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学报2013,25(7):37~39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上海重心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 张平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以上海为实证研究对象,对上海重心区的公园绿地结构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 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考性建议,以期对上海的公园绿地发展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关键词:上海;重心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合理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3)07—0037—03 Layout Research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in Central District of Shanghai City ZHANG Ping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eply analyzed the structure and service radius of park green space in the central distirct of Shanghai cit— Y,and put forward some referenced proposals to solve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the layout of park green space,for the purpose of pro— riding demonst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rk green space in Shanghai. Key words:Central distirct;Park green space;Service radius;Reasonable layout 公园绿地是城市居民开展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载 1.2确定权重用各区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国内 体,其社会、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功能在城市中发 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因子对各区面积进行回归分析, 挥着重要作用…,公园绿地使城市和居住区公共空间 进行置信度与,值计算。最后选择各因子中综合性最 变得富有生气和魅力,创造出更加富有活力的城市空 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权重,然后再按照公式(2)来计算 间。公园绿地的科学合理布局既有利于城市公园绿地 城市重心坐标。 系统发挥最大效益,也有利于在区域范围内改善城市 一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 乏 ‘Wf一乏)= ,Y=}, W (2) 重心在力学上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 三 三 用点,如果把一座城市看成是一个物体,那么城市的重 其中m为9, 和Y 分别是各行政区图形内典型 心区实际上是城市几何中心的加权平均数。城市重心 布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为各区的生产总值。 区是城市内部基础的实体空间,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 1.3确定上海重心区在求得各区重心坐标( ,Y)的 区和城市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物质与精神上的 基础上,以各区面积的平均半径来画圆,此圆即为城市 双重含义,在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城市空间的聚集 重心区域 。以上9个城区的平均半径为3.88 km,加 与扩散都是以重心区为核心的,它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权后的重心坐标( ,Y)为(121.4794。E,31.2377。N),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和演化规律 。 最终求得的上海重心区为以重心坐标(121.4794 ̄E, 1上海市重心区的确定 31.2377。N)为圆心,以3.88 km为半径的区域,面积 1.1确定上海行政中心的几何中心 将各行政区的 为47.3 km 。 几何中心坐标代人公式(1),求得各区的几何中心( , 2上海重心区公园绿地布局分析 Y)坐标。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近15年来上海的公园绿地 一1 0 —1三 …发展迅猛,公园数量从1995年的83个发展到2012年 ,Y 一n AY I 的153个,公园绿地总面积从983 hm 发展到16445 其中n为9, 和Y 分别是各行政区图形内典型布 hm 。在上海公园绿地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更加注重 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纵、横坐标用经纬度换算,在同 城市生态环境的营造,但公园数量与面积的增长并不 一坐标系求得。 成正比,近年来主要以大面积的公园绿地开发为主。 收稿日期:2013—03—11 作者简介:张平(1988一),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38 江西农业学报 25卷 公园总面积翻了将近20倍。上海公园绿地的超常规 发展,为公园绿地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的同时 Il 一恒舞蝾圆 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O ∞ O :2 ∞ O 加 ∞ O 5 O 1995 1998 2001 2o0I4 2007 2010 年份 图1 上海历年公园绿地总面积统计 200 160 4- 啷】120 蓄 80 40 O 1995 l998 200l 2004 2007 20lO 年份 图2上海历年公园绿地数量统计 2.1重心区公园绿地类型分析通过调查整理,上海 城市重心区内共分布有27个城市公园绿地(表1)。 表1上海重心区公园绿地信息汇总 从表1可知,面积在3000 m 以上的公园绿地有 26处,公园类型涵盖了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 园、带状公园等,这27处公园主要是面积为1~10 hm 的中型绿地,小于1 hm 的公园绿地仅有4处;大于10 hm 的较大型公园绿地也只有3处,其中2处在黄埔 区,一处位于在普陀区的40 hm 左右的长寿公园。上 海重心区公园绿地以中型绿地为主,大型绿地的分布 不均匀,小型公园绿地建设力度需加强。27处公园风 格多样,有豫园等古典园林风格名园,有复兴公园、襄 阳公园等西式近代园林风格公园,也有长寿公园、延中 绿地等现代风格的公园绿地。但大多数公园绿地的开 发仍以单一化的生态、景观模式为主,大规模的综合性 公园开发不够,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不深入。 2.2重心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 参照上海提出 的“十五”期间完成内环线内居民出门500 m就有一块 3000 m 以上的开敞式公共绿地的布局模式和一些城 市提出的“市民出门500 m见绿,1000 m可达大型公共 绿地”的发展目标 ,将研究区内的一般公园绿地的服 务半径定位为500 m,10 hm 以上及滨江公园的服务半 径定为1000 m,进而分析重心区内公园绿地的服务半 径的辐射范围与布局情况(图3)。 由图3可知:重心区中心处的公园绿地覆盖率最 大,呈现内多外少的趋势,外围仍存在很多绿化“盲 点”,如董家铺和闸北区东南部等区域,要达到上海提 出的出门500 m就有3000 m 的绿地的规划要求还有 一些距离。各公园、绿地之间缺乏联系,公园和绿化用 地多被建筑所包围,绿廊系统与延续的外界基质尚未 形成,上海重心区的公园绿地主要还停留在点状布局, 公园绿地系统并未形成网络或环状体系。 图3上海重心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辐射范围 2.3重心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形式分析 把每一个 公园都当成一个点来研究。点的空间分布一般可分为 集聚型、随机型、均匀型这3种形式 。把这27个公 园进行面积加权后进行洛伦兹曲线分析(图4),以确 7期 张平:上海重心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 39 定重心区内公园绿地的布局形式。1 0 O O O O O 8 6 4 2 0 料 舞 Ⅲ 舞 匿 O.O 0.3 0.5 0.8 1.0 重心区面积累计比率 图4洛伦兹曲线 由图4可知:重心区的公园绿地分布属于集中性 布局,主要集中于黄浦区,具体分布见图5。 至 45 恒 簧 3O 酯 圆 l5 0 图5上海重心区内各行政区公园绿地面积统计 3 上海重心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优化 (1)根据服务半径的可达性分析,可以合理地规划 城市公园绿地,使公园绿地服务范围覆盖尽可能多的 城市人口,减小或者消除其服务“盲区”,构建全面覆盖 的市民户外游憩绿地空间,完善上海重心区公园绿地 体系的完整性。 (2)在考虑公园绿地分布时,除了要考虑人口因 素、公园服务半径外,也要有针对性地在环境质量较差 和城市热岛效应严重的地区设置绿地,并且尽可能地 结合城市用地规划利用城市荒芜地或城市待用地 J。 通过对各类绿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最 大生态效益和文化功能。 (3)为了解决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倡沿河、沿路建设绿色廊道,以加大公园绿地之间的 连接度,实现生态效益。通过沿河、沿路绿色廊道的建 设,构建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结合的绿化空间结构,为 人们到达公园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线性绿色空间 。 (4)通过“点(大面积综合公园)、线(带状公园)、 面(多类公园结合)”相互结合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网状 公园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提高城 市环境质量 。 (5)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公园绿地应该成为一 座城市的文化活动场所,公园绿地建设要结合上海自 身特点,充分发扬地域文化与地方特色,形成上海独特 的文化氛围与历史积淀。 (6)可结合公园绿地来建设城市应急避险功能体 系,从而使公园绿地成为应急避险的最佳场所 ],提升 城市抗险避险的综合防灾功能。 这些措施性的建议可以为完善城市公园体系的建 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充分发挥现状公园绿地的功能 和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分布均 匀、设施齐全的公园绿地系统,以达到城市公园绿地建 设的最大价值与最佳效益 J。 4结语 公园绿地具有促进社会发展、文化传播、保护环境 与经济进步等综合功能,涉及经济、生态、文化等很多 方面,对城市影响深远。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并不是单 纯的草与树的硬性堆砌,而是需要点、线、面绿化形式 的相互交错连接,以及大小绿化斑块的彼此配合,从而 形成城市公园绿地的有机网络。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国家级的中心城市,对 上海公园绿地的研究可以对全国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城市重心区处于城市中的重要区位,具有物质与精神 上的双重含义,上海城市重心区的公园绿地布局研究 暴露出上海公园绿地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其结构与布局的优化研究,可以倡导科学合理 的公园绿地布局。 参考文献: [1]冯霞.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 例[D].武汉:湖北大学,2007. [2]王琳.西安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变迁及动力机制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1. [3]侯景新.论城市重心转移规律:以北京市为例[J].学习与实 践,2007(6):15—21,3. [4]肖华斌,袁奇峰,徐会军.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公园绿地 空间分布研究[J].规划师,2009(2):83—88. [5]郑新奇,孙元军,付梅臣,等.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合理性 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5):4—1O. [6]连丽花.常州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 学,2010. [7]祝吴冉,冯健.北京城市公园的等级结构及其布局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8(4):76—83. [8]王云.石家庄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石家庄:河 北师范大学,2010. [9]郭冬冬,朱苏加,梁剑,等.石家庄城市园林绿量重心迁移研 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1,28(2):62—66. (责任编辑:管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