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缓解交通拥堵手段与方法

浅谈缓解交通拥堵手段与方法

来源:百家汽车网
浅谈缓解交通拥堵手段与方法

近年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有较大改观,但由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汽车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汽车日增长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交通的现实状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应用包括交通信号合理配时和放行方案合理配置,减少道路干扰,实行智能交通协制,构建合理的路网结构,完善的道路功能,健全的高效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等交通控制手段缓解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私家车拥有量的爆发式增长,城市客货运输总量和机动化出行量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关系必然会打破既有的平衡,汽车的高速增长让中国快步进入了汽车社会,而这种高速增长也带来了经济和社会问题,其中能源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已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的三大制约因素。人、车、路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在短期内,经济条件和现有的城市规划还不允许通过道路,其他方面的建设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但可以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原理、方法、执行措施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缓解城市早晚高峰交通压力。

1.利用交通控制手段减少道路车与车之间干扰,人车干扰,保障道路基本秩序,提高道路的畅通率。

由于现在城市道路的交通负荷日益加重,很多道路的交通流量已经接近饱和,甚至是在高峰时段达到严重饱和。在交叉路口前,许多司机为了尽量往前挤,不顾直行或转弯车道的指示,随意变道,临时横插另一排车道,左转车道又插回直行车道,在直行车道等左转的现象频频发生,这大大降低了正常车流的放行效率;冲红灯,逆行更是严重扰乱了路口秩序,是导致路口拥堵甚至是严重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比较宽广的主干道路口或一些车流非常大的路口,为了提高机动车的放行效率,减少每个放行周期内的放行相位,提高绿信比,大都采用了直行与右转一起放行的方法。这就造成了行人过街绿灯与机动车右转冲突或与另一方向的机动车左转冲突的局面,机动车与行人互相干扰,造成拥堵。所以应该在堵车高发路段设置安全岛。把人行信号灯改换成二次过街人行信号灯,分段引导行人通过马路,这样一来行人和车辆的行动权利得到了明显的细化,避免了人车冲突的发生。再者利用电子系统以及执勤交警加大对冲红灯,绿灯跟进,不按车道行驶,双黄线挑头,逆行等违法驾驶行为的抓拍,以引导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力求求维护道路的正常秩序和畅通。

2.通过路口交通信号的合理配时和放行方案的合理配置提高路口的通过效率。 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具有能自动调节配时方案,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型交通信号控制机特别少,绝大部分城市道路中安装的都是固定周期,固定放行时间的老一代信号控制机。大多都是靠以往对此路段的拥堵情况利用经验来制定的放行周期。如果周期过短,路面车辆会由于频繁制动启动而导致延误。如果太长,则车队等候时间过长造成车辆排队增加,这都会大大降低道路的通行效率。所以,对路口的放行周期合理设置对于改善拥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韦伯斯特定理,路口的最佳放行周期应为:C0=1.5L+51-Y其中L是每个周期的总损失时间;C。是最佳信号周期;Y是组成周期的全部信号相位的各个最大流量比之和。此公式在车道饱和度在0.1—0.6范围内适用,对于路口的放行方案的相位设置,需要根据各路口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而不是一味的采用相位对等时间放行,以大连市某小区门口为例,地处主干道,早晚高峰的时候进出小区的车流量剧增,所以此时的红绿灯时间就应该有别于其他时间。控制放行周期,是解决拥堵的必要措施。

3.利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自适应优化控制,构建更合理双干线绿波。进行分时段网络协调信号控制。

市交通中的干线承受着城市交通中巨大的交通负荷,城市交通干线协制是城市区域协制的基础,因此提高城市交通干线的协制效果,减少干线上的交通延误和停车率,对改善整个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重大意义。车流在行驶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再精确的信号也解决不了当时当地发生的变化。目前大多数干线绿波带控制都是单向的,这种单向控制策略往往导致干线上非协调方向严重的车辆延误。双向的控制策略除了经典同步式协制和交互式协制外,几乎没有新的控制策略出现,且这两种双向绿波带控制只局限于路段长度相等的情形,而现实中干线上各交叉口间的路段长度不是统一的,因此无法进行推广应用。智能信号控制机利用磁感应线圈,微波,视频等现代电子技术感应检测路口各个方向的车流,车速以及路口车辆排队长度的实时变化,并通过自有处理器的运算实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放行配时方案,从而实现对信号灯的自动感应优化控制,这样就可以避免一面绿灯在空放,另一面长长的车队在等红灯的情况,最大限度的提高相位绿灯时间的利用率,避免交通大拥堵的形成。 绿波协制就是对交通干线上、交通密集区域内或重点路段信号灯控制器进行改造。根据道路上的建议车速和交叉路口之间的距离确定相位差,协调干线上各个交叉口绿灯情况,使上下游达到平和的状态,减少路口的延误。但在实际道路中构建双向绿波是不现实的。在某些特定拥堵区域,我们需要更多控制手段综合运用,根据区域内每天不同时段内的不同的交通流量特征,让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机执行不同的控制方案。在交通低峰时段,如夜间各路口执行单点自感应控制;在平峰时段,可实行区域联动的自适应控制;在上下班高峰时,由于车流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段高峰车流方向实行不同方向的绿波协制。

4.构建合理的路网结构,完善的道路功能,健全的高效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尽管近年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有较大改观,但依然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可见,解决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单靠某几个方面的交通控制设施的改善和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若干系统的综合运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融合在城市交通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一个系统齐全,功能完善,高效运行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控制子系统,交通流采集子系统,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公交优先子系统等子系统。通过交通指挥中心支撑平台和集成指挥调度软件平台可以把所有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各子系统协同工作,确保城市交通有序高效地运行。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增加交通供给与引导交通需求并举的措施,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在交通供给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状况下,治理交通拥堵应运用先进的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在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下疏导好已经产生的交通流量,从而减轻交通拥堵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小城市ITS示范工程技术总结报告.2006年2月. [2]杨佩昆,张树升.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樊晓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中国公共安全,2007. [4]《自动化博览》2008年第Z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