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外信用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信用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百家汽车网
姻博士论坛姻现代管理科学姻2019年第4期国外信用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荫马珍摘要院文章通过对国外信用典型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信用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探索适应我国的信用治理模式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关键词:信用治理;信用治理模式;职能一尧引言诚实守信尧恪守信用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崇高追求袁自古就有野民无信不立袁商无信不兴袁国无信则衰冶的说法遥狭义上讲袁信用是衡量借贷人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的标志袁广义上袁信用已经不局限于金融信用袁公民尧企业尧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及诚信道德水平也包含在信用的涵义中遥孔子在叶论语窑颜渊曳中提出治国野三要冶袁即野足食袁足兵袁民信之冶袁把野信冶上升到治理国家的高度袁指出野信冶居于治国重要性之首遥吴晶妹渊2009袁2016冤认为信用是三维的袁企业尧个人的信用都是由诚信度尧合规度和践约度三个方面构成袁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撑尧相互影响又互相转化袁构成了信用主体的综合信用遥对失信的治理不仅局限在金融借贷领域袁也相应扩展到诚信道德和社会治理领域遥野治理冶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袁意为控制或管控袁我国学者李龙尧任颖渊2014冤通过对野治理冶一词进行溯源袁认为野治理冶一词并非舶来品袁自我国尧舜时期就有治世思考袁强调野治国理政冶之道袁在中国古代历经五帝治理尧诸子治国理政尧汉朝野野修齐治平冶尧唐朝野制灋成治冶尧宋朝野资治冶之鉴的信用治理就是指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治乱警监冶尧明朝重修吏治和清朝治权之辩袁遥尧元代以法律法规为本文中论述基础袁对经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失信行为进行规制和矫正的过程纲要2014遥渊2014-2020年10月年袁发布了冤曳袁这是我国首部社会信用体系专项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规划袁叶规划曳指出院野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遥信用治理作为法律治理尧行政治理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袁是建立在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失信行为上的事后矫正机制袁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历史性因素尧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尧复杂化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遥2014年以来袁在的强力推动下袁我国信用治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袁但是仍然存在法制不健全尧信息孤岛现象尧数据采集和应用标准不统一尧信用惩戒不到位尧信用市场不发达等问题袁迫切需要加强对国内外信用治理模式的研究和梳理袁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探索适合本土的信用治理模式袁以达到优化国内营商环境袁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遥二尧国外信用治理主要模式及比较-40-总结我国信用治理的特点和存在的纵观国外对失信的治理模式袁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院以美国尧英国为主的市场主导制袁以德国为代表的主导制袁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制遥三种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袁暗含着不同的运行逻辑袁治理的核心要点也不同袁历时上百年形成了符合本地发展的信用治理模式袁对我国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失信问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2011冤1.和市场边界明确或私营模式市场主导制模式渊肖向东遥又称为盎格鲁模式渊林钧跃遥袁袁法律法规健全袁2009冤或美国模式尧信用服务业发达袁主要特点是尧信息采集和应用规范等特点袁美国是市场主导制模式的代表性国家遥头是对贸易领域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渊1冤信用随经贸消费的发展而发展袁主要目的是减少贸易遥美国信用发展源中缺乏信任野Diners银行尧VISACard冶袁预防欺诈行为和在纽约诞生MasterCard袁此后运通公司遥1950年袁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等信用卡公司纷纷成立尧美国银行袁尧大通极大地加速了消费信贷的发展袁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甄别袁防范信用卡风险成为美国信用信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遥随着信用信息在信贷和债券风控中的作用不断加强袁信用服务需求和信用交易量剧增促进了美国信用服务业的发展曰渊2冤形成了完善而全面信用服务产业遥美国形成了以Experian袁Equifax袁TransUnion为主的主营个人征信的三大信用局袁LexisNexis袁Qsent等面向居民和中小型企业开展信用服务业务的机构渊Moody's冤尧袁以及标准普尔渊S&P冤尧穆迪体信用评级惠誉尧债券评级等多样化的信用服务机构渊FitchGroup冤等面向全球资本市场开展主袁信息应用延伸到信用报告尧信用评级尧资信调查尧商账追收等10余个业务分支袁成为美国信用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曰渊3冤形成了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遥美国征信业发展的100余年历史中袁先后出台了叶公平信用报告法曳等19部法律袁将信息提供机构和需求方尧消费者尧金融机构袁以及信用产品的生产尧加工尧销售尧使用全过程都纳入法律监管框架下袁很好地平衡了授信机构的管理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之间的关系遥美国对企业信用管理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袁主要由叶企业破产法曳等工商企业法律进行约束遥信息公开方面袁叶信息自由法曳强制性规定信息公开袁叶隐私权法曳还详细规定了对个人信息的采集尧使用尧公开和保探究其背后的运行逻辑,姻2019年第4期姻现代管理科学姻博士论坛密袁并规定了无需本人授权即可披露个人信息的12种情况袁有效地保障征信企业及时有效地获取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曰渊4冤和市场的职责边界清晰遥主要负责信用管理立法和监督法律的贯彻执行袁对信用服务行业的监管主要由联邦或州的司法监管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尧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尧货币监督局尧司法部等部门的行政监管袁信用报告行业协会尧美国信用管理协会尧美国收账协会尧小微企业金融数据平台渊SBFE冤等机构的行业自律管理共同组成遥信用服务则由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自由竞争和优胜略汰代表是德国等欧洲国家2.主导模式遥遥主导模式又称公共模式遥其特征是院渊1冤信息系统层次分袁主要明袁运行效率高遥德国银行于1934年建立了非营利性质的联邦银行信贷登记中心系统袁通过法律强制要求央行监管下的所有金融机构提供信息袁系统建设成本由承担袁主要供银行和保险公司使用遥还采集破产记录尧工商登记信息尧债务人名单等袁其中破产记录和债务人名单还向社会公开遥在的支持下袁德国成立了以Schufa为代表的个人征信机构和以Burgel为代表的企业征信机构袁基本信息免费来自部门袁信用信息由机构与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协商征集袁按照市场定价付费曰渊2冤法律法规体系以信息采集和保护为主遥德国主要依据民法尧信贷法尧数据保尧商法等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袁迄今没有出台专门的信用管理法遥在信息采集方面袁主要有叶商法典曳叶特定企业与企业集团账目公布法曳叶破产条例曳叶民事诉讼条例曳等法律强制信息公开遥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袁主要依据叶联邦数据保曳叶欧盟数据保护指南曳叶信息和电信服务法曳等法律进行规范Data遥2018年5月袁叶一般数据保案生效袁进一步加强了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和保护ProtectionRegulation冤正式在欧盟的28曳渊General个成员国曰渊3冤对个人信用记录的使用予以遥德国通过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袁主要用于控制金融风险尧防止欺诈和诈骗尧治理火车尧地铁等公共交通逃票行为袁通过信用评分影响个人信贷尧办理信用卡尧租房购房尧签约入网尧找工作等一系列经济生活袁间接实现了普遍的诚实守信曰渊4冤建立了数据保护官制度加强公民信息安全防护遥根据德国叶联邦数据保曳的规定袁德国制定了数据保护官制度袁任何公共和私营监管机构都必须任命一名数据保护专业袁任职期限为一年袁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征信机构的数据处理计划进行监督和对数据处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遥数据保护官经培训后上岗袁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袁消费者也可以在需要的任何时间接触到数据保护管或行业协会模式3.会员制模式遥尧行业会员模式等遥又称为行业合作模式袁以日本和巴西为代表渊孙志伟袁2013冤遥主要特征院渊1冤信息化平台由行业协会牵头建设遥行业协会作为股东成立征信机构袁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袁按照行业协会的章程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应用袁并在会员之间进行费用结算分摊支持系统的长期运行遥在这种模式下袁只有会员才能够获得信用信息的查询和使用权限袁对非会员是排斥的曰渊2冤征信机构界限清晰遥日本的征信机构分为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袁个人征信以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尧株式会社日本信用信息中心和信用信息中心为主体袁企业征信以帝国数据银行和东京商工所为主体分别开展业务袁较好地覆盖了信贷信用尧零和服务信用等多个领域曰渊3冤发挥作用有限遥在行业合作模式下袁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袁主要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袁各信用中心的业务内容和规范以及运行规则都是由行业协会制定遥部门在行业监管和发展中都起到有限作用袁20世纪80年代开始袁日本才开始颁布法律规范行业发展袁加强信息公开袁并保护个人隐私遥三尧我国信用治理的现状和特点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袁经济秩序混乱袁社会秩序失调问题越来越严重袁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尧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尧社会生活环境和营商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遥近年来袁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袁从到地方全面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治理袁60余个国家部委参与信用治理165袁渊模式市冤亿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归集数量超过率先立法淤袁覆盖了所有省份尧企业和自然人袁上海等6个省遥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袁我国正在探索一条与国外不同的信用治理院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1.我国的信用治理的逻辑和出发点不同袁主要推动力是商品经遥首先袁国外济的丰富和消费信贷水平的提升遥我国经历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袁旧的经济秩序已经打乱袁新的经济社会秩序不健全袁失信问题发生范围较广袁失信成本低袁甚至可以获得外收益袁助长了失信行为的发生袁市场失灵现象严重遥其次袁失信广泛存在与机关有法不依尧执法不严直接相关袁在当前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尧社会环境复杂化的现实下袁部门难以通过行政手段消除失信行为袁存在失效的情况遥最后袁信用治理包含着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需求袁其治理范畴和出发点远超出金融领域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信用治理目标的多重性遥渊2014-2020遥年印发的冤曳袁将政务诚信叶社会信用尧商务诚信尧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全部纳入信用治理范围遥一方面袁开展信用治理既要提高部门的公信力袁约束部门和公务员的行为袁还要解决社会主体不履行司法判决等损害司法公信力的问题遥另一方面袁还要解决偷税漏税尧假冒伪劣尧非法集资尧社会保险尧低保扶贫等34个严重危害老百姓生命健康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社会领域问题袁以及弥补相关领域存在的失效和市场失灵的问题信息系统3.信用信息孤岛的普遍性遥第一类是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金融信用信息基遥我国当前存在五类信用遥础数据库遥截止2016年9月袁个人金融信息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8.99亿袁有信用记录的比例为45.8%袁企业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收录企业1828.0万户袁其中仅有23%的企业主体有信贷业务记录于公示系统为代表的国家部委建设的行业信息化系统曰第二类是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袁只收-41-姻博士论坛姻现代管理科学姻2019年第4期录行业信用信息曰第三类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设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袁以部门掌握的公共信用信息为主曰第四类是社会化信用信息系统袁如芝麻信用袁主要采集消费者互联网消费行为信息曰第五类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要要要百行征信数据系统袁以乐信尧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尧拍拍贷尧新网银行等袁涵盖了小额贷款公司尧汽车金融公司尧民营银行等典型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信息为主遥但这五类系统既又交叉袁信息采集标准不一致袁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情况严重的制度主要以规划4.信用法律法规不健全袁难以全面刻画企业和自然人主体的信用全貌尧指导意见遥遥尧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对失信行为治理尧备忘录尧通知等形式存在袁2013年出台的叶征信业管理条例曳是我国首部征信业管理规范袁但至今还未出台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法遥地方性立法成效显著袁分别出台了叶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曳等5部地方性法规已经实施袁同时叶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曳等6省市信用立法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遥地方性立法和执法为全国统一立法奠定了良好的经验基础袁但与国外相比袁我国法律法规层级不高袁约束力有限袁跨部门执法现象普遍存在袁需要尽快推进全国性立法袁为行业发展和失信治理提供法制保障遥四尧下袁部门都充分发挥了立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国外信用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袁尧重视市场力量司法和监管职能遥三种模式袁通过法律法规来平衡信用市场的发展和信用主体的隐私之间的关系袁市场机构则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长期的自由竞争和优胜略汰实现信用行业管理的市场化和规模化遥我国信用建设起步晚袁治理目标多袁失信问题严重袁难以缓慢培养信用服务市场袁必须发挥部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袁强化跨部门协调袁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信用制度尧信息共享尧信息共享等信用治理基础袁在行政事项和公共管理过程中实施行政性惩戒袁率先垂范遥同时将市场性尧行业性和社会性惩戒机制的建立完善交给市场社会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袁逐步形成完善的信用管理行业袁作为整体信用治理的野验袁信用治理必须立法先行2.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第二支柱冶遥袁妥善处理个人隐私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尧商业秘密和保护与信息开放共享尧信用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遥要加强标准建设袁规范基本信息采集标准袁规范信息使用和惩戒范围袁对侵犯个人隐私尧过度采集信息和不当使用信用信息行为予以处罚遥最后袁充分调研总结地方立法和实施的经验与不足袁将全国统一立法工作纳入立法议程袁促使信用治理和信用行业发展有法可依袁有规可循袁切实保护个人隐私袁术为创新治理模式和治理方式提供了新的抓手3.不断完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促进信用行业发展遥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袁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信息共享迫在眉睫遥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袁统一信息共享标准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和各地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袁分层级实现地方信-42-用数据库建设袁以统一的数据归集标准实现市级要省级要国家和部委要国家两个层面的数据归集袁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袁实现全国分层级共享和应用用建设4.袁不断完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袁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治理遥强化部门信袁逐步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联合奖惩机制遥分领域建立信用评价制度袁在奖励性资金补贴尧采购与招投标尧性荣誉评选等资源分配领域逐步采用信用资本决定机制袁引导社会主体重视信用资本袁强化行政性奖惩遥指导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协会信用体系建设袁完善会员信息共享和信用奖惩制度袁强化社会性和行业性奖惩机制遥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袁引导市场化主体在签订合同尧选择合作方尧人员招聘尧保障性资源获取等方面应用信用信息袁支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袁实现信用治理的社会化广泛参与遥注释院①数据来源:https://www.creditchina.gov.cn/to(u-tiaoxinwen/201711/t20171120_96166.html.②数据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18-11/01/c_11237135.htm.参考文献院[1]何建奎,岳慧霞.美国个人信用体系范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经问题研究,2004,(11).[2]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中国高效建立征信系统的模式[J].征信,2011,(2).[3]周阳,杨瑜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共性特征及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3).[4]吴晶妹.三维信用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5]李龙、任颖.“治理”一词的沿革考略———以语义分析与语用分析为方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14,(4).[6]谢仲庆,刘晓芬.中国信用体系: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J].上海金融,2014,(7).[7]池凤彬,刘力臻.日本征信业的历史沿革及运营机制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8,(5).[8]赵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剖析、借鉴SCHUFA的社会信用体系[J].电子政务,2017,(4).[9]陈新年.从社会治理创新视角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7,(11).[10]黄晓晔.社会信用建设的逻辑及其路径选择———基于国外模式及国内经验的比较与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4,(5).作者简介:马珍(1984-),女,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就职于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方向为信用风险和信用管理。收稿日期院2019-0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