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即兴伴奏阶梯教程》
教学设计
教材:《儿童歌曲即兴伴奏阶梯教程》(广东教育出版社)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级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班共_____人 时间:_______年第__________学期
单元目标分布及课时分配
课 1 2 3 课题 C大调歌曲 G大调歌曲 F大调歌曲 C大调、G大调和F大调 D大调、A大调和 E大调 bBbE大调和bA大调、大调 bD大调和bGB大调、大调 4 5 6 7 8 9 小调歌曲 副三和弦 10 低音和弦伴奏音型 11 长琶音伴奏音型 12 大小调交替和开放排列的分解和弦音型 13 宫调式和羽调式 14 徵调式 15 商调式和角调式 和弦的借用与副属和弦 主持续音、属持续音17 与属前和弦 18 不带旋律的伴奏 16 教学目标 1.理解C大调的音阶和主属和弦; 2.理解和弦的织体形式; 3.学习用主属和弦为C大调歌曲配伴奏。 1.理解G大调的音阶和主属和弦; 2.学习用主属和弦为G大调歌曲配伴奏。 1.理解F大调的音阶和主属和弦; 2.学习用主属和弦为F大调歌曲配伴奏。 1.理解C大调、G大调和 F大调的正三和弦,能熟练弹奏这3个大调的近位置正和弦连接; 2.用正和弦为歌曲配伴奏; 3.初步掌握完全终止和不完全终止两个终止式。 1.理解乐句与终止式的关系; 2.学习使用终止四六和弦以及IV级和弦的第二转位; 3.掌握六个大调的正和弦以及终止四六和弦。 1.学会使用流动低音,巩固终止四六和弦的用法; 2.理解和弦外音,会运用于伴奏实践; 3.掌握bB大调、bE大调和bA大调的正和弦(含Ic)。 1.掌握流动低音和终止四六和弦的用法; 2.掌握B大调、bD大调和bG大调的正和弦(含Ic)。 1.理解小调式歌曲的正和弦以及和声配置方法; 2.注意区分相同的和声进行的和弦位置微调及其带来的音效变化。 1.理解副三和弦,学会使用大调副三和弦; 1.掌握低音和弦的用法,根音低音,和弦近位置连接; 2.巩固副三和弦的用法。 1.掌握长琶音的伴奏型; 2.复习巩固小调正和弦以及大调副三和弦的用法。 1.理解大小调交替的现象; 2.掌握开放排列的分解和弦音型。 1.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配置特点; 2.为宫调式和羽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1.理解徵调式的和声特点,会为徵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1.理解商调式的和声特点,会为徵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2.理解角调式的和声特点,会为徵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1.学会借用同主音大小调和弦的和声方法; 2.学会在伴奏编配中使用附属功能和弦。 1.会使用主持续音为歌曲编配伴奏; 2.会使用属前和弦为歌曲编配伴奏。 1.理解不带旋律的伴奏写法,根据伴奏谱体验其音响效果。 课时 1-2 1-2 1-2 2-3 3-4 3-4 1-2 2-3 3-4 3-4 3-4 3-4 4-5 3-4 3-4 3-4 3-4 2-3 第1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理解C大调的音阶和主属和弦; C大调歌曲 2.理解和弦的织体形式; 1 1-2 3.学习用主属和弦为C大调歌曲配伴奏。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备 1.C大调音阶与主和弦、属和弦 1.1C大调主音(第I级)和属音(第V级)上构筑的和弦可以让建立最基本的和声进行的骨架,是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 1.2和弦的呈现形式具有多种可能性,演奏者可以根据音响的需要、演奏的方便以及自身的演奏能力来确定; 1.3C大调主和弦、属和弦的和弦音省略与转位形式举例; 1.4C大调主属和弦连接的方法举例。 2.和弦的织体形式 2.1确定和弦的具体形态后,还要结合音乐类型、旋律特点、节奏及节拍特性等因素确定其在作品中的“编织”音符的方式,即“织体”; 2.2在4/4拍、C 大调的音乐作品中,“I—V(V 7)”的和弦连接的8种织体形式举例。 课堂操练 任务:为歌曲《春天来》(C大调)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确定速度、演奏的指法(五指原位),把握基本的音乐形象; 2.读懂教材P3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旋律中每小节(拍)的和弦; 3.尝试各种织体的应用,比较音响的差异; 3.1所有和弦只留下根音 3.2 V级和弦增加了三音,节奏与旋律部分互补,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 3.3和弦大体上呈现较完整的形式,但音效其实较差,在现代钢琴上,低音区密集排列的和弦声音较为沉闷 3.4和弦采用半分解形式、用断奏触键奏出,会产生较好的音效 3.5进一步删减和弦音,音效会更轻巧活泼 3.6采用前半拍休止的节奏型作为伴奏,也会有较为理想的音效 4.小结编配伴奏的基本流程 掌握旋律和歌词的基本唱奏——旋律和声对应——结合对音乐形象的把握调试音响确定伴奏方案 课后作业 1.视奏《驴子》《练习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大指歌》《红绿灯》配即兴伴奏。
第2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理解G大调的音阶和主属和弦; G大调歌曲 2 1-2 2.学习用主属和弦为G大调歌曲配伴奏。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备 1. G大调音阶与主和弦、属和弦 1.1 G大调主属和弦,与C大调主属比较; 1.2 G大调主和弦、属和弦的和弦音省略与转位形式举例; 1.3 G大调主属和弦连接的方法举例; 1.4 熟练掌握G大调伴奏音型练习(注意3/4拍的音型)(P10)。 课堂操练 任务:为歌曲《春天来》(G大调)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五指原位),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根据教材P3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G大调的主属和弦; 3.尝试各种织体的应用,比较音响的差异; 3.1半分解的和弦织体 3.2前半拍休止的柱式和弦织体 3.3 更为轻快的分解和弦织体 4.学生回顾编配伴奏的基本流程 掌握旋律和歌词的基本唱奏——旋律和声对应——结合对音乐形象的把握调试音响确定伴奏方案 课后作业 1.视奏《铃儿响叮当》《练习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伦敦桥》《摇篮曲》配即兴伴奏。 注意:《伦敦桥》的指法设计,六度音程的音域,指法微调。
第3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理解F大调的音阶和主属和弦; F大调歌曲 3 1-2 2.学习用主属和弦为F大调歌曲配伴奏。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备 1. F大调音阶与主和弦、属和弦 1.1 F大调主属和弦,与C大调、G大调的主属比较; 1.2 F大调主和弦、属和弦的和弦音省略与转位形式举例; 1.3 F大调主属和弦连接的方法举例; 1.4 熟练掌握F大调伴奏音型练习(注意3/4拍的音型)(P14)。 课堂操练 任务:为歌曲《春天来》(F大调)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五指原位),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根据教材P3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F大调的主属和弦; 3.尝试各种织体的应用,比较音响的差异; 3.1 半分解的和弦织体 3.2 前半拍休止的柱式和弦织体 3.3 更为轻快的分解和弦织体 4.学生回顾编配伴奏的基本流程 掌握旋律和歌词的基本唱奏——旋律和声对应——结合对音乐形象的把握调试音响确定伴奏方案 课后作业 1.视奏《木偶舞》《摇篮曲》《圆舞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雁儿飞》《人人夸我好儿童》配即兴伴奏。 注意:《雁》的指法设计,六度音域,五指原位的指法微调; 《人》的音域达到九度,指法设计要变换手位,以及六度音域的五指原位指法微调。
第4课 教学设计
课 4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1.理解C大调、G大调和 F大调的正三和弦,能熟练弹C大调、G大调奏这3个大调的近位置正和弦连接; 和F大调 2.用正和弦为歌曲配伴奏; 3.初步掌握完全终止和不完全终止两个终止式。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课题 课时分配 2-3 知识储备 1. C大调、G大调和F大调的正三和弦 1.1 C大调、G大调和F大调之间的亲缘关系,借四音音阶组合来说明; 1.2三个大调的正和弦之间的亲缘关系; 1.3三个大调的正和弦连接,熟练掌握第6-基本练习P20-21 2.终止式 2.1完全终止(或正格终止),其形式是V—I,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和声进行,强有力的和声进行。同是V—I的正格终止,具体情形不同,其终止强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强即弱依次是: 1都是原位和弦,I级三和弦的旋律音声部是第I级音 2都是原位和弦,但I级三和弦的旋律音声部是第III级或第V级音 3 其中有一个或两个转位和弦 4 V级和弦由vii°替代 2.2不完全终止(或半终止),是一种“进行中”的终止,常常用在乐段的中间,使乐段形成前后两个乐句的结构。其形式是:“?—V”,把不够稳定的V级和弦作为终止和弦,前面可以是任何和弦。 2.3变格终止(或教会终止) 变格终止特指“IV—I”的进行,通常用于正格终止之后作为补充终止,像是祈祷结束时的“阿门”。变格终止也可以单独使用作为乐段结束终止,但效果比正格终止弱。 2.4阻碍终止,指在V的后面,其形式是“V—VI”当弹奏者正对I的出现充满了期待时,出其不意地出现了vi。阻碍终止并非终止了乐句,而是相反起到乐句扩充的作用。 任务: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编配伴奏 课堂操练 课后作业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旋律六度音域,五指原位微调),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根据教材P20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正和弦配置,判断两个终止式; 3.按P19的伴奏谱演奏,辨别使用的织体; 4.尝试使用不同的织体,比较音响的差异; 5.在另两个调练习演奏。 1.视奏《练习曲》《坦诉》,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理发师》《大鹿》配即兴伴奏。 注意:《理》的指法设计,八度音域,五指原位的指法微调,两个手位; 《大》的音域达到九度,五指原位的指法微调,两个手位。
第5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理解乐句与终止式的关系; D大调、A大2.学习使用终止四六和弦以及IV级和弦的第二转位; 5 3-4 调和 E大调 3.掌握六个大调的正和弦以及终止四六和弦。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1. D大调、A大调和E大调的正三和弦 备 1.1 D大调、A大调和E大调之间的亲缘关系,借四音音阶组合来说明; 1.2三个大调的正和弦之间的亲缘关系。 2.乐句是一个以终止收束的相对的乐思,判断乐句的最重要的依据是和声终止式,最简单的方法是长度。 2.1在一首中等速度的音乐中,常见的乐句长度是四小节,有些作品的结构并不规整,但乐句长度基本在这个长度的范围内; 2.2小节数只能提供基本的思考框架,乐句的真正确定是依据和声终止式。 3.终止四六和弦 3.1四六和弦是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五音在低音声部; 3.2终止四六和弦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用在终止式的属和弦之前; 3.3练习含有终止四六和弦的正和弦进行,基本练习第9-14条P26-28。 课堂操任务:为歌曲《大海》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旋律八度音域,两个手位,手位微调),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根据教材P25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正和弦配置,判断两个终止式; 3.按已有伴奏谱练习和声进行,注意IVb—Ic—V的和声进行; 4.在六个调练习演奏。 课后作1.视奏《田园曲》《练习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小鸭嘎嘎》《春天来了》配即兴伴奏。 注意:《小》的指法设计,旋律六度音域,两个手位,手位微调;三个乐句(末尾4小节视作第三乐句的延展); 《春》的指法设计,旋律八度音域,扩张手位和五指手位,三乐句。
第6课 教学设计
课 6 教学环节 bB课题 大调、bE大调和bA大调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1.学会使用流动低音,巩固终止四六和弦的用法; 2.理解和弦外音,会运用于伴奏实践; 3.掌握bB大调、bE大调和bA大调的正和弦(含Ic)。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课时分配 3-4 知识储备 1. bB大调、bE大调和bA大调的正三和弦 1.1bB大调、bE大调和bA大调之间的亲缘关系,借四音音阶组合来说明; 1.2三个大调的正和弦之间的亲缘关系。 2.低音的流动 2.1当一个和弦连续几个小节不变时,和声进行就会产生停滞的感觉。若又同时采用了低音和弦的织体,则重复出现的和弦根音就显得特别僵硬。此时,弹奏者可以采用流动低音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2流动低音是指和弦单列出来的低音声部,以根音为基础在和弦音范围内的有规律地流动。一个和弦进行低音流动时,不看作和弦的转位。和弦转位中的低音更有性,流动中的低音不管是三音或五音,都只是与根音交替使用,因此根音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和弦的强拍位置不是根音,就应该把这个小节的和弦看作是转位。 2.3流动低音谱例,这只是最简单的流动,实际情形可以更丰富,但不必太复杂。2.4流动的低音与旋律之间要避免出现平行五度或平行八度的进行,最好是反向进行。分解和弦中的情形与流动低音异曲同工。若音乐的和声节奏快,可不用流动低音。 2.4练习含有流动低音的正和弦进行,基本练习第15条P33。 3.和弦外音 3.1和弦外音是指某个和弦构成音以外的音,和弦外音通常为某一和弦音上方二度或下方二度的音,若旋律中所有音都是和弦音,则该旋律会变得僵硬,没有了级进; 3.2通常,旋律中暗含了和声的因素,实际上也就明确了其中的某些音是和弦外音。常见的和弦外音有经过音、邻音、倚音、延留音和先现音; 3.3经过音,指两个和弦音之间级进形成的外音; 3.4邻音,又称助音,两个相同的和弦音之间的外音; 3.5倚音,指出现在和弦音之前的比和弦音高二度或低二度的音; 3.6延留音,指前一个和弦的音延续到下一个不同的和弦内构成的外音; 3.7先现音,后一和弦的和弦音,提前在前一个和弦的同一声部上出现形成的外音。 任务:为歌曲《在农场里》编配伴奏 课堂操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旋律六度音域,手位微调),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根据教材P32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正和弦配置,判断两个终止式; 3.左手伴奏采用半分解和弦、断奏,体现了儿歌的节奏感和轻松活泼的情绪。为了 避免和弦重复的单调感,半分解和弦中增加了低音的流动,如第2、3、4、6小节。第课后作业
7小节的Ic是终止四六和弦。 4.将本歌曲移调至bB大调、bE大调和bA大调演奏。 1.视奏《波兰舞曲》《练习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小毛驴》《勤快人和懒惰人》配即兴伴奏,运用流动低音和终止四六和弦。 注意:《小》的指法设计,旋律八度音域,两个手位; 《勤》的指法设计,旋律八度音域,两个手位。
第7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B大调、bD大1.掌握流动低音和终止四六和弦的用法; 7 1-2 调和bG大调 2.掌握B大调、bD大调和bG大调的正和弦(含Ic)。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备 1. B大调、bD大调和bG大调的正三和弦 1.1B大调、bD大调和bG大调之间的亲缘关系,借四音音阶组合来说明(B大调=bC大调); 1.2三个大调的正和弦之间的亲缘关系; 1.3视奏三个大调的基本练习第16条P37。 课堂操练 任务:为歌曲《保尔的母鸡》(节选)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旋律七度音域,手位微调),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根据教材P37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正和弦配置,判断两个终止式,找出终止四六和弦; 3.左手伴奏采用半分解和弦、断奏; 4.将本歌曲移调至bD大调、bG大调和B大调演奏。 课后作业 1.视奏《波西米亚舞曲》《小夜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邮递员叔叔》《好孩子要诚实》配即兴伴奏,运用流动低音和终止四六和弦。 注意:《邮》的指法设计,旋律六度音域,手位微调; 《勤》的指法设计,旋律六度音域,手位微调。
第8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理解小调式歌曲的正和弦以及和声配置方法; 小调歌曲 2.注意区分相同的和声进行的和弦位置微调及其带来的音8 2-3 效变化。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1. 小调的正三和弦 备 1.1中国的儿童音乐活动中,小调儿歌较为少见,常见的是一些类似羽调式儿歌。 1.2和声小调是最常见的小调形式。正三和弦中,主和弦与下属和弦均是小三和弦,用小写罗马数字i、 iv表示,属和弦是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用 V 或 V7 表示; 1.3正三和弦近位置连接,终止四六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原位。 1.4视奏基本练习的第 17 条正三和弦的近位置连接、终止四六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原位(P42-43)。 课堂操任务:为歌曲《娃哈哈》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旋律八度音域,两个手位,手位微调),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根据教材P41的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对应正和弦配置,判断两个终止式; 3.找出P42伴奏谱使用流动低音的地方,比较第5-8小节与第9-12小节两个和声进行的区别; 4.将本歌曲移调至a小调、e小调演奏或其它小调练习。 课后作1.视奏《练习曲》《练习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四季歌》配即兴伴奏,多采用不同的调性。 注意:《四》的指法设计,旋律六度音域,手位微调。
第9课 教学设计
课 9 教学环节 课题 副三和弦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1.理解副三和弦,学会使用大调副三和弦;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课时分配 3-4 知识储备 1. 副三和弦 1.1大调式或小调式中的I、IV、V级和弦都是正三和弦,其余的II、III、VI、VII是副三和弦。在下列 C 大调及其关系调 a 小调的音列中,C 三和弦是 C 大调的I级、a 小调的III级,前者是正和弦,后者是副和弦。A 和弦在 a 小调是正和弦,在 C 大调是副和弦。依次类推。 1.2最常用的三种终止式(完全终止、不完全终止、变格终止)主要都是由正三和弦构成,偶尔使用的VII 级减三和弦可以看作是省略根音的属七和弦。II、III、VI级的三个副三和弦的和声色彩与正三和弦具有明显的差异,正确使用可以让音乐获得更丰富的层次,反之则会产生调性模糊的风险。因此,初学者使用副三和弦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坏终止式。 1.3替代,是即兴伴奏中使用副三和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II级与IV级有两个共同音,经常替代作为下属功能,替代后甚至会有更好的音乐效果。“I—II—V—I”的和声进行较“I—IV—V—I”更为常见。与III级有两个共同音的和弦是V级和I级,常用III级替换V级,替换后V级的根音与三音仍在(III级的三音和五音),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与VI级有两个共同音的和弦是I级和IV级,常用VI级替I级。 1.4副三和弦的另一个用法是作为正三和弦之间的经过性和弦,如“I—IV”的进行变成“I—VI—IV”。 1.5 视奏教材P48-49的含有副三和弦的和声进行练习。 任务:为歌曲《大海》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旋律八度音域,两个手位,手位微调),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46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两个终止式,找出副三和弦; 3.把副三和弦还原成正三和弦,比较音响的差异。 任务:为歌曲《春天来》编配伴奏 4.视奏教材P47的伴奏谱,理解副三和弦的用法,与以前学过的和声比较; 任务:为歌曲《郊游》编配伴奏 5.视奏教材P47-48的伴奏谱,理解副三和弦的用法; 6.注意织体的变化,及其与音乐形象的结合。 1.视奏《练习曲》《练习曲》《卡农》,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小枕头》《嘀哩嘀哩》配即兴伴奏。 课堂操练 课后作业 第10课 教学设计
课 10 教学环节 课题 低音和弦伴奏音型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掌握低音和弦的用法,根音低音,和弦近位置连接; 3-4 2.巩固副三和弦的用法。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1. 低音和弦 1.1将低音从和弦中分离出来,形成“低音—和声—旋律”三层次结构的伴奏音型。如I—IV—V—I的和声进行; 知识 1.2不能机械地把前面学习过的近位置和弦连接作简单的低音分离,低音一般采用和储备 弦的根音; 1.3 和弦的音区设计,考虑音响的丰富性; 1.4 低音声部的线条,要小心使用; 1.5 练习教材P55-56的“大调正三和弦的低音和弦音型练习” 任务:为歌曲《故乡的亲人》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旋律九度音域,三个手课堂位,手位微调),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操练 2.视奏教材P53-54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四个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注意和弦之间的近位置连接,低音全部是和弦的根音; 4.看简谱在G调、D调弹奏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 1.视奏《进行曲》《圆舞曲》《圆舞曲》《六月—船歌》,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课后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小兵丁》《拍手点头》配即兴伴奏。 作业 3.练习教材P56-58的“第20条练习大调低音和弦音型练习(含有ii级和弦)”“第21条练习大调低音和弦音型练习(含有级ii级、iii级、vi和弦)”。
第11课 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分配 长琶音伴奏11 3-4 音型 教学环节 知识储1. 长琶音 备 1.1琶音 ( arpeggio) 指一串和弦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连续奏出,可视为分解和弦的一种。通常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训练用于练习曲中,有时作为短小的连接句或经过句出现在乐曲旋律声部中; 1.2和弦在一个八度以内作单向分解称为短琶音; 1.3琶音的音区很重要,较低的音区不适合做和弦音密集分布的琶音; 1.4和弦分解超过一个八度称为长琶音。考虑到音效问题,在较低的音区,琶音的相邻两个音之间不要出现三度以内的音程,有6种情形音效都是可以接受的; 1.5通常,初学者使用长琶音伴奏音型时,建议以根音作为最低音; 1.6视奏教材P63“第22条练习大调正三和弦长琶音练习”。 课堂操任务:为歌曲《小事情》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学生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62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两个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4.看简谱在F调、G调、D调弹奏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 课后作1.视奏《天鹅》,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送别》配即兴伴奏。 3.练习教材P63-65的“第 23 条练习小调正三和弦长琶音练习”“第 24 条练习 大调长琶音练习(含有级ii级、iii级、vi和弦)” 课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1.掌握长琶音的伴奏型; 2.复习巩固小调正和弦以及大调副三和弦的用法。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第12课 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分配 大小调交替和1.理解大小调交替的现象; 12 开放排列的分3-4 2.掌握开放排列的分解和弦音型。 解和弦音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1. 平行大小调交替 备 1.1平行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组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如C大调和a小调、G大调和e小调,等等; 1.2一些作品在使用正三和弦的同时,经常会穿插一些副三和弦。大调中的vi、ii、iii就是关系小调的i、 iv、v,自然小调的III、VI、VII就是关系大调的I、IV、V; 1.3如果这些副三和弦只是零星地使用,它就只是“副三和弦”。如果这些和弦之间已经形成了类似关系调的“主属”进行,那么就是平行大小调交替; 1.4歌曲的和声配置中运用平行大小调交替的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声色彩。 2. 分解和弦音型 2.1分解和弦是一种常见的伴奏音型,古典主义风格作品广泛使用。教材以C大调I—V进行为例,列出了常用的 12 种分解和弦音型; 2.2第12种和弦分解形式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它采用了开放式的和弦音排列方式,即和弦音之间有省略,I级和弦的C音与G音之间省略了E音,V级和弦的B音与G音之间省略了D音; 2.3视奏教材P74“第25条练习大调正三和弦开放排列分解和弦练习”。 课堂操任务:为歌曲《大海啊故乡》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70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任务:为歌曲《橄榄树》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72-73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课后作1.视奏《A小调圆舞曲》《致爱丽丝》,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走下山谷》配即兴伴奏。 3.视奏教材P75-76“第26条大调开放排列分解和弦练习(含有iii级、vi级、ii级和弦)”“第27条练习小调开放排列分解和弦练习(含有VI级、iio级和弦)”。 课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第13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宫调式和羽1.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配置特点; 13 4-5 调式 2.为宫调式和羽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1.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概述 备 1.1调式是体现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调式,中国有自己的民族五声调式。如果将大调音阶的第IV级和第VII级“抽掉”,留下的五个音级可以构成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这五个音依次定名为宫、商、角(jué)、徵(zhǐ)、羽; 1.2五声调式中的任何一个音均可构成一种调式主音,如以宫音为主音构成的调式称为宫调式,以商音为主音构成的调式称为商调式,依此类推,还可以得到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 1.3确定了宫音的音高后,在这个系统中可能包含五个调式,它们使用相同的调号,称为同宫系统调,类似西方音乐中的关系大小调。 1.4 C宫系统各调等7组同宫系统调,音阶及和弦; 2.五声调式中的和声用法 2.1五声调式的旋律或和弦中也会使用“偏音”,即角、徵之间的“清角”(类似大调音阶的第IV级)或“变徵”(类似大调音阶升高的第IV级),羽、宫之间的“闰”(类似大调音阶降低的第VII级)或“变宫”(类似大调音阶第VII级)。偏音在五声调式中的地位不同于骨干音,因此通常不用作根音的和弦; 2.2在五声调式歌曲中,调式在整首作品中往往不能统一。通常,一个短句有一个中心音,至音乐结束才能统一整首作品的调式主音。因此,在配置和声时,既要考虑大的终止式结构,也要兼顾局部的中心音的小终止式。这有点类似西方音乐作品中大小调交替的形式。 2.3 为了强调五声调式特有的风格特征,作品中尽量避免使用偏音作为根音的和弦。五声骨干音和弦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方式,如宫、徵两个和弦常采用附加六度音的方式;有些和弦常采用邻音替换的方式,如徵和弦与商和弦;还有些和弦经常省略掉某些偏音,而一些被省略的偏音恰好是骨干音的七音,如商和弦、羽和弦与角和弦。其中商和弦经常使用含有“变徵”音的大三和弦(标注为“商 M”)或七和弦。 2.4在为五声调式的歌曲配置和声时,使用附加六度音或邻音产生的大二度音程不能看作七度音程转位形成的不协和音程,因此无需要解决。这个做法类似现代音乐中色彩和声的用法,然而在乐句、乐段的关键部位,仍需按照功能和声的习惯,认真设计终止式,以获得完满的终止感。 2.5常见同宫系统调中骨干音和弦的习惯处理方式举例。 3.宫调式 3.1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非常接近自然大调。因此,可以采用自然大调的主属(宫、徵)来进行和声编配。 3.2宫和弦可以直接使用,或附加六度音。徵和弦的三音是偏音,可以用相邻的宫音替代,或附加六度音。大调式的下属音(fa)和弦在宫调式中是偏音,通常不用。当遇到旋律中的羽音时,可以用商和弦、羽和弦或I宫和弦配置和声。 3.3视奏“第 28 条练习宫调式练习“宫—商—徵—宫”” 4.羽调式 4.1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非常接近自然小调。因此,可以采用羽和弦、商和弦与角和弦来配置和声,相当于自然小调的i、iv、v。 4.2在羽调式中,广泛运用“羽和弦—商和弦”的进行。采用完全终止时,“角和弦—羽和弦”有时由“宫和弦—羽和弦”或“徵和弦—羽和弦”替代; 4.3羽调式中,“羽和弦—宫和弦”的进行运用得也非常普遍,因为宫和弦附加六度音与羽和弦的七和弦音的组成完全相同。羽调式中的偏音“清角”(相当于自然小调的第VI级)的和弦是一个经常使用的和弦,它与宫和弦构成五度关系。 4.4视奏“第 30 条练习羽调式“羽—商—角—羽”” 课堂操任务:为歌曲《春天来》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82-83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任务:为歌曲《数鸭子》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83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任务:为歌曲《葫芦娃》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84-85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课后作1.视奏《唱得幸福落满坡》《喂鸡》,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我是小鼓手》《蝴蝶花》配即兴伴奏。 3.视奏“第 29 条练习宫调式:宫—角—羽—商(M)—K四六—徵—宫”“第 31 条练习羽调式:羽—清角—宫—商(M)—徵—羽”
第14 课教学设计
课 14 教学环节 课题 徵调式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理解徵调式的和声特点,会为徵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3-4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1. 徵调式 备 1.1徵调式是最具中国传统音乐特征的调式,中国很多的民歌都使用了徵调式。在中西方两个音乐体系中,与宫调式对应的是大调式,与羽调式对应的是小调式,而徵调式在近代西方音乐中没有对应的调式。因此,在配置宫调式旋律的和声时需要多考虑一些中国音乐特有的因素; 1.2徵调式的主、属、下属分别是徵、商、宫三个音。由于人类的听觉习惯,作为下属音的宫音易被误认为“主音”;而作为属音的商音通常只是个小三和弦,对主和弦的支持太弱。因此,在配置和声时,往往需要适当控制下属和弦的使用,同时采用偏音“变徵”,将商音的和弦做成大三和弦(记作“商 M”)或属七和弦,这样才能给主和弦足够的支持; 1.3当然这主要是指像终止式这样的关键部位,要明确调性。在作品内部非终止式的部位,变徵和清角可以替换使用,下属和声也要大胆使用,甚至下属的副下属和声都可以使用,目的是增加和声的色彩。徵音上的主和弦的三音是个偏音,可以省略或用邻音替代,也可以做成附加六度音的和弦; 1.4徵调式旋律的和声配置思路; 1.5练习教材P93“第 32 条练习徵调式:徵—羽—商(M)—徵” 课堂操任务:为歌曲《月亮之歌》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92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任务:为歌曲《》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92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课后作1.视奏《浏阳河》《花鼓》《军欢》,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鹿》《拾豆豆》配即兴伴奏。 3.练习教材“第33条练习:徵调式“宫—角—羽—商(M)—徵”
第15课 教学设计
课题 商调式和角15 调式 教学环节 知识储1.商调式 备 1.1在商调式中,商和弦只是个小三和弦,因此,主、属、下属三音经常用邻音代替,或三音的附加六度音被省略。在商调式中,徵和弦是大三和弦,羽和弦是小三和弦,但小七和弦更多用,角和弦是小三和弦或小七和弦,宫和弦没有导音的功能,而且是个大三和弦,因此经常作为属功能出现; 1.2商调式旋律的和声配置思路; 1.3练习教材“第34条练习商调式:商—角—羽—商” 2.角调式 2.1角调式的主音角和弦也是小三和弦,因此角调式在听觉上会有小调式的倾向。由于角调式的属音是偏音,属功能用第VII级的商和弦替代; 2.2角调式旋律的和声配置思路; 2.31.3练习教材“第 35 条练习角调式:宫—羽—徵—商—角” 课堂操任务:为歌曲《数》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98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任务:为歌曲《小花猫和小耗子》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99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课后作1.视奏《军民大生产》《山歌》,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雪花飘》《牧童遥》配即兴伴奏。 课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1.理解商调式的和声特点,会为徵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3-4 2.理解角调式的和声特点,会为徵调式歌曲编配伴奏。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第16课 教学设计
课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和弦的借用1.学会借用同主音大小调和弦的和声方法; 16 3-4 与副属和弦 2.学会在伴奏编配中使用附属功能和弦。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1. 同主音大小调和弦的借用 备 为了丰富和声的色彩,同主音大小调的和弦往往可以相互借用。最经典的案例是巴洛克或更早时期的“辟卡迪三度”,即小调式的终止和弦采用了同主音大调的主和弦。这是小调借用大调和弦的唯一情形。更常见的是大调借用同主音小调的和弦,较为常见的有iv级和弦(大调的下属和弦本该是大三和弦),ii o、viio7和bVI,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降VI级音。还有就是大调的I级借用小调的小三和弦形式。 练习教材P109“第 36 条练习大小调和弦借用练习:I—bVI—iv—ii ø7—V—I” 2.副属功能和弦 在功能和声体系中,纯五度是最重要的音程关系。“主属”进行是和声的灵魂,属(七)和弦对主和弦的支持是最直接最强烈的。在大小调中,将主和弦以外的某个和弦(II、III、IV、V、VI都可以)临时作为“主和弦”,它的“属功能”就称为副属功能。副属功能和弦可以是某个音级三和弦(或七和弦)的V、 V7、vii°、vii°7,其中vii°、vii°7习惯被称作副导七和弦。 最常用的副属功能和弦是重属和弦,即叠加在属和弦上的属功能和弦。最常见的是II7,和声标记是V7 / V或 D D 7;还可以是II,和声标记是V / V或 DD。 叠加在IV级和弦上的属三和弦就是主和弦,没有意义。叠加在下属和弦的属七和弦是I7,和声标记是V7 / IV或 SD 7。 叠加在ii、iii、vi上的副属功能和弦。 副属功能和弦对原调的调性稳定具有破坏性,且破坏强度高于副三和弦,因此不能滥用,通常使用在作品的展开部位。作品开头结尾处都需要明确调性,除重属和弦外,附属功能和弦的其他和弦均不用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处。 在配置和声时,可以在作品的某个非关键部位或者需要丰富和声色彩的部位确定一个和弦,作为副属功能临时的“主和弦”,并找出该“主和弦”副属功能的和弦。对照旋律音,确定没有太大的冲突,然后把整个乐句的旋律与和声连起来,根据音响效果确定是否使用。 练习教材P109“第37 条练习副属和弦练习:I—III(V / vi)—vi—II(V /V)—V—I—I7 7/ V—𝐾6—Ⅴ—Ⅰ。 (V7 / IV)—IV— vii°4课堂操任务:为歌曲《你早,你好》编配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108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任务:为歌曲《小毛驴》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109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课后作1.视奏《夜曲》《练习曲》,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找手套》配即兴伴奏。
第17课 教学设计
课 17 教学环节 课题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 3-4 主持续音、属持续音1.会使用主持续音为歌曲编配伴奏; 与属前和弦 2.会使用属前和弦为歌曲编配伴奏。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1. 主持续音、属持续音 持续音是低音声部的长时间持续的主音或属音,它引起的效果是仿佛所有的和声进行都只是这个持续音的装饰。例如《自新交响曲主题》。第5小节是Ⅴ7和弦的只保留了根音和七音的省略形式,下方的C音是主持续音。 属持续音通常用在作品的结束部分,通过强调属功能把音乐推向高潮。如肖邦《前奏曲》Op.28第15首(“雨滴”)的结尾部分。 视奏:第3主持续音练习:Ⅰ—Ⅴ—ⅵ—♭Ⅵ—ⅵo—Ⅳ—ⅶo/Ⅴ—Ⅴ—Ⅰ。 2.属前和弦 副属功能和弦是以某一个音级的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作为临时主和弦,在它的前面用属功能和弦(属、属七、导七等)增强其进入的力度。属前和弦是指在属功能和弦前用某个变音和弦增强属功能进入的力度。 常见的用法主要有那波里和弦(N、N6)与增六和弦(+6、It+6、Fr+6、Ger+6)。那知识波里和弦是建立在音阶bⅡ级上的大三和弦,可以标记为N或bⅡ,那波里和弦常常用储备 第一转位,记作N6。 作为属前和弦,N或N6到属功能的进行与ⅱ很接近,但音响效果非常不同。 增六和弦通常以小六度的ⅵ级(大调需要降Ⅵ)级作为低音,升Ⅳ级作为旋律声部,这两个音都可以很方便地级进到属音。增六和弦的标记是+6。在这两个音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个Ⅰ级音,就是意大利增六和弦,记作It+6。如果在意大利增六和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Ⅱ级音,就是法国增六和弦,记作Fr+6。如果在意大利增六和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小三度的ⅲ级(大调需要降Ⅲ级),就是德国增六和弦,记作Ger+6。 增六和弦的效果非常强烈。幼儿歌曲由于篇幅短小,一般很少使用。教师了解这些知识,更多的意义在于丰富和声知识背景,在演奏一些独奏曲时能够辨识它们,在给一些篇幅较大的作品配置和声时可以尝试使用。 6视奏:第39条属前和弦练习:Ⅰ—N6—Ⅴ—Ⅰ—Ⅰ7(SD7)—Ⅳ—Ger6—𝐾4—Ⅴ—Ⅰ。 任务:为歌曲《大钟小钟一起响》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117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任务:为歌曲《大海》编配伴奏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118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课堂操练 3.单独演奏伴奏谱的左手谱,判断和声进行。 1.视奏《致爱丽丝》,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课后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小事情》配即兴伴奏。 作业
第18课 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分配 不带旋律1.理解不带旋律的伴奏写法,根据伴奏谱体验其音响效果。 18 2-3 的伴奏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知识储1. 不带旋律的伴奏 备 不带旋律的伴奏织体,在日常教学中极少用到,但在较正式的表演时却很常见。没有了钢琴伴奏对旋律的支持,对演唱者的要求提高了,但伴奏的灵活性得到了释放,音乐的整体效果会更好。 不带旋律的伴奏的和声配置思维基本不变。织体可以把和弦部分上移到属于人声的音域范围,和弦的余地更大,还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性的声部层次。这方面的优秀案例非常多,读者可以参考人民音乐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套6册的《声乐曲选集》(上海师大和西南师大合作编写),中外作品各3册。其中的钢琴伴奏部分都写得非常精致。 视奏:第40条不带旋律的伴奏双手练习:Ⅰ—Ⅴ—ⅵ—ⅲ—Ⅳ—Ⅰ—Ⅳ—Ⅴ 2.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基本思路 可以分几步走: (1)熟练演奏单旋律和演唱歌词,结合旋律和歌词划分乐句(长的作品包括乐段)。 演奏时要结合钢琴的音域范围和乐句确定指法,尤其要弹对节奏。演唱时要结合歌词把握音乐形象,确定速度。 (2)配置和声。 结合乐句的划分确定终止式。在确定乐句的划分的终止式部位,主要使用正和弦,这是和声配置的基础。为了使和声色彩丰富一些,可以在非终止式的一些部位适当使用一些副三和弦,有时这会产生关系大小调的交替的效果。丰富和声的更进一步的做法是副属功能和弦,这可以在局部产生离调的效果,用起来就要小心一些了。同主音大小调和弦的借用也是丰富和声色彩的好办法。最激烈的做法使用是属前和弦,常见的包括那波里六和弦和增六和弦,主要用在作品的展开部分接近末乐句的部分。 和声的丰富与调性的稳定是一对矛盾,需要学习者认真权衡。过于看重调性的稳定,和声就枯燥乏味。过于追求新奇,则会有调性模糊的风险。现代音乐对传统调性的突破已经形成了趋势,并到了很深的程度,在配置和声时我们不妨大胆一些,多进行一些声音的探索。 (3)确定伴奏织体。 带旋律的织体和不带旋律的织体会有很大不同。织体的选择要依据音乐形象情绪和演奏者的演奏技能。 课堂操任务:练习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伴奏 练 1.唱歌曲的曲谱、歌词,分析作品的速度、演奏的指法,以及基本的音乐形象; 2.视奏教材P125-128的伴奏谱,分析理解和声配置以及乐句划分,判断终止式; 课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3.与歌者合伴奏。 课后作1.视奏《玫瑰三愿》,体验作品中的和声配置和音响设计; 业 2.根据已有的和声配置为歌曲《美丽的梦神》《》配即兴伴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