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

心理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百家汽车网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心理学昀起源与在巾国帕发展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张建坤 [摘要]笔者通过对心理学起源和对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回顾,认为中国心理学在科研成果、科研队伍和学术活动交流方面都取 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盲目“跟风”和“拿来主义”的现象,某些学者在心理学研究中往往出现理论与实 践相脱离的问题,因此,现阶段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层次的难题。 [关键词]起源 科学心理学 实践 1.心理学的起源 1_1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已经开始了。由于古代人的 生产力水平很低,面对大自然的各种奇异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科学的 息加工的观点阐述人的认知过程,奠定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石,是现 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对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 作用。它的不足之处是在于把人脑活动机械地与计算机类比,无法真 实、准确反映外界因素对认知的影响。(4)奥地利精神病例学家弗洛伊 解释。他们无法理解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只是通过直观感受和经验的推 测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逐渐产生了万物有灵论的观念。所以,人类历 史上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就是灵魂说。最早的心理学专著就是古希腊著 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这种万物有灵论思想存在是以古 老的宗教神话形式,将人的灵魂归于神灵并加以崇拜。心理学Psv— chology一词,最早也是源于古希腊语的“灵魂”和“学问”,即灵魂的学 问。 1.2哲学中心理学思想 在心理学做为一门科学之前,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时期。心 理学的思想在哲学母体内孕育了两千多年,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为前心 理学或哲学心理学。在当时,没有专门的心理学家,都是集哲学家和心 理学家于一身。因此,对于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研究思想都 来源于哲学。哲学心理学是把人的心灵或灵魂的本质、结构和功能作为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哲学的观点和思辨方法来阐述人的心理 现象。这种哲学心理学理论仅仅是对人心灵的一种直观推测和猜想。因 此,这种理论存在两点不足。第一,哲学心理学家对于心理现象缺乏验 证手段,不能够采取试验的方法来揭示人类心灵的本质特性和规律。第 二,哲学心理学家缺乏干预手段,无法对已解释的人类心灵理论进行量 化的控制,以及不能对研究对象本身属性的改变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后来,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就突破了哲学心理学的这两大缺点。科学心 理学不但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而且采用了一定的技术 手段对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干预。 1.3科攀£ 理学的诞生 l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的生物学、物理学和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的 迅速发展,为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19 世纪后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结合了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自然科学 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 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他把心理学作为一们 的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开来,正式成为一门的科学。从此,科 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索心灵奥秘,揭示人类心理现象和自身心理活动 规律的科学,帮助了人们认识自我,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在冯 特时期,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揭示心理学 内部元素的特性与规律。他认为心理学只是一门纯粹的科学,没有应用 价值,但是这种观点只持续了三四十年便走出了实验室,面向社会,服 务于大众。 1.4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科学心理学之后,进入了一段非常曲折的理论大爆发时代。当 时心理学的研究者大部分由哲学家扮演。由于各个心理学家的知识背 景不同,所以在研究心理学时,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的理 解也有所不同,继而出现了心理学理论的百家争鸣时期。正是由不同观 点、不同流派的理论相互交替,才推动了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代表这段 时期的标志性观点主要是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 分析观点和现象学观点。(1)生物学观点主要是以现在神经生理学的知 识结构作为背景,通过对人的生理机能的研究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认 为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种观点有它的不足之处。第 一,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主要是以纯生物学的观点和研究模式来建立心 理学的内容和体系,这是不全面的。第二,有关脑的机能的研究主要是 以动物或者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不能够真实的反映正常人的心理特 征。(2)二十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了行为主义观点。当时对人 的内部心理和意识的研究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认为只有能够观察到的 东西才能作为研究对象,只有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因此,行为 主义观点主要是通过对“刺激一反映”的规律来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 行为主义的理论成果,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3)认知观点 的提出是在心理学的发展中,爆发了一次重要的认知,它主张以信 .-———398.--—— 德提出了精神分析观点。精神分析就是通过解析人的潜意识层行为来 解释心理现象,即精神分析学派。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潜意识才是人精神 的主体,才能够全面的反映人的心理现象。它夸大了人的心理活动中潜 意识的作用,尤其是“性”(力比多)对人行为的绝对主导作用,并把人的 意识和无意识完全对立起来。(5)现象学观点是通过哲学中认识观和观 察法对心理学进行解释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对自我意识的如实 描述,认为对自然经验或直接经验的如实描述,就是对事物本质的还 原。现象学观点注重对人的心理的整体分析,强调内在因素的作用,这 点对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带有随意性、主 观陛,也不能准确的反映人心理的本质属性。 在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上不同派别、不同观点都有着自己的局限 性和不足。他们既有相互排斥的一面,也有相互补充的一面。直到二十 世纪中叶,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与发展,标志着科 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由于 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科学、人体解剖科学等各个科学领 域的交叉渗透,产生了许多新的边缘科学。这些新兴科学的诞生使科学 心理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2.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2.1第一阶段:1949—1966心理学的崛起时期 任何科学的研究和发展都有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当然心理学也不 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心理学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还没有 形成现代科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现代心理学是由西方科学心理学 传人的。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于1921年。直到1949年之前发表的有关中 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文章仅有l8篇,这些文章的观点很凌乱,没有统 一的指导思想,这段时期我们把它称为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准备阶段。其 中代表作品《佛教心理学浅测—从学理上揭示五蕴皆空》,是梁启超于 1922年6月3日在中华心理学会的演讲,已经被列入中国现在心理学 史的标志性大事之。1954年,著名的心理学家曹日昌撰写《中国心理 学历史遗产的研究方法问题》一文,指出了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要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且提出了三点建议(1)对 于历史的研究必须是批判的。其标准是科学性和人民性。(2)历史的研 究必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对于历史的研究必须要搞清楚历史背景。 (3)历史的研究必须与现实任务相结合,它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做到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上观点对于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1962年,由国家科委、科学院和教育部统一制定的1963— 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提出了十年的 规划方案。中国心理学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心理 学在中国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第二阶段:1966—1976心理学的停滞时期 在文化大时期,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中科 院心理研究所和各大院校心理教研室被撤销,在校的学生和各界心理 学研究者强制性接受劳动改造,有的被迫改行甚至受到。在这一时 期,心理学的研究完全处于停滞状态,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的发展。 2.3第三阶段:1978—1990心理学恢复发展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同志同志指出,“科 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摘去了心理学被四 人帮强加的政治帽子,恢复了心理学的名誉。经历了文化大之后, 百业待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也迎来了复苏与新生。随着1978年北京 大学心理系的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陆续成 立了心理系。1980年7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国际心理学 大会中,通过讨论一致同意中国心理学会加入国际心理科合会。 1979年《J 理学报》、《心理科学通讯》恢复了出刊。1986年高觉敷主编 的《中国心理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研究从先秦到近代以来中国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心理学思想通史性著作。1990年由燕国材主编,杨鑫辉、朱永新副主编 研究中偏重于对心理学理论的研究,相应的忽视了心理学应用。所有的 的《中国心理学史资料选篇》出版。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心理 科学,只有做到了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 学正处于恢复发展时期。在学科建设上,中国心理学史已被国家教委纳 合两条腿走路,才能称为一门成熟的科学。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 入了高校的教学计划,并建立了中国心理学史方向的心理学硕士学位 快,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来自社会与自身的压力,他们都希望心理学能 点。在这一阶段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奠定了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基础, 够为自己排忧解难。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者只是能够通过某个方面揭示 为心理学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内部规律,很少能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 2.4第四阶段:1990一今心理学高速发展时期 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这种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的实践相脱节的 随着心理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1990年中国心理学基础理论的研 现象,是中国心理学研究者应重视的问题。 究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以前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转向了认 中国心理学要想尽快的与世界心理学接轨,就必须克服心理学研 知科学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具有 究的“跟风与拿来”思想和心理学发展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两个问 代表性的新思想和方法,为中国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到了引导作 题。展望未来,在世界心理科学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更要加快我国心 用。同年,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陆续展开,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了具 理学研究的步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国的国情,创建出具有 有中国本土性质的理论模式和思维框架,标志着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 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范式,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究意识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发展,对世界心理 学多元化的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丰富,从而推动了全球心理学的发展进 参考文献 程。在科研成果方面主要有:燕国材1996年所著的《中国心理学史》、 [1]郭一岑.现代心理学概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1999年所著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2004年所著的《中国教育心 [2]潘菽.心理学概论[M].上海:北新书局,1932. 理学思想史》,杨鑫辉1994年主编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2002年出版 [3]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中国心理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的《中国心理学史论》,燕良轼1999年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概论》 心理学报,1982(1). 等。在教学和学科建设方面:2008年全国260多所高校拥有心理学本科 [4]潘菽冲国心理学的罂状和发展趋向[J]_心理学报,1958(1). 专业,108个单位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4个单位拥有博士学位 [5]曹日昌・心理学界的论争[J].心理学报,1959(3). 授予权。学科教材主要有心理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 [6]- ̄--筵等.中国心理科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理学、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全国高校心 17]Chen L.Topological—structure in visual—perception lJ J.Science, 理学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为心理学的研究培养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1982,218. 为中国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 8』Lin C.eta.1 Multiple Intdlig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 3.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 lJ J.Theory&Psychology,2003,6. 我国心理学研究经过了一段坎坷的发展阶段,在近年来已达到了 19jHuang X.30 vears of Chinese psychology since the reform and 一定的水平。同样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盲 opening—up[J J.psychologica1science,2009,1. 目的“跟风与拿来”。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研究什么、流行什么研究 [10]张侃.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 范式和研究工具,随即中国的心理学家就开始进行大量的翻译并引进, (2). 或者进行相应的模仿研究。当今许多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基本上是套用 [11]杨玉芳.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l中国科学基金,2003 西方心理学的概念、研究理论、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很少有中国的心 (3). 理学家提出新的,能让国际心理学认可的理论与观点。这种盲目的“跟 [12]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J] 风与拿来”思想,无疑阻碍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第二,在中国心理学的 江苏社会科学,1994(4). (上接第397页) 同时能够充分表达学校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与要求。 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对专业基本上没有,普遍的招聘条件集中在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尊重 政治面貌、学历水平、担任学生干部经历三个方面,对专业并无。学 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与权利,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能够得到学生的认 生管理工作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纯粹事务性的工作,它有很强的理论性, 同,可以把制度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诉求。 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知 1、制度制定的程序要民主。主要是要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 识背景,但我们辅导员准人的无专业性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可以通过合适的、简便的方式参与到规章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向学校的 建设在起点上就具有的非专业性。 主管部门表达自己的主张,让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能听到学生的声 2、注重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培训。我国目前学生管理工作 音。另外,对于已经执行的规章制度,学校的主管部门也要注意搜集学 队伍基本上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阶段,无法从理论高度进行工作的探索, 生的反馈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学校对这支队伍也是重使用,轻培养、重经验积累、轻专业培训。学生的 2、制度的内容要尊重学生合理的自由发展空间。学校规章制度要 日常管理涵盖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 避免对学生自身行为的全方面干涉,对学生管的过多、过细、过死,会人 方面,这些工作内容对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知识储备和综 为的造成学生与学校管理者之间一些无谓矛盾的出现,从而引起学生 合素质要求,可以说,学生管理工作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 对学校管理者的抵触心理,最终影响规章制度的管理效果。当然,避免 仅靠经验管理是无法承担这些工作的,对这支队伍进行系统的、连续的 对学生个人行为的过多干预,并不是说对学生放手不管,而是说要抓住 专业化培训十分必要。 学生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 3、注重激励。由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从事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 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这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 辅导员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增多,辅 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导员的心理压力空前加大,同时学生管理工作无可避免的会存在大量 3、制度实施的方式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任何规章制度都带有一 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大部分一线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无暇顾及自己 定的约束性与惩罚性,要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就要有一个把规章制度 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术能力普遍较弱,这无疑不利于高素质、专业 的要求内化为被管理者自身需要的过程,因此,学校管理者在规章制度 化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这时就需要高校从学校层面采取切 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对管理的 实措施,来激励和督促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向专业化发展。 作用和目的产生认同感,并A觉把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规范,而 不是简单的把规章制度公布给学生。 注释 (_二)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学生管理T作队伍 ①刘绿丝.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渗透人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 学生的日常管理看似是一项处理学生琐事的纯粹事务性工作,实 硕士学位论文,2007. 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性工作,要求相关人员要有现代的教育学、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51- 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知识背景,同时还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有 152. 较高的思想认识、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如何将 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所以,高校应从严把入口、注重培养、注重 参考文献 激励等方面人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富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专业化学生 [1]昊九海.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J].湖南 管理工作队伍,这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渗透人文关怀的队伍保障。 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6):11—13. 1、严格辅导员准人的专业。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主 [2]曹砚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继续教育研究. 力军,目前我国的辅导员招聘的基本学历要求都提高到研究生水平,辅 2009,(6):61—63. 导员队伍呈现 高学历状态,但高学历并不等于专业化。因为我国目前 一3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