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案】
【学习主题】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课时)。 【设计者】
刘月英
【课标要求】(2011版)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4.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解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完成背诵知识清单的填写,复习巩固强化学生记忆。
2. 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展示复习成果,达到学生掌握本单元整体知识的目的;同时参照课件PPT完善知识清单。
3.通过精选试题的训练,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重点研读史料,让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4.通过精选中考题题的训练,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决胜中考。 【评价任务】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知识清单填写。(检测目标1)
2.学生组内合作,检查知识清单完成情况;组间竞赛共同梳理单元知识脉络;同时参照课件PPT检查遗漏知识点。(目标检测2)
3.通过学生完成PPT中【探究思考】——核心素养落实篇章:【时空观念】两道选择题,一是让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时间,二是让学生通过所给图片掌握北洋海军覆没的地点。(目标检测3)
4.通过学生完成PPT中【探究思考】——核心素养落实篇章:【历史解释】两道选择题,一是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二是理解清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目标检测3)
5.通过学生完成PPT中【探究思考】——核心素养落实篇章:【史料实证】三道题,让学生知道文字和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史料,通过对文字、图片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帮助大家寻找试题的解答,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阅读史料的能力。(目标检测3)
6.通过学生完成PPT中【习题训练】——对接中考走势篇章,把握中考命题的走向,决胜中考。(目标检测4)
7.通过自主完成【同步测试】检查学生对整体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目标检测1.3.4) 【学法建议】
1. 本单元是部编版义务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因为这是初三一轮复习,更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巩固,所以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教师重点点拨,强化学生的记忆。中考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在这种学情之下,我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答题技巧上。
2. 通过自主学习等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提升合作团队意识,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史料解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3.学历案中,A组学习内容为合格要求,B组为较高要求,可根据需要选择完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课前阅读教材自主复习,梳理和巩固内容,完成知识清单的填写(见知识背诵清单)。(检测目标1)
设计说明: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复习,提前熟悉知识,可以明确学习任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做充分准备。
二、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基础知识检测
组内检查,组间竞赛,教师补充,完成下表。(检测目标2) 表一:四大战争(检测目标2) 战争名称 原因 发动国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实 结果 失败原因 影响 启示 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采用表格方式,一目了然,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复习完成知识巩固的情况,也可以检查被遗漏的知识,成果的展示方式:组内代表口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关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参照: 战争名称 原因 鸦片战争 为了打开中国 的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甲午中日战争 为实现征服、 侵略、称霸的 梦想 发动国家 抗争史实 英国 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 林则徐虎门销烟 太平军抗击洋队 邓世昌 黄海大战 结果 失败原因 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清的、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开始沦为… 近代史的开端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启示 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才能避免悲剧再次重演;中国人民的精神 表二:归纳比较三大条约(检测目标2)
条约 时间 地点 背景 内容 割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设计说明:通
赔款 开放口岸 其他 影响 共性 —— 过表格形式归纳三大条约的内容,学生更能够清晰的比较出他们的异同点,更容易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组间竞赛,教师点拨,激发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参照:
条约
时间
地点
背景
清战败
内容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放二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禁止反帝、允许驻军、划定使馆界 割地 岛 辽东半岛、、澎湖列岛 鸦片战争清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清战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 日本马关 北京 1842年 15年 1901年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沙市、重庆、苏州、 口岸 上海 其他 协定关税 1 影响
共性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建社会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都有巨额的赔款;都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等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开 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中 国 近 代 化 历 程 第 一 阶 段 第 二 阶 段 第 三 阶 学习西方 历史 事件 领导 阶级 思想 主张 性质 意义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段
设计说明:采用表格形式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件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以及探索过程的特点,成果展示方式:组员口述抢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目标检测1)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参照: 中 国 近 代 化 历 程 第 一 阶 段 学习西方 历史 事件 洋务运动领导 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思想 主张 性质 科 学 技 术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以制夷)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 第 二 阶 段 政 治 制 度 思 想 文 化 戊戌变法(18年) 辛亥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派 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 第 三 阶 段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 思想运动 学习任务(二):完成检测试题,落实巩固中考中所必须的核心素养。(目标检测3)
设计说明:通过历年中考题题和改编试题的探究,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解析试题,寻找关键字词和考查知识点,组织解答;对于难题解决不了的,组内提出,组外合作,共同解决。
探究思考一:核心素养落实【时空观念】 (目标检测3)
(2019·湖南衡阳)1.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如下所示,( )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B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通过战争时间轴,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析】14年到1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B。
(2019·四川内江)2.右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 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C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威海卫战役的相关知识。
【解析】14年,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5年,日军海陆两路进入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灭,威海卫位于图中③处。
探究思考二:核心素养落实【历史解释】 (目标检测3)
(2019· 东烟台)1.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 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D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考点】本题以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为为依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析】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年起,活跃在 东、直隶一带(华北)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动——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为期不过三个月,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下失败。故选D。
(2019·浙江宁波)2.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
了一 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C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考点】考查想《辛丑条约》的影响。
【解析】居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动,清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这说明了材料中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地步了”,固选C。
探究思考三:核心素养落实【史料实证】 (目标检测3) (一)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为了辅助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采取商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起初只有3艘轮船,1876年增加9艘,1877年总数达到30艘,使中国轮船吨位增至400万吨左右,约占中外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成立后十年间,营业净收入由81000两白银增长到910000两白图二: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1882年后,上海成立了一些缫丝厂。1878年,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广州商人合股设立造纸厂,采用机器造纸。天津自来火 成立于1886年,由官绅杨宗濂、买办吴懋鼎、淮军将领周盛波等合资设立。此外,还有制茶、制糖、制药、碾米、玻璃等近代工业出现。
(1)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_ (2)根据图一文字介绍,写出轮船招商局的企业类型。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1)可从创办企业名称、目的、时期、方式、规模创办者等方面作答。例如:为了辅助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天津电报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属于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十年中,营业净收入增长迅速、继昌隆缫丝厂是华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等等。(2)从材料一中“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工业”可知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
【解答】(1)信息一:为了辅助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天津电报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属于民用工业;信息二: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十年中,营业净收入增长迅速;信息三:继昌隆缫丝厂是华商人陈启源创办的。(2)民用工业。(3)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2019· 东聊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
阶段 第一阶段 器物阶段 第二阶段 名称 内容 器物设想 器物实践 君主立宪设想 君主立宪实践 民主共和设想 民主共和实践 第三阶段 思想阶段 欧美资本主义思想 苏俄社会主义思想 时间 1840 年—1850 年 1850 年—15 年 19 世纪 70 年代—18 年 18 年 14 年—1911 年 1912 年—1927 年 1915 年—1926 年 1918 年—1926 年 ——摘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1)表格中的“器物”代指什么?(2 分)写出“第二阶段”的名称。(2 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 1920 年前后推动“苏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因素。(2 分) (3)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2 分)
【解析】(1)根据表格中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器物”代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阶段”的名称为制度阶段。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前后推动“苏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因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 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十月的影响;近代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等。
(3)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和新文化运动,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先进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程。由设
想到实践,由被动到主动;探索群体具有广泛性;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探索的过程 也是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不断激发的过程等。 【解答】
(1)“器物”: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 分)名称:制度阶段。(2 分)
(2)因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 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十月的影响;近代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2 分。每点 2 分,答出 其中 1 点即得满分。)
(3)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 及里;由设想到实践,由被动到主动;探索群体具有广泛性;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探索的过程 也是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不断激发的过程。(2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1 点即得满分。)
(三)为了纪念戊戌变法运动,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戊戌变法人物图片展,分类展出了戊戌变法有关的人物图片。试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请你替博物馆工作人员完成以三幅图片的分类工作。
①主张变法:
②支持变法: ③反对变法: (当时清朝大权掌握在以其为首的顽固派手中) (2)如果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对于戊戌变法,你会如何介绍的?
【考点】本题是以重要历史人物推为切入点,考察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析】(1)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光绪皇帝没有实权;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袁世凯的出卖;脱离了人民群众,最终失败。戊戌变法就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2)可以从戊戌变法的序幕,领导人,维新活动,变法内容,结果意义等等方面介绍。
【解答】(1)①康有为②光绪帝③慈禧(2)资产阶级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
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他们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它是一场试图通过改革来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学习任务(三):完成中考题题或改编试题,从中把握中考命题的走势,决战中考。(目标检测4) 设计说明:通过历年中考题题和改编试题的探究,把握中考命题的走势,决战中考。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解析试题,寻找关键字词和考查知识点,组织解答;对于难题解决不了的,组内提出,组外合作,共同解决。(目标检测4)
【习题训练】——对接中考走势(目标检测4)
(2019·湖南益阳)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岛给英国
③清赔偿白银 4.5 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考点】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点,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岩片战争期间,英法火烧圆明园;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规定个岛给英国;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赔偿白银4.5亿两;15年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由此可知正确的额顺序是②①④③,固选B。
(2018·张家界)2.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C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
【考点】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的影响。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选C。 3.材料题:
[2018·长沙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理衙门大臣在议事 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机构,一些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所有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明治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年正式颁布,1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改革上,明治设立工部省,管理矿 、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 【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2)材料二中的“变法维新”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变法内容的角度,解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 【解析】(1)观察材料一图片中的关键词“总理衙门大臣在议事“”“自强”“求富”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2)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熟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就不难得出解答。
(3)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根据材料二可知,戊戌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4)考查运用对比解析法学习历史,难度较大。
【解答】(1)洋务运动。揭示了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本质。
(2)在经济上,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4)对比两则材料中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措施中没有提及立、开国会、设议院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而明治维新组建议会、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三、课后检测 A组(巩固学习)
【同步测试】选择题(1-5) B组(拓展学习) 【同步测试】非择题6 【学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