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扳曩}理 探讨 中职文化课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 ●中牟县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王秀理 “分层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找出 学习周期.我们定为职业中专的在校学 “平行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分层次教 知识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决定有针对性 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地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 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手段 在我 1.学生分层 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20世纪90年 采取分层教学的学科教师.根据学 代初在上海率先开始实验的 这些年 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按每 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教育界越来越 位学生本学科的基础成绩和调查中所 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主要模式有:“分层 掌握的知识储备量及学习能力、习惯、 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 愿望等各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认真磋 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 商.同时征求家长意见.把一个班的学 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 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为A、B、C。这种 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等,这些教 从学科学习需要出发.在一个教学班内 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大都取得了显著 的分层.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学生学习绝 成绩。 对好和绝对差的界线.因为除极个别学 “分层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 生外.多数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里.所在 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 的层次也不一样 公众认为好的学生. 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 在某学科里可能是B层或C层:公众认 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为差的学生.在有的学科里也可能是A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行这种 层或B层 每经过一个学期.进行一次 分层教学模式呢?我们针对学校的实际 认真的分层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可 情况.主要做了以下这些实践 以升层或降层 这种动态分层的内涵有 一、摸清情况。找准问题 两种:一种是横向动态,同一个学生,在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 不同的学科里.所在层次不一样:另一 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 种是纵向动态.在同一学科里.每一个 年扩大.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 学生都可以升层、降层。所以这种动态 缝”中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绝大部分 分层.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 是初中生.他们大多数由于升人高中无 而是教师了解、研究学生,学生正确认 望才选择进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还有 识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反映了师生 一些是高考失利想通过职业教育尽快 双方对该生原有基础和近期内可以达 就业的高中生 由于我校生源差异很 到的目标形成的共识.因此不会挫伤学 大.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普遍存在文化 生的自尊心.不会让学生背上任何不良 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因而.按同 的心理包袱,是对学生学习的警示、希 一标准去实施教学.难度和效果是不言 望和科学的评价 而喻的。为此.学校根据这一实情,通过 2.目标教学的分层 测验、调查、谈话、问卷、座谈等多种形 分层的种类包括长期目标、阶段目 式.摸清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标和课时目标..长期目标一般定为一个 2013.2育.职成教 习阶段:阶段目标一般定为一个学期:课 时目标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分层的内 容包括知识目标(也称为认知目标)、技能 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强调心 应该是概念的由表及里、内容的由浅 入深、应用的由易到难;技能目标主要是 强调心智和运用的结合.应该是机械模 记忆储存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发散创造能力 教学最终目标基本统一.具体要求 不同 具体说就是学生由不同起点}}J 发.最终各类学生都要达到教材中应当 掌握的综合基础的基本要求 综合基础 是指学生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有本学科的一般 学习能力基础、方法基础、使用工具基 础、做人基础。但是在形成综合基础的 层面上、作业设计上、技能的形成上、达 到双基要求的时间上要求不同 对于教 学中具体目标的制订.我们采用的方法 是:立足于B层,扶持C层,发展A层。 显然这个目标分层.是依次递进的梯度 分层.这个梯度一定要掌握在使C层学 生吃得进.B层学生吃得好.A层学生吃 得饱 另外.各层学生的目标制订除满 足适应性外.还要逐渐增加挑战性.也 就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不难看 出.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 化到人.在教学中对各层学生起到了定 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可以唤起每层学 生的注意.诱发他们的成就动机.激励 他们向高层次奋进 3.建立分层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教师一统 讲台扮演“主角”,学生扮演的是“配角”、 “听众”和“观众”.对课堂教学的反映是 智.仿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理论探讨J 南叛曩■ 呆滞与木讷,导致学生的好奇心、创造、 求知的同时,形成了责任意识、合作意 欲日渐减弱 课堂的组织形式。必须坚 识和共处能力 这种不打乱班级的授课制.又按学 习型。从基本题起步.以求同练习为主. 通过练习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 持自主性原则.提倡教学民主.发挥学 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 都要建立在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参与 的基础上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 技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培养学 科分层次、分小组重新排列组合的组织 形式.构建了一种个人与群体相结合 生的机械模仿能力、识记储存能力。为B 层学生设计侧重深化练习型.以求异练 习为主.解决习题和例题题型不同而思 路相同的问题.训练思维的概括能力. 的、全新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种 教学形式是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 结合上找到的一个契合点.在个别教学 与集体教学两种形式之间构筑了一座 桥梁.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为知识层 次不同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适合其发 展的教学环境 4.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目 标导控”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是教学 我们感到“同层集中式”和“混层协作 式”两种组织形式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 实际情况 重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 到大纲的要求 为A层学生设计侧重综 “同层集中式”就是教师把同一个层 次的学生集中排座.并分成学习小组.教 学中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 实际,分别提出程度不同的讨论题目、练 合练习型,以分析、类比、迁移、综合为 主.训练思维推理能力.培养运用知识 的创造能力,指导他们横向拓宽、纵向 加深,达到大纲规定的较高要求。如上 所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体现分 层次.这样整个课堂就为层次不同的学 习内容、学习任务。这种组织方式的优点 是便于相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探讨适合本 层次难度的问题.完成本层次的学习任 务.便于教师观察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反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 学策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混层协作式”是把学生按不同层 层次目标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学生是 “达标”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确保学生 达到预定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 生提供了一个适合其特点的发展空间. 使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坚定 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 把自己摆到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的 位置上。 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想学、学会和 会学。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次混合编成学习小组.挑选一名A层同 学担任学习组长.上课时按照学习小组 是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各环节 二是掌握好分层教学的课堂规律。 分层教学课堂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 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 “怕学”变为“想学” 经过教师反复研究 中的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各个环节中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 可接受性之间的矛盾.所以课堂教学的 分层次.主要是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 重新组合座次 小组对各层次问题都要 研究.小组中每名学生在参加课堂活 动、完成本层次练习提问时.都代表小 实践,总结出“衔接好、低起点、小步幅、 组出现.并累计小组成绩.形成个人与 小组紧密结合 这种组织方式的优点在 于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 环节中都体现分层次的特点.大体包括 教学目标、预习、设疑、讨论、辅导、练 勤反馈、多讨论”的课堂规律。复习和导 课要与新课衔接好.注意唤起学生学习 习、反馈、作业等分层次。在设计各教学 环节分层过程中.都要符合可接受性原 则、动力性原则,切实解决不同层次学 生“吃不饱”与“吃不消”的矛盾 以练习 分层为例:为C层学生设计侧重巩固练 兴趣。新授课内容涉及已学的知识。在 讲新课前要通过各种渠道再现 课堂上 性 C层同学的身边.随时都有诚心诚意 帮助他们学习的“小老师”.而且也给A 层同学创造了在指导其他同学学习过 程中表现、发展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 需要的公式、数据直接呈现给学生.使 之不成为接受新知识的障碍。精心设计 导课.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学 习 新课要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 化基础知识的运用 新课以C层可接受 的程度为起点.以B层内容为重点.对 A层提高教学要求.提示思路 科学控 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重要、关键 的知识点上放慢进度、多停留,使学生 有充分的时间对新概念、新知识进行加 工、理解和强化.保证学生学一点收获 一点。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学生参与教 “分层集中式”或“多层协作式”的讨论。 学活动,除提问、练习外,使用最多的是 营造一种想说就说、不会就问的宽松、 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变教师的单向 教学为师生的多向教学.使学生的主体 参与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提高了 2013.2 河南教育.职成教 ■;可 蔽素/理论探讨 学生思考、综合分析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我认识、自我完善 的能力.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精 神.促进了他们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的 发展。 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 教师在思想上总有点不顺畅.总觉得教 学内容丢不得,少了、丢了就不全面、不 系统了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过去我们 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又学会了多少呢? 尤其是C层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及要求 悦.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分层目标教学的动态管理 在原始分层的基础上.到一定阶段 (一般是一个学期)根据学生学习的变 化情况,如学习能力、分层考试成绩、期 5.建立分层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 分层教学科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尽管我们认认 真真地备课.不厌其烦地讲课.孜孜不 倦地批改作业.但换来的是他们的厌倦 和冷漠.所以与其求全、求深造成学生 学不会。倒不如求少、求适度让学生学 会 所以分层教学必须树立不求学生全 末的综合评定情况等.本着自愿的原 则.在教师指导下.把达到或基本达到 高一个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编入高一 体现激励性、全面性、差异性。 ①激励性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 了分等级.而是更多地考察分层学生是 否达到本层目标及递进情况.这种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在提问、 练习、讨论、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特别 是对达到本层目标及递进目标的学生 个层次去学习.把在本层次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调到下一个层次去学习.使学生 始终处于适合自己的群体中接受知识. 参与学习 这种动态管理方法的优点在 于学生能及时地判定距自己所要达到 会、但愿人人达标,允许差生暂时落后. 鼓励后来居上的观念。其次,要正确认 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既要研究“教”. 要加以鼓励 要给全体学生都获得成功 的机会.要随时激励他们获得成功 目标的距离.变传统教学管理中的学生 与学生比为现在的自己与自己的努力 又要研究“学”.\既要注意“教”。更要注 意“学”.“教”是为了“学”.“教”最终要 ②全面性评价:对每个人的综合评 价要多方位、多形式.扩大评价的范围 和内容。多方位的评价通常可由三部分 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平时成绩,第二 部分为学习小组成绩.第三部分为期末 目标比.使学生始终处于蓬勃向上的学 习状态。 通过“学”才能实现目标 只有我们树立 了正确的教学观.才能认识到分层教学 的重要。 不难看出.分层教学更符合职业学 校学生的实际.也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 质量、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选择。 三、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育者必须要转变观念 2.坚持整体性原则 分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各 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坚持下 去,形成习惯.这绝不是一两位教师能 办到的事.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整 综合测试成绩.这三部分总分为100 分。多形式的评价指期末综合考核也要 摒弃单一的笔试,要用口试、笔试和实 根据实施分层教学的需要.必须树 立两个观念:一是正确的学生观。二是 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全面评价的目 的.就是为了激励学生尽量发挥所长. 全面展示自己.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效果 体作用。各学科要相互渗透.课内外互 相协调.使学校的各种教育因素整体优 化.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民主和 谐的发展环境 3.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必须有锲而 不舍的精神 正确的教学观。 正确的学生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 核心,其主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以 ③差异性评价:标准不同,分层评 价,总量一致,鼓励升层,尤其是阶段验 收和期末考核一定要坚持差异性 具体 做法,以笔试为例:在一套试题中分为 两个部分、三个层次。两个部分即基础 部分和分层部分.基础部分是三层学生 共答题,分层部分是根据A、B、C各层次 学生的发展为本。对教师的要求是:要 尊重、相信、关爱、依靠、发展每一个学 生.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 主人 要尊重学生.必须要用赏识的目 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了。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 光看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 点。成绩越差,表现越隐性。教师就越要 细心观察。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 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还要深入钻研教 材.分层设定适合各层学生实际的教学 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要花费大 的目标要求.分别编制适合三个层次的 另一部分试题 总量一致就是各层之间 试题的量基本一致,总分数一致 从分 数表面看一样.但知识、能力含量不一 样。在“学分制”中以B层为基础。A、C 要及时赞赏.而赏识正是肯定的表现 赏识有可能加倍地增强学生的信心.促 使学生为新的意向、新的进步做准备. 量时间来批改不同层内容的作业 特别 是实施分层教学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 验可以遵循.还属于探讨阶段.在观点 上还有不同的看法.在操作上还有不同 这正是我们分层教学所需要的。尊重学 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不抱偏 的做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 须以严肃的科学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方 法,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研究、边 层增减学分。鼓励升层即在答题中B、C 两层学生可以答高一层或两个层次的 见.尤其是对C层学生.更要以发展的 眼光去看,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试题 评卷时.教师分别记录本层试题 和升层试题的成绩.作为学生升降层的 参考依据 分层教学的评价.已不是原来意义 正确的教学观是让学生自我发展、 学会和会学.这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更 难 长期以来,教师忠实于教材,教学中 传授知识求全、求深、求系统。但在分层 教学中.对C层学生降低教学要求.使 实践、边总结,要付出极大的心血。 事实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在教学实 践中努力去实施分层教学.肯定会取得 可喜的成果。■ f贵编周继平1 上的评价.这种评价的关键是激励.始终 2013.2 河南教育.职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