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2、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并在表达实践中学习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难点】发现和体会重点句的意思及其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描写一
处景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上节课我们到作者创造的文字意境中去感受了一番,的确,庐山的景色十分_____(秀丽),那里有_____(高峰),有_____(幽谷),有_____(瀑布),有_____(溪流),尤其是_____(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_____(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是啊,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庐山去细细欣赏云雾的美。请用响亮的声音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一)引领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来到庐山的小道上,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这些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
2、谁想和我们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请高举你的小手!(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赞同她的看法吗?(点击课件)大家齐读这一句。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中心句,它在自然段的开头,也叫总起句,整个自然段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点击课件)句中的“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千和百是虚数,表示很多。这个词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那么,课文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几种姿态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把有关句子找出来。
3、你找到了吗?快来告诉大家吧。 (学生汇报) 4、品读词句
(1)哇!这么多的姿态,哪一种最吸引你呢? // 还有哪种姿态吸引你,谁来读一读?
(2) 结合学生反馈,相应演示课件,朗读感悟。
a 山头 (生读,师出示课件):谁能将这个句子读出喜爱的感情?谁还可以读得更好。
b 山腰 (生读,师出示课件):这半山的云雾,老师也喜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故意读错:一条条变成一条)老师读对了吗?不就是一个字吗?(一条条写出了云雾很多)
那条条玉带随风而动,如丝如缕般,真惹人喜爱呀!叫我们怎能不赞美它!谁来通过朗读赞美它?喜欢这一句的一起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老师还有个词不明白,“缠绕“是什么意思?谁来帮老师的忙?能用动作来演示吗?)
c 山谷 (生读,师出示课件):站在这茫茫的云海前,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心旷神怡、心潮澎湃、豁然开朗„„)多么神奇多么壮观啊!谁能读出“茫茫”的感觉?喜欢这一句的一起读。
d 山峰 (生读,师出示课件):这云雾真的是很大呀,把整座山峰都给遮挡住了!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云雾的巨大?他读得怎么样?请大家来评一评。好在哪?
(3)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美吧。(点击课件:返回)
5、从你们的朗读听得出来你们都非常喜欢庐山的云雾,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课件出示泡泡图)
6、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点击课件,教师读例句)
例如:( 山顶上)的云雾,像(一只展翅高飞)的(白天鹅)。
( )的云雾,像( )的( )。
7、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云雾的姿态仅仅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
8、云雾这么多的姿态,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9、小结: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具体描绘了云雾在“山头、半山、山谷、山峰”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叫“总分”的写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出示课件)
10、背诵
①好,让我们一起把这么美丽的景色、优美的文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出示课件)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是什么样的?自己轻声试着背一背。
②现在我把表示云雾不同位置的词语也去掉了,你还能行吗?(出示课件)谁来试一试?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小声地和他一起背。
③(出示课件)如果只看图片,你们有信心背出来吗?我们一起背,有信心的同学请站起来。(教师动作引导)
11、积累词语: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驻在你们心间了!看到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非常高兴,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课件)请把你最喜欢的那朵花上的词语,抄写到课本中的“词语花篮” 。(结束的约定)
12、总结学法:同学们,(出示课件)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们先读——整体感知内容,再划——找出中心句,接着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绘的,最后品——在品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积累下来。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
1、下面,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2、检查学习情况。(结束的约定)
(1)哪个小组代表先来汇报,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其他组的同学同意
他的看法吗?(出示课件)这句总写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板书:瞬息万变) “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瞬:眨眼。息:呼吸。形容在极短时间内变化很多很快)
(2)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6、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之美吧,老师来读中心句,同学们读后面的句子。
7、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你发现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两个自然段都采用了总分的写法描写了云雾的特点,想不想再次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播放视频)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出示课件,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个词写出了人们舍不得离开——(板书:流连忘返)
三、扩展延伸,学以致用。
1、和同学们游完庐山,老师真是意犹未尽呀!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美丽的地方数不胜数,就比如我们的金城江,美丽的景色真令人赞叹。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总分写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注意用词准确、生动。
2、除了广场上的灯光和花坛里的花,你还想写哪一处景物?(指名两三个学生说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的约定)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没写完的同学课后再完善,我们请已经写完的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看到同学们又进步了,老师真高兴。)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抓住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采用总分的写法展现了出来。在写景的文章中,我们经常运用“总分”这种方法,请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试着去运用,你会发现你的作文会越写越好。
五、实践创新,完善自我。
课后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来完成。(出示课件让学生浏览)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