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获取法律帮助的方式。
2.知道诉讼的含义、特点,了解诉讼的类型。
3.明确依的意义。
能力目标:
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全民守法学法用法的氛围;
2.培养法律意识,善用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维权机构和诉讼。
1
难点:依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一案到底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问答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武汉,有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住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思考:小女孩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当我们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用智慧的力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新课学习:
(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1.寻求法律救助
2
活动一:读案例,提建议
小翠的父母因嫌弃她是一个女孩,自她出生后就把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小翠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小翠便自己去要抚养费,可父母总是搪塞推诿,就是不给。小翠非常生气,也很无奈……
探究思考:请你帮小翠想些解决的办法。
教师总结: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活动二:案例分析
刘某与A装修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了公证,负责楼房外墙的装饰。在一次施工中,不慎摔碎骨折,住院治疗。A装修公司支付了部分医疗费后再不露面,刘某东凑西借才勉强支付医疗费,因伤情不能干重活。出院后几次找A装修公司讨要医疗费和误工费无果,决定聘请律师打官司,又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律师费,在律师的提醒下,他申请法律援助,最后胜诉,获得应有的赔偿。
思考:上述材料中涉及哪些法律服务机构?
教师归纳: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3.诉讼
3
活动三:案例回放
从出生起,小悦的父亲就没有给过她抚养费。为此,小悦向递交诉状,在诉状中称,在自己出生到父母离异的两年多内,父母分居,父亲从未支付相关抚养费。据此,小悦要求父亲胡某支付这两年的抚养费5.4万元,并提交了相关证据。据此作出一审判决,小悦父亲胡某一次性支付抚养费5.4万元。
思考:小悦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总结: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一)善于斗争,维护合法权益
活动情境: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教师提问:
1.本案例中,小张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提示:引导学生理解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适当补充民法典中有关见义勇为的保护条款,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见义勇为的行为。)
4
2.日常生活中,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在本案例中,小张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屋内的情况,怀疑几个人在实施电信诈骗,但他并没有鲁莽行事,而是在离开出租房后及时拨打电话报警,帮助机关成功侦破案件。小张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既见义勇为,又巧妙地借助了机关的力量,机智灵活地打击和制止了违法犯罪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见义勇为,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体力不占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反而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我们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
活动情境:
参照教材第61页“方法与技能”,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巧妙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场景,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可行方法。
教师提问:
1.通过这个情景演示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有效的方法吗?(提示:引导学生在合法范围内提出建议。教师可
5
以适当补充教材第61页“相关链接”中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关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掌握了一些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自控力,抵制不良诱惑,尽可能远离违法犯罪。如果我们遇到违法犯罪分子,尽量保持镇定,积极思考应对策略。我们可以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及时寻求的帮助,或者寻求身边其他人的帮助;也可以通过与犯罪分子交流的方式,使其放松警惕,同时获取有用信息,以便更好地实现自救;还可以不动声色地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尤其是其明显区别于他人的醒目特征,观察犯罪分子的去向,如记住车牌号、行车方向以及逃跑地点等,注意保存证据,保护作案现场,及时向反映实际情况,并积极配合调查。
除此之外,国家对于公民在遭遇违法犯罪时可能采取的一些自救措施,也给予了保护和谅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教师可通过教材第62页“拓展空间”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寻求法律援助。教师可以罗列出小倩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例如,寻求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找律师或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咨询,向人民提起诉讼,等等。通过制作小倩维权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确定小倩维权的最佳途径。
6
三、课堂小结:
马丁路德说:社会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不要做沉默的好人,要做一个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维权者。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懂得了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