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课堂教学反思
龙春香
【目标反思】
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本课进行教材定位、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因此我从教材、学生、目标、重难点几个方面来谈谈目标反思。
A、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程选用的教材《语文》第一册(基础模块)《我愿意是激流》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全部是与爱情有关的诗词文章,爱情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力求把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渗透于能力训练之中。我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研究了教材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丰富了《我愿意是激流》这一内容。
B、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2011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是刚刚进入中职校门的学生,不少人第一次脱离父母的监管。他们渴望朋友,需要倾述;加上青春期、叛逆期的年龄、心理特点,很容易产生异性间的相互吸引。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易产生不良的后果。他们需要帮助,但是他们厌烦粗糙的文字说教,他们喜欢生动直观的教学,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所学知识能真正帮助他们应对青春期遇到的困惑。
C、基于以上两点,于是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确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意象和意境,展开联想,感受诗人丰富深厚的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抓意象,品情感;抓语言,欣赏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D、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并深入理解诗中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反思】
为落实上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
由熟悉的小诗导入,偏重诗人热爱祖国,热爱自由,勇于反抗压迫的方面,自然地延伸到本课内容。
设计导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为裴多菲的人格魅力感染,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环节二:赏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诵读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在赏析其语言美的过程中采取多形式的朗读:学生个别朗读、配乐朗诵欣赏、齐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其形式美,进而引申到“发愿体”的诗歌创作模式,通过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发愿体”的深情,激发起创作的愿望,“发愿体”的创作是本课的一个小高潮,给老师、学生带来了不少意外的惊喜和满足。
环节三:品意象美
在这一环节中,本人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讨论各组意象之间的关系
2、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第一个问题属合作探究,在课前我就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团队,完成难度较大的小节,学习能力较弱的团队则反之,再加上意象本身不难理解,只要能抓住关键词,每组意象的理解都能迎刃而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过于繁复,节奏不明快,有拖沓之嫌。
环节四:抒情感美
在前面反复诵读和品味下,此环节有水到渠成之感。
这三个环节既突破了本文的重点,也是达到能力目标的过程。
环节五:比较阅读
把本课和舒婷的《致橡树》作一个简单的比较,看上去没有难度的比较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男生要有责任感、有担当,女生要有意识。
环节六:拓展练习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爱情的理解。
爱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给人的感觉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因此本人有电视剧《裸婚时代》谈起,这样就非常具体了。由于引导得当,学生讨论的兴趣非常浓,在讨论的过程中顺利的突破了难点。遗憾的是此时下课铃声骤然响起,学生却意犹未尽。应该说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在物质和感情方面倾向于感情,我还来不及引导总结,就匆匆下课,如果能说上一句“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请大家三思而后行”这样就更好了。
从这个教学过程来看,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铺垫,充满激励的快乐,充满发现的愉悦,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三维目标也应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得以落实。
【设计亮点反思】
个人以为本人这一教学设计有三个亮点:
1、本节课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宗旨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教师引导,采用情境教学和诵读感悟等具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铺垫,充满激励的热情,充满探究的愉悦,充满发现的快乐,在课堂上有朗朗的书声、愉快的笑声。
3、本课忠实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课程属性。紧扣文本阅读,探究诗歌的内在规律,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较浓厚的“语文味”,避免了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
【存在问题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1、“赏意象美”两个讨论题显得过于繁复,节奏不明快,有拖沓之嫌。
2、时间安排相对较紧,并且讨论之后的引导时间更宽裕的话效果更佳,这样或许更能突破能难点二。
3、这是一首深情的情诗,本人和学生都不够放开,感情投入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