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环境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环境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来源:百家汽车网
主国里生研究2017年8月第10卷第8期 ・药物・ 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环境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211198 褚淑贞 王恩楠余紫君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江苏南京【摘要】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性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创新药物市场准入过程中利益相 关者的行为需求,得出以和药品企业为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的核心和供给群落,患者和医疗机构为需 求群落的创新药物市场准入各利益相关体相互作用机制,并构建上述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创新药物市场准入 环境模型。结合我国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的现状,为激励创新药物市场准入各利益相关主体,优化我国现 有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环境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创新药物;市场准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7.08.006 A review on the policy environment of innovative drug market access:A stakeholder’S per- spective CHU Shu—zhen,WANG En-nan,YU Zi ̄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119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externalities theory and marginal utility theoy,tr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al need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access of innovative drugs.It also draws out the cor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the policy of access to innovative drug market and supply to the community,the patients,and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enter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arious stakehold— ers in the innovative drug market for the demand community and construct the above--mentioned stakeholder perspec-・ tive Innovative Drug Market Access Policy Environment Mode1.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innovative drug market access,the present study puts forward to encourage innovative drug market acces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y,to optimize the existing innovative drug market access policy environment to make referenc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Stakeholders;Innovative drugs;Access to market 创新药物的市场化进程,决定创新研发回报率, 影响研发主体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目前我国重视 创新药物研发投人,截至2015年,创新药物经费投 审核、卫生部门或医联体统一招标、医院采购到真正 惠及患者的漫长进程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利 益权衡错杂交汇。本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创新药物市 入427.95亿元,较2010年的131.40亿元,年均增长 率高达37.61%。…然而创新药物的经济转化效率并 不理想,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药品投入产出比 为1.67%…,而美国投人产出比高达13.37% 。 场准人过程中相关主体及其相互作用机理,构建有 效激励创新药物市场准人的环境,平衡各利益 相关主体需求。 创新药物市场化不仅需要实现对药物设计本身的创 新,更需要满足创新药物从研发到市场化链条中各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创新药物经过国家医保目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I67) 1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1.1利益相关者理论 狭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股东中心理论,认为 作者简介:褚淑贞,女(1965年一),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产业经济。E—mail:csz77844@163.eom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August 2017,Vo1.10 No.8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财产是由他们所投入 新药物的需求群落即医疗机构和患者。 2.1机构 的实物资本形成并承担企业的剩余风险,理应成为 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 4。而广 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所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担了企业一 作为创新药物环境创建的核心群落, 其决策行为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综合医疗卫 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一方面作 为创新药物市场准人体系的制定者,其出发点 定经营风险的主体均为利益相关者。 此后,Free— man与Clarkson的表述则更具代表性,其认为“利 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 在于通过充分发挥的导向作用,激励医药企业 进行创新药物上市以及医疗机构和患者使用,提高 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强调利益 相关者与企业间的关系,对企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 影响的均可以作为利益相关者。_5 有国内学者结合 上述观点,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 行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 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受到企 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强调专用性投资和利 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联性,被众多学者所认同和引 用 J。结合专用型投资以及行为主体关联性,本研 究将创新药物市场准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定为 机构、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及患者。 1.2我国创新药物市场准入阶段划分 在创新药物市场准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们从 利益相关者视角做出了相关探索性研究。Balotsky 从三个利益相关者群体视角重点探讨价格战略与药 物研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创新药物价格最大化在 降低产品开发风险的同时保障了医药企业的利润 率,有助于激励创新。l8]我国创新药物从研发到到达 患者手中,需要经历新药申请注册审批、各省物价局 备案、备案采购和集中招标采购以及医院进药等流 程,因此我国创新药物及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 集中于知识产权、药品定价、医疗保障及招标采购等 四个环节。[9-121 综上,本文将从、新药企业、医疗机构和患 者视角,从创新药物知识产权保护、药品定价、医保 目录准人、药品招标采购四个方面对我国创新药物 市场准人环境进行深人剖析,最终构建基于利 益相关者的创新药物市场准入激励模型。 2我国创新药物市场准入利益相关主体分析 在上述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将创新药物市 场准入各环节中的关键利益相关主体划分为三大 类,即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环境的制定者即核心群落 机构、创新药物的实际供给群落即医药企业、创 群众健康效益的同时带动医药卫生产业的平稳发 展。而另一方面,作为公共卫生资源的提供者,其所 建立的创新药物准人体系在保障公民基本健康 权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创新药物的经济性。由于公 共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在创新药物市场准入政 策体系建立过程中通过药品定价、医保和招采等方 式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卫生经费支出。 2.2医药企业 作为创新药物供给方的医药企业,需要通过创 新药物市场准入而获得经济利益。作为创新药物准 人影响的直接受体,医药企业的诉求包括强化 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研发人员权益,增强企 业新药定价自主权利,放宽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条件 以及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给予一定优惠等。由于医药 企业是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直接供应主体,医疗机构 和患者对于创新药物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越高,越能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 效益,激励企业创新药物研发并积极调整新药市场 准人方向以更好地适应市场。 2.3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的行为需求是通过创新药物的使用提 高患者健康效益,同时对患者使用创新药物进行治 疗而获得合理报酬以维持医疗机构正常运营。由于 目前对于我国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不足以支撑其正 常的经营管理,因此我国公立医院仍需通过日常诊 疗进行盈利。虽然我国目前实行药品的“零差率”政 策,从表面来看医疗机构已无法从药品销售中获取 利润,但当补贴或医疗服务无法维持医院正常 运转,或医药代表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时,药品销售 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链条仍难以彻底断开。因 此,相较于普通药品,医疗机构及医生更倾向于多开 创新药等高价值处方药获取利润。 创新药物由于其研发投入成本较高,虽然能够 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健康效益,但一般经济成本较高, 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是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图1)。 创新药物经过统一招标采购进入医疗机构,且医生的 处方行为将直接关系到患者健康和经济利益,通过医 保报销制度间接影响公共卫生资源的使用。而医 疗机构作为理性经济人,通过其处方行为达到经济利 益和处方效用最大化,因此,创新药物使用过程中,当 社会边际成本和个人边际成本相同时,将追求个人 效益的最大化。当创新药物使用量为Q 时,边际社 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持平,而当创新药物使用量 增加到Q 时,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个人收益才能持 平,因此医生决定的使用量会高于社会对创新药物 的最佳需求,以增加自身利益。 B 图1创新药物使用的负外部性 2.4患者 患者对创新药物的诉求不但包括创新药物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更包括其经济性。因此,经济基础不 同的患者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和经济需求, 在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时会综合考虑其药物效用最大 化。R 、R’代表不同经济水平下患者的药品费用预 算线,且R <R ;U。、U:表示药品效用的无差异曲 线,且U <U:。在图2 中,假设A和B分别为治疗 同种疾病的创新药物和普通药品,A药品价格高于B 药品。假设医生面临同样病情的两个患者,给患者 开设处方使其均达到较低的u 效用无差异曲线时, 有q 和q 数量的两种药品组合,此时患者效用为 E ;而随着患者预算的提高,当达到更高效用曲线U: 时,获得高效用E:时的药品组合为(q’ ,q’ )。从 图中可以看出,Aq (q -q’ )明显大于Aq (q 一 q’ ),说明当达到较高健康效用E 时,创新药物A 增加的量显著高于普通药品B。因此可以得到,从患 者需求来看,当患者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并愿意 支付更多的药品费用时,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更多的 创新药物,给自身带来更高的健康效益。 生旦卫生研究2017年8月第10卷第8期 QA 图2不同药品费用预算对药品效用的选择 3创新药物市场准入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 相互作用机制 3.1利益相关主体相互作用机理 3.1.1核心群落作用机制 作为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环境建立的核 心群落,在整个创新药物市场准人和流通体系中占 有主导地位。在核心群落内部,不同机构部门 间也相互作用。由于目前我国实施以药物经济学评 价为基础、多方参与的创新药物价格谈判机制,创新 药物价格由机构与新药企业和专家等谈判制 定。由于当下创新药物大多进入医保,为合理降低 创新药物价格,减轻医疗保障及患者经济负担,目前 创新药物医保价格主要由医疗保障部门代表机 构进行谈判,因此谈判确定的价格不仅与价格部门 相关,更与医疗保障部门密不可分。 医药相关部门及其营造的创新药物环 境,对于医药企业等供给群落进行创新药物上市行 为有重要影响: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影响医药企业在 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各类批件申请、批准进程,新 药能否获得临床及生产批件、申请周期长短,不但影 响到创新药物的专利保护期,更关系到新药后期进 入市场后的医药企业的销售盈利;价格管理部门及 直接关系到创新药物的价格制定以及新药企业 的盈利空间;医疗保障和招标采购部门及相关 直接影响新药企业的创新药物能否进入医保目录以 及决定新药能否在竞争激烈的药品市场获得一席之 地。对于患者和医疗机构组成的需求群落而 言,影响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 药物谈判价格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经济和健 康利益,极大影响患者是否使用药品;二是招标采购 部门配合医疗机构进行创新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在 确保药品质量及疗效的同时,以合理价格进入医院; 三是医保管理部门则通过医保报销制度影响患者对创 Chinese Joumal of Health Policy,August 2017,Vo1.10 No.8 新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创新药物是否参与报销及报销 比例能够从经济的角度影响患者的购药行为。 3.1.2供给群落作用机制 —————————、‘  ,创新药物企业作为创新药物的供给群落,其研 发情况反过来影响药品专利保护部门审批流程,对 于部分特需创新药,具有审评报批的“绿色通道”。 其中创新药物生产经营企业作为创新药物主要供给 和销售群落,其生产和经营的创新药物种类、质量、 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直接影响招采部门在进行药品 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制定。创新药物经营企业直 接销售对象为医疗机构,虽然创新药物需要经过统 一再_ 葫 图3创新药物市场准入各利益相关体相互作用机制 招标采购进入医疗机构进行销售,但医疗机构作 3.2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创新药物市场准入 环境构建 为药品销售终端,经过招标采购仅仅是药品进入市 场的第一道门槛,创新药物真正由患者购买,需要经 过医生的指导,因此新药经营企业会雇佣医药代表 与医生进行学术交流,为医生用药提供信息支持的 同时促进创新药物销售。 3.1.3需求群落作用机制 在确定创新药物在市场准人过程中各利益相关 主体的相互作用之后,创建创新药物市场准入环境的 作用在于为创新药物提供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实现 满足市场用药需求和激励创新主体持续研发的双重作 用。在这一阶段,创新药物市场准人环境的构建核心 在于通过系统中“无机环境”即“环境”的构建,使 患者和医疗机构共同作为创新药物的需求群 落,二者相互作用。医疗机构通过向患者提供医疗 服务而开具药物处方,患者进而选择是否购买创新 各利益相关主体积极进行创新药物市场准入。一方面 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创新药物需求方(医疗机构、患者 等)对创新药物的临床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使生 药物;而患者的健康利益和经济诉求反过来同样影 响医生是否采用创新药物进行治疗。随着我国医疗 态系统中的创新药物供给方(研发主体等)能够获得 应有的收益并促进创新药物的持续研发。最终通过 “无机环境”的构建满足创新药物的消费需求,并 在导向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创新药物研 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值回报(图4)。 保障的全覆盖,除了内部的相互作用,创新药物的报 销比例会影响患者对创新药物的使用,同时患者使 用创新药物的数量和费用影响医保管理部门对创新 药物的报销预算和下阶段的财政支持。 专利保护部门 ,意蹶.搬褥 /卜 价 毒攒格据管 理鼬部嬲门广7 薯 t|。i|甓 一 盘 鲴馏,癣,,7 憾避茺机蒿l:境饿化 图4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下创新药物市场准人环境 史国里生 2017年8月第l0卷第8期 具体来说,构建有效的创新药物市场准人 环境需要通过建立创新药物市场需求导向机制,使 谈判增补机制,不但能使新药研发主体得到合理的 经济回报,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机构将医疗机构及患者的健康需求反馈到市场 准入中。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市场准入环 境,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专利期的适当调整、谈判 机制合理制定新药价格、招标和采购的优惠以 及医保的支持等激励新药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 进行创新药物研发和上市,同时有效保证医疗机构 及患者的经济和健康利益。通过有机群落和无机环 境之间信息的循环反馈,不断完善我国创新药物市 场准人环境,进而满足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需求促进 整个创新药物市场优化升级。 4建议 4.1缩短创新药物审评审批周期,提高我国创新药物 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我国创新药物临床及生产批件的大量积压,直接 导致我国上市的创新药物专利实际有效期比欧美等国 短4—6年,影响供求主体即新药研发及生产企业的积 极性。因此应针对创新药物的注册审批流程及审批各 环节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力求提 高创新药物注册审批审评效率。此外,针对我国创新 药物数据保护制度不完善及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应 加大创新药物支持产权保护力度,着力满足新药研发 及生产企业的创新药物市场独占需求。 4.2明确界定我国创新药物的创新级别。建立健全药 品价格谈判机制 我国由于未能明确药物自主创新级别,部分创 新药物未能享有专利药和独家药品的定价权利,在 进行价格谈判机制时处于弱势地位,或只能通过市 场调节自主定价。因此应明确划分我国创新药物的 创新级别,同时建立健全药品价格谈判机制,鼓励各 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参与谈判。通过药物经济学评 价,提高创新药物的经济性,在弥补供给群落研发投 人的基础上,合理压缩创新药物价格水分,在满足患 者健康诉求的同时降低其经济负担。 4.3建立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定期增补机制,满 足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经济及健康需求 激励创新药物研发主体积极性,为创新药物进 人医保目录设置“绿色通道”。我国基本医疗目录更 新频率低且遴选标准对创新药物尤其高价值创新药 物不利,延缓创新药物供给群落的研发上市进程和 积极性。通过规范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标准谈 判流程,努力完善并建立创新药物进人医保目录的 4.4招标采购过程中重视药品的创新科技含量。鼓励 招标采购创新药物 我国各省招标采购流程不一,且采购周期较长,使 得我国创新药物在注册上市后往往经过3年才能正式 进入临床应用,不但消耗了创新药物的专利保护期,使 得新药研发及生产机构利益受损,也延缓了患者对创 新药物需求的满足。今后应着力改善药品招标采 购环节中唯低价是取的现象,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结 果对创新药物的质量效果进行合理认证,扩大创新药 物招标采购范围,缩短其进人医疗机构的周期。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16. [2]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Busin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2014[EB/OL].(2016- 01-01)[2016—08-02].https://www.ns ̄gov/statistics/ 2016/nsf16315/nsf16315 [3]Grossman S J,Hart O D.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 ship:A theory fo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Joum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4):691-719. [4]Hart O,Moore J.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Journal fo Political Economy,1990,98(6):1119-1158. [5]Freeman R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6]Blair M M.For whom should corporations be run?:An eco- nomic rationale for stakeholder management[J].Long Rarige Planning,1998,31(2):195-200. [7]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 经济与管理,2002(24):13-18. [8]Balotsky E R.Where strategy and ethics converge:Pharma— ceutical industry pricing policy for medicare part D benefici— aries[J].Journal foBusiness Ethics,2009,84(1):75—88. [9]刘昌孝.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药物研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J].中国药房,2012(22):2017-2020. [10]常峰,罗修英,崔鹏磊.典型国家基于价值的新药定价 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新药杂志,2015(18): 2047—2051. [11]崔孟殉,彭奕,赵瑾,等.国内外新药进医保目录的比 较研究及对我国相关建议[J].药学实践杂志, 2011,29(3):226—228. [12]马爱霞,赵力利.浅析我国创新药物的市场化障碍及其 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356-358. [收稿日期:2017—05—04修回日期:2017—06-22] (编辑赵晓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