶碳的作用较小;低氮(2倍自然氮沉降水平)沉降对有机质层和矿质土层淋溶碳的作用均较小。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高氮沉降可能通过抑制有机质层分解进而降低其可溶性碳的淋溶损失,而并不是通过促进土壤对淋溶碳的吸附减少淋溶损失。
此外,高氮沉降水平造成了氮素流失,但仍未改变亚高山森林的氮亏缺状态,表明长江上游亚高山森林是未来氮沉降重要的汇及缓冲器,对于中下游氮素的富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网)
10余优质高产谷子品种脱颖而出
近日,2018年谷子登记品种展示评价总结暨品质鉴评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
最终,经过12位体系专家、40位种业科研、销售、管理等部门人员,对32个参展谷子品种的小米外观和食味品质鉴评,综合田间种植调查和现场考察结果,冀谷42、冀谷39、保谷22、豫谷31、豫谷18、晋谷59、长生13、张杂谷10号、张杂谷13号等一批优质、高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的谷子品种及糯质专用的济谷18、早熟的峰红谷等品种脱颖而出。
相关专家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谷子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和谷子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细致讲解,指出了谷子新品种的选育方向。 (农民日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