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94 工作原理简述
2009-12-03 03:38:51| 分类: TL494|字号 订阅
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参见图2。
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
的输入端。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了最小输出死区时
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
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
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两个
放大器具有从-0.3V到(Vcc-2.0)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
觉得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比较器CT放电,一个正脉冲出现在死区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触
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输出管Q1和Q2的工作。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源
那么调制脉冲交替输出至两个输出晶体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如果工
作于单端状态,且最大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驱动信号分别从晶体管Q1或Q2取
得。输出变压器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
高的驱动电流输出,亦可将Q1和Q2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脚接地以关闭双稳触发器。这种状态下,输出的脉冲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TL494内置一个5.0V的基准电压源,使用外置偏置电路时,可提供高达10mA
的负载电流,在典型的0—70℃温度范围50mV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源能提供±5%的精确度。 TL494的极限参数 名称 工作电压 集电极输出电压 集电极输出电流 放大器输入电压范围 功耗 热阻 工作结温 工作环境温度 代号 Vcc Vc1,Vc2 Ic1,Ic2 VIR PD RθJA TJ TA 极限值 42 42 500 -0.3V—+42 1000 80 125 单位 V V mA V mW ℃/W ℃ ℃ TL494B TL494C TL494I NCV494B 额定环境温度 TA -40—+125 0—+70 -40—+85 -40—+125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