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八年级(上)期末语
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语文伴我走过古代,和孟子对话①“富贵不能淫,______ 威武不能屈。”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读曹操的诗
②“______,志在千里;③______,壮心不已。”让我领略了他的人老心不老。语文
④______”;引我领略祖国的大好山川,和王绩一起到东皋,共赏秋景“树树皆秋色,
和欧阳修来到西湖,眼前是“轻舟短棹西湖好,⑤______”的美丽景象;跟随王维来到塞外,欣赏“大漠孤烟直,⑥______”的奇丽风光。语文带我走进诗人内心,吟李清照《渔家傲》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⑦______”我看到词人对于理想的渴望;诵 ⑧“______⑨______”让我体悟到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而“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⑩______”则让我为词人经历的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无限悲慨……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2. 毒攻
朱赢椿
1 书坊的蜈蚣不止一条,它们总在夜间出没。
有一次,蜈蚣伏在天井门背后的电灯开关旁,我开了灯,才看到它离我的手指只有大约五厘米的距离。
我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想用铁锹把它拍扁。可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铁锹,后来想它并没张口咬我,只是受了惊吓,我也就决定放它一条生路。
以后每天晚上再开灯的时候,心有余悸,总要先用手机的屏幕亮光照一照墙,壮一壮胆。
过了几日,还是在那个开关旁,一条蜈蚣被粘在蛛网上。 这条蜈蚣身材中等,和上次开关旁见到的那只差不多。
个子虽然不大,却很有力气,它在网上疯狂挣扎着,好像要把整个蛛网摧毁掉。 远远地看着,并不马上近前。看来是要耗尽蜈蚣的体力,现在去和它纠缠还不太明智。
2
动作的幅度越来越小,估计对逃生已经绝望。
这才慢慢悠悠地下来,想尝尝今天的猎物口味怎样。 蜘蛛首先查看了蜈蚣的尾部,又顺着蜈蚣的身体向前移动,并用它的细腿抚摸着蜈蚣的身体,看来对这顿早餐非常满意。
蜘蛛又向前爬到蜈蚣的头部,用前爪捧起蜈蚣的头,把嘴凑到蜈蚣的耳边,好像要说声对不起。
突然,蜈蚣的身体再次扭动,并一口咬住蜘蛛的前脚。蜘蛛也被激怒了,张口咬住蜈蚣的头,又吐出些丝来,把蜈蚣的头捆了个严实。
蜈蚣终于不再扭动,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身体里的汁液被蜘蛛吸了个干净,小了一圈。
蜘蛛也有点累了,又退到蛛网的上方,八只手脚软弱无力,看样子刚才的搏斗太耗力气了。
3 第二天早晨,我看到蜘蛛八只脚合拢,惬意地挂在网上,难道是吃饱喝足了,在做着美梦?我想用小树枝把它弄醒。稍微触碰,蜘蛛竟一下子掉到地上。
蜘蛛仰面朝天地躺着,竟然睡得这么死?我蹲下仔细一看,蜘蛛僵直已久。难道是昨日搏斗时,蜈蚣在最后时刻用它的毒牙也给蜘蛛注了毒液?
第1页,共15页
几只蚂蚁过来,看着这只蜘蛛滚圆的身体,欣喜无比。它们很快又叫来一些同伴,商量怎样把蜘蛛抬回巢里。
蚂蚁们一阵交头接耳之后,合力抬着蜘蛛的尸体慢慢地上了墙壁。
4 第三天早晨,书坊的天井仍然像往日般宁静,只是东墙有点异常,两条断断续续的轨迹,由东墙屋檐一直延伸到地面,远看仿佛是两根随风飘荡的黑色丝线。 原来蚂蚁在大搬家,难道是昨天运回去的那只蜘蛛尸体引发了恐慌? 我走近墙壁,仔细来看搬家的蚂蚁。它们分成了两支队伍,右边一支往地面方向,每一只都搬着东西;左边一支往屋檐方向,是空手返回蚁巢并继续下一趟搬运任务的队伍。
只见往地面的队伍中每只都很卖力,有的两只一起抬着粮食,有的抱叼着刚出生的婴儿。还有一些身份特殊长着翅膀、等待婚飞的蚂蚁,它们极不情愿地走在队伍旁边,两手空空,大摇大摆,好像比其他蚂蚁高贵一等。 蚂蚁们搬了一天的家,我始终没有见到蚁后的身影,莫非蚁后食用了带有蜈蚣毒液的蜘蛛,毒上加毒,已于昨夜一命呜呼?
【注】婚飞:飞行时进行交配并且常是形成一个新群体的前兆;尤指有翅且有性的蚂蚁在离开母巢后的大群飞行和交配。
(选自《虫子旁》)(1)文章结尾作者猜想蚁后已中毒而死,请陈说作者这样猜想的理由。
(2)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进行赏析。 ①请从修辞角度入手加以赏析。
几只蚂蚁过来,看着这只蜘蛛滚圆的身体,欣喜无比。它们很快又叫来一些同伴,商量怎样把蜘蛛抬回巢里。
②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用不着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请赏析下面句子动词的妙用。
蜘蛛又向前爬到蜈蚣的头部,用前爪捧起蜈蚣的头,把嘴凑到蜈蚣的耳边,好像要...说声对不起。
(3)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朱赢椿在《虫子旁•看虫》一文中说过“虫的世界,就像镜子一样不时地照见我自己”。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感悟,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 晒太阳有益健康
张 健 ①大量事实证明皮肤癌与阳光有关,然而,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太阳光
会减短寿命。关于皮肤癌和阳光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仍没有确切的结论。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避光可能会引起超出想象的更多的害处。 ②即便是最怕晒太阳的人都承认阳光对人体有益。目前,阳光的好处大多归结到维生素D的积累上,晒太阳越多,体内维生素D水平越高就越健康,越不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心肌梗死。维生素D似乎可以降低各种死亡诱因的发生概率,..这不禁让大家期待单靠补充一种维生素就能够大幅提高身体健康度。然而,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结果令人沮丧,尽管对骨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但它并不能降低得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维生素D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光照对人体的益处部分和维生素D有关,但并不是全部。 ③最新研究发现,光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结构的简单使得它的重要性一直以来被忽略了。事实上,一氧化氮好处很多,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1996年,医学奖得主的发现就是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有研究发现,皮肤中含有盐,经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就会形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
循环系统后,即使量很低,也具有强大的降血压功效。高血压可以导致脑中风和心脏病,这两种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晒晒太阳,就可以让皮肤产生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压,大幅降低死亡率。
第2页,共15页
④光照和一氧化氮之间的关系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在自行车计时赛中,紫外线照射可以帮助赛前服用补充剂的选手取得更好的成绩。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一氧化氮扩张了血管,可以给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现在有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如何利用紫外线照射来降低血压的研究。
⑤那么关于阳光带来的皮肤癌风险呢?怎样来权衡阳光的益处和危害呢?25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在看来很有价值,统计结果非常令人震惊:作为研究对象的3万个瑞典女人,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最多的人死亡率仅是喜欢避光的人的一半。瑞典人死亡原因的3%是因为晒太阳太少,其他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对4万名斯堪的纳维亚女性进行的研究也发现,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在15年内的死亡率也越低。
⑥皮肤病学领域对阳光的功能仍有疑虑,然而,光照带来的好处却不可小看,光照不仅能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一氧化氮的合成,除此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好处等待我们去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阳光的重要性,是时候让公众认识到:晒太阳有风险,但是更有好处。
(选自《科学画报》2015年第10期,文字有删节)(1)文章结尾说“晒太阳有风险,但是更有好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晒太阳的“风险”和“好处”? (2)第②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3)第⑤段列举了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有什么作用? (4)请用文中原理,解释下面的现象。
血压和季节有一定关系,有统计结果表明,英国人的血压在夏天比较低;血压和纬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住在赤道附近的人们的血压相对较低。血压与纬度有一定的关系--住在赤道附近的人们的血压相对较低。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4.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i):掀起门帘出门。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③惨【注释】①搴(qiān)帷(wé
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5. 【甲】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2)根据《古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尤宜将护______ .
第3页,共15页
A.扶持 B.奉行 C.带领 D.保养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______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五、其他(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6. 读下面的文字,看拼音写汉字。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的污水,
n①______与澎湃;n②______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浩 hà高山大气,不xiá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棵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拥有了巍峨与坚定;
o③______,于是他的眼界更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晦,一只小鸟的聒zà
o ④______与无边。 加辽远,拥有了广 mà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 .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______ .(3)上自劳军。______ .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
8.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活系列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写推荐语。在A、B两组作品中,各选其中一本为七年级学弟学妹推荐名著。
标题 A.我选______,推荐语:______ B.我选______,推荐语:______ 示例:《昆虫记》:科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 书名 A.《长征》、《飞向太空港》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 A.我选______,推荐语:______ B.我选______,推荐语:______
(2)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同学们对书中的“红”字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不再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热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奋力拼搏,在第五篇“长征”中,我不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冒着林弹雨,赴汤蹈火飞夺泸定桥,还看到他们①______。乙:我理解为一种②______的精神,你看书中“红小鬼”③______。
9. 阅读下面有关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骨木镶嵌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在宁波市鄞州区民营艺术馆紫林坊的展馆中,放置着一张高2.9米,宽2.7米,深2.5米的“万工床”。走近细看,床沿上镶嵌着亭台楼阁、高山流水,骨片与木材
相互锲咬紧实,一幅江南游春图跃然而出。一些慕名前来的访客,围着这件骨木镶嵌的代表作,忍不住赞叹:真是巧夺天工!
设计这张“万工床”的,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骨木镶嵌传承人、紫林坊艺馆馆长陈明伟。“我不做千篇一律的商品,只做艺术品。为了制作这张万工床,我画了三四百张图纸,仅仅骨木镶嵌这一项工艺,就做了60块镶嵌花板。”步入花甲的陈明伟说,一幅大型作品,需要心思缜密,慢工细作,一般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第4页,共15页
标题:______
(2)请给下列有关骨木镶嵌介绍的文字排列顺序: ①镶嵌材料多为牛骨、螺钿、黄杨木等。
②镶嵌的木坯选好后,需要起槽、嵌花纹、打磨雕刻、髹漆一套工序下来,木坯华丽转变成家具,镶嵌材料的雅致和木材的古朴相映成趣。
③骨木镶嵌是宁式家具的工艺特色之一,在明清时期的浙东地区非常流行。
④鄞县县志》曾记载,“宁渡骨木镶嵌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工精绝,奏刀工致,尚不落伍”。
⑤镶嵌的图案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 排列顺序:______
(3)你有幸作为《少年日报》的小记者采访陈明伟,让更多的人认识骨木镶嵌,请设计一段采访的开场白。(不超过60个字)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33.0分)
10. 天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无论道路多么曲折,信念一直都在;无论境遇
怎样坎坷,亲情一直都在……请以“你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诗歌不少于16行;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第5页,共1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贫贱不能移;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山山唯落晖;绿水逶迤;长河落日圆;
蓬舟吹取三山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解析】
①贫贱不能移 ②老骥伏枥(注意“骥”) ③烈士暮年 ④山山唯落晖
⑤绿水逶迤(注意“逶迤”) ⑥长河落日圆 ⑦蓬舟吹取三山去 ⑧日暮乡关何处是
⑨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乡有关都可以) ⑩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2.【答案】(1)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
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文章中可梳理出,蜘蛛死前一天被蜈蚣咬住过前脚;蚂蚁搬家前一天曾抬蜘蛛尸体回去,搬家时蚂蚁里有等待婚飞的蚂蚁出现,没有蚁后的身影出现,据此,可猜测出蚁后已中毒而死。
(2)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①“欣喜无比”“商量”来描写描写蚂蚁发现蜘蛛后的反应,表现蚂蚁的兴奋喜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②“爬”“捧”“凑”这三个动词准确描写蜘蛛对蜈蚣的试探,形象表现经过一番试探蜘蛛变得大胆而轻敌的情形,为后面蜘蛛被咬作铺垫。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谈感悟的试题,只要认真研读文章,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那一定能做出理想的答案。《毒攻》一文中蜘蛛布下蛛网吃蜈蚣中毒而死,蚁后吃蜘蛛也中毒而死,这种种结局不正警示人类害人者反害己吗?告诉我们要人心向善,否则后害人害己。 答案:
(1)①蜘蛛死前一天被蜈蚣咬住过前脚。②蚂蚁搬家前一天曾抬蜘蛛尸体回去。③搬家的蚂蚁里有等待婚飞的蚂蚁出现,而这是形成新群体的前兆。而搬家的蚂蚁里始终没有蚁后的身影。
(2)①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描写蚂蚁发现蜘蛛后的反应,表现蚂蚁的兴奋
第6页,共15页
喜悦。
②“爬”“捧”“凑”这三个动词准确描写蜘蛛对蜈蚣的试探,形象表现经过一番试探蜘蛛变得大胆而轻敌。
(3)参:我认为作者是通过写虫在写人。《毒攻》一文中蜘蛛布下蛛网吃蜈蚣中毒而死,蚁后吃蜘蛛也中毒而死,这种种结局不正警示人类害人者反害己吗?不由得要为作者放蜈蚣一条生路而感到庆幸了,也许这就是善有善报吧。 【解析】
本文讲述了在自己书房里,一只蜘蛛捕食一只蜈蚣的过程中,喜感蜈蚣身体,但又被蜈蚣咬了一口的蜘蛛第二天却也被毒死了。发现蜘蛛尸体的蚂蚁,把把蜘蛛抬回巢里,第二天,又发现蚂蚁大搬家,蚂蚁们搬了一天的家,我始终没有见到蚁后的身影,结尾引人无限遐想与深思。
赏析语句时,首先看修辞方法,如果有修辞手法,按照“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的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果没有修手法,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
(1)本题考查说明文内容的归纳概括。文章二至四段,介绍晒太阳的好处,3.【答案】
“阳光的好处大多归结到维生素D的积累上,根据各段的中心句,可见好处主要表现在:
晒太阳越多,体内维生素D水平越高”,“光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晒太阳的风险,主要在文章的开头段中介绍,表现在:“大量事实证明皮肤癌与阳光有关”。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题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似乎”表示推测,说明维生素D降低各种死亡诱因的发生概率这只是一个不确定的结论,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删去,则变为它一定能降低各种死亡诱因的发生概率,就过于绝对化。 (3)本题考查举例子的作用。第五段列举流行病调查的结果,既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也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的目的是以这个调查结果,来说明晒太阳多的人死亡率并不高。
(4)本题考查文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文中介绍“一氧化氮进入循环系统后,即使量很低,也具有强大的降血压功效。”而“光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根据这一知识,即可解释为什么“夏天”“赤道附近”的人血压相对较低。 答案:
(1)(3分)风险是增加患皮肤癌的危险;好处是 1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降低各种死亡诱因的发生;2促进了一氧化氮的合成,扩张了血管,降低血压;3降低死亡率。(风险1分,好处写出前两点即可得2分,) (2)(3分)“似乎”一词不能删去,从后文来看,维生素D对骨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但它不能降低得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就不能降低各种死亡诱因发生概率,去掉“似乎”和文章原意相违背。这也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和严密。(理由2分,语言特点1分)
(3)(2分)这个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晒太阳多的人死亡率低,
(4)(3分)血压和季节有关是因为英国夏天光照充足,和纬度有关也是因为赤道附近的光照充足,因为光照充足,人们晒太阳比较多,体内的维生素D的水平就越高,就
第7页,共15页
不容易患高血压;2因为光照充足,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而一氧化氮进入循环系统有强大的降血压功效。 【解析】
本文以逻辑顺序介绍了晒太阳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文章第一段开篇点明说明的内容;接着第二至四段,具体介绍晒太阳对人体的好处,它有利于人体维生素的积累,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最后第五至六段,分析如何权衡阳光的益处和危害。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答案】愁;泪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掌握。本句的意思是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一个“愁”字,一个“泪”字,一个“枯”字写出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担忧之情。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答案:
(1)“愁”“泪”(“枯”也可以)两个字体现母亲的担忧。
第8页,共15页
(2)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词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处境的艰难。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还要向年迈老母告别,此时诗人的内心唯有“惨惨”可言。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本诗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其三是音调极佳,作者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 要离家远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作者
5.【答案】D;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所以(我)希望
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
第9页,共15页
有办法解救了。故停顿应为: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也应当休养护理。将的意思是保养。故选D。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所以,以此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忍;曾益,增加;句子翻译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故,所以;欲,希望;数,多次;闻,听;谏,进谏;争,争辩;句子翻译为: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甲文的主旨,然后来分析乙文观点的正确性。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以此再来分析乙文唐太宗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国家虽然强大了,但还应“居安思危”,原因就是因为过分的安逸享乐会让人萎靡不振,以至于走末路。 答案:
(1)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2)D
(3)①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重点词“动”“忍”) ②所以(我)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重点词“数”“谏争”)
(4)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
第10页,共15页
喜。(写出甲文观 点1分,分析乙文2分。意近即可。 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乙】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文言词语“亡”的用法:
(1)逃跑。如: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2)丢失。如: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3)灭亡。如:国恒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通“无”没有。如:河曲智叟无以应。《愚公移山》
第11页,共15页
6.【答案】瀚;嫌;噪;袤
【解析】
“浩 hàn”译文“浩瀚”;“xián弃”应为“嫌弃”;“聒zào”应为“聒噪”;“广mào”应为“广袤”。
答案:瀚 嫌 噪 袤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 做本题时生僻字、同音字的把握。
7.【答案】飞奔的马;教导、训诲;慰问;同“慧”,聪明
【解析】
(1)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句意为: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命:教导、训诲。 (3)句意为:皇上亲自慰问;劳:慰问。
(4)句意为:你也太不聪明了;惠:通假字,同“慧”,聪明。 答案:
(1)飞奔的马;(2)教导、训诲;(3)慰问;(4)同“慧”,聪明。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奔:
①跑;急跑。如:虫景怒,直奔,遂相腾击。 ②逃亡;出走。如: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③急速;迅疾。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④指飞奔的马。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答案】《长征》;:理想在苦难中高扬;《飞向太空港》;中国航天人谱写的恢弘
诗篇;《长征》;:理想在苦难中高扬;《飞向太空港》;中国航天人谱写的恢弘诗篇;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上雪山,过草地;积极与乐观或者不管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拟写推荐语。此类题目,一般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从四本待选名著中选择自己
第12页,共15页
最熟悉的两本,然后名著和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拟写推荐语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根据名著内容可知,在第五篇长征中,还提到了上雪山和过草地。名著中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那些红小鬼们有耐心,聪明勤劳,努力学习。据此可完成本题。 答案:
(1)(2分,选择不给分,推荐语一分一格,内容相合即可) A 示例:我选《长征》,推荐语:理想在苦难中高扬; 我选《飞向太空港》,推荐语:中国航天人谱写的恢弘诗篇。 B示例:我选《寂静的春天》推荐语:元凶难逃其咎;我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推荐语:天上的星星会说话
(2)(3分,只要答案符合书上内容即可) ①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上雪山,过草地。②积极与乐观 或者不管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③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
第一题考查名著阅读和拟写推荐语。第二题考查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的考查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在日常学习中,学生需要注意积累,要把考试范围内的名著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作者,内容简介,作品主旨,其中的经典情节等要牢记。
9.【答案】陈明伟巧做骨木镶嵌万工床;③①⑤②④
【解析】
(1)本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新闻标题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标题应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根据本则新闻内容可概括为:陈明伟巧做骨木镶嵌万工床。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细读这五句话可知,这几句话之间的内部顺序应是先总体介绍骨木镶嵌艺术。然后介绍它所用原料,接着介绍其制作流程和工艺特点。最后应是文献中的有关记载。据此可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进行自我介绍,接
第13页,共15页
着清晰表述采访的目的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态度真诚,语意清晰即可。 答案:
(1)(2分 要能概括新闻内容,字数超出扣一分)标题:陈明伟巧做骨木镶嵌万工床(意思接近即可)
(2)(2分,换错一个扣一分)③①⑤②④
(3)(3分,要有自我介绍、称呼,采访目的。)示例:您好,我是《少年日报》的小记者,陈先生,我们的同学对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骨木镶嵌很感兴趣,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骨木镶嵌?您为什么会喜欢上骨木镶嵌的? 第一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第二题考查句子排序。第三题考查拟写开场白。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10.【答案】【示例】
你一直都在 如果我是你眼中的一滴泪,我会划过你的脸颊,停在你的唇边;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我今生都不会哭,因为我怕失去你…… 是的,我--没哭。
看所有人在你床边失声痛哭,我明白了。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要失去你了?外婆!做为男子汉的哥哥也“不争气”的哭了,而我却一个人僵硬的、冷冷的站在角落皂,面无表情。
小时候,天高云淡。你带我去田野了放风筝。坑坑洼洼的田野我一次次地摔倒,一次次地“哇哇”大哭大叫,一次次地止步。风筝跟着我一路与大地相吻,就是飞不上蓝天。你一把拉过我的手,我感受到你的手是如此粗糙,却又是那么温暖。“看!”你拉着风筝一路向前跑,身子一路跌跌晃晃可没像我一样跌倒。我看着你的背影,佝偻着,似乎是被岁月所摧残留下的见证。风筝顺着风,一点点地飞起,然后慢慢步入天的怀抱…… 你就是阳光,温暖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寒风凛冽的冬天,临近年关的日子。办置好年货,我挽着你的手往家走。路边,一个下肢残疾的人正在沿路行乞,大冷天的只穿着件破衬衫,瑟瑟发抖。人们纷纷驻足观望,却无人伸出援助之手。你哆嗦着走了过去,从口袋里取出了剩余的15元钱,递了过去。路人指指点点“看这老太太,那么老了还帮人呐!”我自豪地挽紧了你的手臂。紧接着,你摘下了自己的围巾,一条自己用了几年的羊毛围巾,递了过去。“外婆,你这给他干嘛呀!?”我觉得你没必要这么做。“能帮则帮。”你语重心长地说。我顿时一阵羞愧。寒风刮在脸上,却异常温暖。看了看年过半百的外婆,心中一阵暖流……
妈妈在一旁说我没良心,外婆没了,却哭也不哭,一滴泪也没掉。
妈妈不知道,我的泪多次在眼眶里打转,但不等落下,我便硬把它拭去。但最后,一滴泪打在冰冷的地板上,在阳光下显得如此晶莹、透亮。 我相信,你一直都在我身边。
我不再害怕羁绊,一路向前。每每遇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会尽力去帮忙。我记得那风筝飞往蓝天的情景,那佝偻的背影。一句“能帮则帮”永驻心底,开出最美的花,
第14页,共15页
结出最甜的果。
我渴望自己是天便,你就是那洁白的天便的翅膀,伴我飞翔。你--一直都在我身边。 【解析】
【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有两个,一个是“一直“,强调了时间的连续性,一个是“你“,这个“你“可以是人物,也可是动物,还可以植物,更可以是事物,如果为了力求新颖,可以尝试拟人化的写作。
【思路点拨】根据审题立意的分析可知,本文应重点写“你“一直在我身边,对我产生的影响,以及抒发我对“你“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应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创作。
【文体选择】本文应以记事为主,通过事件表现“你“对我正面的影响。所以应选择记叙文。
【细节描写】因为是记事类文章,所以细节描写不可忽略,细节描写的目的要明确,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应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情感来安排细节描写。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首段交代了姥姥的去世,为全文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然后回忆了姥姥在我身边给我带来的关爱与温暖。作者描写细腻,对姥姥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尤为精当,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姥姥的形象,表现姥姥对自己的关爱,也表现了作者对姥姥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第15页,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