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近代史,讲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二次工业》、《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三课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理解工业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1课。今天,我们用电话联得远方的亲期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行……这一切使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本课主要介绍了这些东西是何时出现的及出现的历史背景。本课由“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和“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三部分构成。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了解历史的
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第二次工业的文献材料、图片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第二次工业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掌握证据和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历史进步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标志及意义。 2.难点:第二次工业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再加上一些历史人物的伟大性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教学也是不易的。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多补充史料,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两次工业的异同。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方法和准备
1.教学方法:启发式、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2.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图片史料等。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探究第二次工业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1.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第二次工业兴起的条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
第二次工业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生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发明和运用过程。 3.生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环节二:探究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生阅读教材,了解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生小组合作:归纳整理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 3.结合上述发明创造,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
4.交流: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环节三:探究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生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况。
2.生阅读教材,了解并归纳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 环节四:探究第二次工业的影响
1.生阅读书本及材料,小组合作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历史影响。 2.生小组合作探究,系统地归纳总结:第一次工业与第二次工业 环节四:课堂总结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使工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第5课 第二次工业
(1)内容: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电的应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2)影响:工业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