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效益最大化”成为老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效益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运用。“效益最大化”也成为老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的效益最大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使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受益教育最大。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吃透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就一节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要适量适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其他两个维度目标得
以实现的依托。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上层的建筑。只有基座稳固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建得高大而牢固。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学生情况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课外延展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有许多语文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去做,似乎是课内外衔接,课内延展到课外。殊不知学生的课外时间也是有限的。恰当地延展到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该教的要教透,不该教的坚决不教。
三、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落实、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是学生收效最大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效益最大化,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一精读理解一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找到学生自己在阅读课文中的障碍生成学习目标,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解决预设本节课和生成的重难点目标,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达到。双基”落实,语文素养递进形成。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目标、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
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导人,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每个环节一定要咬住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策略。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总之,“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更是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鞭策动力。语文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选择有个性的教学策略,实现创新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不断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