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12Dec;16(12)
良肢位摆放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邱金凤,龚桂平,杨美玖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符
合研究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0例,对照组180例。入院后两组均接受相同的神经
对照组采用功能体位。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偏瘫侧肢体并发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同时全程采用床上良肢位摆放,症的发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早期全程进行良肢位摆放,能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脑梗死;良肢位;护理
Influenceofnormalpositiononthe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
hemiplegyinearlystageofrehabilitation
QIUJin-feng,GONGGui-ping,YANGMei-jiu
(DepartmentNeurologyof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hui23002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influencesofnormallimbpositioninhemiplegiclimbcomplications,motorfunctions,oractivitiesof
Atotalof350cas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patientgroup
dailyliving(ADL)o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
andcontrolgroup(170casesinpatientgroup,180casesincontrolgroup).Bothgroups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therapyandneu-normallimbpositionwasrequired.After4weeks,thescoresofcomplications,motorfunctionrologicalrehabilitation.Forthestudygroup,
andtheADL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
Thecomplicationrateof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on-Normallimbposi-trolgroup.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scoresofmotorfunctionandtheADLbetweentwogroups.Conclusionsbilitationofparalyzedlimb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Keywords:cerebralinfarction;normalposition;rehabilitationcare脑梗死是一种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
60%~80%,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我国每
[1]年脑卒中患者数超过150万人,致残率达86.5%,其中
[2]
40%为重度残疾,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是首要的致残原因。因而,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
tioniseffectiveforpreventionofjointcontractureandreductionofcomplicationsinpatientswithhemiplegia.Itcanalsopromotethereha-
76岁,平均(60.2±3.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入院
时肢体肌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既往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和肢体被动运动。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加重48h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指导,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住院全程。
[5]
1.2.1良肢位摆放方法采用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和仰卧位。(1)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肩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患肩一定处于前伸位。患侧下肢髋关节稍微屈曲。枕头稳固支撑后背,保持体位。(2)健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躯体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背部垫枕,保持体位。患侧上肢伸直,手指伸展。患侧下肢垫枕,保持肩关节屈曲100°,屈髋、屈膝位。(3)仰卧位:患者面部朝向患侧(防误吸),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肩关节下垫枕,肩关节外展,伸肘,前臂旋后,腕背伸和伸指,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防止患腿外旋。下肢伸展,应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下支持,因为前者导致膝过于屈曲,后者可引起膝过伸或对下肢静脉产生不必要的压迫。
此三种体位,对患者在卧床时的头、颈、胸、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及肢体的位置都有一定的规范。在摆放体位时应
建议巴氏(Bobath式)握手:十指交叉握注意:手不能悬空,
症的发生,是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关
键。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防止或对抗痉挛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3]
而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近年来,良肢位的摆放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我们对170例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0例,所有
对象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患者均符合的诊断标[4]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意识评分格拉斯昏迷记分8分以上,肌力0~3级。(2)发病时间≤3d。(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大面积梗死、脑干梗死、小脑梗死;(2)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3)年龄≥80岁。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0例,其中男105例,女65例,年龄36~78岁,平均(60.9±3.6)岁;对照组180例,男109例,女71例;年龄35~
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12Dec;16(12)·1903·
手,双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并稍外展。而足底不宜置物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护士0.5~1h巡视一次,每2h为患者更换良肢位摆放
记录在时间表及护理记录单上。并据年龄、营养的正确体位,
状况、耐受程度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同时做好预防压疮护理
和皮肤护理。1.2.2
活动顺序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进行
下肢各关节的屈伸,内旋及外展,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上、
肢体被动运动
程度。
1.3.2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化
[7]
评分(FMA)。总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1.3.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采用Granger等报告
MBI)。包括进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
洗澡、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食、
5级,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每个项目都细分为l-即完全依最大帮助、中等帮助、最小帮助和完全5个等级,且每赖、
l、一项每一级的分数有所不同,其中修饰、洗澡项目分数为0、2、3、4、5分;进食、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上下楼梯6个项目的分数为0、2、5、8、10分;床/椅转移、平地行走2个
3、8、12、15分。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项目的分数为0、能力与得分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
2
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暂未考虑按总比较次数调整显著性水平。22.1
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1。
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伸展活动。幅度由小
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为度。每个动作重复10~15到大,
[6]
遍,每日2次以上。尽量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或由健侧帮助下的助动训练。
1.3
四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运动功能、日
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
效果评价
1.3.1
Meyer量表观察和评定患者有无并发症采用Fugl-髋关节外旋、足内翻、下垂、肌痉挛和废用综合肩关节半脱位、
征的情况发生。选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对疼痛进行评估,设立
线段长度为10cm,以mm为最小单位标出刻度,让患者根据
自己的疼痛程度,用笔在线段上画出相应的点,以反应其疼痛
表1
组别试验组
对照组χ2P值
例数170180
肩关节半脱位5(2.9)15(8.3)145<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髋关节外旋6(3.5)25(13.8)1<0.05
足内翻9(5.2)28(15.5)160<0.05
足下垂9(5.2)21(11.6)141<0.05
肌痉挛16(9.4)68(37.7)147<0.01
关节挛缩15(8.8)67(37.2)224<0.01
肩疼痛23(13.5)45(25)207<0.01
注:常规卡方检验。未进行显著性水平调整,显著性判断仅供参考
2.2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表2组别试验组对照组
见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均数±标准差)
例数170180
FMA评分
干预前下肢16.63±10.10下肢17.12±10.32
干预后下肢24.62±9.28下肢18.91±9.88
上肢20.31±20.78上肢28.25±22.02上肢21.09±20.45上肢24.63±21.82
过感觉、运动输入,打破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分离、协
调的运动模式强化康复。良肢位可以有效地克服异常肌痉挛,使其与拮抗肌处于平衡状态,防止痉挛加重或持续。本研究中良肢位组170例中,只有15例出现了轻度关节挛缩,发生率为8.8%,而对照组180例中有67例出现关节挛缩,发生率为37.2%,显示良肢位组关节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另外,关节挛缩的严重程度,良肢位组也较对照组明显轻(P<0.01),良肢位组无一例重度关节挛缩,而对照组有45例(25%)重度关节挛缩。此外,我们的资料显示,良肢位组肩关节半脱位、肩疼痛、足内翻、下垂等的发生率均说明良肢位的摆放在减少脑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死所致的偏瘫侧肢体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脑梗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大脑皮质抑制功能丧失,引起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其功能恢复机制是区域性脑功能重这是建立在脑的高度可塑性理论基础上。在偏瘫患者的组,
[8]
康复护理中,正确的姿势是康复护理的关键。通过良肢位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并的摆放,
建立起接近正常神经功能的新神经环路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并促进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处于受抑制的高阈值状态,甚至能诱发早期分离运动,从而改善患侧肢体的功能。本研究显示,两组在体位干预前运动功能及ADL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良肢位组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ADL评分明显提高。提示:良肢位的摆放不仅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2.3两组患者ADL评分情况
表3组别试验组
对照组t值P值
见表3。
ADL评分
两组患者ADL评分情况比较(均数±标准差)例数170180
干预前36.5±9.237.6±9.60.695>0.05
干预后73.2±14.350.9±13.61.594<0.05
注:成组t检验
3讨论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自然恢复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痉挛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阻碍康复的进程。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可以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通
·1904·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12Dec;16(12)
精细化管理对门诊输液风险回避的影响研究
刘
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门诊输液厅,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对于回避风
险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对于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
根据药品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巡后帮助患者调整休息方式,
视是否出现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渗漏等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调整滴速;(3)输液结束后护理:拔针动作轻柔,告之患者正确的按压时间和方法;根据医嘱告之患者下次输液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门诊输液厅宣传栏根据门诊常见疾病张贴相应的健康宣传海报,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和疾病预防手册。设置便民箱、意见薄,以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
1.2.2加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1)对于门诊的新入药品,要尽快掌握药物的特性,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定期由专人组织药理知识的培训,加强该方面的知识。(2)加强健康教育的讲解,提升护士的沟通技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配合性。1.2.3实施考核制度,激励护理人员
“三定期学习和考核
,基训练”规范操作标准。制定过敏反应、停电、患者意外事故、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案和实施流程,将责任具体落实
到岗位和个人。根据实践需要,完善或修订工作质量标准及考核标准,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对门诊突发的意外事件中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而对服务态度差、行为不当、填写记录不合格者给予惩罚。1.3对比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在门诊输液期间出现
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输液技巧含有首次穿刺失败、未发现渗漏引起肢体肿胀、输液速度不当;输液过程中漏加药物、给药顺序错误。
自行设计患者输液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合格,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为满意数/总人数。满意度调查表参
[2]
《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照冯志英等编制的可信
度系数为0.86,在此表的基础上就门诊输液的满意度评价进
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门诊输液患者25080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输液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输液期间的问题及输液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输液技巧、输液过程,患者观察三个方面,对照组发生问题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完成后给患者发放输液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患者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降低门诊输液风险,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门诊输液;风险回避
护理管理工作是随着临床治疗而不断更新的过程,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患者人性化需求的变化,护理服务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院门诊以降低输液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提出精细化管理方案,在不断更新护理相关方面知识,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予以纠正,护理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现分析研究如下。1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25080例,其中男性13601例,女性11479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7岁,平均为(41.7±16.5)岁。按照两组患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40例,者性别、平均年龄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输液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1.2精细化管理方法1.2.1
依据治疗时间(1)输液前护理:值班护士应热情接
待患者,及时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后安排输液位置;加强查对制度,包括药品种类、数量、配伍禁忌等;评估患者的皮肤血管及心理状态;(2)输液中护理:礼貌询问患者,再次查对姓名操作合理,穿刺完成及药物等是否相符;输液穿刺技巧熟练,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与良肢位的摆放减少了肢体的并发症可能有关。
总之,脑梗死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9]
对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其干预的时机和方法的正因,
确与否对患者的后续康复治疗及临床结局均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秦[2]鲍
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文,陈和木,高晓平.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方法的研究
.西部医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中的应用进展[J]
2011,15(4):502.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医药,[3]石瑞兰,安
2009,10(2):308-309.学,
[1]
行修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实际工作能力、对患者
12个条关爱沟通、门诊输液区域管理、健康教育5个方面,目,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所得结果由SPSS13.0软件行统计学
2
组间的计数资料或效果对比采用χ或秩和检验,以P<处理,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
.中国临床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J]2011,39(3):227.医生,
[5]梁丽霞,陈丽斐,石瑞团,等.良肢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并
2012,12(1):70-71.发症的影响[J].现代医院,
[6]毛宇红.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现代医院,
2010,10(7):94.
[7]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1-187.[8]曾育山,符俏,曹贤畅.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
[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动功能的影响
[9]JunhuaZ,MennitiIppolitoF,XiumeiG.Newstrategiesforthepre-ventionofstroke[J].Stroke,2009,40(8):367.
(收稿日期:201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