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家理论总结

心理学家理论总结

来源:百家汽车网
姓名国籍主要理论、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1.图式2.同化3.顺应4.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获得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存在“万物有灵论”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刻板未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出现“守恒”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 1-16岁)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又分(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2岁后)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两种心理机能:低级机能 高级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进化结果高级心理机能是作为历史产物的进化结果,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二.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前苏联想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能转化的过程。   1 维果斯基学派创始人、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发展的四个表现;   ⑴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里水平越高   ⑵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⑶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⑷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三.内化学说 四.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理论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埃里克森是精神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12岁),勤分析学派的代表人奋对自卑的冲突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物之一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力,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奥苏贝尔的分类: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一)有意义学习1、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二)意义的同化1、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3、组合学习。(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的认知观:是一种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的理论,1。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2.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埃里克森加涅奥苏贝尔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巴甫洛夫学习的联结说:建立刺激---反应(S—R)联结桑代克的联结说又叫试误说。桑代克三条主要学习定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桑代克和伍德奥斯)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1.经典实验:心理学家(1)无条件刺激(2)无条件反应(3)条件刺激(4)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有如下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4.惩罚姓名国籍主要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观察学习:直接观察学习,抽象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制过程4)动机过程 2、交互决定论3、自我调节理论 4、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选择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最大)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5、对强化的重新解释: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他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儿童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班杜拉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安德森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遗忘曲线加里培林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以下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认知心理学家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定向需要层次说,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安德森柯尔伯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动机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身心状态,其他因素,以上六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控制点,2、稳定性,3、可控性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概括说:又叫“类化说”,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韦纳阿特金森贾德罗森塔尔 皮革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理论的教学应用及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1、支架教学的概念2、交互式教学模式3、同伴合作的学习模式4、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五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1、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2、运用脚手架的方法;3、让能力更强的伙伴充当教师的角色;   4、鼓励合作学习,懂得学习和学习者团体的关系;   5、考虑学习的文化环境。6、监控并鼓励儿童使用个人言语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1.认知内驱力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2.自我-增强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3.附属的内驱力是指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有五条第一,积极反应。第二,小的步子。第三,即时反馈。第四,自定步调。第五,最低的错误率。理论的教学应用及教育价值学习观: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阶段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