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2期 养猪SWINE PRODUCTION 一号文件鼓励“资本下乡’’ 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 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一号 文件同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 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 是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 农业部农村经济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 前表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利于利用社会力量增 加农业的资金、科技和装备投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 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这位 负责人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 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 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近年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 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 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农业部确定 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 已有家庭农场6 670多个。 据农业部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全 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已达2.7亿亩,占家 庭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的21.5%。其中,流入工商 企业的耕地面积为2 800万亩,比2009年增加 1 15%,占流转总面积的10.3%。 这位负责人说,今后将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 度的基础上,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采取 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业等 方式,重点发展种养业产前和产后服务、设施农业、 规模化养殖和“四荒”资源开发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 产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与农户建 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 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不支持、不鼓励工商企业 大面积租种农户承包耕地,与农民争夺耕地经营权。 鉴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为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土地 产出率,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工商企业直接经 营农地的法律规定。下一步,农业部将通过试点和 总结实践经验,从租地资格准入、经营风险控制、土 地用途监管等环节,探索加强对企业租赁经营农户 承包地规范管理的制度办法。 据新华社 发展家庭农场有助粮食安全 【《南华早报》3月7日报道】题:家庭农场 似乎是加强粮食安全的一种方式(记者左茂红) “家庭农场”的概念在内地成为颇具争议的话 题,此前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承诺,会在上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不过没有说明到底哪些人有资 格建立家庭农场。 名负责制定农村的高级昨天在全 国政协会议间隙说,家庭农场是指主要依赖家庭成 员从事生产与管理的农场,不会雇用外来人手。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中国 应该鼓励发展由单个家庭所有并经营的中等规模的 家庭农场,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他说,在东部沿海地区,家庭农场的规模可以 在3.3公顷到6.6公顷之问,不过这一标准是灵活 的,应该将不同地区的地理因素考虑在内。在贵州 这样的山区省份,租赁一两公顷土地可能都很困难, 不过在东北平原,几十公顷土地都有可能租得到。 内地农业主要是小规模的家庭运作模式,陈锡 文说,适度规模经营而不是企业主导的生产模式应 该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他对由商业投资驱动、以雇工为基础的农业生 产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一陈锡文说:“只要让农识到种的是自己的 地,打的是自己的粮,不用人家监督,他都会倾尽全 力去做。” 近年来,为了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 全,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这让非农企业对投资 农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由于担心会有更多的耕地被用于非农业开发, 今年发布的一号文件暗示,不鼓励工商资 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土地。 陈锡文说,在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的 背景下,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 他说,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单个农户耕作的土 地面积增加,因此家庭农场的规模应该与农村的人 口数量联系在一起。 到去年底,内地52.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陈锡 文估计,到2030年,内地人口将达到15亿,其中 30%也就是4.5亿人将生活在农村。 新华社援引农业部一名的话说,农业部鼓 励地方率先制定本地区的家庭农场标准,并在 土地租赁、金融、保险、税收等领域推出优惠的。 据说在农业部指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 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6 600多个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