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9加几
教学目标
1.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9加几的算理,正确计算9加几。 2.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9加几的算理。
教具学具
桃,10个格的盒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凑10游戏。
两人进行,甲:“我出9。”乙:“我出1。”甲和乙:“9和1凑成10。” 2.填空。
3.计算。
9+1+4= 9+1+7= 9+1+5= 9+1+2= 二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1)帮小猴数一数,这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小猴在盒子里放了几个苹果?盒子外面有几个?你能帮它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吗?(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9+4=?)
2.操作、探索、寻求方法。
(1)怎样计算9+4呢?利用学具,各小组操作、讨论。 (2)汇报。
①数一数就知道了。
②把9凑成10,就能知道了。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3)重点教学第②种方法——“凑十法”。
①请学生到视频投影下操作:盒里有9个苹果,盒外有4个苹果,从盒外的4个苹果中分出1个放在盒子里,与9个凑成10个,盒里的10个苹果和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13个苹果。
②请全体学生自己操作一遍这个过程。 ③抽象过程。
老师:9+4=?我们把4分成1和3,把1和9凑成10,10加3得13。(边归纳边板
书:)
请学生看板书自由说过程。 (4)巩固“凑十法”。
教材第88页的“试一试”:先圈出10朵,再填一填。
这道题学生操作,把板书设计 9 加 几 9+4=?
填完整,再汇报交流。
重点掌握:“凑十法”。
课后反思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2.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3.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运用鼓励性教育,这样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兴趣,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