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古学视野下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交流

考古学视野下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交流

来源:百家汽车网
《草原文物 2017年第1期 考古学视野下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交流 蒋璐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关键词:朝鲜半岛南部汉朝文化交流 KEYWoRDS:Southern of Korean Peninsula;Han Dynasty;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In 108 BC.emperor Wu of Han dynasty set up four counties in Korean Peninsula and opened the situation that Han ruled the Korean peninsula.With the setting of Le Lang County as the turning poi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thern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Han Dynasty was further enhanced.From the objects found in southern Korean peninsula such as iron,bronze mirrors,coins and other artifacts,it was obviou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had arrived in Southern Korea dunng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After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Le Lang County became the core area of Han culture.the influence of Han culture was further radiated to the SOUth of peninsula.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e. 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攻灭卫 氏朝鲜政权,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乐浪、玄菟、真番、 临屯四郡县,由此开启了汉王朝在朝鲜半岛的统治。 郡县制的实施加强了朝鲜半岛与汉王朝的联系,推动 了朝鲜半岛经济文化的发展。此时的朝鲜半岛南部作 为马韩、辰韩、弁韩的“三韩”之地,以汉郡县设置 为契机,与汉王朝之间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本文拟从朝鲜半岛南部发现的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当 时的历史背景,就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之间的交流提 一“三韩”之名在汉武帝设置四郡之前即已有之。据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当卫满发动政变夺取朝鲜 国王位时,国王箕准“乃将其余众数千^走^海,攻马韩, 破之,自立为韩王” 。但是,没过多久箕准在马韩建 立的政权便灭亡了。卫氏朝鲜建立之后,汉朝“约满为 外臣”,使其“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 人见天子,勿得禁止。” 然而,卫满反而利用汉朝扩 大自己的势力,使得真番、临屯等部落成为自己的附属。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攻灭卫氏朝鲜并设置乐浪四郡, 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证于方家。 三韩部落以乐浪为中介,与汉文化的接触更加直接和频 繁起来。 一、“三韩”与“原三国时代” 上述“三韩”这一名称是针对马韩、辰韩、弁韩三 个部落联盟而言的。关于三韩的存续时期学界有过多种 在汉朝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设立郡县的时候, 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形成了三国部落联盟集团,即马韩、 辰韩和弁韩,史称“三韩”。三韩之中,以地处西边的 名称,如“原三国时代”、“铁器时代”、“三韩时代”、“三 国时代前期”、“部族国家时代”等。目前较为流行的“原 三国时代”塌卑是1972年首尔大学的金元龙教授提出的, 马韩最大,分布范围在今韩国忠清道、全罗道一带;辰 韩在马韩之东,分布范围在今韩国庆尚道一带;弁韩在 辰韩之南,分布于今庆尚道洛东江中下游地区。 .之后在1973年版的《韩国考古学概说》中,正式提议用 “原三国时代”来命名“原初三国时代—一原史时代的 三国时代”这一历史时期③。韩国学者朴淳发先生也认为, 90。 “三国时代前期”、 “部族国家时代”等概念将时间和 地域进行了限定,不及“原三国时代”的概念准确④。 因此本文在讨论朝鲜半岛三韩部落存续时间时,也沿用 “原三国时代”这一名称。 关于原三国时代的起止时间,韩国学界存在多种意 见。目前对于原三国时代下限年代的意见相对一致,确 立在公元300年为止。关于原三国时代起始的年代虽然 没有统一意见,但均将乐浪郡设置之后,朝鲜半岛南部 受乐浪文化影响出现泥质灰陶器作为进^原三国时代的 标志。从目前朝鲜半岛南部的材料来看,庆尚南道昌原 市茶户里遗址1号墓中发现有受乐浪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泥质灰陶器,且与星云纹镜同存 。星云纹镜在中国一 般流行于武帝时期,因此茶户里1号墓的年代相当于西 汉中期前后,应该在公元前—世纪后半。可见乐浪文化 的影响在公元前1世纪后半已经出现于朝鲜半岛南部, 原三国时代开始的时间或许可以向前追溯至公元前1世 纪中叶或后半叶。 综合以上,我们暂且将原三国时代的年代定为公元 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三韩部落的文化交流 和变动,为此后朝鲜半岛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格局 的建立和政治势力的分布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原三国时代遗物举例 由于历史文献中关于原三国时代朝鲜半岛南部的记 载十分简略,在探讨这一地区古代文化面貌及与汉文化 的关系时,考古学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现有资料来 看,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文化交流的代表陛 古遗物主 要包括墓葬、陶器、铜镜、铁器、钱币、玉石器等。这 些遗存既有从汉地直接传人朝鲜半岛的,也有在汉地传 人技术的影响下在朝鲜半岛产生和出现的⑥。由于遗迹 遗物种类众多,限于篇幅下文仅就发现数量较多的铁器、 铜镜、钱币等三类遗物展开讨论。 1.铁器 朝鲜半岛南部发现的原三国时代铁器种类主要有铁 斧、铁镰、铁凿、刀、剑、矛、镞等。其中铁斧是朝鲜 蒋璐:考古学视野下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交流 半岛南部发现数量最多的一类铁器,且多为铸造的有銎 铁斧。从形制上来看,部分铁斧的形制与乐浪土城中的 铁斧相同,均属于中原系统⑦。铁斧中还有一种锻造铁斧, 由于形制呈平板状,亦称为“板状铁斧”,主要发现于 朝鲜半岛东南部,可能是当地生产的器物。 铁镰在朝鲜半岛南部发现数量也较多。形制上,铁 镰基部较短,木柄呈钝角装入,特征与乐浪的铁镰比较 接近⑧,应当是受乐浪影响产生的。但在全罗北道完州 葛洞出土的两件铁钥 ,木柄装人的角度较平,在形制 上与乐浪铁镰略有不同,而与我国东北地区抚顺莲花 堡∞、桦甸西荒山屯 等遗址出土的铁器相似,体现了 —定的联系。 关于铁器传^朝鲜半岛的年代,中国、朝鲜、韩国 和日本学术界多有论及,王巍先生通过对朝鲜半岛北部 出有早期铁器的几处遗址进行研究后认为,在朝鲜半岛 北部出土的早期铁器中,被认为年代最早的虎谷五期、 会宁五洞的铁器,其年代约相当于中国战国晚期 。韩 国学者李南硅也认为: “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铁器的 引进在战国时代晚期前后的可能性很大,即使再往前推, 其上限也追溯不到战国中期”@。综合来看,朝鲜半岛 北部地区铁器开始出现和使用的时间应当是在战国晚 期,约公元前3世纪前后。 , 铁器在朝鲜半岛南部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在公元前 2世纪左右 。但也有学者主张将铁器在朝鲜半岛南部, 尤其是西南部地区出现的年代提前至公元前3世纪@。 在忠清南道、全罗北道等地的遗址中,均出土了战国晚 期燕国系统的铁器@。战国晚期前后,燕系铁器开始向 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区传播,并在秦汉之际、西汉 前期开始逐渐扩大了影响范围 。从前述葛洞发现的铁 镰来看,中原铁器文化的影响在乐浪郡设置之前就已经 到达了朝鲜半岛南部地区。 汉置乐浪郡之后,以铁器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对 朝鲜半岛南部持续造成了影响。三韩地区的墓葬中随葬 铁器,尤其是兵器的数量显著增加。原三国时代晚期的 墓葬中基本不见青铜器,只有陶器和大量铁器,说明当 时铁器制造业已经比较发达,铁器基本取代了青铜器, 91— 草原文物 2017年第1期 铁器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个别地区 还出现了铁器生产的专门组织,呈现出阶层化、分工化 和专门化的趋势 。 因此,朝鲜半岛北部铁器的出现以及向朝鲜南部的 影响和扩散,应是战国晚期燕国铁器文化由北向南波及 的结果。铁器在乐浪郡建立之前已经进入到半岛地区。 公元前108年乐浪郡设置后,汉代冶铁及铁器制作技术 和工艺开始向朝鲜半岛传播 ,直接加剧了当地铁器制 造业的发展,给三韩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 响:铜铁兵器开始取代青铜兵器,农具及手工工具逐渐 铁器化,铁器的普及成为原三国时代物质文化最重要的 特J点之一,到原三国时代晚期甚至出现了铁器生产集团, 开始了阶层化、专门化、分工化的铁器制造业。 2.铜镜 在原三国时代,尤其是在汉设四郡之后,朝鲜半岛 原先流行的多纽镜逐渐减少,同时开始出现汉式铜镜。 目前已知的材料中,半岛南部的汉镜主要集中在-庆尚道, 另外在全罗北道、忠清南道、济州道等也有—些零星分布。 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年代最早的铜镜是全罗北道益山 平章里发现的蟠螭纹铜镜 。该镜并非是正式发掘品, 是在距离土圹墓较近的地表收集而得。最初报告者认为 是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的,但从共存的韩国式铜剑、铜 戈、铜矛等器物判断,年代应该在西汉中期以前 。其 流人时间应当在公元前2世纪中期,早于乐浪郡的设置。 星云纹镜发现于庆尚南道昌原茶户里1号木棺墓, 从共存的五铢钱来看,应当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 连弧纹铭文镜和重圈纹铭文镜是韩半岛南部发现数 量最多的汉式铜镜。主要发现于庆尚北道内陆地区。庆 州朝阳洞38号墓葬 发现日光连弧纹镜、日光重圈纹镜、 四乳连弧纹和昭明连弧纹镜各1枚,均是西汉时期的铜 镜。大邱池山洞@的铜镜包括4枚日光连弧纹镜、1枚 日光重圈纹镜、1枚昭明连弧纹镜,也均为西汉时期的 铜镜。日本学者高仓洋彰先生认为,池山洞的年代应该 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剥Il鱼隐洞遗址@发现3枚汉 镜和10枚仿制镜,汉镜为连弧纹镜和四乳四虺镜,仿 制镜中有1枚仿内向连弧纹日光镜,另外9枚仿日光重 一92一 圈纹镜。年代约为西汉末至东汉初期。 此外,西汉时期常见的虺龙纹镜和规矩镜等数量不 多,主要发现于庆尚南道金海地区。虺龙纹镜见于金海 会岘里贝蟓遗址@,但 均为碎片,遗址年代为公元1世纪 末至公元2世纪初。由于贝蟓遗址一般靠近海岸,有学 者认为,贝蟓中出土的铜镜并不—定是实际的生活用品, 而可能是当日 门用_来为往身 9f}只祈求平安的@。规矩镜 主要见于金海良洞里遗址,年代在公元1世纪左右。 东汉中晚期的汉式铜镜在朝鲜半岛发现较少。仅 有全罗北道益山莲洞里一件盘龙镜。铜镜上有“胡羌除 灭……”的铭文,可能与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 的羌^^侵有关。有学者推测这面铜镜应该是在西安一 带制作之后流人马韩地区的 。 总的来看,朝鲜半岛南部发现的汉式铜镜以西汉中 晚期的为多。结合汉代铜镜的流行年代可以看出,虽然 在乐浪郡设置之前已经有个别铜镜流入朝鲜半岛南部, 但是铜镜的大规模出现应当是在乐浪郡设置之后,尤其 是连弧纹铭文镜和重圈铭文镜等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 流行的铜镜,都是在乐浪设置之后流人的。一部分铜镜 很可能就是从乐浪郡传人的@。—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 朝鲜半岛南部最早的汉镜虽然发现于全罗北道,但这里 几乎很少见到其他铜镜。汉式铜镜的发现地点多集中在 朝鲜半岛东南部的庆尚道地区。一般来说,在朝鲜半岛 一座墓葬仅随葬一面铜镜,但是在庆尚道庆州、永川等 地出现了一座墓葬随葬多面铜镜的现象。除了墓葬之外, 铜镜也分布在贝蟓中,体现了—定的沿海地域特色。 3.钱币 汉代钱币在整个朝鲜半岛都有发现,主要集中分布 在西北朝鲜地区,多见于乐浪土圹墓、乐浪土城等遗迹 中。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出土的货币虽然数量E无法与乐 浪的相比,但是在距离朝鲜半岛北部遥远的南部沿海地 区,甚至在汉江流域及—些内陆地区都有所发现。 朝鲜半岛南部发现的钱币主要包括半两钱、五铢钱、 货泉等,均为汉代铸造和发行的货币。 半两钱发现于庆尚南道泗川勒岛遗址 ,且与五铢 钱 习字,遗址年代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后。 五铢钱是朝鲜半岛南部发现数量最多的钱币种类。 发现数量较多的地点包括庆尚南道昌原茶户里、泗川勒 岛、庆尚北道庆山临堂、永川龙田里等遗址,在全罗南 道丽水巨文岛一处沉船遗址还发现了980枚五铢钱 。 参照《洛阳烧沟汉墓》中关于五铢钱的形制分类及流行 年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五铢钱在年代上集中在西汉中晚 期至东汉前期。 货泉钱在朝鲜半岛西南沿海和包括济州岛在内的 南海岸地区均有出土,个别地点还发现了五铢钱、大泉 五十、货泉和货布等货币共存的现象 。从年代上看, 应当为王莽时期至光武帝建武16年(公元40年)之前 的西汉末至东汉前期。 朝鲜半岛南部出土钱币的遗迹包括墓葬、贝壕、洼 地、居住址等,且多位于交通比较便利的沿海地区、海 路或是大江大河周围,尤其集中分布在包括济州岛在内 的南部沿海和海岸地区。所以推测这些货币很有可能是 通过便捷的海上运输进入到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而在 内陆地区,货币很可能是通过北部的乐浪郡输入的。王 仲殊先生认为,乐浪郡距汉都城长安和洛阳相去甚远, 这里出土的大量汉代货币可能堤 芏当地铸造的@。 综合朝鲜半岛南部发现的汉代货币的形制,参照中 原地区汉代货币的发展规律,推测汉代货币流人朝鲜半 岛南部的时间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 正值汉四郡的设置,货币在此时流入应当与汉置四郡有 关。至于钱币的用途,韩国学者金京七从货币大量出自 贝壕,推测当时货币并不是流通使用的,货币的输入也 不是单纯的用于商品买卖。对货币的控制应当只在 一部分掌握了对外交流的上层阶层之中。这些人把拥有 货币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三、结语 上文梳理了铁器、铜镜、铜钱等三种代表l生遗物在 朝鲜半岛的发现和分布情况。这些器物中有一部分是直 接从汉地输入的,有一部分可能是技术移民或者是当地 居民在了解了制作技术之后在当地制造的。从这些遗物 蒋璐:考古学视野下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交流 在朝鲜半岛的出现时间来看,中原文化对朝鲜半岛南部 的影响在乐浪郡设置之前已经开始。战国晚期,燕系铸 造铁器经由辽东、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地区,一部分已经 到达了朝鲜半岛南部 。 汉式遗物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量出现的时间为西汉 中期以后。联系到乐浪郡的设置时间,可以看到汉王朝 在取得了对朝鲜半岛西北部的控制之后,汉文化的浪潮 继续由北往南波及到朝鲜半岛南部。如果说乐浪文化为 代表的朝鲜半岛北部是接受汉文化影响的核心区,那么 汉文化又以乐浪郡为媒介,在核心区之外,持续不断的 向朝鲜半岛南部造成辐射式的影响。铁器及冶金技术的 传人促进了朝鲜半岛南部生产方式的革新和生产力的提 高。除了铁质武器、生产工具之外,以铜镜、铜钱为代 表的日用器物也开始大量流入朝鲜半岛南部地区,不过 在功用上与在汉地发生了一些变化。铜镜并不一定是生 活用具,而铜钱除了作为流通的货币之外,可还代表了 拥有者的财富和地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公孙度乘机于汉灵帝中平 六年(公元189年)割据辽东建立政权,并领有玄菟、 乐浪二郡, “桓灵之末,韩溅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 流人韩国” 。不少乐浪郡的居民在这一时期流入朝鲜 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不乏拥有治铁技术的移民。 通过与技术移民的学习和交流,冶铁技术在朝鲜半岛南 部地区扩散开来,为三韩地区增添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于汉朝与朝鲜半岛之间交流的路径,已有研究表 明,汉朝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民间贸易有可能通过黄海与 长江下游地区的海上贸易、辽东郡与中原地区的陆路贸 易双重途径得以实现的@。与铁器在朝鲜半岛全境都有发 现不同的是,铜镜、铜钱等除乐浪郡范围内发现数量较 多外,其余多集中发现于朝鲜半岛东南和西南部,而中 部地区则不多见。由于乐浪与马韩政治势力对峙,朝鲜 半岛中部地区与乐浪的联系一度受阻,而朝鲜半岛南部 的辰韩、弁韩等地区出于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而 与乐浪郡、汉地保持着—定的联系。同时,由于马韩的 阻隔,陆路交流线路一度受阻,从沿海地区发现的货币、 铜镜等看,海E交流可能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一93— (《草原文物》2017年第1期 附记: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般项目(Y201533274)、 “浙江省之年社科学者”计划(G229)研究成果。 本研究同时也得到了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 项目(ISEF)、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资助,在此一 并致谢! 注 释 ①《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20页。 ②《史记・朝鲜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86页。 ③金元龙:《韩国考古学概说》初版,首尔:一志社,1973年。 ④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考古学讲义》(第三版),2016年, 第155页。 ⑤李健茂等:《义昌茶户里遗迹发掘进展报告》,《考古学志》 第1辑,1989年。 ⑥白云翔:《汉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考古学观察》,《北 方文物》2001年第4期。 ⑦金想民:《对朝鲜半岛铸造铁斧展开样相的考察:以初期 铁器时代——三国时代资料为中心》,《湖西考古学》20号, 2009年。 ⑧金吉植:《三韩地区出土乐浪相关遗物》,《乐浪》,国 立博物馆,2001年,第258页。 ⑨湖南文化财研究院:《完州葛洞遗址》,2005年;湖南文 化财研究院:《完州葛洞遗址II》,2009年。 ①王增新:《辽宁抚顺莲花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 1964年第6期。 ⑩吉林省文物工作队等:《吉林桦甸西荒山屯青铜短剑墓》, 《东北考古与历史》(第一辑),文物出版社,1982年。 ⑥⑩王巍:《中国古代铁器及冶铁术对朝鲜半岛的传播》,《考 古学报》1997年第3期。 ⑥⑨李南硅著、赵志文译:《朝鲜半岛初期铁器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过程》,《华夏考古》1996年第1期。 ⑩李南硅:《韩半岛初期铁器文化的流人样相——以乐浪设 置以前为中心》,《韩国上古史学报》第36号,2002年。 ⑥金想民:《韩半岛南部地区铁器文化的流人及展开过程》, 《考古学志》19辑,国立博物馆,2013年。 ⑩王巍:《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及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94.. ⑩孙明助:《庆州隍城洞制铁遗址的性质》,《新罗文化》 14辑,1997年。 ⑩全荣来:《锦江流域青铜器文化圈新资料》,《马韩百济文化》 第10辑,1987年。 ⑨沈奉谨:《三韩、原三国时代的铜镜》,《石堂论丛》, 第16辑,1990年。 ⑧国立庆州博物馆:《庆州朝阳洞遗址I》,2000年;国立 庆州博物馆:《庆州朝阳洞遗址II》,2003年。崔钟圭:《朝阳 洞4次调查概报》,《三韩考古学研究》,书景文化社,1995年。 ⑧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菊隐李养堵魔集文化财》图录, 1987年。 ⑨高仓洋彰著,滕铭予译:《汉代铜镜与东亚世界》,《边 疆考古研究》(第3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⑤⑨金京七:《湖南地方的原三国时代对外交流》,学研文 化社,2009年。 ⑧庆南考古学研究所:《金海会岘里贝塌I》,2009年;三 江文化财研究院:《金海会岘里贝塬II》,2009年。 ⑨李阳洙:《韩半岛三韩、三国时代铜镜的考古学研究》, 釜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⑧成正镛、南宫丞:《益山莲洞里盘龙镜和马韩的对外交涉》。 《考古学志》(第12辑),韩国考古美术研究所,2001年。 ⑨姜银英:《汉镜的制作和辰、弁韩地区流人过程》,韩国 国立首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⑩沈奉谨:《泗川勒岛ci},东亚大学校博物馆,2005年; 朴广春、宫琦泰史等:《泗川勒岛CII},东亚大学校博物馆,2008年。 ⑨铜钱的出土地| 参见池健吉:《南海岸地方汉代货币》,《昌 山金正基博士华甲纪念论丛》,昌山金正基博士华甲纪念论丛刊 行委员会,1990年。 ⑤梅原末治、藤田亮策:《济州道山地港出土的一括遗物》, 《朝鲜古文化综镒》第1卷,养德社,1947年。 ⑩王仲殊:《论汉唐时代铜钱在边境及国外的流传》,《考古》 1998年第12期。 ⑤吴江原:《纪元前3世纪辽宁地域的燕国遗物共伴遗迹的 诸类型与燕文化的关系》,《韩国上古史学报》71号,2011年。 ⑧《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20页。 ⑨赵红梅:《西汉经略朝鲜半岛北部嬗变》,《社会科 学战线》,2010年第3期。 责任编辑:成璩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