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4.《灯笼》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4.《灯笼》导学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4.《灯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相关的各情节有序的结合在一起的。(难点)

3.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及升华。(重点)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灯笼》。 二、了解作者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三、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四、文体知识

散文: 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

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自学指导,预习题。 1、字词学习

(1)请给下面加点红色的字注音。争讼( ) 领域( ) 思慕( ) 熙熙然( )(2)解释下面词语。 争讼: 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领域: 褪色: 熙熙然: 暖融融: 马前卒: 人情世故: 自学指导,自主探究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斡旋( 褪色( )静穆( 怅惘( )

) ) (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2-11)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了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12)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

2、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4、自由读3-9自然段,思考: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5、结合2-9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6、自由读10-11自然段,思考:关于宫灯的想象和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7、拓展延伸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2)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8、结构梳理 9、主旨概括

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

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自主练习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吴伯箫的创作道路。 2、课外阅读《吴伯箫散文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