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家汽车网
小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07-30T07:15:23.7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10期 作者: 梁小莉[导读]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不同,课型不同,而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阅读要求是不相同的。克拉玛依市雅典娜小学 834000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仅仅只有四十分钟,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不得不要求学生必须做好提前预习。

一、教师准备,提高预习有效性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不同,课型不同,而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阅读要求是不相同的。单一地要求学生预习时完成读通课文、解决字词、了解主要内容等,是远远不够的,也没有针对性。这样的预习只能是潜在的,对课堂学习有辅助效果,但却缺乏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所以,每一篇课文学习之前,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教师先要进行预习作业的准备,给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好脱离参考书中已有答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已经能够对课文基础知识自主进行解决,同时为了回答问题,学生还能够拓展性地查阅其它资料,再整合资料、组织语言,无形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理解及表达能力。 二、预习分层,培养学生自信心

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内容适用于所有学生吗?我想不是的。十指有长有短,更何况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呢!

分层的内容有统一性,也有不同点。统一性表现为: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不同点主要针对教师预先设计的预习问题: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预习作业中应以探究性的问题为主,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针对学困生,可以准备基础性的问题,在课前提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要求加以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三、循序渐进,使预习能力训练逐步提高

面对变化着的环境及个人状态,预习就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所以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预习作业也要分学段分年级逐渐提高变化。

1.一二年级的预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段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根据学情及学习内容,低段预习以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为主。这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基础性预习内容的训练阶段,是预习习惯养成的第一步。

2.通过两年的基础性知识预习习惯养成之后,在老师对预习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对这一部分的预习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这就要求三四年级的预习,在基础性预习内容的同时,增加新的预习内容,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目的。三四年级的学习,以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为教学重点,因此预习要教给学生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概括段意的方法。要使学生懂得,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可先采用结合生活实际与联系旧知方法来理解。让预习紧扣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为基础,为自信活泼地上好一节课做好准备。

3.当学生进入高段学习时,也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

预习的内容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布置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此时根据学生思考,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布置预习既要考虑内容也要考虑学生的心态。为了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人交往能力。高段可以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的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四、预习检查,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步骤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孩子的自觉就能够完成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那么他们将难以养成我们期望的良好习惯。换而言之,如果布置了预习却没有进行检查,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不会重视预习,更别说预习习惯的养成了。

所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一定要检查及时,监督到位,做好学生预习登记。这份登记一来是了解学生一段时间的预习行为是否按时;二来针对预习的效果有了更加直观的记录。面对没有形成预习习惯的学生,可以采取有效的监督,并及时联系家长,与家长合力辅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五、奖惩结合,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

我想,除了兴趣和热爱,能驱动一个人努力的动力就是奖励和惩罚。能让学生爱上预习,似乎是不可能的事,那么不妨用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学生。

奖励的内容很丰富,但要做到精神与物质奖励并重,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奖品而做”的心态。喜欢表扬与荣誉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龄孩子,因此,教师根据登记预习情况,定期给予奖励,奖励的过程也应是认真而隆重的。这样学生在接受奖励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持之以恒的意识。有奖就有“罚”,有些学生的预习没按照要求完成,那么给予适当的“惩戒”,也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一种手段。是给这些学生的一种警戒,让他们能够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里惩戒的方式要适当,达到警示的作用即可,切勿伤害到学生的心灵。

总之,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倡课堂高效性,那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就不单单只是一个过程,它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是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助手,是教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关键,是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第一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