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品】部编版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精品】部编版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3分)汉字积累﹣﹣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虐杀(nüè) 戌边 簌簌(shù) 不能自已 ..B.狭隘(aì) 狼籍 虔(qiǎn)诚 自怨自艾 ..C.鄙薄(bǐ) 宫闱 囿于(yòu) 举箸投笔 ..D.热忱(chéng) 交卸 模样(mú) 苦心孤指 ..2.(3分)词语积累﹣﹣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集体劳动中,我们要勇于挑重担,不能拈轻怕重。 ....

B.这套方案的亮点在于制定者反弹琵琶,提出了不同寻常的思路。 ....C.教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让每个学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D.球队的教练在他的球队失去决赛权时,首当其冲受到许多谴责。 ....3.(3分)名著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活不下去了,积极参与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后来上了梁山; 鲁智深本是军官,因为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

B.《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利里蒲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分为“高跟党”和“低跟党”两派。

C.《阿长与<山海经>》中,被“我”称作“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是没有 多少文化的阿长给“我”买的。

D.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在众神的帮助下,取得芭蕉扇,师徒顺利通 过了火焰山。

4.(3分)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了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 信仰,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谋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 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C.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 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5.(3分)语言应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 年 4 月 4 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 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 30%左右。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6.(3分)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朋友送小王一件礼物,小王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的礼物,我就笑纳了。” B.“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其中有不妥之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同学邀请你到他家做客,你说:“行,届时一定光临寒舍!”

D.“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7.(12分)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十五从军征》: ,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 。 ②《满江红》: ,八年风味徒思浙。 ,殊未屑! ③《朝天子•咏喇叭》:喇叭, ,曲儿小腔儿大。

④《风筝》: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 了。

⑤《纪念白求恩》: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益于人民的人。

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诗人描写孙权年轻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⑦《朝天子•咏喇叭》中表现吹之果的句子是: , 。

二、阅读(50分)

8.(12分)

父亲的背影 孙丽丽

望着父亲拖着沉重的步子,颤颤地下楼,我心头一酸,那挺拔的背影,只能在记忆里重现了。

那是一个初秋,新学期刚开始,父亲帮我交上学费,我上了两周课,但是头仍然撕裂般疼痛,无奈之下,只得继续休学。父亲在校办公室帮我办理手续,我心情极差,泪水顺着脸流了下来,好在长发遮住了多半的脸。父亲沉沉地说学费仅退了一半,看我一脸忧愁,他欲言又止,转而说:“身体恢复好,仍可继续上。”那时刚分责任田,生活很拮据。

父亲用自行车载我回家,他伟岸的背影,像一棵大树,罩住我,让我感到风雨再大也很安然。

去年,父亲半夜醒来,欲翻身,却感觉右半身麻木,母亲焦灼地打来电话,我立即将父亲送往医院,找熟识的医生,做了系列检查,发现心脏出了毛病。住院以后,医生嘱咐我每天务必陪着父亲去检查,还要细心观察父亲的病情变化,以免出现意外。 我每天编完稿,就匆匆往医院赶。父亲说:“我自己能去,你好好工作。”我说没事,他眼里仍是担忧。但倔强的父亲,坚持自己慢慢下楼,我跟在后面,望着他臃肿有点笨拙的背影,走路后脚跟抬起的艰难,一步一步扶着楼梯挪移着下楼,颤巍巍地落地,似乎脚下踩着海绵,我的心酸酸的。这一刻,我才意识到父亲老了。 终于,父亲自己从三楼走到一楼,大口喘着粗气,一脸胜利的微笑。

令人欣慰的是,几周后父亲的病情好转,然后慢慢恢复,我揪紧的心总算松缓了下来。

昨晚父亲打来电话,他要来我家。我中午下班回家,见父亲坐在楼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头发,朝我回来的方向张望,电动三轮车里,载着母亲菜园里的东西,苹果、梨子、眉豆、苦瓜、豆角……父亲源源不断地送来,是父母绵延不尽的爱。 父亲上楼后,喜欢半躺在床上,戴上老花镜找报纸看,他一张一张翻得极慢,一字一字地寻,像寻宝似的,我问父亲是否在找健康知识,他头也不抬,低声笑着嘟囔:“我怎么没找到你写的文章?”

我心头一热,忙捧上一沓装有样刊的信件,找出几份自寄来的报纸,父亲眼神异外欣喜:“这都是你写的?”我点头。父亲高兴地眯着眼睛读着,说:“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我给你扎羊角辫的情景。”

我想起陈凛在父亲陈逸飞百日祭祀后,对记者唏嘘感叹:“当你终于获得成功时,你所要证明给他看的那个人却离开人世,永远也看不到你的辉煌……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虽是小小的成功,但却给予父亲莫大的欣慰,于我很满足了。父亲开着电动单车缓缓离开小区,有点佝偻的背影,藏着无言的父爱。 (1)通读全文,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哪些事情?

(2)“我跟在后面,望着他臃肿有点笨拙的背影,走路后脚跟抬起的艰难,一步一步扶着楼梯挪移着下楼,颤巍巍地落地,似乎脚下踩着海绵,我的心酸酸的”句中的“一步一步”能否改成“一步步”?为什么?

(3)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处引用陈凛的感叹,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都写了背影,两文的写法有何异同? 9.(12分)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 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 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 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 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 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 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 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 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 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 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 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

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充实与宁静。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 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 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1)根据全文,请给本文拟一个适当的标题。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列举文章就中心论点分了哪几个层次进行了论述?它们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4)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10.(9分)《见字如面》和《朗读者》 材料一: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旨在 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 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见字如面》合集版每一集不但会集结多位明星读信,还会请出两位重量级文化嘉宾开 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带来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

《见字如面》合集版于 2016 年 12 月 29 日在腾讯视频上线播出,黑龙江卫视于 2016 年12 月 31 日播出。 节目列表(部分):

标题 你多么需要他那

点草莽精神 但愿迷途未远,

还能追回已

曹禺

黄永玉

写信人 黄永玉

收信人 曹禺

时间 1983 年 3 月

20 日

1983 年 4 月

2 日

张国立 读信人 王耀庆

逝的时光 有你们,中国是

不会亡的 鳄鱼,你不可以

和我一起生 活在这片土地上

《甜蜜蜜》这首歌,是我录唱最快的

材料二:朗读者

《朗读者》是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 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 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 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节目列表(部分):

播出时间 2017 年 02 月 18

期数 第一期

嘉宾 濮存晰 蒋励

朗读内容 老舍《宗月大师》 鲍勃•迪伦《答案在

风中飘扬》

陈寒

《诗经<小雅•采薇

>》

李亚舒

《约翰•克利斯朵

夫》

党争胜、杨俊峰

《沁园春•雪》

(材料来源:百度百科)

萧红 张秀珂 1941 年 9 月

20 日

归亚蕾

韩愈 鳄鱼 819 年(唐元和

十四年)

张国立

邓丽君 庄奴 1979 年 蒋勤勤

材料三:

记者:除了对文化的热爱,是什么契机,让您想到要在这时制作这样一档文化节目?董卿:我在电视行业已经二十二年了,到了去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的时候,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也到了一个扛起文化大旗、承担起文化传播职责和使命的时候,大背景 和我个人共同寻找到了一个默契点,所以《朗读者》在今年诞生了。

(专访《朗读者》制作人董卿)

“终于不用每周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以颜值为看点的真人秀,以犀利吐槽为主旨的综 艺节目了。”

(《见字如面》节目某观众)

(1)《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两档节目播出后,迅速成为广大网民和观众的热议话题,豆瓣 评分高达 9 分以上。根据上面的材料推测其原因,下列不符合的一项是 A.影视明星和业界名流作为特邀嘉宾助阵。 B.电视台和网络播放平台联合推出播放。 C.读物背后真实的人生故事和情感体验。 D.节目名称都取得生动形象、朗朗上口。

(2)有人评论,“《见字如面》和《朗读者》是时下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请结合上述 材料,简释“清流”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3)如果《朗读者》节目邀请你推荐一部名著,你会推荐哪一部呢?试结合自己说说推荐这 部书的理由。 11.(11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

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大之狱 狱: .③肉食者鄙 鄙: .④既克 .

既: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突出了曹刿的哪些人物特点? 12.(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结合全词,请赏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 (2)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三、综合性学习

13.(10分)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学校组织了“学习书法利与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

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幅岳飞《满江红》的书法作品,请指出他们各属于什么字体。

作品 1 作品 2

(2)小明同学想要报名学习书法,妈妈认为学书法会耽误他的学习,于是给小明选择了作文 辅导课。假如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妈妈呢?

(3)一起学习书法的同学小华发烧了,小华的妈妈准备明天带她去医院检查,请你代她给班 主任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四、作文(60分)

14.(60分)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印记,也许是母亲眼角的皱纹,也许是父 亲深沉的背影,也许是朋友真诚的笑容,也许是陌生人一个善意的举动…… 请以“他(她)的”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和校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读音、字形。

【解答】A.有误,“戌边”应写作“戍边”;簌(shù)应读“(sù)”; B.有误,“狼籍”应写作“狼藉”;虔(qiǎn)应读“(qián)”; C.正确;

D.有误,“热忱”(chéng)应读“(chén)”;“苦心孤指”应写作“苦心孤诣”。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读准字音,注意平时易错字的读音,

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一些事。在此处用在学生身上不当。属不合语境; 故选:C。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人物情节等。 【解答】ACD.表述正确;

B.有误,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不是“大人国”,应该是“小人国”;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4.【分析】该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解答】A.“人民的名义”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3.引用的内容是完整的句子,不是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关于说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5.【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意重复、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 【解答】A.没有语病;

B.搭配不当,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C.“大约”“左右”语义重复,应删 去一个; D.指代不明,句中“他”应该换成“王宾”或“张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6.【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解答】A.“笑纳”应该是请别人收下自己的东西,不得体; B.“斧正”是请人修改 诗文的敬辞,用在自己身上不当; C.“寒舍”是指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才用寒舍,不当。 D.表达得体。 故选:D。

【点评】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作答。

7.【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

①舂谷持作饭 不知贻阿谁(注意“贻”的书写)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苦将侬、强派做蛾眉(注意“蛾眉”的书写) ③唢呐

④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 天 ⑤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注意“鍪”的书写) ⑦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阅读(50分)

8.【分析】本文一共写了与父亲相关的四件小事,①父亲给“我”办理休学手续;②父亲生病,“我”精心照顾;③父亲给“我”送来蔬菜;④父亲阅读“我”的作品。正是这些平常的小事中表现了父亲对的我关爱和理解,同时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某件事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练。细读文本可知,本文按时间顺序一共写了四件事,按概括的

格式可概括为:①父亲给“我”办理休学手续;②父亲生病,“我”精心照顾;③父亲给“我”送来蔬菜;④父亲阅读“我”的作品。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情况下,此类题目的答案都是不能调换。原因中原词有拟换词没有表达效果,更能充分的表现人物的感情或是心理。结合句子的语境可知,“一步一步”表现了父亲下楼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性格中的倔强,而“一步步”则没有这种效果。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作答时,需先指明所用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和主旨分析其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或是情感即可。这句话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的文章后的满足和自豪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掌握。分析文章主旨时,需通读文本,根据文本的故事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即可,有时文本中会有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点明主旨,一般会出现在文末。章结尾处引用陈凛的感叹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要懂得关爱亲人,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比较两篇文章可知,这两篇文章的线索都是父亲的背影,背影里包含着父亲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但不同的是本文中的背影有对比,父亲“挺拔的背影”与“佝偻的背影”形成了对比,突出表现了父亲因为为我操劳而衰老,表现了我的痛心,而朱自清的文章中主要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因为此处最能表现父爱如山的主题。据此分析可作答。 答案;

(1)①父亲给“我”办理休学手续;②父亲生病,“我”精心照顾;③父亲给“我”送来蔬菜;④父亲阅读“我”的作品。

(2)不能。“一步一步”强调每一步,更能表现出父亲生病后走路的艰难,也突出了父亲倔强的性格,而“一步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阅读“我”的作品时的高兴和满足,为“我”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4)意在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要懂得关爱亲人,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

(5)相同点:两文都以“背影”为叙事线索,并贯穿文章始终,这“背影”中凝聚着亲情。不同点:本文既刻画父亲“挺拔的背影”,又描写其“佝偻的背影”,前后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呵护以及父亲的衰老;而朱自清的《背影》则重点描写父亲翻越月台时的背影。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9.【分析】本文第①段,阐述阅读力的重要性;接着②~⑤段,具体阐述阅读力就是精神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幸福力;最后第⑥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阅读的意义,并坚信:阅读,会让中国更有力量!

【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来说就是中心论点。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阅读的意义,并坚信:阅读,会让中国更有力量!据此来拟写标题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四段内容,从“《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中可知,属于道理论证;对本文的分论点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 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成功,阅读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四个分论点来看,“精神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幸福力”,它们之间很明显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4)本题考查议论文语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位置进行考虑。结合本文的末段,内容上,再次强调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中心论点;结构上: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篇末点题。 答案:

(1)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2)道理论论证,对本文的分论点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

调 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成功,阅读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3)文章从第 2 段到第 5 段四个段落分别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分论点,分别是精神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幸福力。这四个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4)由对阅读力的论述,得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提出中心论点。

【点评】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道理论证也包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情况,作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10.【分析】本题共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介绍《见字如面》栏目创办的目的、内容、播出时间及节目列表;材料二,介绍《朗读者》节目的内容与创办宗旨,并给出第一期节目列表;材料三,是《朗读者》制作人董卿对这一节目制作背景的介绍,以及观众对《见字如面》节目出现的评价。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BC.正确;

D.错误,《朗读者》节目名称并无修饰语,无“生动形象”可言;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语语境义的理解与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解答词语的语境义首先要了解其本义。“清流”本指清澈的流水。结合句子内容来看,其要表达的是《见字如面》和《朗读者》是时下综艺节目中的清澈流水,突出这两档节目与其他节目的不同。不同之处何在呢?根据材料一、二对这两档节目的介绍,可以《见字如面》“触碰那些依然 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二者以传承传统精神与文化为主要内容,并注意情感、生命美的展示;《见字如面》会有明星各神秘嘉宾的出现,《朗读者》也有

各明星嘉宾的出现,但出场的明星嘉宾并不以颜值取胜,而是以真情的诵读来吸引观众,正如材料三中观点的评价所言“终于不用每周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以颜值为看点的真人秀,以犀利吐槽为主旨的综 艺节目了”。

(3)本题考查名著推荐词的拟写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写出所推荐的名著,并根据阅读理解,抓住主旨介绍其值得一读的原因即可。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抓住保尔的钢铁般的意志与坚强的精神来阐述他对我们学习生活的激励作用。 答案: (1)D

(2)①从两档节目的列表可见,朗读书目和书信内容的选择均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 美;

②均扛起了文化大旗,承担起了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带领观众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 怀,传承本国文化;

③在喧嚣嘈杂的综艺娱乐节目大环境之下,不以明星颜值、制造话题、犀利吐槽等手段吸引 观众,而是通过一封信(一篇文章)、一位朗读者这样最朴素的方式呈现。 (3)示例:我推荐《简•爱》,这部书中简爱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行深深的打动了我,激励着我学。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此题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11.【分析】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觐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服和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能独自享用,一定把它拿来分给别人(近臣和亲臣)。”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每个人,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来保佑您的。”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意图),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同意追击他们。”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又为什么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案件。

③句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鄙,鄙陋,目光短浅。 ④句意为:已经战胜以后。既,已经。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狱,案件。虽,即使。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得清清楚楚),也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②重点词语:一,第一次。再,第二次。句意: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根据齐国来进攻时,他主动去见庄公,可知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爱国的人。根据他认为只有当权者“忠之属也”才可一战,可知他是一个有着深谋远虑的人。根据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可知他是一个善于把握战机,沉稳冷静的人。

答案:

(1)①参与②案件③鄙陋,目光短浅。④已经

(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得清清楚楚),也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②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3)①有责任心、爱国②洞察时政,深谋远虑③善于观察,把握战机④沉稳冷静,机敏 果断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12.【分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意思是:敌人尚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热泪白白地流。“泪空流”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不是词人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体现出诗人的一种沉痛、抑郁、无奈、悲愤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BD都正确;

C.有误,下片用典表现作者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的愤慨。 故选:C。 答案:

(1)“胡人还未消灭,鬓角先染白发,热泪白白地流。”这三个三字句形成排比,步步 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 (2)C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点评】这是一篇新诗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理解和概括诗词内容、鉴赏诗歌句子的作用,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

13.【分析】第一题考查书法字体的判断;第二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第三题考查应用文“请假条”的拟写。

【解答】(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判断。观察所给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作品一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应为楷书,作口二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应为行书。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以小明的身份来劝说妈妈;其次针对情况:小明同学想要报名学习书法,妈妈认为学书法会耽误他的学习,于是给小明选择了作文辅导课;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3)本题考查应用文“请假条”的拟写。请假条的格式与通知等应用文格式相似,前要有称呼,后要有署名与日期。其内容要写清请假的原因与具体时间,注意题干要求是“请你代她给班主任王老师”,所以要注意表述的人称正确。 答案:

(1)答案解析:作品 1 为楷书,作品 2 为行书。

(2)示例:妈妈,我想跟您商量一下学习书法的事情,可以吗?学习作文,确实能够提高我在考 试中的成绩,但是如果字迹工整、美观的话,也能让批改作文的老师更加赏心悦目,您觉得 呢?学习书法,还能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品质,再说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 一定会学好书法的,也不会耽误我学习的,您就同意我学习书法吧! (3)示例:

请假条

王老师:

小华感冒发烧了,明天要去医院检查,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此致 敬礼!

学生:某某某 2018 年某月某日

【点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四、作文(60分)

14.【分析】【审题立意】此题属于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入如“双手”、“肩膀”、“白发”、“微笑”、“眼神”等词,旨在抓住被描写人的某个特征或细节进行刻画,并通过 这个特征叙事,最后传递出你对他(她)的真挚情感。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某人的××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

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例文】

他的微笑

六月的初夏,是最美的一段风景,淡淡的沁入心田的风,带来一段最美的回忆,还有那烙在心底的最美的微笑。那时,云淡风轻,头顶着一汪蔚蓝的苍穹,时而飘过一两片薄薄的云,不久便弥散在其中,那骄阳下的时光,到现在都如此令人难以忘怀,不经意的想起这些,却勾起了藏在深处的两个身影。

夏天来了,游泳成为人们玩耍的主调,爸爸也带我去了海边,说是去玩玩,但是,如果早知道是他为了让我学会游泳才去的话,我一定会反抗这种折磨的,可惜啊……一到海边,他便拉着我匆匆换衣服下水,在水中,他犹如一条得水之鱼,翻腾着,溅跃着,看得我一脸的佩服。爸爸看见我如此,嘴角弯起了一个狡黠的弧度,“想不想学学啊?”我便像小鸡吃米般连连点头。

几分钟之后,我品尝了大自然调配的盐水,心里便咚咚地打起了退堂鼓了,刚欲离开时,爸爸一把拉住我,一个劲儿给我按到水里去了,挣扎着好不容易出水时,撞见了爸爸笑盈盈的脸,之间平日的忧虑。劳累老早便一哄而散,只有如孩童般的喜悦。我明白,这是躲不开的“悲哀”。

灿烂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回归大海是最美妙的事,但此时海边的浅滩中有两道人影,似乎是忽视了周围的一切,一个是我,一个当然是爸爸。我渐渐的进入了状态,对各种技巧,各种方法渐渐熟悉起来,爸爸不出所料的一改脸色,转之为严肃,指导着我。但我偶尔会被呛得剧烈咳嗽,这时望向他时,他便会游过来,拍拍我的背,递给我一个微笑,就再次游开,继续指导,搞得我莫名其妙的,嘀咕着真是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不过也总会在这时,有了一种感觉,不知何处而来的感觉,我便以此为动力,致力于练习,在水中翻腾,一次次精疲力竭,化为又一次次的努力,沉浸于此,未曾注意爸爸脸庞上的线条变得越发柔和,上扬的嘴角不住的表达着喜意,构成了于油画《父亲》截然不同的画面。

我忽的一下钻出水面“终于没喝到水了!”忍不住沾沾自喜起来,然而,下一刻我的表情便凝固了,“水下灵活度太差,继续,到我满意为止。”爸爸的表情再次被严肃取代,看了我一会儿才抛出这句话。我犯着愁,心中叹着:Mygod!这是要培养运动员么?继续吧!我可不想出啥事儿……过了很久了,到现在我常常会回想起当时要走的

时刻:我练着练着突然“消失”,再突然从爸爸背后跳出来时,爸爸脸上布满的惊讶,成为了我的一个笑料,而他最后脸上挂满了微笑,让我感觉久违的又“神秘”的微笑,令我找到了之前力量的源头,原来,爸爸对我的爱,甚至宠溺,时时绕在我的身边,那天的学习,让我捕捉到了爸爸深藏于心的最美的微笑。

他的微笑,仿佛是无尽沙漠中的一抹翠绿;仿佛是炎炎烈日下的一整凉风;又仿佛是茫茫黑暗中的一处光亮,他的微笑,化为一股斗志,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始终陪伴着我,坦然的,向前方,向未来,缓缓走去……

【点评】这篇文章开篇点题,中间部分叙述“我”和爸爸去海边游泳的事,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文章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值得一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