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种植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种植义齿:
采⽤⼈⼯种植体植⼊颌⾻获取固位⽀持的修复体,其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种植体、基桩、上部修复体,种植体承担固位⽀持和合⼒传导功能,基桩及上部修复体起到恢复咀嚼、美观、发⾳的功能,两者功能协调,构成了⼈类第三副⽛齿。2⾻整合osseointegration:
在光学显微镜下,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直接接触,⽆任何纤维组织介于其间,⼜称⾻性结合,⾻融合。这种⾻性结构由于将⼈⼯种植体与组织连接成为⼀个整体,可以有效地分散合⼒,且保证了种植体的稳固,⼜减少⽛槽⾻的萎缩与吸收。3纤维⾻性整合:
指在种植体周围包围⼀层⾮钙化的纤维结缔组织,⾻组织成分少,它的形成是种植体作为异物植⼊机体内环境后的反应。这种纤维组织本⾝的结构强度差,并易受压坏死,继发感染,造成种植体松动⽽最终失败。4基桩:
位于种植体的⽛合⽅,穿过⽛髓暴露于⼝腔中,与种植体之间依靠螺丝固定连接,是上部修复体的附着结构,为上部结构提供固位、⽀持,并使之稳定地⾏使功能。5⾓度基桩:
基桩长轴⽅向与种植体长轴不在⼀条直线上的基桩,可以改善修复体的载⼊道,使载荷⽅向与戴⼊道有⼀定夹⾓,扩⼤了种植义齿修复的适应证,允许植⼊较粗较长的种植体,避免外科并发症,修复效果好,清洁维护⽅便。6初期稳定性:
是指种植体植⼊⾻组织初期时,应保证其稳定性,使种植体与⾻界⾯之间的动度在⼀定范围内,不能太⼤,否则会导致种植体表⾯形成纤维包裹。与⽛槽⾻密度、术者操作、种植体形状等有关,可通过与种植体与植⼊床⾼度吻合、⾻整合、渐进性受载获得。
7种植体保护⽛合:
种植⽛与天然⽛相⽐,缺少⽛周膜结构,因⽽⽆感觉,⽆缓冲,防御能⼒下降,故需要在设计咬合时,对种植⽛进⾏⼀定的保护,具体要求:前⽛为种植⽛时,正中咬合,后⽛紧咬时前⽛有轻接触,前伸⽆早接触;后⽛为种植⽛时,正中咬合轻咬⽆早接触,重咬时均匀接触,侧向运动⽆接触。8⾻改建bone remodeling:
机体⾻组织在⼀⽣中不断地进⾏⾻的新⽣、增强及吸收萎缩,从⽽使其⾻组织的解剖结构发⽣变化的现象。9模板dental stent:
⽤于准确判断种植体部位的⾻量与⾻质。掌握植⼊的位置和⽅向,并便于术者在术前根据患者的条件设计好上部结构,以便提⾼种植修复的质量,制作过程包括在模型上恢复⽛列,塑形及修复模板,设置植⼊标志,试戴。10渐进性载荷:
在为接受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提供最终修复体之前,应该采⽤树脂材料的临时冠桥修复体,逐渐恢复咬合,即进⾏渐进性载荷,提⾼界⾯区⾻组织对冲击载荷的适应性。11渐进性⾻受载:
从复诊间隙,饮⾷,咬合,义齿修复以及咬合⾯材料等⽅⾯综合设计,使⽛槽⾻所受载荷从最⼩值逐渐增⼤。12种植体:
植⼊⾻组织内的结构,起到天然⽛根的作⽤,⽀持、传导、分散⽛合⼒。13被动就位:
种植体内部以及种植体与上部修复体结构不需要变⼒就能就位并相互吻合的状态,种植义齿就位后⽆应⼒产⽣。
14A-P距:
⽛⼸前缘与末端种植体中⼼在⽛⼸线上投影的垂直距。15间接印模转移桩(A类取模桩):
常为带螺纹的锥形帽状结构,表⾯较光滑。取模时,将螺丝旋进⼝内种植体上端或基桩内,印模取出后,取模桩仍留在⼝内,必须单独将印模转移桩从⼝内再取出,再与种植体代型紧密相连后放置到印模的相应孔洞中,准确就位,然后灌制模型。这种取模桩制取印模代型,基桩位置间接获得,其准确性受⼀定影响。16直接印模转移桩(B类取模桩):
转移桩上段有较⼤倒凹。长度⼤,中空,转移桩固定螺丝穿过其中与种植体上端相连。取模时,取模桩通过转移杆螺丝与种植体相连,印模取出时先将转移杆螺丝旋出,让取模桩脱离种植体,然后将取模桩及印模连体取出,直接与种植体代型紧密连接后,灌制模型。17即刻种植:
拔⽛后,⽴即在拔⽛窝内植⼊种植体。18即刻负重:
种植体植⼊48h内完成临时上部修复,据其咬合接触特点⼜分为功能性负重和⾮功能性负重。19即刻修复:
种植术后48h内完成临时上部修复,待种植体完成⾻性愈合后更换上部结构,完成永久性修复。20⽣物相容性:
⽣物材料和⼈体组织接触后,在材料与组织界⾯发⽣⼀系列相互作⽤后最终被⼈体组织所接受的性能,即材料的长期临床可接受性,需要满⾜⽣物、化学、物理和系统的要求。21GBR:
引导⾻再⽣,采⽤⽣物材料制成的⽣物膜在⽛龈软组织与⾻缺损之间⼈为的竖起⼀道⽣物屏障,可阻⽌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细胞张⼊⾻缺损区,确保成⾻过程最终实现缺损区完全⾻修复。22螺丝:
是连接种植体与基桩的重要结构,贯穿基桩与上段种植体,将其连接成⼀体,同时有着重要应⼒释放等⼒学功能。23愈合帽:
⽤于种植体植⼊后封闭种植体上⽅与基桩衔接的孔。24转印帽:
为了将⼝内基桩或种植体位置准确转移⾄⼯作模型的特殊构件,其结构特点是下段与种植体连接部位可与种植体上段或穿龈基台上端完全吻合。25⽛龈成形器:
当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整合后,须进⾏第⼆次⼿术,以充分暴露种植体上缘,⽛龈成形器是为了保证周围⽛龈组织的良好愈合,根据局部⽛龈厚薄正确选择安装于种植体上部的结构。26种植体代型implant analogy:
是种植义齿制作过程中代替种植体的替代品,其形态与种植体可能有所不同,但连接部分(颈部)的结构尺⼨应完全⼀致,在实验室种植义齿制作过程中代替种植体的作⽤和位置。27 Wolff定律:
⾻和⾻组织是在⽣物进化中形成的,负荷最优化设计原则,即趋向于⽤最⼩结构和材料承受最⼤外⼒。⾻改建的⽬的是维持这⼀优化设计,即在⽣理范围内,应⼒较⾼的区域通过⾻的新⽣⽽使结构增强,在应⼒弱的区域通过⾻吸收萎缩⽽使结构减弱。28种植体周围龈缘炎perimucositis:
菌斑、结⽯刺激种植体周⽛龈引起,病变局限于⽛龈粘膜,不累及⾻组织,类似于⽛龈炎,常表现为粘膜红肿,探针出⾎甚⾄溢脓等。
29种植体周炎 periimplantitis:
本病类似于⽛周炎,⽛龈疼痛,⾁芽组织形成,⾃发性出⾎/探针出⾎,甚⾄溢脓,且伴淋巴结炎。通常可见移动的⾓化不全的粘膜包绕种植体周围,可谈及种植体周袋。30微创拔⽛:
不适⽤⾻凿和⽛挺对患⽛进⾏劈开、撬动,⽽采⽤⾼速涡轮机头、长钻针分冠分根取出⽛冠,再微创拔⽛⼑切断⽛周膜,挤压⽛槽⾻,轻柔的拔出⽛根。⼆、简答与问答:1种植义齿结构及功能:
①种植体:是植⼊⾻组织的结构,起类似于天然⽛根的作⽤,⽀持、传导、分散⽛合⼒;
②基台:位于种植体⽛合⽅,穿过⽛龈暴露于⼝腔,是连接种植体和上部修复体的结构,是上部修复体的附着结构;③螺丝:是连接种植体与基台的重要结构,贯穿基台与上段种植体,将其连成⼀体;
④⾻:包绕在种植体周围,与种植体表⾯紧密结合,⾻种植体界⾯的紧密结合是种植义齿得以正常⾏使功能的基础;⑤上部修复体:恢复⽛冠的外形及功能;
⑥愈合帽:利⽤螺纹旋⼊并固定于种植体体部,起暂时覆盖种植体体部与基台相衔接的孔的作⽤,在第⼆次⼿术中撤除;⑦⽛龈成形器。
2⾻整合的⼏种⽅式及界⾯⽐较:
⽅式:①种植体与⾻组织宏结构间的机械锁结;②种植体表⾯与⾻组织微结构间的机械锁结;③种植体表⾯与⾻组织间的⽣物化学结合;④种植体表⾯与⾻组织间的纤维⾻性结合。
界⾯:①⾻性结合界⾯:光镜下种植体与⾻直接接触;②纤维⾻性结合界⾯:种植体与⾻之间有纤维组织介⼊;③纤维结合界⾯:种植体周围形成纤维包囊;④⽣物化学性界⾯:种植体表⾯与⾻组织间分⼦或离⼦⽔平上结合。
3⽛列缺损基桩的选择原则:①基桩的抗螺旋设计
②上部修复结构的旋转的防⽌措施③基桩与修复体之间的固位⽅式④颌间距离⑤基桩的⾓度⑥基桩的⾼度(穿龈)⑦基桩的材质。
4⽛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原则:
①正确恢复缺失⽛形态功能:前⽛恢复发⾳、美观和切割功能;后⽛恢复咀嚼功能,并恢复下1/3⾼度;恢复⼈⼯⽛轴⾯突度,与余留天然⽛邻接关系,最适当的外展隙和邻间隙,及良好的咬合关系;
②良好的固位、⽀持和稳定:种植义齿的固位与⾦属⽀持的固位⽅式有密切关系;种植义齿的⽀持⼒: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性结合,与相同条件下种植体数⽬,种植基⽛的⾻间位置有关;
③利于⼝腔软硬组织健康:⾻组织:种植体周围⽆X线透射区,⾏使功能后,种植体周围⾻⽀持量稳定、吸收少,种植⼿术不导致任何⾻性感染;软组织种植体颈部与⼝腔黏膜牢固结合,达到临床封闭作⽤,预防炎症及创伤,保护龈上⽪形成的上⽪附着,便于清洁和⾃洁;余留⽛:保护天然⽛的良好状态,以便于种植义齿形成相互协调的完整⽛列;④坚固耐⽤:设计分散⽛合⼒,消除减少侧向⼒;
⑤合理的⽛合传导与应⼒分散:将⽛合⼒沿种植体长轴传导到种植体周⾻组织,尽量减少侧向⼒及扭⼒;适当增加种植体基⽛的数⽬,或采⽤减少⽛合⼒的各种措施,有利分散⽛合⼒;注意咬合设计和咬合关系;让种植基⽛和⽛槽嵴共同承担载荷,充分利⽤缺⽛区⽛槽嵴的⽀托作⽤,减少种植基⽛受到侧向⼒和扭⼒;⑥美学原理:⾻量、切⼝、⽛龈⾼度、与天然⽛及⽛龈边缘相协调。5埋植式与⾮埋植式种植义齿的区别:埋植式优点:
1.种植体可在不受外界⼲扰的状态完成⾻整合
2.根据袖⼝的深度选择基台,既保证不致形成过深的⽛周袋,⼜保证了穿龈部位的美学效果3.适⽤于美观要求⽐较⾼的前⽛区;缺点:
1.⾻整合完成后,还需再次⼿术切开2.基桩与种植体连接微缝隙—⾻吸收3.安装基桩时操作较难4.冠根⽐较⼤。⾮埋植式优点:1.⼀次⼿术即可完成
2.基桩与种植体连接处距⽛龈较远3.基台安装操作⽅便,易准确安装4.冠根⽐较⼩;缺点:
1.不适⽤于美学要求较⾼的前⽛区,其穿龈部位影响美观2.不适合⾻量较差的部位。
8扩⼤种植适应症的技术:
1上颌窦提升2植⾻3引导⾻再⽣4签章成⾻5⾻劈开6⾻挤压7颧⾻种植体9种植体的⽣物⼒学相容性:
1能承受功能载荷,有⾜够的强度,保证不会发⽣严重变形或断裂破坏2⾏使功能时要对周围⾻组织产⽣⾜够的应⼒传递,避免⾻发⽣费⽤性萎缩3对周围⾻产⽣应⼒传递不能超过⽣理限度,避免创伤造成的⾻吸收或⾻折。10种植植⼊床的要求:1精确成型
2不造成周围⾻组织的损伤3防⽌损伤临近解剖结构及器官11螺丝固位基台与粘结基台的区别:固位螺丝:
1修复体的完全就位得到保证
2利⽤机加⼯的各个部件,有达到完全适合的表⾯3没有粘固固位的边缘问题,允许深边缘位4易于修理
5可⽤于有限的合间间隙,侧⽅固位6龈沟中⽆粘固剂7存在螺栓松动的危险。粘结固位:
1花费时间及费⽤少可能不完全就位2基台微间隙封闭
3美观卫⽣但边缘位不能太深,可能引起⽛龈炎
4合⾯材料折断减少5各部件折断及疲劳减少
6易克服在种植体和修复体之间的⾓度难题。12螺丝固位基台与粘接基台的区别:1、可摘性2、轴向受⼒3、美观卫⽣4、可操作性5、渐进受载6、基桩微间隙封闭7、时间费⽤和部件消耗8、矮基桩固位
9、颌间距离短10、龈沟中⽆粘接剂。13种植义齿的成功标准:1、种植体⽆任何松动
2、X线⽚种植体周围⽆密度降低区或暗影3、种植体周袋深<5mm4、⽛槽嵴垂直吸收<3mm5、⽆神经、上颌窦、⿐腔的损伤6、10年成功率>80%
16种植义齿评价指标:
1、⽛龈出⾎指数:(分0-3四级)
2、龈沟液流量指数:(LED指数:0-10、11-20、21-40、40以上)3、龈沟深度
4、松动度指数(分0-4五级)5、菌斑、⽛⽯指数(分0-3四级)6、X光⽚指征。17实⼼基台的取模过程:1取出愈合帽
2清洁、吹⼲种植体内部
3将实⼼基台连接到种植体上扭矩扳⼿加⼒⾄预定的矩值4将印模帽定位连接于基台上,旋转确保就位5取模:a印模材料注射于基台b托盘取模
6 从⼝内取出印模,印模帽就位于印模中,连上种植体代型7⽛龈⽯膏灌模。18种植义齿分类:
根据修复体种植义齿分类:FP-1:固定,恢复⽛冠,类似天然⽛。FP-2:固定,恢复⽛冠和部分⽛龈,⽛冠部分外形正常。FP-3:固定,涉及到⽛冠和部分⽛根,冠根⽐⼤于1。RP-1可摘覆盖义齿,完全由种植体⽀持。RP-2 可摘,由软组织和种植体共同⽀持。19全颌义齿分类:
根据连接⽅式不同将全颌种植义齿分为:A全颌固定种植义齿1基桩粘固型种植义齿 2螺丝固定型种植义齿优点:稳定性好,咀嚼效率⾼,对种植体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理刺激作⽤。缺点:1内部各部件之间种植体周围受到应⼒较⼤ 2⽆基托结构,不适于颌⾻缺损病例 3保持⼝腔卫⽣较困难 4价格昂贵 B全颌覆盖式种植义齿:1全颌杆卡式附着式覆盖种植义齿 2全颌磁性覆盖种植义齿 3全颌套筒冠覆盖种植义齿 4全颌球扣式附着体覆盖种植义齿。20基桩预备时考虑的因素:1基桩的⾼度2基桩的锥度3基桩的直径与⾯积4基桩的抗⼒型5基桩的就位道
6基桩的表⾯粗糙程度。21悬臂的长度确定因素:
1 AP距:⽛⼸前缘与种植体中⼼在⽛⼸中线上的垂直距离2⽛⼸形态
3⾻密度:上颌悬臂应较下颌短
4种植体长度:负载的频率也影响悬臂的长度设计。22缺⽛区⽛槽⾻的分类:1 A级:⼤部分⽛槽⾻尚存2 B级中等程度的⽛槽⾻吸收
3 C级明显⽛槽⾻吸收,仅基底⾻尚存4 D级基地⾻已开始吸收
5 E级基地⾻发⽣重度吸收。23⾻质的分级:
1级:颌⾻⼏乎完全由均值的⾻密质构成2级:厚层的⾻密质包绕⾻⼩梁密集排列3级:薄层的⾻密质包绕⾻⼩梁密集排列的⾻松质4级:薄层的⾻密质包绕⾻⼩梁疏松排列的⾻松质。24影响种植义齿设计的因素:
1.解剖结构:上颌窦:窦脊距、下颌管:管脊距、颏孔、⾻性倒凹2.⽛合的状态
3.⽛缺失情况(1)原因:外伤、he创伤、⽛周病(2)位置(3)数量单颗⽛;2颗⽛;3颗及3颗以上的⽛;全⼝⽛;缺失⽛和⽛根
4.修复⽅式与种植位点的关系5.美学要求6.医疗费⽤7.医疗队伍。
25即刻种植流程,注意事项及原则:
适应症:外伤根折、根管侧穿、RCT治疗失败,各种原因造成的⽛根吸收、⽛周病造成的⽛槽⾻⽔平吸收。步骤:软组织瓣的设计、拔⽛、种植窝的预备、种植体植⼊、⽣物材料的应⽤、软组织瓣的关闭。
注意事项:要求瓣的范围超过近远中相邻的⼀颗⽛齿,垂直切⼝呈反“C”;上前⽛由于⽛周病⼀般会向唇侧移位,因此应稍偏向腭侧;对于⽣物膜的应⽤:种植体与⾻间隙距离⼩于1mm不需要填⾻粉,⼤于1mm则需要。26种植失败原因:1.适应症选择不当2种植体早期松动3外⼒影响⾻性结合4术后并发症5种植体机械强度不⾜6冠根⽐例不当
7制作⼯艺缺陷 8⼝腔卫⽣不良。27种植体与⾻愈合的过程:
创伤---凝⾎块---纤维长⼊---机化---⾻基质-矿化---⾻重塑。28影响⾻整合的因素:
1种植材料的理化性质及⽣物相容性2种植体表⾯性能与结构3⼿术创伤4种植体负荷状态
5植⼊区⾻密度与⾻愈合能⼒。
29种植计划及流程:(⼀)种植外科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腔检查、全⾝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2术前询问和交流:①病⼈种植的原因②病⼈对种植治疗的期望③病⼈时间安排的可能性④病⼈的经济承受能⼒。
3制定种植外科计划:(1)选择种植体:1植⼊体:长度、直径、表⾯结构2基桩:位置、⾓度、⽛合间距、组织深度(穿龈⾼度)3⽛龈成型器(2)确定种植体数⽬、长度、直径(3)确定植⼊位置、⽅向(4)确定⼿术时间;
4术前准备:(1)病⼈准备:精神。全⾝、⼝腔(洁⽛)、经费准备等(2)⼿术器械、材料准备:种植体、种植机、种植器械、其他器械(3)外科模板(4)术前谈话:让病⼈了解病情及治疗⽅案,提供除种植治疗以外的治疗⽅案,介绍种植⼿术过程,可能发⽣的并发症,术后近期及远期注意事项(5)同意书的签署:包括病史问卷、同意书、授权书(6)照相记录:记录病情、学术交流、标准化
(⼆)种植⼿术过程(螺旋型⼆段种植体):
第⼀次⼿术:1消毒2⿇醉3切⼝翻瓣4制备种植体窝、制备⾻壁螺纹5种植体就位6缝合7术后处理;
第⼆次⼿术:1判断种植体位置2暴露愈合帽3取出愈合帽4旋⼊⽛龈成型器5放⼊卫⽣帽,处理伤⼝,2周后安装基桩。(三)修复操作:第⼆次⼿术2周后开始。30种植义齿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全⾝情况良好的健康成⼈,⾻组织形态质量良好、软组织⽆炎症,患者强烈要求,经济条件允许,医疗条件与技术允许的情况下:①局部失⽛,基⽛条件差或不愿破坏基⽛者②局部义齿固位不佳,黏膜过敏者③咽反射过敏,不能接受传统义齿者④对义齿要求⾼,常规义齿不能满⾜者⑤创伤或肿瘤致颌⾻缺失,需功能重建者⑦全⼝义齿,由于⽛槽嵴过度吸收,固位不良者⑧正畸治疗需要⑨微型助听器需固位于⽿后听⼒下降者。
禁忌症:全⾝情况评估:①循环系统疾病:⼼肌梗塞或冠⼼病,⾼⾎压,先⼼病,⼼脏⾎管病②呼吸系统疾病③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甲低④⾎液系统疾病⑤⾻系统疾病:⾻质疏松等⑥代谢性疾病:糖尿病⑦精神疾病⑧其他:妊娠、⽉经期等。⼝腔情况评估:1⼝腔及周围组织炎2种植区域内有埋伏⽛或残根3TMJ功能或器质异常4⾻髓炎等感染性疾病5颌⾯部良恶性肿瘤6下颌⾻折7龈炎、⽛周炎8⽛槽⾻严重吸收9⼝腔卫⽣情况太差10间隙不⾜11开⼝太⼩,不宜操作12⼝腔副功能运动13咬合不良。
绝对禁忌症:1严重肾功能紊乱2严重内分泌功能紊乱3严重⼼肌梗塞,3个⽉内4⼼脏瓣膜⼿术后,3个⽉内5放疗化疗6个⽉内6其他如抑郁症等7烟瘾、酒瘾等8服⽤类固醇类药物。31种植义齿⽛周维护特点:
1⼝腔卫⽣状况的随访:天然⽛卫⽣状况、种植义齿卫⽣状况、建⽴⼝腔卫⽣档案;
2⾃⾝菌斑控制和家庭护理:①⾃⾝菌斑控制:刷⽛、漱⼝②特殊器具的使⽤:⽛线、⽛间清洁器③化学药物菌斑控制:漱⼝液;
3预防性的洁治:纯钛、树脂、碳纤维;药物冲洗⽛周袋或种植体周膜;定期复查及维持期治疗。32天然咀嚼系统与种植义齿在⽣物⼒学结构中的差异:
①天然⽛—⽛周膜—⽛槽⾻系统:N→肌群→咀嚼系统形成负反馈系统;种植⽛—⽛槽⾻系统:N→肌群→咀嚼系统形成开环系统
②天然⽛为⾼刚度不可再⽣⽛体组织,⽛槽⾻为低刚度可再⽣组织,其中间有⽛周组织联系;种植体为⾼刚度不可再⽣组织,⽛槽⾻为低刚度可再⽣组织,中间⽆⽛周膜组织联系,种植体与⽛槽⾻属于刚性接触
③⽛体的形态:⽛在组织中呈悬吊式,将咀嚼⼒变为对⽛槽⾻拉应⼒,锥形:抗剪切⼒,多根:抗复合侧向⼒;种植体的形态:圆根:⽆抗剪切⼒与复合侧向⼒
④⽛周膜意义:界⾯约束:种植体与⽛槽⾻刚性越⼤越好。33种植义齿修复后并发症及处理:
①种植体基桩送动和折断:基桩松动可消除病因后更换基桩,种植体折断应及时拔除
②上部结构螺丝松动和折断:减⼩⽛尖⾼度、斜度以减⼩侧向⼒,减径以减少⽛合⼒,减少悬臂梁及⽀架的长度
③种植修复⽀架断裂:合理设计,规范制作④种植体周围龈缘炎:去除病因,对症治疗⑤种植体周炎:刮治、翻瓣术、⾻再⽣术
⑥种植体周围⾻吸收:翻瓣、刮治、⼈⼯⾻填塞、GBR
⑦美观问题:增减⼈⼯⽛数⽬,⽛龈成形术、植⾻术,选⽤⾓度基桩⑧发⾳问题:设计、制作过程中针对病因加以预防。34种植修复步骤过程(实⼼基台为例):1取初印模2制作个别托盘3取终印模4灌注模型5颌位记录6排⽛
7⾦属⽀架的制作
8完成上部结构:要求被动就位;正中⽛合位,相互保护;⾮正中⽛合位,⽆⽛合⼲扰;息⽌⽛合间隙;垂直距离;发⾳功能;外观9初戴上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