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创新理念 提高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理念 提高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质量

来源:百家汽车网
◎懊 DISTA/ICE D远UCAT程ION敬OFC I育HA 《素问・热论》中指出伤寒热病有遗复,多因“热 甚而强食,”并指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此其禁也。”提示热病之后,脾胃虚弱,消化力差,应注 意饮食宜忌。其交叉融合点可选取《伤寒论》中桂枝汤 证方后调,“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 恶等物。”其禁忌虽较《内经》中更为广泛,但其目的均 是因为病后防止损伤胃气,降低抗病能力,或发生其他 变化。通过这样的交叉融合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01O 2卷年4第O7月・期・总上第半13月5期刊 来诠释《内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看到医圣张仲景在 《伤寒杂病论》里对《内经》理论的阐发及《内经》理 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通过经典之间贯通式的教学法改 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有利于经典课程 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经典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冰.黄帝内经嗉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 [2]陈晓,周国琪,陆璐明.试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两个贯通阴.中医教育, 同时也教会学生擅长使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2007,26(4):5. 通过一次次地尝试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原文 (本文校对:王治华收稿日期:2012一叭.11) 培养创新理念提高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质量※ 郑旭锐董正华李长秦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咸阳712046) 摘要:《温病学》是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中医创新实验班 是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在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理念是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中医临床 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理念;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41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7—0060—02 《温病学》是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它既是 2在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创新理念的培养方式 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环 2.1进行课堂角色转换叶兰教授曾指出:今日教学改 节,在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创 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 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祖国医学也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 而获得完善、提升和发展。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具 常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在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 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等中医药人才是我们教育培 活动中适当的进行了课堂角色的转换,比如我们在温病 养目标。中医创新实验班是我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 的治法一章中,不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而是选 的改革与尝试,我院以期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取了具有温病特色的典型案例,先让学生们自己进行短 培养出高水平中医临床实用人才。因此,在中医创新实 暂的思考,然后我们采取让学生自告奋勇的方式选取个 验班《温病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 别学生走上讲堂来转换角色,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换成 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关键。 教师的角色,谈谈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理解,如何选法选 1 创新理念的提出及在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 方,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们通过走上讲台讲述案例得到 应用的必要性 了一定程度的锻炼,提高了他们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被研究应用是在1912年美籍奥 力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课堂角色的转换是树立 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深度提出来的。 全新的学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 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将创新教育引入高等学府 2.2 清晰学生学习温病学的思路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的殿堂,不但兴起了教育自身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成为 促进学生的发展【1]。创新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 近代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 能,造就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中医学尊重个性的思 创新理念教育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 维与认知,着重于在特殊具体的直观领悟中去把握事物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本质。而温病学课堂理论与实践临证教学衔接不紧密, 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人才的 造成了学生学习温病学的困惑。因此发挥中医创新实验 培养,通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 班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中积 生自主的创新学习能力,勇于挑战,更好地培养有创 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合理的临证思路则是该班温病学教 新意识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因此只有将创新理念应 学的重点。比如我们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了实践教学法, 用于该班的《温病学》教学中才能有效的提高《温病 我们定点了西安市传染病医院和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学》教学质量。 传染科,在见习时由老师带领同学查房,直接面对病患, 在老师带教时,针对病患的症状给同学讲解,联系经典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资助项目 经方,增加学生对经典描述症状的感性认识,学会把书 第1O卷第07期・总第135期 2012年4月・上半月刊 ◎ DISTANCE D远UCA1程0N墩OFC 本的知识联系到临床。查房结束回校后,还要求每个学 为主动,不但提高了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而且锻炼了 生完成一份见习报告,把自己在医院病房中见到的 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也使学生 病例整理成册,以中医临床大病例的形式表现出来,要 真正对《温病学》理论有一定深度的掌握。 有自己的辨证诊治过程和处方用药,通过这样的带教学 3 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理念的效果 习,学生普遍反映能从中学习到一定的临床应用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在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 使他们学习温病学的思路逐渐的清晰。 创新理念的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该班 2_3进行学生个人创新的培养 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 学生学习经典课程《温病学》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 是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创新的。我们在临 动学习,变不会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单纯课本理论 床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鼓励学生 知识为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认为这种由以知识为中心的 在课外之余加强创新能力的锻炼,t;k ̄N大量查阅温病相 教育质量观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转变过程中, 关的文献研究及进展,阅读不同温病学家对某一疾病的 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地结合,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 深入认识,了解现代《温病学》的一些成就,公开发表 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21世纪高水平的中医临床医师而 自己的《温病学》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保持原 做出自己的努力。 有中医温病特色基础上,充分吸收相关自然科学、人文 参考文献 科学等技术成果及历代医家经验之精华以达到创新的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28(9):55—57. 的。很多学生借阅了参考书,通过这样的自学可变被动 (本文校对:苏玲收稿日期:2012.02.16) 《生药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郑承剑 张宏韩婷张巧艳孙连娜 蒋益萍秦路平冰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摘要:《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并不深奥,但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丰富,学习难 度较大。笔者根据《生药学》课程的特点,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从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三个环节出发,介绍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 体会与思考,为以后的《生药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思考 doi:10.3969 ̄.issn.1672—2779.2012.07.04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一07—0061・02 《生药学》是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植物学、 教学活动中“利其器”的过程。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是取 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多 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备课包括备素材和备学生。 门学科来研究生药来源、采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 备素材包含对教材的钻研,准确掌握知识点、提纲挈领, 评价)、化学成分及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理清知识结构和把握重点难点,精心组织设计教学过程, 问题的科学【l】。《生药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 尽量使所讲知识浅显易懂。还包括收集、整理教材以外的 培养学生进行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中 相关素材,将其有机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 药新药研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 生动、内容简明易记。譬如生药学各论中,在讲解各种中 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 药真伪优劣的评价的过程中,引入人参、何首乌、牛膝等 该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 生药名称来源的典故,葛根的解酒功效,关木通的马兜铃 作用。由于生药学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分散,知识点多 酸肾病等拓展性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 为记忆性的内容,且条目相似容易混淆,历来被学生视 氛,既可提高教学效果,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此 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课程[2】。教学过程中学生 外,课程教学组还应重视“集体备课”。我校本科生教学 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过程中要求各教研室严格执行“两课三会”制度。“两课” 因此,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教学中 指的是集体听课和集体备课,后者是重点。集体备课作为 抽象、枯燥、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调动学生主 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力 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必须思 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提高备课授课效率的同时, 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生药学》的课程特点,结合 又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以往的教学经验,就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三个环节提 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备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 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浅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顺利展开的前提。教师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 1 开展深度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生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性格和思维特点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课,是整个 等)和具体需要(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有的放矢地 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讯作者 因材施教,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备学生还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