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全真模拟考试Ⅰ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考试卷Ⅰ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 1 页,共 6页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考试卷Ⅰ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这句话体现了对教育目的所持的观点是(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
2、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D:延续性
3、以下因素中,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文化D:人口
4、下列教育家中,(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克夫
5、保证班主任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A:辅导学生B:指导学生C:教导学生D:研究学生
第 2 页,共6页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考试卷Ⅰ
6、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人格感化B:环境陶冶C:艺术陶冶D:座右铭
7、当有学生中暑时,下列选项中做法错误的是( )。A: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处B: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C:让病人躺下,垫高头部D:服用人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8、心理学家汉密尔顿最先做了注意品质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这反映的是( )品质。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
9、“当机立断”体现的意志特征是()。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10、某儿童能完成“守恒”实验,但却无法解决“钟摆”实验。根据皮亚杰理论,该儿童思维发展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第 3 页,共 6页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考试卷Ⅰ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效能感
12、小丽在全国数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老师在班上点名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这以后,小丽学习更加努力,数学科目的成绩越来越好。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B:动机律C:练习律D:效果律
13、(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A:集权B:权威C:教师主导D:民主
14、教学中使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 )教学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性
15、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 )特点。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
16、有一位教师教《马铃薯是浮还是沉》一课时,是这样结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如果比同体积的液体再,就会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就会上浮。”这一课例中,教师运用了( )的小结。A:激励式B:延伸式
第 4 页,共 6页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考试卷Ⅰ
C:总结式D:呼应式
17、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
18、( )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显性课程
19、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
20、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二、简答题
21、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2、请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第 5 页,共 6页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考试卷Ⅰ
23、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三、材料分析题
24、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把一块铁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什么情况?”同学们回答:“木块浮在水面,铁块沉下去。”“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而钢铁制造的巨轮更重,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习课程《大白鹅》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理很不服气。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该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1)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 (2)试结合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谈谈材料的启示。
四、教学设计题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
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为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的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第 6 页,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