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斑岩型铜矿床模式

斑岩型铜矿床模式

来源:百家汽车网


斑岩型铜矿床模式

地质构造背景

构造位置 板块钙碱性岩浆活动强烈的边缘火山岩浆深成弧及岛弧,深大断裂带附近。

成矿环境 矿床的形成与板块俯冲过程中钙碱质中酸性岩浆的高侵位斑状侵入体有关,矿床形成于地壳浅部,成矿温度属高-中温。

含矿岩体 为钙碱系列的小型(多<1km2)中性及中酸性复式岩体。岩石类型多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岩,可见闪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岩体形状为岩株状、岩筒状,可见岩墙状、脉状。

成矿时代 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的板块俯冲时期,但目前发现的矿床多为中、新生代。

伴生矿床 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脉状铅锌矿床及金矿床。

矿床特征

矿体特征 矿体产于斑岩体上部、边部及内外接触带附近。常见的矿体形态有柱状、筒状、板状(全岩矿化)分布于斑岩体的上部,呈环状产于岩体的边部或成脉状、凸镜状沿裂隙带分布。

矿石矿物组合 常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辉钼矿、方铅矿、

闪锌矿、磁铁矿及金银矿物等。常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重晶石、绢云母及粘土矿物等。

从中心向上向外矿化从钼(铜)矿化→铜(钼)矿化→铅锌矿化→金矿化

矿石结构构造 常见他形及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从斑岩体中心向上、向外,矿石及矿化类型从浸染状 → 细脉浸染状 → 细脉状 → 脉状

围岩蚀变 从岩体中心向上、向外,蚀变类型从钾(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铜的矿化位于石英绢云母化带。(图28)

图28 斑岩铜矿主要蚀变分带及国内外斑岩铜矿形成相对深度示意图(翟裕生等,1979)

矿床规模 此类矿床往往有重要工业意义,在世界铜的探明储量中居首位,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的特征。对世界各地208个矿床的统计结果见图29。

矿床实例 (江西)德兴、(内蒙)白乃庙、(黑龙江)多宝山、()玉龙、(智利)El Salvador、(美)Bingham。

图29 斑岩型铜矿床的吨位(A)和品位(B)(据Donad A.singer等人,1986)

矿床成因

斑岩型铜矿床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富含金属组分和封存了海水的洋底沉积物随洋壳板块俯冲于板块边缘之下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成矿物质和挥发组分的钙碱性岩浆。当此种岩浆侵位于俯冲带上方边缘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和参与成矿(图30)。

图30 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据芮宗瑶等人,1995)

①基底岩石;②火山岩;③泥沙质岩;④碳酸盐岩;⑤泥质岩;⑥深成岩基;⑦浅成斑岩体;⑧爆破角砾岩筒;⑨带黑点的范围表示斑岩型铜钼矿化;⑩矽卡岩型矿化;⑾钾化带底界;⑿绢英岩化带底界;⒀青盘盐化带底界;⒁青盘盐化带顶界;⒂上升岩浆流体;⒃循环天水

找矿方向及标志

(1)不同地质时期钙碱质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的边缘弧及岛弧,(2)深大断裂带附近(尤其是上升盘一侧)的次级断裂,(3)小型斑状复式岩体和典型的蚀变类型及分带,(4)外围常伴有Pb、Zn、Au、As、Sb、Se、Te、Mn、Co、Ba等元素异常的Cu、Mo、Ag、(W、B、Sr)等元素的综合异常,(5)地表红褐色的氧化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