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机电初步设计-2011,7,18

机电初步设计-2011,7,18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一章

1 设计依据

1.1 XXXXX有限公司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该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1.2 X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周围城市市政管道概况资料。

1.3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规程、标准通用国际及建设部有关规定,主要包括:

1.3.1 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1.3.2 GB 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1.3.3 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3.4 GB 17051-1997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1.3.5 GB 501-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3.6 GB 50242-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7 GB/T 50106-2001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1.3.8 JGJ 75-200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1.3.9 CECS109:2000 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技术规程 1.3.10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3.11 建设部 《全国民用工程设计建筑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给排水设计

1.3.12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

1.3.12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和设计资料。 2 工程概况

2.1 本工程为原规划用地上开发的XXX。

2.2 本次设计总建筑面积112813.1㎡。包括7栋33层高层建筑,其中两层裙楼公配(首、二层),车库面积为29506.7㎡(其中,一层为半地下室,一层为负一层地下

室),建筑最高高度为99.90m。

3 设计范围

3.1 本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本院设计。 4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4.1 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4.1.1水源

4.1.1.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30MPa。

4.1.1.2本工程从南侧小区道路给水管道上接1根DN150mm的引入管。接入小区半地下室供水、负一层供水和室外小区绿化用水。 4.1.2用水量

4.1.2.1生活日用水量:

4A区:最高日542.35m3,最大小时60.81m3,平均小时25.77m3

4.1.2.2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表1。 4.1.2.3消防用水量,详表2。 4.1.3给水管道系统

4.1.3.1地下一层设有190m3砼生活水池一座.

4.1.3.2本工程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接自3期预留室外消防给水管,3期A区消防水池储存有216 m3室外消防用水量,火灾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由室外消防水池和室外消

火栓加压泵联合供给。

本工程各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 表1

序用水项目名称住宅商业道路绿地洒水汽车库地面冲洗小计使用人数或单位数用水量单位小时变化号12系数标准(L)(K)1325人m2使用时间(h)平均时241212.155.95用水量(m³)备注最大时30.388.93最高日291.6971.40每户按3.2人算,共434户每人每日L/m2.日L/m2.次每m2每次21082.51.5310000m22182.502.5020.001次每日429506m231811.0611.0688.52按每日1次计22.41按本表1~4项之和的15%计3.3625.7752.877.9360.81471.6170.74542.35 4未预见水量合计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 表2 序 号 1 2 3 室内消火栓系统 消防系统名称 消防用水量火灾延续时一次灭火用备注 标准 40L/s 间 2h 1h 2h 水量 288m3 108m3 216m3 612m3 由位于3A期消防水池供水 由位于3A期消防水池供水 由位于3A期消防水池供水 两个306 m3消防水池位于3A期地下室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0L/s 室外消火栓系统 合 计 30L/s

4.1.4管材

4.1.4.1主要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4.1.4.2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6Mpa

4.1.4.3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 4.2 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

4.2.1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由室外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加压泵(Q=30L/S,H=0.50MPa,N=30KW)联合供给。 4.2.2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

4.2.3室外加压消防管道系统。共设有3套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 4.2.4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4.3 室外污水工程设计

4.3.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4A区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经重力流排至位于3期A区地下一层之污水处理站,经二级污水处理后,经雨水检查井排往小区西侧现有2m渠箱。 4.3.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4.3.3生活污水排水量:详表3。 4.3.4室外排水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4.3.5本工程采用砖砌检查井,位于车行道或铺砌地面的检查井、阀门井采用重型铸铁井盖及井座,井盖表面与路面齐平;人行道或绿化带采用轻型铸铁井盖及井座,井

盖表面比地面高20mm。当检查井、阀门井设置在有装饰要求的地坪上时,其井盖上部可采用活动的同类石材铺砌装饰。

生活污水排水量 表3

用水项目名称住宅商业道路绿地洒水汽车库地面冲洗小计5未预见水量合计按本表1~4项之和的15%计1325人m2序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排水量小时变化使用时间(h)平均时241210.945.95用水量(m³)备注最大时27.358.93最高日262.5271.40每户按3.2人算,共434户号12系数标准(L)(K)每人每日L/m2.日L/m2.次每m2每次182.51.5310000m20180.000.000.001次每日429506m22.71.969.9679.67按每日1次计26.854.0330.8746.236.9353.113.5962.04475.63 注:表中序号1项和3项的排水量标准按生活给水量标准的90%计。 4.4 室外雨水工程设计 4.4.1雨水量

4.4.1.1暴雨强度公式

qj=2424.17(1+0.533lgP)/(t+11.0)0.668

4.4.1.2设计重现期:P=2a

4.4.1.3设计降雨历时:t=t1+mt2 ,m=2

4.4.1.4地面集水时间:t=15min 4.4.1.5汇水面积:F=20935m2 4.4.1.6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50 4.4.1.7雨水量 Q=334.06L/s

4.4.2 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及雨水沟、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 4.4.3雨水埋地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4.4.4 雨水口、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筑。 4.4.5 4A区雨水排放至位于小区前期内人工湖。 5 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 5.1 生活给水系统

5.1.1用水量:本建筑各部分的生活饮用水量,详见本设计说明书表1。 5.1.2给水系统:

5.1.2.1系统设置:本工程采用分区供水,共分为四个区。

(1)本建筑地下一层车库、半地下室、室外绿化和公建用水为Ⅰ区,由城市自来水水压直接供水。 (2)一层至十层为Ⅱ区,由恒压变量生活给水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3)十一层至二十层为Ⅲ区,由恒压变量生活给水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4)二十一层以上各层为Ⅳ区,由恒压变量生活给水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5.1.3二次加压给水系统各采用一套恒压变量生活给水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其供水流量不小于设计秒流量。4A区在地下一层分别设190m3生活饮用水池(箱)和变频加压泵组(水箱和水泵均为4A、4B共用)。 5.1.4住宅每户设一只户用水表。 5.1.5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5.2 生活热水系统

5.2.1住宅每户设燃气热水器于工作阳台供应卫生间及厨房用热水。

5.2.2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5.3 生活污水系统

5.3.1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 5.3.2生活污水排水量详本说明书表3。

5.3.3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地面层(±0.000m)以下的污水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废水汇集至集

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

5.3.4为保证较好的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设有专用通气立管。

5.3.5排水管道除4A区地下车库内为明装外,其余部分均装在阴角、管道井、外墙、吊顶或墙槽内。 5.3.6排水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5.4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5.4.1暴雨强度公式与室外雨水排水设计相同。 5.4.2设计参数:

5.4.2.1设计降雨历时:t=5min 5.4.2.2设计重现期:P=10a 5.4.2.3屋面径流系数:Ψ=0.9

5.4.3屋面雨水采用内排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由87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雨水井。 5.4.4室内屋面雨水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管道工作压力为1.0MPa。

5.4.5阳台雨水由地漏收集,经隔气井后排入室外污水系统,管材及接口形式,详表4。

生活给排水管材及接口表 表4 用 途 1. 市政供水点至水缸/二次供水泵 2. 市政供水点直接至水表之给水管 3. 水缸/二次供水泵至住宅楼顶水箱立管 4. 由屋顶水箱至住户供水点之立管 5. 供水立管至住户水表间之室内明装外露管 住宅 6. 住户水表后之管道 给水 7. 直饮水 8. 中水 商场/车库 总供水管后供商场用之管道 热水 所有管径 冷水 规 格 大于DN150 小于或等于DN150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管材 给水球墨铸铁管(1.6MPa) (外层沥青,内层水泥) HDPE PP-R(1.6MPa) PP-R(1.6MPa) PP-R(1.6MPa)(多层住宅) 连接方式 执行标准 承插连接(埋地)/ GB/T13295-2008 法兰连接(地上) 热熔(注4) 热熔 热熔 GB/T13663-2000 GB/T13663.2-2005 GB/T18742.1-2002 GB/T18742.2-2002 GB/T18742.3-2002 GB/T18742.1-2002 GB/T18742.2-2002 GB/T18742.3-2002 GB/T18742.1-2002 GB/T18742.2-2002 GB/T18742.3-2002 GB/T18033-2007 GB/T11618-1999 CJ/T151-2001 GB/T10002.1-2006 GB/T10002.2-2003 GB/T18742.1-2002 GB/T18742.2-2002 GB/T18742.3-2002 GB/T18742.1-2002 GB/T18742.2-2002 GB/T18742.3-2002 GB/T18033-2007 GB/T11618-1999 GB/T18742.1-2002 GB/T18742.2-2002 GB/T18742.3-2002 热熔 铜管(Y级)连保温(别墅) 焊锡连接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簿壁不锈钢 PVC-U管(1.6MPa) PP-R(1.6MPa) 焊接 粘接 热熔 会所 总供水管后供会所用之管道 冷水 热水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PP-R(1.6MPa) 铜管(Y级)连保温 PP-R(1.6MPa) 热熔 焊锡连接 热熔 幼儿园 总供水管后供幼儿园用之管道 绿化 总供水管后供绿化用之管道 60米及以下 60米以上 100米及以上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所有管径 PVC-U管(1.6MPa) 粘接 室内雨水管 (注5) 室外雨水立管 污废水管、通气管 污废水 (60米及以下) 污废水 (60米以上) 底层弯头及其至检查井之间排水管道 (注5) 排水 所有管径 雨 水 (100米及以下) 雨 水 (100米以上) 冷凝水管 所有管径 检查井之间雨水口至检查井之间管道 所有管径 人防区 污水集水井潜水泵出水管 非人防区

所有管径 承压PVC-U管 (0.6MPa) 承压PVC-U管 (1.0MPa) 粘接 承压PVC-U管 (1.6MPa) PVC-U排水管 粘接 (厚度不少于2.0毫米) PVC-U排水管 粘接 (厚度不少于2.0毫米) PVC-U排水管 粘接 (厚度不少于2.0毫米) W1型的无承口离心浇注采用带氯丁胶圈排水 的 铸铁管;内层环氧树脂,304不锈钢节套外层 接口 防锈漆 和不锈钢螺栓 PVC-U排水管 粘接 (按立管压力) W1型的无承口离心浇注采用带氯丁胶圈排水 的 铸铁管;内层环氧树脂,304不锈钢节套外层 接口 防锈漆 和不锈钢螺栓 PVC-U排水管 粘接 (厚度不少于2.0毫米) 混凝土排水管 承插橡胶圈接口, 接口面并采用水(直径600毫米以上) 泥浆 填密抹成斜面 双壁波纹PVC-U管 (直径200-600毫米) 承插橡胶圈接口 平壁波纹PVC-U管 (直径200毫米以下) 球墨铸铁管(1.6MPa) 井内法兰连接 (外层沥清,内层水泥) 井外承插连接 承压PVC-U管 (1.6MPa) 粘接 GB/T10002.1-2006 GB/T10002.2-2003 GB/T10002.1-2006 GB/T10002.2-2003 GB/T5836.1-2006 GB/T5836.2-2006 GB/T5836.1-2006 GB/T5836.2-2006 GB/T5836.1-2006 GB/T5836.2-2006 GB/T12772-2008 GB/T5836.1-2006 GB/T5836.2-2006 GB/T12772-2008 GB/T10002.1-2006 GB/T10002.2-2003 GB/T11836-1999 GB/T18477-2007 GB/T20221-2006 GB/T13295-2008 GB/T10002.1-2006 GB/T10002.2-2003

5.5 室内消防工程设计

5.5.1本工程消防按三、四统一考虑,四期为普通商住建筑,按一类建筑进行消火栓系统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地下停车库为标准按中危险级Ⅱ级进行设计。 5.5.2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

5.5.2.1 4A区消防水源为3期A区内地下一层的消防贮水池, 3A区地下一层设有有效容积为V=306m3 室内消防钢筋混凝土水池两座。 5.5.2.2火灾持续时间:消火栓系统为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1h。 5.5.2.3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见本说明书表2。 5.5.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5.5.3.1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本工程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3期A区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Q=40L/S,H=1.50MPa,N=90KW),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5.5.3.2消防管道在竖向进行分区。地下一层至地上九层为低区,十层以上各层为高区。保证最低层消火栓处的静水压不大于1.0MPa。 5.5.3.3本建筑物内各层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其布置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的充实水柱为10m。

5.5.3.4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 L25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一支、消防卷盘一套、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 5.5.3.5高区10~24F,低区-1F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5.5.3.6消火栓系统高低区分别设有3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在T-7栋住宅前消防道路附近。

5.5.3.7本工程前火灾初期消防用水量和水压由位于3期A区N4栋屋顶层有效容积18m3高位消防水箱提供,该水箱箱底标高103.900,满足最高处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

静水压7m水柱的要求。 5.5.3.8系统控制

(1)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在各个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泵。消火栓水泵开启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

火栓处。该消火栓和该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的指示灯亮。

(2)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3)消火栓给水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5.5.3.9管材:

(1)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沟槽式卡箍连接。工作压力为1.6MPa。 5.5.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5.4.1保护范围

(1)地下一层除泵房和电气用房不设喷洒头外,其余部分均设喷洒头保护。 5.5.4.2设计参数

(1)车库按中危险Ⅱ级设计。

(2)喷水强度:车库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h;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0.1MPa。 (3)系统设计用水量,设计取30L/s。 5.5.4.3系统设计

(1).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竖向不分区。

(2).本工程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内设一组湿式报警阀,担负的喷洒头不超过800个。 (3).喷洒头:停车库采用DN15直立式玻璃球喷洒头,动作温度为68℃、K=80。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每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

(5).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二台消防给水加压泵,贮水池与消火栓系统合建,位于3期A区地下一层水泵房内。二台水泵(Q=30L/S,H=0.80MPa,N=37KW)为一用一

备,互为备用。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设二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保证系统压力。发生火灾时由给水加压泵从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8).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5.5.4.4系统控制

(1).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

(2).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力警铃向人们报警。给水加压泵在消

防控制中心有运行状况信号显示。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应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运行状况显示装置。

5.5.4.5管材

(1).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2).室外埋地管采用外涂沥青,内涂水泥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接口。 (3).全部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1.6MPa。 5.5.5消防排水

5.5.5.1消防电梯坑底的侧面设有集水坑,坑内设2台消防潜水泵排除消防排水。集水井有效容积为2.0m3,潜水泵流量不小于10L/S,均满足规范要求。 5.5.5.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排水,利用地下一层其余废水潜水泵坑进行排水。 5.5.6气体灭火系统

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和变配电室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气体设计浓度:8.5%,气体灭火时的浸渍时间:3min\\。喷放时间:10S,该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采用无管网系统,由专业厂家设计施工。 5.5.7手提灭火器

5.5.7.1 本工程采用磷酸铵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5.5.7.2 地下车库属于B类火灾,按中危险级配置,每个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12m。 5.5.7.3 塔楼为A类火灾,按轻危险级配置,每个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5m。

5.5.7.4 除试验消火栓外,每层均设2个4A级手提式灭火器于消火栓下,消防控制中心设2个3A级手提式灭火器。

6 节水节能措施 6.1 节能措施

6.1.1二次加压供水采用恒压变量生活给水变频调速泵组供水,由出水压力自动控制加压变频供水泵的转速。 6.2 节水措施

6.2.1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

6.2.1.1住宅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容积为6L的冲洗水箱。 6.2.2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 6.2.2.1住宅每一住户设户用水表一只。

6.2.2.2园林绿化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 6.2.2.3车库地面冲洗设集中计量水表一只。

6.2.3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6.2.4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入户管水压大于0.35MPa者设减压阀。 7 环境保护措施

7.1 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采用措施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振动传递。 7.2 二次生活给水泵防噪隔振 7.2.1泵组采用隔振基础;

7.2.2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 7.2.3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7.3 本工程污水经污水处理站二级污水处理后,经雨水检查井排往小区西侧现有2m渠箱,保证周边环境不受污染。

7.4 地下层潜水泵坑均采用防臭密闭人孔盖,其中生活粪便污水潜水泵坑设通气管并伸至屋顶之外,使室内环境不受影响。 7.5空调机凝结水排水和机房地漏排水设排水系统,排至屋面或排水明沟,以防其它排水管道的有污染气体串入室内。 8 卫生防疫措施

8.1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用水水池(箱)且设加锁密闭人孔盖,并设有通风系统。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完全与建筑本体结构脱开。生活饮用水池上部无污水管道。

8.2 生活给水二次加压水泵采用恒压变量变频调速泵组,不设屋顶生活饮用水箱,防止二次污染水质。 8.3水池通气管及溢水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

8.4生活饮用水池(箱)进水管与水泵吸水管对侧设置,以防短流,且水池进水管管口高出池(箱)内溢流水位,溢流管和泄水管的出口排至泵房内排水明沟。管底(口)

高出排水沟沿不小于0.15m。池(箱)顶设通气管。

8.5 本工程总水表之后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 8.6 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专用通气管,改善排水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 8.7 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 9 主要设备器材表 序名称 号 一 生活给水系统 1 4A区Ⅱ区变频调速泵组 (全自动软启动) 2 4A区Ⅲ区变频调速泵组 (全自动软启动) 3 4A区Ⅳ区变频调速泵组 (全自动软启动) 规格型号 Q=m3/h、台,H=60m 主泵65DL32-15x4 Q=32m3/h·台,H=60m N=11kW/台,n=1480r/min 小泵40GDL6-12x6 Q=6m3/h·台,H=72m N=3kW/台,n=1480r/min φ800隔膜气压罐 变频调速柜 Q=m3/h、台,H=90m 主泵65DL32-15x6 Q=32m3/h·台,H=90m N=15kW/台,n=1480r/min 小泵40GDL6-12x9 Q=6m3/h·台,H=108m N=4kW/台,n=1480r/min φ800隔膜气压罐 变频调速柜 Q=m3/h、台,H=135m 主泵60DL32-15x9 Q=32m3/h·台,H=135m N=22kW/台,n=1480r/min 单位 套 台 台 台 套 套 台 台 台 套 套 台 数量 1 3 1 1 1 1 3 1 1 1 1 3 备注 二用一备,配套连接 板及隔振器JG2-2 包括配套仪表 二用一备,配套连接 板及隔振器JG2-2 包括配套仪表 二用一备,配套连接 板及隔振器JG2-2 二 1 2 3 4 5 消防给水系统 湿式报警阀组 水流指示器 信号阀 室内消火栓 室内减压稳压消火栓 小泵40GDL6-12x11 Q=6m3/h·台,H=132m N=5.5kW/台,n=1480r/min φ800隔膜气压罐 变频调速柜 DN150,PN=1.6MPa DN150 DN150,PN=1.6MPa 消火栓箱700×1000×240 箱内配DN65mm消火栓 一个,DN65,L25m衬 胶水带一条,DN19mm 水一支,消防卷盘一套、消火栓 水泵启泵按钮和报警按钮、警铃、 指示灯各一个。 消火栓箱700×1000×240 台 台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台 1 1 1 6 2 14 包括配套仪表 配套压力开关、延时器等 铝合金边框,烤漆钢 板箱体 包括闸阀,止回阀,安全阀 包括闸阀,止回阀,安全阀 用于消防电梯潜水泵坑 箱内配DN65mm减压稳 压消火栓一个,DN65 mm,L25m衬胶水带一 条,DN19mm水一支,消防卷盘一套、消火栓水泵启泵按钮和报 警按钮、警铃、指示灯各一一个。 6 地上式消防水泵接 合器 1) 消火栓系统 DN100,PN=1.6MPa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DN100,PN=1.0MPa 三 1 1) 污废水系统 潜水排污泵 潜水排污泵 60QW40-22-5.5型 Q=40m3/h·台 H=22m N=5.5kW/台 2) 3) 四 1 1) 2) 3) 4) 5)

潜水排污泵 潜水排污泵 卫生洁具 住宅卫生洁具 低座水箱下出水坐便器 洗脸盆 浴 盆(不带裙边) 淋浴盆 洗涤盆 50QW20-20-2.2型 Q=20m3/h·台 H=20m N=2.2kW/台 65QW30-22-4.0型 Q=30m3/h·台 H=22m N=4.0kW/台 陶瓷 V=6升 陶瓷 铸铁搪瓷1530×720 铸铁搪瓷850×850 不锈钢 台 台 套 套 套 套 套 62 2 用于车库潜水泵坑 用于泵房集水坑 包括配套五金 包括配套五金 包括配套五金 包括配套五金

第二章 暖通空调设计

2.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004-04-01实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条件及使用要求

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及有关专业提供的技术要求. 2.2设计范围

本工程项目为XXX4A期,其设计内容如下:

2.2.1电梯机房的排风设计;

2.2.2 地下车库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 2.2.3设备用房的通风设计;

2.2.4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设计; 2.2.5公共卫生间的通风设计。 2.3设计参数 2.3.1室外设计参数

计算参数 大气压力 hPa 相对湿度 %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 室外风速 m/s 主导风向 2.3.2 通风要求

夏季 1004.5 67 31.0 1.8 N 冬季 1019.5 70 13.0 2.4 SE • 排风•••••••• 发电机房 8次换气/小时 • 排风•••••••• 水泵房 5次换气/小时 排风• 变压器房、配电房 15次换气/小时

排风 地下车库 6次换气/小时(层高H=3m) 排风 公共卫生间 10次换气/小时 2.3.3 排烟要求

排烟•••••••• 地下车库 6次换气/小时 排烟 内走道 120(m3/h)/m2

2.4通风设计

2.4.1屋顶电梯机房采用轴流风机排风,排风量按设备散热量和消防室内余热所需换气量考虑。

2.4.2各地下设备房考虑机械进排风系统,通过土建管井直接排至室外或者直接从室外引进新风。个别小设备房,当排风量不大,并且确实很难设置土建风井时,可直接才地下汽车库补风,需采用防火隔断措施。

2.4.3半地下机动车库第五~七防火分区通风采用诱导风机加主风机的机械通风方式。各主风机设置在机房内。诱导风机将形成诱导气流,以接力的形式将污浊空气吹赶至主风机附近,再由主风机集中排放至室外。

第五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系统PF-B1-01和PF-B1-02;第六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系统PF-B1-03和PF-B1-04;第七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系统PF-B1-01和PF-B1-06。利用天井自然进风。

2.4.4 半地下非机动车库采用机械排风加自然送风的通风方式。非机动车库一~五分别设置机械补风系统PF-B1-08,PF-B1-09,PF-B1-10,PF-B1-11,PF-B1-12。

2.4.5 半地下机动车库第八防火分区和车库负一层采用常规的排风、排烟合用的机械通风风管系统,风机采用双速节能风机。地下一层车库第一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

兼排烟系统PPY-B2-01、PPY-B2-02和机械补风系统SF-B2-01;第二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PY-B2-03、PPY-B2-04和机械补风系统SF-B2-02;第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PY-B2-05、PPY-B2-06和机械补风系统SF-B2-03;半地下机动车库第八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PY-B1-01、PPY-B1-02和机械补风系统SF-B1-01。 2.5 防排烟设计

2.5.1 防火:

2.5.1.1 所有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加压送风竖井用金属风道;风管穿越机房及重要设备房的隔墙设置防火阀; 2.5.1.2 排烟风机进出风口处的软接管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2.5.1.3 排烟风机机房入口处设置280oC防火阀,和风机连锁控制。

2.5.2 半地下机动车库第五~七防火分区采用自然排烟,自然排烟口的设置以防火分区为单位,每个防火分区内的自然排烟口的开口面积不小于该防火分区总面积的2%。并兼顾了离最远点距离不超过30米的要求。自然排烟口的布置详见相关建筑图纸。

2.5.3 半地下机动车库第八防火分区和车库负一层设置机械排烟以及补风系统。地下一层车库第一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PY-B2-01、PPY-B2-02和机械补风系统SF-B2-01;第二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PY-B2-03、PPY-B2-04和机械补风系统SF-B2-02;第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PY-B2-05、PPY-B2-06和机械补风系统SF-B2-03;半地下机动车库第八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PY-B1-01、PPY-B1-02和机械补风系统SF-B1-01。

2.5.4 防烟楼梯间的地下部分,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取风自首层地面,加压风机设置在半地下室。地上部分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每五层可开启外窗的面积大于2m2。 2.5.5 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地上部分32层,地下部分两层。系统共用一个加压竖井,但以地面为界分成上、下两段。上段在屋面层的机房内设加压送风机送风。下段在首层设置风井取风,加压风机设在半地下室。 2.6 防.排烟系统控制

2.6.1 地下汽车库

烟感.温感信号或手动报警按钮动作 排烟风机.补风机开 280oC时排烟风机入口处的防火阀关 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2.6.2 合用前室

烟感.温感信号或手动报警按钮动作 火警层及上.下层前室内正压送风口开 开正压送风机 2.6.3柴油发电机房(自动气体消防系统)

烟感.温感信号或手动报警按钮动作 关排风系统上电动防火阀和发电机房进风处防火卷帘

排风机停

火灾熄灭后开电动防火阀和发电机房进风处防火卷帘

开排风机

2.6.4 防烟楼梯间

烟感.温感信号或手动报警按钮动作 开加压送风机

2.6.5本工程防排烟系统要求能在消防控制中心集中监控,远程启停。

第三章 电气设计

3.1、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汽车库、修车场、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50057-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有线电视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2005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番禺市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

建筑、给排水和通风空调专业提供的用电要求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及使用要求。

3.2、设计范围

3.2.1 电力与照明配电系统。 3.2.2 防雷接地系统。

3.2.3 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系统。 3.2.4 电话配线系统。 3.2.4 有线电视系统。 3.2.5 防盗安防系统。 3.2.6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3.2.7 紧急广播系统。 3.2.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3 供电系统

3.3.1 负荷类别及供电等级:

3.3.1.1防火卷帘门、防排烟设施、消防泵、喷淋泵、 消防电梯、防盗安防(监控及报警)、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用电属一级负荷。 3.3.1.2.客梯、生活水泵、排污泵等用电属一级负荷。 3.3.1.3其余电力与照明用电属三级负荷。 3.3.2. 供电电源:

3.3.2.1 10KV电源采用电缆由中心会所10KV总配电所沿电缆沟引入四期4A-1、4A-2、4A-3变配电所。

3.3.2.2备用电源:为保证4A、4B区一级负荷供电,在4A区半地下室设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容量1088 KW。当市电停电时,应急母线失电,应急柴油发电机在15秒

内自动起动向应急母线供电。

3.3.3. 3B区 用电负荷计算表

序号 供电变压器 设备安装功率 (KW) 计算有功功率 (KW) 计算无功功率 (KVAar) 计算视在功率 (KVA) 变压器负载率 选用变压器容量 (KVA) 备 注 编号 1 1B~2B变压器 624 505.44 313.24 522.71 0.83 630.00 T-1,T-2栋住宅变压器 (设于4A-1变电站) T-3~T-7栋住宅变压器 (设于4A-2变电站) T-1~T-7栋公共负荷变压器 (设于4A-2变电站) 地下室公共负荷变压器 (设于4A-1变电站) 社区配套用房专用变压器 (设于4A-3变电站) 2 3B~7B变压器 624 505.44 313.24 522.71 0.83 630.00 3 8B变压器 718.5 446.96 409.07 502.25 0.8 630.00 4 5 9B变压器 10B变压器 小计 682.4 670 38.9 483.55 488.7 4957.29 334.8 299.36 3235.91 507.73 503.06 5172.01 0.81 0.8 0.82 630.00 630.00 6300.00

3.3.4 、变配电室设置

在4A区内设三个变配电室,4A-1、4A-2变配电室设于首层,4A-3变配电室设于半地下室。变配电所内均设有高、低压配电室,变配电室。4A-1变配电室内设置2台

SCB10-630KVA型干式变压器,为T-1、T-2栋住宅供电;设置一台SCB10-630KVA型干式变压器为地下室公共负荷供电;4A-2变配电室设置5台SCB10-630KVA型干式变压器,为T-3~7栋住宅供电,设置一台SCB10-630KVA型干式变压器为住宅公共负荷供电;4A-3变配电室设置一台SCB10-630KVA型干式变压器为社区配套用房负荷供电。各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变配电所低压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每两段低压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母联开关与变压器低压出线主开关之间设有电气及机械联锁。

3.3.5 、电能的计量及无功补偿

3.3.5.1 按照番禺市供电局实行统一抄表到户的通知,配电系统内将设置四类计量点(变压器主进线计量、公共部分计量、其它商业等非居民用电计量、居民到户计量。 3.3.5.2 无功功率由市政高压端集中补偿,高压侧功率因素不低于0.9。 3.3.5.3 高层住宅用户电表箱每二层集中设置于电气竖井内。 3.4、电力配电系统设计

3.4.1 本建筑配电电压为交流220/380V,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

3.4.2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3.4.3消防负荷供电:消防电梯、防火卷帘、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负荷均采用二路电源在末端配电箱自动切换的供电方式。 3.4.4用于消防设备的开关,设备的过载保护仅作用于报警,不作用于跳闸。 3.4.5在楼层电表箱内均设有火灾漏电保护装置。 3.4.6电动机自动控制及启动方式:

1.排烟风机、正压风机等平时就地检测控制,火灾时通过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自动控制。排烟风机采用直接启动方式。 2.生活水泵采用变频控制装置,潜水泵等采用水位自控。 3.5、照明及节能设计: 3.5.1光源、镇流器及灯具 3.5.1.1选用高效节能灯具。

3.5.1.2车库照明灯具以高效节能日光灯为主。支架灯、灯盘采用T8直管荧光灯;吸顶灯、筒灯采用紧凑型电子荧光灯,配节能型电子镇流器。 3.5.1.3居民住户仅预留灯位,住户选灯时请采用显色指数Ra>80的节能灯。 3.5.1.4照度及功率密度值:

住宅 照度75~150LX 功率密度 7W/平米

地下车库 车道 60LX ,车位 30 LX 功率密度 2~3W/平米 住宅大堂 照度150LX 功率密度 7W/平米 配电室 照度200LX 功率密度 8W/平米

水泵房 照度100LX 功率密度 5W/平米 3.5.2应急照明

3.5.2.1在建筑物内楼梯间、疏散走道、电梯前室、地下车库均设有火灾应急照明。消防电梯机房、防烟排烟机房、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均利用工作照明兼作应急照明。

3.5.2.2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3.5.2.3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

3.5.2.4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楼梯间应急照明灯具采用声光红外感应节能自息开关,所有应急照明在消防时均能强制点亮。 3.5.2.5非机动车库、社区服务中心等疏散指示灯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蓄电池持续供电时间大于45分钟。 3.5.2.6消防设备房照明灯具及出口疏散指示照明灯具均采用自带应急电池的应急灯具。供电时间大于45分钟。

3.5.2.7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灯具,应设玻璃或其他不燃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并应符合《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和《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的有关规定。 3.5.3照明控制

为便于管理和节约能源,汽车库照明采用集中控制,走廊、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就地控制。走廊、门厅等公共场所的应急照明采用就地控制和消防中心集中控制的方式。室外照明的控制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3.5.4节能设计

3.5.4.1灯具均采用节能光源,建筑物内楼梯间灯具采用声光红外感应节能自熄开关;汽车库照明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3.5.4.2.变、配电所应当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其低压供、配电线路的长度,减少电压损失。 3.5.4.3电力变压器应当选用10型及以上、非晶合金等节能环保、低损耗和低噪声的变压器。 3.5.4.4单相用电设备接入低压(AC220/380V)三相系统时,应当考虑三相负荷的平衡。 3.5.4.5选用低谐波灯具(小于30%)。 3.6 导线选型及敷设

3.6.1低压开关柜引出的配电线路均采用电缆沿电缆桥架由半地下室车库引至各栋电气竖井。

3.6.2供给各住宅单元的照明线路采用ZR-YJV型电缆敷设至各层。低压开关柜引出的线路中,供给消防负荷的线路均采用NH-YJV型交联聚乙烯绝缘耐火电缆或NH-BV型耐火塑料绝缘线;供给其他负荷的线路均采用YJV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或BV型塑料绝缘线;配电箱的分支线路均采用BV或NH-BV型塑料绝缘线,其中消防线路采用耐火型。

3.6.3从变电所至竖井,普通电缆沿电缆托盘敷设,消防电缆应采用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电缆桥架敷设。地下层及各层从竖井至各配电箱线路沿金属线槽式桥架或穿SC管,沿梁底或吊顶内敷设。消防线路的封闭线槽或SC管的表面应刷防火涂料。消防设备的配电线、火灾应急照明支线及消防控制线等所有暗敷的消防线路应穿镀锌钢管暗敷在楼板或墙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由顶板接线盒至吊顶灯具.消防设备的线路穿钢质(耐火)波纹管. 所有明敷(包括吊顶内敷设)的消防系统线路应穿防火保护的镀锌钢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桥架).

3.6.4当有不同电压、不同种类导线在同一桥架或线槽敷设时,应做金属分隔。

3.6.5线路安装完毕应将各层竖井内的孔洞做好防火密封隔离处理。进出变电所的桥架、管线等须严密封堵,通过不同防火分区的电缆线管在电缆敷设后应做防火分隔处理。电气管道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 3.7设备安装方式及高度

3.7.1动力柜落地安装,基座高 0.2 米,其它 0.1 米,(底部用槽钢垫高)。

3.7.2配电间、机房、地下层的配电箱、控制箱明装 1.5 米。卷闸门控制箱明装,距顶约0.5米,各住户配电箱暗装 1.8 米。

3.7.3照明开关距地1.3米;空调插座距地2.2米;抽油烟机插座距地2.0米;厨房普通插座距地1.4米;洗衣机、卫生间洗手盆旁插座距地1.5米;其余插座均为0.3米。 所有插座均选用安全型。洗衣机、卫生间洗手盆旁插座及阳台插座均带防溅盖板。 3.7.4竖井内配电箱 、电表箱明装。 位置、高度视安装检修及抄表方便等因素确定。 3.7.5消防设备的配电、控制箱应设明显标志。 3.8、 主要配电设备的选择

3.8.1 分支干线由封闭式断路器(MCCB)保护而最后支线由小型断路器(MCB)保护。 3.8.2 按番禺供电局要求,住户配电箱总进线开关应设漏电保护。 3.9、防雷接地系统

3.9.1本建筑高层住宅为二类防雷建筑物。屋面敷设避雷带,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或剪力墙内钢筋作引下线,并利用建筑物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

3.9.2每二层利用结构圈梁水平钢筋与引下线焊接成均压环,所有引下线. 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构件等与均压环连接。30m及以上部分建筑物外墙的金属门窗、金属栏杆等较大金属物体就近与避雷带或引下线焊接连接。

3.9.3建筑物防雷接闪器由屋顶女儿墙上明装避雷带和屋面避雷网组成,高层住宅屋顶避雷带采用D10镀锌圆钢,屋顶避雷连接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高出屋面的所有管道等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连结。引下线采用结构柱子或剪力墙内D16 以上主筋(2根)通长焊接作引下线,接地装置为利用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做接地网。

3.9.4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道及入户电缆金属外皮在其入户处均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垂直金属管道及类似金属物也应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3.9.5低压系统采用TN-S系统,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纲管、电缆桥架、电插座的接地孔均与保护线(PE线)连接。 3.9.6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消防系统、弱电系统等接地均共用一个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3.9.7信息电源系统、电信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3.9.8为用电安全,建筑物均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变配电室内设总等电位端子板;在强、弱电竖井、重要设备房、消防中心、各弱电机房均设有局部等电位端子板,并与

建筑物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总等电位由黄铜板制成,应将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连接,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住宅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 在每户卫生间的洗手盆下距地0.3m 设一局部等电位联结箱 LEB ,且与每层圈梁做两处可靠焊接。局部等电位联结箱与卫生间设施联结具体做法详见标准图集。

3.9.9为减少雷电对供配电系统的危害,在变电所高压进线柜设置避雷器;低压进线柜及室外、屋顶、楼层照明配电箱内设置浪涌保护器。在弱电机房、电梯机房、屋顶风机控制箱处设置浪涌保护器以保护各重要设备。 3.10、 电话配线系统

3.10.1本工程采用市话直拨电话的通讯方式 。在3A区半地下层设有两间光纤机房,并分别供两家营运商使用,电话电缆由市政引来 ,网络(宽带)采用ADSL接入。在各栋楼弱电竖井设电话分线盒,电话分线盒竖井内明装。

3.10.2每户设一弱电配电箱,每户设一根超五类电话进线,用户电话出线盒墙上暗装。 3.10.3系统竖向走线采用线槽在竖井内敷设,横向走线采用线槽或穿管在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3.10.4住宅电话/宽带/电视插座布置

插座 电话 √ √ √ √ √ 宽带 √ √ √ √ 电视 √ √ √ 位置 客厅/饭厅 厨房 主卧室 卫生间(主卧) 一般卧室 书房 一般卫生间

3.11、有线电视系统

3.11.1有线电视系统进线由城市有线电视网引来 。有线电视前端设于半地下室挂墙安装,电视前端箱设于各单元电气竖井内,住宅每户设一路进线,由住户多媒体箱再

分支。

3.11.2系统竖向电视电缆采用线槽在竖井内敷设,横向电视电缆采用线槽或穿管在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3.11.3住宅电视插座设置位见3.7.4列表

3.12、安防系统

3.12.1闭路电视系统设监视摄像机监控小区室内及室外,包括(小区内道路、车库及出入口,各住宅出入口、会所大堂、电梯轿厢)。总监控屏设于小区保安控制中心内。

3.12.2 防盗报警系统 3.12.2.1 各警卫亭设分区报警显示器及报警按钮。 3.12.2.2 住宅内大厅正门可视对讲机及主卧室设报警按钮。 3.12.2.3 小区周边、住户首层(包括户内窗旁、客厅、对外门户、阳台、露台及工作阳台)设周界红外线、防范系统。 3.12.2.4 以上各报警讯号经可视对讲机回馈至3A保安监控中心管理主机。 3.12.2.5 每户厨房设燃气泄漏报警器。

3.12.3 本小区设电子巡更系统。 3.13 可视对讲及门禁系统

每户设彩色可视对讲、接驳至每栋高层正门入口及车库电梯大堂入口。

3.14 远程抄表系统 住户电表设置自动远程抄表系统。

3.15 车库管理系统

3.15.1 本工程所有停车场设车库管理系统,车辆出入及收费采用IC卡管理系统。 3.15.2 主出入口车闸系统

3.15.2.1 自动栏栅式道闸

3.15.2.2 地感检测器 3.15.2.3 出入口控制机(包括IC卡读写机、中文电子显示屏)

3.15.2.4 收费显示板 3.15.2.5 彩色摄像机 3.15.2.6 临时卡计费系统

3.16 广播系统

3.16.1 电梯大堂等公共场所设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3.16.2 小区内地库公共通道、大堂等设置紧急广播系统。

3.16.3 消防广播和背景音乐广播合用一个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背景音乐广播系统自动切到消防广播系统。

3.17 火灾紧急广播系统及 消防电话对讲系统

3.17.1 系统控制室与消防控制室合用,其电源供给及接地方法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同,在地下室、电梯前室、楼梯间、走廊均设有消防用扬声器,扩音机设于消防

控制中心。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能自动接通着火层及上.下层扬声器并播送疏散信号。

3.17.2在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排烟风机房等消防设备房设置消防对讲电话分机, 电梯前室设置消防对讲电话插孔。 3.17.3消防控制室设直通消防部门的外线电话。 3.18 火灾报警系统

3.18.1 消防控制中心设在3A区半地下层,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形式。

3.18.2 在4A区汽车库设置感温探测器,在变配电房及发电机房等处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在住宅的公共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

警铃;在高层住宅每栋楼首层大厅设重复显示屏,以便于监测火警情况 。

3.18.3 系统可通过下列报警设备监测火灾信号:A、感烟、感温探测器;B、手动报警按钮;C、消火栓报警按钮;D、水流指示器;E、湿式报警阀;F、火警电话等。 3.18.4 系统可对下列消防设备进行控制:A、启动消火栓泵、喷淋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B、启动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并接收其反馈信号;C、控制相关防火卷

帘下降到底,并接收其反馈信号;D、切断相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接通相关部位的应急照明灯;E、强迫电梯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F、按疏散顺序打响失火层及上,下层三层处警铃;G、按疏散顺序接通失火层及上,下层三处扬声器,以上控制及反馈信号均可以在联动盘上显示。

3.18.5 防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等用电设备除采用总线编码模块控制外还采用硬线在消防控制室直接手动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的报警装置接收报警信号,并根据火灾情况自动或手动控制相应的消防设备。 3.19环境保护措施

3.19.1.选用噪音低、隔振性能好的柴油发电机组。在机房内采用吸声、消声、隔声等措施,使机组对环境的噪声影响降至最小。

3.19.2.柴油发电机房应进行降噪处理。选用噪音低、隔振性能好的柴油发电机组。在机房内采用吸声、消声、隔声等措施,使机组对环境的噪声影响降至最小。采用标准的冲击式水浴除尘系统(消烟器),达到清洗烟气和降低温度的效果,使烟气达到环保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后排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