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八册说教材
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听。在乐谱使用上运用了简谱。还有自制打击乐器,创编游戏、舞蹈、歌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目标、编写体例、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建议七个方面展开解说: 一、教材分析: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的时值,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5、加强综合与渗透: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比如:演唱、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联系等。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二、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 (一)音乐课程总目标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 3、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
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课标要求3-6年级学段的内容标准是
1、感受与鉴赏: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2、表 现: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3、创 造: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4、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总之,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研读,我感受到: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我们应该认真落实课标要求。 三、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突出素质教育中音乐学科的特点,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本册教材共有9课,每课一个主题,体例为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部分。 四、教学内容:
分演唱、演奏、基础知识、感受与鉴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聆听曲目18首,其中乐曲7首,声乐曲11首。表演曲目16首,歌曲大部较为短小、精炼。每课都有一个创编活动,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歌词、节奏、旋律线等有趣的音乐编创活动。 五、教材教法:
1、重复与对比是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如欣赏《祝你快乐》用彩色线条图形表示两段的情绪;如歌曲《拍手拍手》用模仿、重复的方
法创作发展成完整的4小节曲调,课本56页的练习:完成曲调,唱一唱是否通顺流畅。
2、听辨与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形式。如歌曲《杨柳青》中把歌曲前四句曲调画出来,欣赏《荫中鸟》试画出第二个主题音乐的图形谱。两个主题有什么不同,欣赏《打字机》画出歌曲曲调的线条图形,并用手势表示曲调的起伏。
3、想象与联想是音乐学习中的个体行为。如欣赏《舞曲》当你听到乐曲中第二个主题音调时想到了什么?
4、肢体语言也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有效的使用科尔文手势和声势谱,及加入简单的舞蹈律动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很大的帮助。如《小溪流水响叮咚》让学生动手指体会小溪流水的声音。 六、教学建议:
1、创设音乐情境 ,以美育人。
一节好课是从优美的情境开始的,在教学中根据音乐作品通过语言、画面等方式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带到优美的音乐中,体验感受音乐之美,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音乐。 2、善于引导,培养审美情感。
教材中有各种拍子和情绪的歌曲,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用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以引导为主,发挥学生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
与各项音乐活动,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去编创、去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评价建议---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是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而是学习者能力的提高程度,所以在教学中多使用以下三种评价:
1、结论性评价: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等方式进行。
2、过程性评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掌握情况等,予以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3、激励性评价:通过班级音乐会和其他活动,展示音乐作品,演出照片,现场表演等互相交流。 课程资源开发
音乐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
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学校资源有学校音乐环境、音乐教室、学校广播站、歌咏比赛、艺术节等。家庭资源有网络、电视,家庭音乐会,音乐书籍、光碟等。社会课程资源有艺术欣赏活动,音乐会、文艺演出,山东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等。这样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始终处于多彩的音乐世界中,相信对学生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四年级音乐教材的理解,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